【女生都三寶?「女人不會開車」背後的數據真相與性別運作】
通勤時間的你,是不是也在咒罵著哪個「三寶」?女生開車技術真的比較差嗎?從數據告訴你,雖然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高,但男性肇事的傷害往往更嚴重。
#辣台妹聊性別 #週六性別輕鬆聊
國中的時候,我的國文老師曾這樣說過:不打方向燈就急轉彎的,一定是女人;雨刷跟車燈胡亂使用的,一定是老人;兩個都有,那就是老女人。女人、老人與老女人,恰好就是網民口中的「#馬路三寶」。
你可能也遇過這種朋友,在馬路上看到駕駛技術差的女性駕駛,總要抛一句「就知道是女生!」。
隨口評論的背後,都隱含女性天生缺乏駕駛能力的觀念。但是 2015 年交通部出版「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卻揭露有 69% 的交通事故是男性所為,比率是女性的 2.16 倍,與大眾觀念相悖而引發熱議。
但是事情真的那麼單純嗎?要如何透過數據理解男女性的駕車情況?最後,又該如何看待「女性不會開車」的刻板印象呢?
▍數據會說話: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高,但男性肇事傷害高
交通部的報告公布後,臉書專頁「數感實驗室」馬上補充道,光是得知「交通事故的男女比」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量男性與女性的「有駕照比率」、「有駕照且上路比率」、「上路時間」等數據,知道公路上的男女駕駛比率,才能討論誰的肇事機會較高。
如果細究數感實驗室引用的數據報告,會發覺「每週行車天數」的數據也需要納入計算,以 2012 年為例,女性每週行車天數 4.4 天高於男性的 3.8 天。此外,因為男性與女性的行車用途(例如通勤、接送親人等)有差異,開車上路的時段也會不同,要精算出某一時間點的男女駕駛比率並不容易。
不過根據交通部 2012 年的問卷統計,女性駕駛在一年內發生交通事故(含未報案的輕微擦撞)比例為 13.3%,男性則是 10.6%。根據這個數據,雖然男性駕駛人數眾多,造成的總體肇事數量高,但若以每個人的「肇事機會」來看,女性會稍微高於男性。答案看似呼之欲出:相較於男性,女性的駕車能力較差。
但如果根據嚴重程度區分,馬上會看到故事的另一面:最嚴重的 A1 交通事故(造成 24 小時內死亡)2012 年統計中,男性肇事者是女性的 4.5 倍。
2019 年的最新統計,從未繫安全帶(91.1%)這種小奸小惡,超速(86.9%)的逞快行為,到高風險的酒駕與吸毒駕駛(92.0%),男性都毫無懸念佔了絕大多數。
總結而言,比較完整的說法是:#雖然女性駕駛的事故機會微幅高於男性,#但是男性更容易涉及高風險的違規行為,以及造成嚴重傷亡的交通事故。
保險公司也會支持這個說法,在汽車保險的費率計算上,保險公司會根據性別、年齡⋯⋯等因素進行保費調整,而女性的汽車保險費率向來低於男性,可以推斷在保險公司的統計資料中,男性駕駛更容易造成財產損失與傷亡。
▍數字背後:性別影響風險評估?
該如何解釋男性的違規行為與高傷亡率?
有心理學研究者針對歐洲九個國家,共 2681 位 18-22 歲的年輕駕駛進行統計,發現男性與女性行車時的「風險機會」的認知差異不大,亦即對於交通事故發生的機會有相同判斷,但是相較於女性,#男性比較不擔憂交通事故帶來的後果,或許可以解釋兩性在交通事故的差異。
筆者並未找到類似的台灣研究。不過,當男性駕駛說「就知道是女生!」的時候,不僅表露女性不會開車,也隱含了身為男性理當更會駕駛的認知。毫無根據的自信心,可能導致男性高估自己的駕駛技術,以及低估風險行為(如未繫安全帶、超速、酒駕等)的可能後果。
▍「誰握方向盤」有什麼經濟與性別因素?
除了交通事故機率,更該被注意的是超低的女性駕駛人比例,2018 年統計中僅佔總體駕駛人的 32%,連男性駕駛人的一半都不到。「如何通勤」看似是個人偏好,實際上卻反映女性的經濟處境與婚家角色。
前述的「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報告中特別提及,家中僅有 1 輛自用小客車者,其經常使用為男性者占 73.5%,為女性者占 26.5%,即家中僅有1 輛車的家庭多由男性來駕駛。該報告的解釋是,因為男性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汽車是滿足男性外出估工作的需求。
但是同一份報告也指出,女性在通勤時,使用大眾運輸的比例也高於男性,特別是台北、基隆與新北三個地區,女性用大眾運輸通勤的比例都超過 50%,男性則都低於 30%。換言之,就算是 #有工作的女性也超乎比例地較少用個人交通工具(包含汽機車)通勤。然而,「主要收入來源者」與「值得開車上班」,這兩者似乎沒有關聯。
這些數據難以用單一原因解釋。「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安排可能減少女性的通勤需求,女性在職場遇到的玻璃天花板與同工不同酬,也可能減少女性購車能力。
除了經濟因素,#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也不容忽略。試想一下,不論是在卡通、電視廣告或現實生活,全家出遊的時候該由誰握方向盤?誰坐副駕駛座呢?以蠟筆小新為例,美冴跟廣志都有駕照,但是全家出遊的時候都是由廣志開車。汽車廣告裡面,#駕駛家庭休旅車的男性展現出滿滿的財力與父愛,妻子只要負責微笑、報路跟照顧小孩。
▍總結:有沒有雞雞都可以當良好駕駛,性別刻板印象無助交通安全
面對「馬路三寶」隱含的性別歧視,我們注意到「女性」是特別被標示出來,成為解釋駕駛技術的原因。相較而言,我們遇到酒駕、超速等行為時,卻鮮少說「看吧!都是男性」,反而更傾向用個人性格、道德操守、當下情緒等方面解釋。
女性有錯的時歸咎性別,男性有錯歸咎個人,本身就是一個歧視女性的思考邏輯。
本文的重點並不在爭論男女性誰的駕駛能力較好,統計呈現的僅只是概括情況,事實上不論男性與女性,都存在技術良好、無交通事故的駕駛,也都存在技術差或高風險的駕駛。不論針對男女性,將性別作為評斷個人的標籤不僅充滿偏誤,也無助於實際提升交通安全。既然 #開車不是靠陰莖,不分性別都可以成為良好駕駛,當然也都有責任維護良好的道路安全。
最後,當大眾熱議男女性的駕駛技術,女性駕駛稀少的現象卻很少受到關注。「誰握方向盤」的遠遠不只是個人偏好與選擇,女性的移動能力較低背後,是關乎女性普遍面臨的經濟處境與家庭角色。女性更依賴大眾運輸的現象,也顯示出大眾運輸建設不只涉及環保、減碳等議題,更包含促進不同性別機會均等的可能。
▍參考資料
交通部公路總局,性別統計指標。https://reurl.cc/KjQqGg
交通部統計處(2015)。從性別看交通運具使用情形。
交通部統計處(2019)。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數感實驗室(2017)。數感生活——女駕駛較不會開車?肇事率推翻刻板印象?。https://reurl.cc/R1X8pr
自由時報(2015)。女性駕駛技術真的比較差? 肇事率竟比男性高出 3.1%。https://auto.ltn.com.tw/news/2520/7
Pierluigi Cordellieri, Francesca Baralla, Fabio Ferlazzo, Roberto Sgalla, Laura Piccardi, and Anna Maria Giannini (2016). Gender Effects in Young Road Users on Road Safety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Risk Percep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volume 7.
作者:林紘晟
編輯:黃怡菁
圖片:金在柚
「肇事男女比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Midnight You and Me,豆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Re: [討論] 關於三寶- 看板NTU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推翻女性是馬路三寶的汙名。 「男女生開車的比例又不一樣 ... 的評價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Fw: [閒聊] 日產證明女性開車確實比較危險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肇事男女比例 在 請問如何證明女生的開車技術普遍比男生差? - Mobile01 的評價
肇事男女比例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到 葉丙成 老師 跟 呱吉 議員響應高雄中學、高雄女中的學生發起的「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倡議,我非常贊同,但也想從另外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什麼是新聞?
定義新聞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特別是在整個新聞行業都被快速顛覆,正在重新建構的此時,10年前的人提到「主播」,想到的就是某個儀容端莊,表情嚴肅,口條俐落,坐或站在電視新聞螢幕前的人,現在提到主播,年輕朋友想到的大概是直播 App 的直播主,討論著電玩或美妝。
以前的新聞機構數量有限,畢竟要養幾十、幾百到幾千名員工,購買許多昂貴的設備,而且還要與政商名流關係好,才能做新聞媒體。現在一個人,連上網,開個臉書專頁或是 Youtube 帳號,就可以聲稱自己在做新聞了。以前只有印在紙上、出現在電視螢幕上的新聞才被認為是真的新聞,現在大多數人都透過智慧型手機跟各種負責匯聚與派送新聞的 App 來更新時事,未來則可能是透過 VR、MR 或現在還想不到的方式看新聞。
儘管新聞的製作、呈現方式、傳遞方式...幾乎一切都跟過去不一樣了,而且還在快速變化,但有一件事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改變,那就是「新聞價值」。
什麼是新聞價值呢?非常簡單,就是對記者以及新聞媒體來說,最能吸引你注意力的那些特點,根據傳播學者 Nicholas Abercrombie 的歸納,新聞價值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新近性。越是最近發生、或是過去沒有出現過的事情,比起稍微早一點發生的,或是曾經出現過的事情,來得具有新聞價值。
第二,#文化接近性。比起衣索比亞的政治局勢,發生在日本的旅遊慶典對決大部分台灣人來說,更具有文化接近性。
第三,#驚奇性。越是脫離日常生活的事件,越能夠吸引我們的關注。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菁英性。也就是說,只要是發生在有名、有地位的人身上的事情,幾乎都可以是新聞。例如總統上街去買書,或是某球星比賽受傷之類的。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般人身上不會有人關心,但發生在名人跟有地位的人身上就不一樣了。
第五,#人因性。一件事情,若越能讓你從你自己的角度發出感想,或能夠把成功或失敗歸於個人,就越可能成為新聞。例如,一件車禍,新聞通常會從肇事者酒駕又邊看手機切入,然後描述受害者是孝子或孝女,這樣看新聞的你才能更同理、更有感覺。如果新聞是從道路跟交通警示號誌的設計、車禍致死及重傷的歷年數據趨勢這樣的角度切入,能夠有共鳴的人就少很多了。
第六,#破壞性。只要一件事情的負面影響越大,就越有新聞價值。舉例來說,五級的地震絕對比二級的地震來得有新聞價值。而流竄全台的摻假食品風暴也比一間小吃讓人吃了拉肚子來得更有新聞價值。
那什麼樣的新聞最有新聞價值呢?各位應該都看得出來,就是把這六種特點都齊聚一身的那種。各位現在不妨就暫停一下,隨意開電視或是從任何一個新聞網站挑一則新聞,看看這則新聞符合了哪幾點新聞價值。
好,那麼「#放榜新聞」為什麼一直會成為新聞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因為它滿足了起碼第一到第五項新聞價值,而且很難有破壞性這種負面特質,是宣傳學校的絕佳契機,對媒體來說也是天然的資訊津貼。就算今天學校不發採訪通知、不辦記者會,如果是一家盡責的媒體,也該去挖掘放榜的新聞,不然我認為才是失職。而且,就像任何一類常見的新聞類型,「放榜新聞」也是在數十年間,社會、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包括補習班)與媒體共同塑造出來的,若把罪責都怪在新聞媒體或記者身上,也不甚公允。
那為什麼放榜新聞會變成一個許多人批評的問題呢?媒體跟記者難道沒有錯嗎?我認為真正的癥結是:
1. #報導模板陳舊:招生取才、考試出題、教學方式...都在改變,但放榜新聞的模板卻幾乎沒有變,一樣是榜首哪個學校、怎麼唸書的、有沒有補習、以後想要做什麼、有沒有男女朋友、偶像是誰....。然後學校校長或老師講幾句話、家長或許也採訪一下。儘管依舊具有極高的新聞價值,但放榜新聞的「模板」舊了,也因此讓看了那麼多年的讀者觀眾覺得疲乏。
2. #社會價值改變:其實早在 1990 年的電影《我的兒子是天才》中就嘲諷過這種情況了。小時候也被當過神童的我,看那部電影時也感觸良多。現在社會大眾有較過往更高的比例認同升學不是一切,學生的主體性也在公民教育下逐漸彰顯,因此原本放榜新聞的互利共生組合開始解體。
3. #資訊津貼飢渴:正如先前所說,放榜新聞是天然優質的資訊津貼 (Information subsidy),也是學校、教育主管單位跟媒體記者互動打好關係的機會。現在許多媒體已經飢渴到隨意截匿名網友一句留言、放一張照片就可以做一則(可能跟韓國瑜有關的)新聞的程度了,在現今的媒體環境,相較於更多硬是做出新聞價值的無意義消息來說,放榜新聞簡直是瓊漿玉露。但也因此得利用到極致、再三咀嚼,於是關於榜首學生單面向的成功學式報導、私人瑣事八卦報導也就難以避免。
如果這次倡議成功(我個人也樂見),但卻可能造成訊息真空,媒體還是得找消息來填補,學校跟教育單位還是得找機會跟媒體保持互動。往好處想就是更多韓國瑜的新聞或車禍新聞會填補空缺,往壞處想就是...嗯...我不敢想。
所以我的建議是:
1. #媒體該趁機創新報導模板
放榜新聞的新聞價值高,也是全民少數能共同討論教育議題的機會,媒體記者朋友可以把握這個機會,重新設計放榜新聞的模板。例如更數據化、更以學校與學生為行動者跟主體的角度,而非受規訓、依附在升學體系的角度去報導。
例如,直接邀請學生寫一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文章、錄一則 Youtube 影片、或是找 阿滴英文 啾啾鞋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等年輕人的知識偶像一起來一段直播或一起玩 #還願,參與者可以是各校榜首,也可以是其他學生、老師,多種視角,讓社會大眾也能有不同的感受。
2. #學校應與學生合作,傳達進步價值
考試考得好,或許已經不再是社會最看重的,但也不必就這樣剝奪這些學生被讚賞、跟對社會說話的機會。對校方來說,跟媒體記者維持關係跟溝通還是必要的,學校跟教育主管單位還是要把握這個資訊津貼的機會。
新聞稿、採訪通知、記者會還是要辦。但是目的跟形式應該不一樣,例如每一間學校跟學生能否討論、合作,在放榜這時候拋出一個該校高中生認為最重要的社會公共議題,請媒體在報導放榜新聞時,也一併把他們希望社會更看重的事情傳達出去。
例如近期瑞典 16 歲女孩罷課,希望大人真的採取行動面對全球暖化,或是 2011 年彰化高中學生集體靜坐反國光石化。其實高中生已經是大人,能結婚生子也有公投的權利,高中生的聲音更該被重視,每年的放榜既然就是會吸引眼球的天然熱點,那就好好利用吧!
我們小公司資源有限,但如果上述提議有高中生有興趣,歡迎來找泛科合作喔~
肇事男女比例 在 Midnight You and Me,豆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如圖,
閣下覺得誰...才是真正的「馬路三寶」呢?
日前有個統計數據出來,
來看看哪個族群才是真正的「三寶大宗」!
.
被封為馬路殺手的女性司機看似常出事故,
但江蘇省無錫市2018年交通數據顯示,
女性駕駛肇事率其實遠低於男性,
僅佔15%,死亡事故佔比不到12%,
南京市2017年公佈的數據也顯示
女性肇事率只佔18.4%。
這與女駕駛更細心不容易急躁,
安全意識更強,不會開「鬥氣車」,
且飲酒吸煙者較少等原因有關。
.
這是根據《北京青年報》的報導,
無錫交警支隊就2018年交通事故進行盤點,
截至12月10日,
無錫發生各類交通事故30萬起,
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預計全年事故在31.5萬起左右。
從男女駕駛事故比例來看,
所有傷亡事故中,
女司機的事故比例占15%,
死亡事故占比不到12%。
.
事實上大多數交通事故發生,
都是不遵守交通法規造成的。
除了女性較男性更加細心,
駕駛準備也更加細緻周密,
影響駕駛安全的不良生活習慣較少之外,
其實女性在塞車時也不容易急躁,
所以女性引發的有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比例
要比男性少得多。
.
【DJ認為....】
所以.....
馬路上沒有真正的三寶,
若是不守馬路上的交通規則,
那.....您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馬路三寶啦!
.
(資料來源:ETtody)
.
【今天節目單元】
1、小週末的黑皮歌
.
大家可以在這裡討論今天的節目,
來.一.起.來.蓋.大.樓.吧.!!!!!!!!!!!!!
肇事男女比例 在 推翻女性是馬路三寶的汙名。 「男女生開車的比例又不一樣 ...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也想到了,它們後面又補充了一筆數據: 根據高雄市區監理所統計,男女考照比是六比四。 但我們得說,光這兩筆數據還不夠。 ... 根據數據,男性肇事比例 ... ... <看更多>
肇事男女比例 在 Fw: [閒聊] 日產證明女性開車確實比較危險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圖一是說男女肇事率,X軸是平成年份Y軸是事故人數圖二只是在說這幾年女性駕駛增加 ... 說明男女肇事都開什麼車男的開職業車種肇事率遠勝過女性,不過這跟職業性別比例 ... ... <看更多>
肇事男女比例 在 Re: [討論] 關於三寶- 看板NTU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安安,小弟也來討教一下
版主剛剛在前幾篇公布了統計數據
事故發生率的排名順序大概如下
年輕女性(女人)>年輕男性(男人)>高齡女性(老女人)>高齡男性(老人)
而且年輕女性的事故發生率是顯著高於男性的
在這邊有個盲點,那就是男性駕駛人與女性駕駛人的"數量"
根據交通部於97年出版的 交通類性別統計專刊 所述
https://0rz.tw/BBFwb
(P9)
男性領有駕照者有1454萬人次(60.7%),相對的,女性領有駕照者只有940萬人次(39.3%)
這是包含了所有駕照的統計資料,我相信實際在路上的駕駛性別比例,一定會更懸殊
再者,根據同一份報告,捷運旅客的男女比例大約是男性36%左右,女性則是63% (P13)
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包含計程車)的使用狀況也是女性明顯高於男性
而自用小客車的男性駕駛占70%,女性為30% (P15.16)
機車駕駛男性占58%(包含老人),女性駕駛占41%(包含老女人)
種種資料都可以證明了實際在路上開/騎車的駕駛,男性佔了相當高的比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數大有枯枝,人多有白痴
當分母越大的時候,分子勢必會跟著變大
今天有人想要為女性的事故發生率辯護,卻很可能無法反駁我以下的論點
1.在相對少的駕駛人數上,女性的事故發生率卻明顯高於男性,
代表著男女比率如果調換,馬路絕對會變成一個更危險的地方
2.問問身邊的朋友,有多少男性有騎車/開車,有多少女性騎車/開車
就可以知道比例懸殊的程度了
3.假設A男騎車上路,他隨機挑選一台交通工具,並且毫無懸念的撞上去
那他將有70%的機率會撞上男性駕駛的自用小客車,58%的機率會撞上男性駕駛的機車
更別提貨車、公車、計程車等90%以上是男性駕駛的車種
你看看,這樣一撞男性獲得兩筆事故的機率這麼高,要找到女性來撞還不是這麼容易呢
結果事故發生率卻是女性高於男性(且未排除老人與老女人的狀況)
所以我個人的認知是,不論從數據面與實際面來觀察
年輕女性個體擁有較多容易發生車禍的特質,這點板友有反駁的論點小弟也歡迎指教
4.再來討論老人的情形,住過三重/中和的人都知道,
小巷子裡最怕那種直直衝出來的小五十還有腳踏車,而這種載具上通常會是什麼族群呢?
沒錯,至少八成以上是老人與阿桑,也只有他們能做出如此玩命的舉動
這種狀況就算不出車禍也會大量增加仇恨值,很自然的會被放進三寶名單內
所以囉,三寶之所以會被統稱出來,不會是沒來由的,那是因為有上過路的鄉民用血汗
歸納出來的智慧啊,這也可以提醒我們,在路上最好能與這三種族群多保留一點距離
你安全,人家也安全
最後我想說的是,三寶其實真的沒有像黑鬼、番仔等等這麼字面意義上的侮辱
充其量也就只是稍微酸一下,而且也是有統計數據與個體實證支撐的
並不是根據性別或種族進行歧視,在反擊之前,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用路觀念吧
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我身邊開車/騎車技術好的女性/年長者,我也不會稱他們為三寶啊
畢竟這本來就不是適用於他們的詞彙
並不是想說女性/老人的駕駛技術就一定不好,只是比例真的高得很值得討論
※ 引述《tp61i6e05 (廢文小天使)》之銘言:
: 幫三寶護航的是在護航個三小
: 三寶指稱容易導致交通意外事故的駕駛有三種人
: 老人 女人 老女人
: 這不就是刻板印象嘛,刻板印象不是歧視的話是三小
: 如果這是經過精確統計數字出來的結果老子就下跪露胸部道歉
: 三寶這個詞就是爛,懂了嗎?
: 但我在此不認為原po有歧視心態
: 他只是誤用了一個歧視性的字眼
: 因為他最後一句說可以不用當三寶嗎
: 代表他沒有預設所有女性都是高危險駕駛
: 算原po被水桶倒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56.180
※ 編輯: Coma 來自: 118.160.156.180 (03/30 00:48)
還是要把焦點轉移到黑人智力和新住民後代呢?
另外,黑鬼是先罵再提出數據來證實,三寶是一開始就有數據存在了
我只是找出來讓論點更具說服力,不會流於謾罵,反觀閣下.......
→ qaz:明明都是歧視 還想裝清高、劃清界線 最好你就這樣罵自己老目 03/30 01:10
所以你一口咬定我是歧視囉? 要你就事論事好像很難呢ˊˇˋ
https://www.iot.gov.tw/dl.asp?fileName=0711741071.ppt
大約是69:31的比例
※ 編輯: Coma 來自: 118.160.156.180 (03/30 01:19)
然後原文的女同學100%是肇事沒錯
明明發生三寶狀況的是事故發生率比較吻合嘛
用影片舉例給你看也還是看不懂,這該怎麼說呢.....
也沒看到你針對我的論點進行反駁,現在台大版的討論已經變得如此沒營養了嗎?
有點建設性好嗎? 如果你認為男女比例調換之後的事故發生率會一樣的話
就這樣講就好了啊,為什麼你不選擇這麼清楚的論點呢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