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許多朋友都回公司上班了
是不是又開始長時間坐著沒有起來動一動呢?
加上回到家就疲累到不行
只想躺在沙發上當懶骨頭
連休息的時間都不夠要怎麼運動啦😢
今天小編一樣分享懶人運動法給大家
輕鬆、簡單,讓你持之以恆💪
跟著圖片上的指示一天做3~5次就好
也可以依照自身的情況加強組數唷!
踮腳尖好處多多👍
1⃣️ 提升肌力,預防骨質疏鬆
2⃣️ 加強下肢循環,排除身體濕氣
3⃣️ 剷除內臟脂肪,雕塑下半身曲線
沒想到踮腳尖這麼簡單的動作
卻可以帶來這麼多養生好處吧
大家趕快跟著小編動起來😊
#踮腳尖運動
#新莊中醫 #翰醫堂中醫 #幸福翰醫堂中醫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
肌 力 塑 新 莊 在 敗家空姐精品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澳洲🦘預購~7/18收單、9🈷️底出貨🙇♀️🙇♀️🙇♀️
商品:澳洲🦘星期四農莊天然尤加利純精油 100% 200ml
價格:520
🔍下單範例:+1....
✅俗稱黑薄荷油
它含有60-75%1,8桉油醇,原產於澳洲。
之前星期四農莊尤加利精油停產一段時間原因是,澳洲星期四農莊~於2019年宣布,因原物料漲價及不足,以及原澳洲當地市場需求不夠...等因素! 而宣布停產。
當時這樣的消息,令台灣許多是這款精油的愛用者深感可惜~因此造成搶購風潮!!!
然而,在大家的引領期盼下,星期四農莊的100%純尤加利精油,澳洲原廠決定,將於2021年7月,再次全新呈重啟生產! 讓亞洲市場的愛用者可以再次盼到此精油的市場回歸。
S0.我們終於可以再次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尤其,在這令人擔憂的抗疫期間,它可用在許多地方,同時能功能性極強的發揮在居家環境! 真的是抗疫期間的署光~
👍經過稀釋之後的星期四農莊100%尤加利精油~
✅減少塵蟎
✅環境清潔
✅去除異味
⚠️星期四農莊尤加利100% 純精油不可直接塗抹於肌膚,且請保存於陰涼處
✈️📦物流運送過程皆有可能導致外包裝紙盒、塑膠盒或塑膠罐擠壓輕凹陷微損(無影響品質正常使用、出貨),在意者請斟酌下單。
肌 力 塑 新 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29例本土、6例死亡,預估死亡率將下降;北農市場專案,指揮中心設置平台提升跨縣市疫調橫向聯繫;居家快篩開賣,試劑及試劑棉棒需密封處置;日本出現首例接種莫德納死亡案例,死因初步排除與疫苗相關】
台灣今(24)日新增129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6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評估,後續重症、死亡率將會下降;為了控制雙北果菜市場群聚案疫情,指揮中心將設置平台提升跨縣市疫調效率;美國青少年接種莫德納、輝瑞疫苗後心肌炎案例增加,但指揮中心仍建議接種;日本出現首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案例,死因初步排除與疫苗相關。
■新增本土129例、6例死亡,指揮中心預估死亡率將下降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29例COVID-19本土病例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129例本土病例中,64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4日至6月23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54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5例,基隆市9例,桃園市7例,屏東縣及高雄市各6例,苗栗縣及新竹縣各5例,南投縣2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的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
陳時中表示,今日本土病例數雖比昨日多,但整體疫情趨勢仍是往下,但也呼籲民眾切勿掉以輕心。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6例死亡個案中,男性5位、女性1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6月4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6月18日至6月23日。
羅一鈞認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的病程較長,確診到死亡最短13天,最長35天。另外,現在醫院已經開始使用單株抗體藥物治療確診者,整體治療狀況比以前好很多,預期之後重症率和致死率將會下降,相關數據一週後會再做總結。
■北農市場專案,指揮中心設置平台提升跨縣市疫調橫向聯繫
針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簡稱北農)群聚案,指揮中心昨日啟動「市場專案」,要求今(24)日零時起,雙北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都必須有3天內陰性證明,否則不得進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雙北果菜市場代表昨晚更到指揮中心開會並達成共識,為避免跨縣市疫調橫向聯繫不足,指揮中心將成立平台協助各地方政府整合資訊。
陳時中今日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針對昨晚會議指出,大家有共識,疫調更完整,整體疫情控制才會更好,確診個案多的時候,疫調確實不是很完全,「要結束亂象,疫調一定要落實。」除了個案的居住縣市要進行疫調外,個案職場所在地的縣市也要疫調,「這之間的聯繫平台,中央會協助幫忙」。
陳時中表示,市場的場內外有不同防疫策略,市場內用的是系統性方式篩檢,但過一段時間後,仍需要做PCR篩檢;市場外針對確診案例,要畫出熱區跟監測範圍,展開疫調和篩檢,若有擴大就要系統性處理。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則在記者會表示,北農從6月21日到6月24日,總共進行4,933人快篩,其中陽性有15例,陽性比率為0.3%,不過真正PCR陽性的僅4例,代表「偽陽性」情況多。柯文哲表示,隨著台北市PCR能量越來越高,考慮將來直接做PCR檢測,快篩則針對較零星的案例。
至於跨縣市疫調平台,柯文哲認為平台需要重新設計。他表示,過去疫調以居住地為主,大部分情況不會出問題,但像北農這樣跨縣市人員移動多就會凸顯問題,未來平台除了居住地外還會增加工作地,同時登錄身分證字號,若身分證字號相同,系統就會跳出通知,提升疫調效率。
■高雄控新北醫院隔離不確實,指揮中心:醫院要改進
不只北農群聚案凸顯跨縣市疫調問題,高雄市昨日新增9名本土案例,與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群聚案有關。高雄市長陳其邁昨日痛批恩主公醫院疫調和隔離不確實,一名確診罹癌男子三度就醫卻沒發現,才造成高雄2起親友家庭群聚感染,高雄市衛生局還是自己上網看新聞才得知確診案例與恩主公醫院群聚案有關,要求該個案要回溯自5月22日起重啟疫調。恩主公醫院則反駁,此案例是在隔壁病房無須匡列,是依照中央指引行事。
對此,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恩主公醫院在院內出現第二個確診者後,並沒有將風險人員列入居家隔離對象,「一定要改進。」
陳時中進一步說明,依照今年5月訂定的「醫院因應院內發生COVID-19確定病例之應變處置建議」,當醫院內出現第一位確診個案時,要回溯發病日前3天進行匡列。匡列人員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同病室的病人與工作人員,或者在沒有適當防護下接觸15分鐘以上者,皆列為密切接觸者,須居家隔離;第二類是同病房、不同病室,或接觸時間不長者,列為風險人員,採自主健康管理。
陳時中強調,倘若醫院發生第二位確診者後,所有原先第二類的風險人員都要從自主健康管理轉為居家隔離。他提醒所有醫院都要提高警覺,仔細遵循指引匡列對象,才不會讓疫情擴大。
■居家快篩開賣,試劑、試劑棉棒須密封處置
居家用快篩試劑昨(23)日在部分便利商店開賣,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民眾使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指引」已於6月19日公布,呼籲民眾購買時,請確認:
●產品名稱是否有「家用」
●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XXXXXXXXXX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XXXXXXXXXX號」等字樣
●產品效期是否在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內
●依使用說明書或操作影片進行採檢及操作
莊人祥指出,居家隔離/檢疫者若檢測為陽性,請立即撥打1922與當地衛生局聯絡依照指示處理;非居家隔離/檢疫者若檢測為陽性,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使用過的家用試劑、試劑棉棒,請密封包妥並攜帶至社區採檢所,交予院所人員處理;非居家隔離/檢疫者若檢測為陰性,則維持自我健康監測,使用過的家用試劑、試劑棉棒用塑膠袋包妥,以一般垃圾處理。
■美國青少年接種莫德納、輝瑞疫苗心肌炎案例增加,但指揮中心仍建議接種
日本出現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的首例死亡個案,羅一鈞表示,莫德納在日本剛開打不久,現在打到40萬人。該名死亡個案是90多歲高齡長者,初步研判是蜘蛛膜下出血,並不是血栓或疫苗相關引起。
莫德納和輝瑞同屬mRNA疫苗,在美國也發現有年輕族群的不良反應。羅一鈞表示,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報告分析,年輕男性在接種如莫德納、輝瑞等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案件數較多,其機率高於預期。不分性別、12歲至39歲的第二劑接種者中,每百萬劑會有12.6人於接種後一周內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症狀,總計393例個案。
羅一鈞表示,雖然心肌炎、心包膜炎比例比預期高,但因為個案年齡較輕,大部分恢復良好,少數入住加護病房,無人死亡。總體風險評估認為,青少年或年輕男性接種mRNA疫苗仍是利大於弊。
台灣目前約有174萬人次接種疫苗,疫苗接種人口覆蓋率約7.43%。不過目前已出現緩打潮。陳時中表示,這兩天各只有約5萬人接種,「需要再強力宣導(接種疫苗)。」
(文/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攝影/余志偉、鄭宇辰、林彥廷、張新偉、)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台灣COVID-19第二役|病毒的逆襲──斷鏈防線下的社區焦土戰】https://bit.ly/34H0SBA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北農 #恩主公 #PCR #居家快篩 #莫德納 #輝瑞
肌 力 塑 新 莊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肌 力 塑 新 莊 在 嫚凌penn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玩美》 歌詞 詞曲/編曲:雞2兄弟
姊妹滔 真心話
一開口就說不完
星座上 的渣男
管他天秤還牡羊
我自認倒霉在轉角遇到鬼
我家西施犬還流著貴族的血
花名牌 逛專櫃
男人還想挑照片
美肌會 我瘦罪
女神維納斯的淚
太舊換新在傷口上的蛻變
就算花蝴蝶也不聽你bull shit
i’m not perfect
我決定 要玩美
女人驕傲自信的珍貴
不需要你陪
you're not perfect
不在乎 我玩美
帶刺的玫瑰別來受罪
你玩不起我的美
Stop 保持距離 別再靠近
我不是天生溫馴
Stop 停止你的聲音 流言蜚語
別把話說的矯情
不鬧 不代表乖巧
Play now 別唱我反調
全天下男人會犯的陳腔濫調
登上熱搜 是在哈嘍
我最後溫馨的大警告
張開擁抱 還有利爪
我不是野貓 會對你喵喵喵
看你們玩著烏龜烏龜翹
不要懷疑 (就是在說你呀)台語
繼續當個塑膠貓
自以為Kitty 是在哈嘍?
i’m not perfect
我決定 要玩美
女人驕傲自信的珍貴
不需要你陪
you're not perfect
不在乎 我玩美
帶刺的玫瑰別來受罪
你玩不起我的美
===
出品人Publisher:謝孟瑾
監製Executive Director: 歐育齊
演唱Vocal:楊蒨時(AE群藝娛樂)/Rap:Keanna Taiyh
製作人Producer:雞2兄弟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 莊來恩 / 小冷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 B-mic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 Marshall.A
合聲backing vocalist:陳虹竹
母帶後製處理錄音室Mastering Studio:樂力音樂.Lovely Road Music Studio
發行Distributed:星火映畫股份有限公司 Fiery Star Entertainment Ltd.
化妝師Make up:Masaki Lin
髮型設計Hair Stylist:張舒婷
文案Copy right: 賀本音樂設計
MV動畫字幕:劉子謙
#楊蒨時#Keanna Taiyh#雞2兄弟
FB:嫚凌的姊妹掏心裡話
IG:penny_happylife
肌 力 塑 新 莊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姿勢看健康!身體語言解碼
睡醒發現手老是舉高高的,得到頸椎病機會大大增加!「姿勢」如果不正確,肌肉就會更費力、用錯地方,造成各種健康傷害...
播出時間:02/01(六)晚間七點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 江坤俊醫師
聯新國際醫院復健科醫師 林頌凱醫師 Dr.53
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 王偉勛
生理學教師 魏兆玟
氣功名師 彥寬老師 白雁時尚氣功
塑身達人 23腰塑身達人 莊碧玉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週六晚間7點、週日下午2點 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跟我一起 #宅在家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起挖掘新技能 #跟我一起動動身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