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培到底點樣誤導大眾去賣「四寶」》
蘋果日報放蛇的影片以及一眾大學教授訪問都清楚顯示到底顧小培點樣玩弄偽科學,用臨床前第零期的研究去吹噓其「四寶」點樣醫癌症。
為答謝蘋果記者勇敢放蛇的報導,今日我同大家分析下顧小培點樣係Youtube影片透過講解骨質疏鬆去熱情地賣保健品。
首先,如果有follow開我的都知道,我一次又一次重申骨質疏鬆不是小事,老人家寬關節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40%,所以我們必須確保關於骨質疏鬆的資訊是正確無誤的。
顧小培影片大多可拆解為以下pattern
1. #解說疾病時多為正確
每條影片都幾standardized,通常會先俾個病的background和pathophysiology,多數會用一堆醫學和科學用詞(中文+英文),而呢d背景資料大多都正確無誤,令你相信他的解說。
2. #解釋藥物治療時會集中講藥物的副作用和限制
這也是顧小培常見的技巧,先說明藥物的原理,再提及藥物的副作用和限制,如骨質疏鬆藥Bisphosphonate + Denosumab,顧小培會講bisphosphonate會胃痛/Reflux,兩者只能減少骨質疏鬆,未能增加骨質密度。
的確提及藥物的副作用和限制是informed consent時必須要做的事,但顧小培的目的不是informed consent,而是熱情的賣他的「四寶」,一種他從來無講過副作用和限制的「保健品」。
相比起傳統西藥,這些「沒有」副作用和風險的保健品自然吸引得多。
3. #最後總會帶返去講四寶
唔難發現顧小培的指定動作是
a. 西藥有限制(甚至有害)
b. 四寶(e.g. 洋蔥素有效改善病情,這條影片為有效增加骨質密度)
c. 四寶有研所和論文back up
首先a. 顧小培有意或無意忽略嚴重骨質疏鬆病人可以使用的新藥(Teriparatide),這新藥可有效增加骨質密度。這令讀者產生「現有西藥只治標不能治本」的觀感。
接下來再配合一些老鼠的研究(但永遠不會話你聽是老鼠或實驗室研究)去表示保健品可有效增加骨質密度(製造一個治本的錯覺),讀者自然就會蠢蠢欲動去嘗試這產品。
不過,b+c所謂的四寶可增加密度的研究為臨床前研究,只以老鼠作為對象。
無做過大型人類臨床研究,無論是劑量、點食法、食幾多會中毒、食幾多先有效、會不會跟其他藥物衝突等等,全部都未有資料。
顧小培最常見的手法是提供一條Pubmed的link或號碼,叫讀者自行查閱,但當你用心去睇文獻時便會發現他斷章取義,大部分的研究目前都未有臨床價值。
然而,顧小培諮詢時是永遠不會話你聽
4. #從來無提供醫學監察的建議
基本上治療骨質疏鬆時,醫生必須進行醫學監察,例如驗血、DEXA骨質密度檢查、CT骨質密度檢查等等。
驗血要調查的可能是體內
- 維他命D、血鈣、副甲狀腺素水平、肝腎功能甚至荷爾蒙水平等等
因為骨質疏鬆成因眾多,如果不治療導致骨質疏鬆的成因的話,骨質密度只會繼續流失。
點解顧小培沒有作這樣的建議?我留這個空間給大家思考一下
最後,骨質疏鬆並非小事,老人家跌一跌可大可小,只聽顧小培所講單憑連食咩劑量和食幾多可能會中毒的洋蔥素,分分鐘會令你延醫診治,令骨質密度繼續惡化。
***骨質疏鬆的病人因應情況更可能需要進行fall prevention和運動訓練以減低骨折風險
***寬關節骨折可嚴重影響病人往後的生活質素
#向偽科學說不
#病人健康沒有妥協的空間
肝腎功能英文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甜蜜美味的香瓜季節,就在陽光耀眼的夏半場正式展開,香瓜又稱美濃瓜,可別以為是因高雄美濃盛產,所以叫[美濃瓜]而是因為英文學名叫做Melon,所以取其中文諧音而來
香瓜成熟時會散發清新香甜的氣息,取名香瓜,真是名符其實!加上入口即化,口感絕佳,吃了還能養顏保健,這神級迷人魅力,實在讓人無法抵擋,我們就一起來看看「5個吃香瓜的理由」吧!
❶消暑補水有元氣
當中富含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成分,水份豐沛,能止渴、預防口乾舌燥,達解暑作用,改善食慾不振
❷抗氧美顏好膚質
內含維生素C及礦物質較西瓜更高,維生素C屬抗氧化劑,對於促進膠原蛋白增生、增強抗曬力、減少色素沈澱及皮膚發炎有幫助
❸養護肝腎保健康
瓜中特殊的轉化酶,可將非溶性蛋白質轉變成水溶性蛋白質,提供腎臟吸收營養;而葫蘆素B則能保護肝臟,對於慢性肝損傷有緩解作用
❹葉酸調理真幸孕
內含葉酸,對孕婦有益,能有助預防小兒神經管畸形,而對於降低子宮頸和骨質疏鬆症等風險,能有正面幫助。此外,亦被延伸作為溫和的抗抑鬱劑
❺血壓穩定很安心
內含鉀元素,鉀離子跟鈉離子在身體裡是處於「平衡」的狀態,若鉀離子偏高,鈉離子就會下降;適量攝取高鉀食物,可有助降低、平衡鈉離子,具穩定血壓作用
❤️香瓜品種
⏩雪姑
果面光滑,稀少網紋,肉質細軟,糖度14-16度
⏩麗姑
厚皮,果面光滑,偶有稀少網紋,肉質細軟,糖度15-18度
⏩蜜世界
果面光滑,偶有稀少網紋,肉質柔軟,細嫩多汁,糖度14-16度
⏩新玉
果皮光滑白綠微帶黃色,肉色淡白綠,肉質鬆脆,是美濃瓜老牌品種,糖度13-17度
⏩銀輝
果實豐正為扁圓形,成熟時皮色光滑,呈銀白色而稍帶黃色,肉色淡白綠,肉質鬆細緻,糖度13-17度
❤️挑選香瓜小秘訣
⏩香氣
成熟香瓜的底部會散發著濃郁的香氣,一般來說越濃會越甜,但注意不宜過軟,表示已過熟
⏩果臍
•檢查底部的「肚臍」,用手輕微壓柔軟且有彈性,代表熟度剛好
•果臍應平寬、閉合,果臍與果實間應無明顯的凹凸差及裂痕
•果實最好吃的部位是果臍部,因為瓜由臍部開始成熟,甜度及香味相對更濃郁
⏩外觀
•檢視果型表現是否端正、無蟲孔疤痕,果皮顏色是否表現該品種種之特有色澤
•果形需飽滿、紮實,且為端正的扁圓形,要注意香瓜不是越大顆越好吃
•瓜的甜度會往下沉,太大顆的瓜果甜度容易分布不均,建議挑選一顆300克的大小最佳
•新鮮的瓜表面有茸毛,以手觸摸時,會略有沾黏感
•表皮平滑有光澤為原則,若呈深褐色、黑色的水傷斑痕或蟲孔,則表示品質不佳
❤️保存香瓜方法
因瓜的頂端及底部皮比較薄、不耐壓,所以建議「側放」較不易損傷;熟成的瓜果必須放入紙袋中、再套一層塑膠袋,放入蔬果冷藏室保存,熟透的瓜果最好盡早食用為宜
❤️香瓜停看聽
⚠️其鉀離子偏高,若因腎功能耗弱而排鉀能力不佳者,則應少食
⚠️買回家的香瓜若熟度還不足,可先置於室溫陰涼處約2~3天,待其自然熟成
⚠️因屬於涼性水果,所以脾胃虛寒、腹瀉、體虛血弱或體質偏寒的孕婦,不宜多食
⚠️由於瓜果糖分含量較高,並且很容易被胃腸消化吸收,進而升高血糖,對於糖友來說不宜食用
⚠️香瓜屬葫蘆科之蔓生植物,果肉生食,對改善口臭有助益,其瓜蒂具毒性,若生食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風險
⚠️屬中高GI值水果,100 g香瓜的熱量是30大卡,醣質是5.4 g,GI值68(GI值大於70的食物定義為高GI,小於55則是低GI)
#凱鈞有食力
#5個吃香瓜的理由
肝腎功能英文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劉真的困境-醫療抉擇的兩難>
大家喜歡的劉真安靜的離開她先生、女兒以及粉絲,再多的靈堂獻花與弔殤也無法彌補她的來不及說再見。
人生的幸福是健康與財富的相乘數,失去健康就一切歸零。但生病無法避免,人生最困難的決定之中,醫療抉擇絕對名列前矛。當自己或家人生病時,要開刀嗎?要插管嗎? 要化療嗎?要截肢嗎?要換肝嗎?to be or not to be?絕多數人陷入生死相煎左右為難的困境。要訴之理性?醫學太專業資訊又不足,要訴之直覺?直覺如求神問卜買彩券豈能盡信?碰到這種情況,人們要如何做出聰明無悔的決定來降低不測的風險呢?
(一)有科技才有選擇
首先,病家有選擇是因為醫學的進步,一個心臟衰竭的病人考慮是否做心臟移植是因為有換心的技術,主動脈狹窄在過去只能任它惡化,但現在有了瓣膜置換術的選擇。有積極的治療選擇就一定更好嗎?不知道,這是另一個議題,我們在下段討論,但絕大多時候有選擇才有機會,才有希望,病家當然可以選擇「維持現狀」 status quo,以劉真事件看這是更聰明的選擇,但這是事後之明,人生最大的無奈就是無法早知道,下注離手,機會與風險並存。
(二)希望與權衡取輕
病家因此選擇有風險的手術是基於「希望」,期望一牢永逸的擺脫病纏,但醫師選擇風險較高的手術可不是基於「希望」,而是依據「權衡取輕」trade-off,「權衡取輕」就是為病人找出傷害較小利益較大的治療方法。生病無全順,通常只剩壞與次壞的選項,醫師的職責就是協助病家做出較好的抉擇。
(三) 風險無所不在
即使走路也可能車禍,人生的風險無所不在,所以說「醫師不是神,沒有零風險的手術。」醫療的風險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是病人端,病人是否太衰老,有嚴重共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肝腎病),有免疫過敏血液問題等等,這決定病人是否支撐得過麻醉手術過程及術後恢復。另一則是醫療端,醫療端包括醫院醫療團隊的整個系統。因為人就可能犯錯,醫療是人的行為,無論多小心還是可能有誤,統稱為「醫療錯誤」(醫誤)medical error,這並不表示一定是醫療團隊的錯誤。手術的醫誤最多也最嚴重,尤其是心臟與大腦手術。
(四) 醫誤的來源
醫療的副作用造成新的疾病稱為「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舉例來說,病人術後感染肺炎就是。醫源性疾病通常不是醫師的錯,而是治療本身的副作用。即使是醫學最進步的美國,統計一年因為「醫誤」損失的性命達10萬人浪費171億美元。(Van Den Bos, 2011) 像「壓瘡」、「術後感染」就是醫誤前二名。舉我較熟的脊椎手術為例,平均每個手術犯2.2個醫誤。進一步分析原因有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技術,另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判斷與處理失誤,其他50%則是醫師外的原因如麻醉、護理、設備、延遲等等。(Rolston JD, 2014)可見手術風險高,即使你到最好的醫院,拜託到從不犯錯的神醫為你手術,還是有另外50%的參與者系統環節可能出差錯,更何況絕沒有零失球的神醫。事實是當病家起心動念簽了手術同意書,排定開刀時間後,就已經在「手術賽局」裏,風險無法全知,不能完全避免,病家必須有這種心理準備。
(五)手術分成三種
首先需瞭解手術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緊急手術」,不手術馬上有生命危險如內出血癌症或槍擊,第二類是「選擇性手術」elective surgery,能夠改善疾病與生活品質的手術如椎間盤突出,白內障或痔瘡手術。第三類是「改善形象及功能手術」如整型隆乳近視手術。第一類手術不需考慮,風險再高也要做,至於第二類與第三類則值得好好考慮,因為病家的期望中絕不包括死亡或終身殘障。
(六) 保守療法
人有兩種。「風險趨向者」與「風險趨避者」,醫療的選擇常與個性有關。此二者醫師病人都有,自覺藝高膽大醫師為高齡多病十分嚴重病人手術,病人為整型接受削骨隆鼻等多次手術。但面對醫療風險,保守點可能更好。天下文化有一本書「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練」,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阿圖葛文德醫師,此書英文直譯應該叫「併發症」complication。作者說:「醫學沒有那麼完美,也沒有那麼神奇。病人抱持過多的期待常要失望,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手術,也不能保證病人術後一定會好。」
病家常不瞭解「併發症」,對手術抱持不切實際及一廂情願的想法,醫師不僅不該因利益推波助瀾陷病人於險境,反而該堅持立場,不必開刀的要說服病人不要手術。前台大朱樹勳教授稱讚神經外科黃勝堅醫師是好榜樣,他立場堅定很少讓步,總是勸退病人能不開刀儘量不開。他說:「愈早跟病人解釋手術風險,提供的資訊愈豐富,病人通常會打退堂鼓。」黃勝堅醫師經常拿自己的「腰椎滑脫」來規勸病人,雖然下背疼痛影響走路,但他從來不想開刀,而且照常打網球。「手術若不具有急迫性,可以與它共存,試著去忍受它。」
像黃醫師這種自己不開刀也勸病人不要開刀的醫師少之有少。大多數外科醫師是力勸病人開刀,但自己有問題時卻變鴕鳥。德國有一項研究,調查醫師自己生病時是否願意手術?結果發現多數外科醫師都不願接受手術,83%醫師認為治療椎間盤突出或慢性背痛,手術是多餘的。其他疼痛的髖關節壞死疾病,74%醫師也不開刀;64%醫師不修補受傷韌帶;57%拒絕網球肘手術。這些外科醫師似乎寧可相信「憑藉自已與自然的康復方式,才是上策。」(朱樹勳, 2008)外科醫師天天開刀當然比別人更深切體會手術的利弊得失,他們採取保守療法不願手術更值得深思。
(七) 醫師的道德風險
病家還需提防醫師的道德風險,醫師的道德風險是什麼?那就是為了業績壓力與個人利益的過度或不必要手術。天下雜誌曾做過一專集「過度醫療誰的錯?」指出台灣過度醫療的推手有三:第一是扭曲的健保總額制度,使得每家醫院都拼命衝營業量與自費醫療;第二是以業績計算醫師的薪資與獎金,許多醫院甚至沒有給醫師底薪,純粹以營業額的比例當醫師業績獎金,這使得內科醫師有明顯誘因多開藥與多做檢查,而外科醫師則是多開刀及多使用自費器材;第三是醫院、醫師與藥商、儀器商互相結合謀利的共生結構,如多開藥賺藥價差、多開有器材的手術賺器材佣金。(黃靖萱, 2011)我一位學弟在某醫院骨科,他的業績壓力是每個月500萬,這使得他必須抓住每個可以手術的機會。或許多數外科醫師不是如此,但聽憑片面之詞就去開刀絕非明智,在拙著「背痛怎麼辦要手術嗎?」我建議要找第二意見,但同一科醫師們很難直接去講得罪同儕的意見,所以第二意見應該要包括內科醫師,第二外科醫師意見則需要問話技巧及聽懂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