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蛻變啟用,提供資源共享與多元服務,打造有愛無礙的友善城市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上午前往八德區,出席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轉型啟用的揭牌儀式。鄭市長表示,身心障礙福利館的前身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民國93年興建完成,之前規劃為住宿機構使用,因應身障多元服務需求,因此重新規劃轉型,市府以空間友善、無礙共融、服務便利等考量,並納入身障團體的意見,召開3次說明共識會議,規劃出各樓層的配置,工程總經費共4,450萬元,提供日間托育、手語翻譯、輔具、共融親子館、身障體適能中心、身障職業評量、身障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等14項多元服務及設施。鄭市長也強調市府會以「權益保障、多元服務、培力發展、交流共融」四大目標,打造桃園成為心中有愛、生活無礙的身心障礙友善城市。
鄭市長介紹身障福利館的特色,包含設置「共融親子館」、「多功能活動室」及「戶外親子遊戲設施」,可以讓身障兒童與家長能一起共融學習;設置「身障體適能中心」提供特殊設計的器材及運動教練,讓身障者也能體驗運動樂趣;設置「北區輔具資源中心」,提供輔具諮詢及體驗;設置「展演室」及「身障作品展示區」提供身障朋友展現藝術及工藝才華;還有「手語翻譯服務」、「需求評估中心」、「社區資源中心」、「日間照顧服務」、「身障社區樂活補給站」等服務設施,讓身障者在身障福利館得到一站式多元服務。
鄭市長提到,桃園226萬市民中,約8萬7,000人領有身障證明,依照教育體系的統計,桃園的國小到高中約有1萬2,000名身障學生,平均每個年級有1,000個學生需要安置。市府依照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推動各項社福政策與服務,希望更全面性的保障身障者的生命權、平等權、健康權、自由權、受教權、工作與就業權、參與政治、公共、文化與休閒生活的權利,讓身障者免於歧視和標籤化,獲得更完善的照顧。
鄭市長表示,桃園市有2萬6,000位身障朋友具有工作能力,幫助他們投入就業市場也是市府努力的項目,勞動局在身心障礙福利館設置了「身障職評室」,會依照不同程度的身障情形,提供身障朋友就業輔導;另外,也設置「小型日間作業設施」的社區式服務,提供作業活動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鄭市長指出,身障家庭的照顧者也是整個身障福利體系中非常需要鼓勵的夥伴,身心障礙福利館增設「身心障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規劃了喘息咖啡吧、舒壓活動、關懷陪伴等服務,提供家庭照顧者專業知識與情感支持,也希望能成為家庭照顧者之間互相交流經驗、分享資源的園地。
今日包含市議員朱珍瑤、呂淑真、簡智翔、蔡永芳、市府社會局長鄭貴華、勞動局副局長周賢平、八德區長邱瑞朝、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楊瑞永、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賴光蘭、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竹分事務所副執行長顏鴻吉、臺灣身心障礙暨弱勢者權益推動協會秘書長余雨軒、桃園市肢體傷殘協進會理事長賴富榮、聾啞福利協進會理事長曹翔京、智障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徐文豪、視障福利發展協會理事長江國盛、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劉鉉成、聲暉協進會理事長吳文寬、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蔡美代及伊甸基金會南區主任林美圻等桃園市身障團體代表皆一同出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了自己的理想,你可以有多堅持?展能藝術家高韻雯(Koko)用行動告訴世人,她即使行動不便,常人畫5分鐘的動作自己就要30分鐘,完成一份作品需時3個月至1年,但她仍在多年來堅持自己的興趣繪畫,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畫廊。面對身體的缺陷,藝術路上伴着Koko的除了有自己強大的意志,這些年來還有幫助她減緩身...
肢體傷殘機構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蛻變啟用,提供資源共享與多元服務,打造有愛無礙的友善城市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上午前往八德區,出席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轉型啟用的揭牌儀式。鄭市長表示,身心障礙福利館的前身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民國93年興建完成,之前規劃為住宿機構使用,因應身障多元服務需求,因此重新規劃轉型,市府以空間友善、無礙共融、服務便利等考量,並納入身障團體的意見,召開3次說明共識會議,規劃出各樓層的配置,工程總經費共4,450萬元,提供日間托育、手語翻譯、輔具、共融親子館、身障體適能中心、身障職業評量、身障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等14項多元服務及設施。鄭市長也強調市府會以「權益保障、多元服務、培力發展、交流共融」四大目標,打造桃園成為心中有愛、生活無礙的身心障礙友善城市。
鄭市長介紹身障福利館的特色,包含設置「共融親子館」、「多功能活動室」及「戶外親子遊戲設施」,可以讓身障兒童與家長能一起共融學習;設置「身障體適能中心」提供特殊設計的器材及運動教練,讓身障者也能體驗運動樂趣;設置「北區輔具資源中心」,提供輔具諮詢及體驗;設置「展演室」及「身障作品展示區」提供身障朋友展現藝術及工藝才華;還有「手語翻譯服務」、「需求評估中心」、「社區資源中心」、「日間照顧服務」、「身障社區樂活補給站」等服務設施,讓身障者在身障福利館得到一站式多元服務。
鄭市長提到,桃園226萬市民中,約8萬7,000人領有身障證明,依照教育體系的統計,桃園的國小到高中約有1萬2,000名身障學生,平均每個年級有1,000個學生需要安置。市府依照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推動各項社福政策與服務,希望更全面性的保障身障者的生命權、平等權、健康權、自由權、受教權、工作與就業權、參與政治、公共、文化與休閒生活的權利,讓身障者免於歧視和標籤化,獲得更完善的照顧。
鄭市長表示,桃園市有2萬6,000位身障朋友具有工作能力,幫助他們投入就業市場也是市府努力的項目,勞動局在身心障礙福利館設置了「身障職評室」,會依照不同程度的身障情形,提供身障朋友就業輔導;另外,也設置「小型日間作業設施」的社區式服務,提供作業活動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鄭市長指出,身障家庭的照顧者也是整個身障福利體系中非常需要鼓勵的夥伴,身心障礙福利館增設「身心障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規劃了喘息咖啡吧、舒壓活動、關懷陪伴等服務,提供家庭照顧者專業知識與情感支持,也希望能成為家庭照顧者之間互相交流經驗、分享資源的園地。
今日包含市議員朱珍瑤、呂淑真、簡智翔、蔡永芳、市府社會局長鄭貴華、勞動局副局長周賢平、八德區長邱瑞朝、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楊瑞永、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賴光蘭、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竹分事務所副執行長顏鴻吉、臺灣身心障礙暨弱勢者權益推動協會秘書長余雨軒、桃園市肢體傷殘協進會理事長賴富榮、聾啞福利協進會理事長曹翔京、智障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徐文豪、視障福利發展協會理事長江國盛、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劉鉉成、聲暉協進會理事長吳文寬、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蔡美代及伊甸基金會南區主任林美圻等桃園市身障團體代表皆一同出席。
肢體傷殘機構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蛻變啟用,提供資源共享與多元服務,打造有愛無礙的友善城市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上午前往八德區,出席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館轉型啟用的揭牌儀式。鄭市長表示,身心障礙福利館的前身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民國93年興建完成,之前規劃為住宿機構使用,因應身障多元服務需求,因此重新規劃轉型,市府以空間友善、無礙共融、服務便利等考量,並納入身障團體的意見,召開3次說明共識會議,規劃出各樓層的配置,工程總經費共4,450萬元,提供日間托育、手語翻譯、輔具、共融親子館、身障體適能中心、身障職業評量、身障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等14項多元服務及設施。鄭市長也強調市府會以「權益保障、多元服務、培力發展、交流共融」四大目標,打造桃園成為心中有愛、生活無礙的身心障礙友善城市。
鄭市長介紹身障福利館的特色,包含設置「共融親子館」、「多功能活動室」及「戶外親子遊戲設施」,可以讓身障兒童與家長能一起共融學習;設置「身障體適能中心」提供特殊設計的器材及運動教練,讓身障者也能體驗運動樂趣;設置「北區輔具資源中心」,提供輔具諮詢及體驗;設置「展演室」及「身障作品展示區」提供身障朋友展現藝術及工藝才華;還有「手語翻譯服務」、「需求評估中心」、「社區資源中心」、「日間照顧服務」、「身障社區樂活補給站」等服務設施,讓身障者在身障福利館得到一站式多元服務。
鄭市長提到,桃園226萬市民中,約8萬7,000人領有身障證明,依照教育體系的統計,桃園的國小到高中約有1萬2,000名身障學生,平均每個年級有1,000個學生需要安置。市府依照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推動各項社福政策與服務,希望更全面性的保障身障者的生命權、平等權、健康權、自由權、受教權、工作與就業權、參與政治、公共、文化與休閒生活的權利,讓身障者免於歧視和標籤化,獲得更完善的照顧。
鄭市長表示,桃園市有2萬6,000位身障朋友具有工作能力,幫助他們投入就業市場也是市府努力的項目,勞動局在身心障礙福利館設置了「身障職評室」,會依照不同程度的身障情形,提供身障朋友就業輔導;另外,也設置「小型日間作業設施」的社區式服務,提供作業活動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鄭市長指出,身障家庭的照顧者也是整個身障福利體系中非常需要鼓勵的夥伴,身心障礙福利館增設「身心障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規劃了喘息咖啡吧、舒壓活動、關懷陪伴等服務,提供家庭照顧者專業知識與情感支持,也希望能成為家庭照顧者之間互相交流經驗、分享資源的園地。
今日包含市議員朱珍瑤、呂淑真、簡智翔、蔡永芳、市府社會局長鄭貴華、勞動局副局長周賢平、八德區長邱瑞朝、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楊瑞永、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賴光蘭、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竹分事務所副執行長顏鴻吉、臺灣身心障礙暨弱勢者權益推動協會秘書長余雨軒、桃園市肢體傷殘協進會理事長賴富榮、聾啞福利協進會理事長曹翔京、智障者家長協會理事長徐文豪、視障福利發展協會理事長江國盛、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劉鉉成、聲暉協進會理事長吳文寬、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蔡美代及伊甸基金會南區主任林美圻等桃園市身障團體代表皆一同出席。
肢體傷殘機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了自己的理想,你可以有多堅持?展能藝術家高韻雯(Koko)用行動告訴世人,她即使行動不便,常人畫5分鐘的動作自己就要30分鐘,完成一份作品需時3個月至1年,但她仍在多年來堅持自己的興趣繪畫,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畫廊。面對身體的缺陷,藝術路上伴着Koko的除了有自己強大的意志,這些年來還有幫助她減緩身體肌能退化的物理治療師。
看Koko坐在輪椅上拿着畫筆,專注的一筆筆的畫着,旁人可能會認為她很吃力,但她卻是正沉醉在自己的藝術世界。她嬰兒時因發燒而患上大腦麻痹症,身體協調及語言能力因而受影響,須長期坐輪椅之餘,因肌肉張力異常,四肢會間中不協調及痙攣,但Koko偏偏愛上需要複雜而微細肌肉運動的繪畫,走上她不平凡的藝術路。
Koko自小喜歡拿各種顏料來玩,跟隨老師學畫畫後就愛上繪畫,多年來創作了不少出眾奪目的作品,成為展能藝術家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畫廊之餘,也曾出書細訴自己心路歷程。然而隨着歲月流逝,Koko身體肌能會退化,可能影響到她繪畫的能力,因此就申請了社福機構在地區為肢體傷殘人士提供的上門物理治療服務。
3年來,物理治療師Alex定期上門為Koko提供物理治療,他指會手法治療鬆弛她的異常肌肉張力,也會跟她做一些手部精細訓練或是軀幹訓練,因為這兩者對畫畫都很重要,也是因為怕她的關節會再僵硬,甚至有脫骹、畸形的情況要做手術,因此要定期上門為她拉筋,希望減少關節攣縮。
保良局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新界區)經理馮潔燕補充指,服務是為殘疾人士提供家居照顧支援,對象主要是嚴重肢體傷殘、需要高度護理的殘疾人士,希望讓殘疾服務使用者可以長期留在社區,及照顧者更放心及更有信心可以照顧殘疾人士。她又指服務會了解使用者需要及評估,制訂個人照顧計劃,因此除了物理治療服務外,也有其他如言語治療、護士上門護理及短暫家居照顧等服務。
Alex坦言是第一次服務展能藝術家,笑指在見Koko前有一份緊張,然而在接觸後就感受到對方的和藹及友善,沒了緊張之餘現在更成了朋友。他也觀察到Koko的作品多是朝氣勃勃的風景畫,不會十分陰沉,「雖然佢身體會有限制,不過佢無負面思想」,稱讚她的樂觀,也敬佩她對藝術的堅持,「你見到Koko坐嗰陣會有啲攰,長時間畫畫除咗身體機能,都要有份意志先堅持到。」
「我其實覺得Koko好犀利,因為搵到自己長處同強項係好難得,甚至可以克服自己身體限制,透過筆將自己訊息帶畀觀眾。」Alex指Koko最啟發到自己的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或挑戰,不過很多時我們都會給自己一些藉口叫自己放棄,不過認識了Koko後,雖然Koko有這身體機能的問題,但她很堅持的實踐她的藝術理想,自己也覺得不應該這樣容易放棄,給太多原因自己,只要肯堅持都沒有事是不可能。
Koko稱讚Alex的細心,會關心自己四肢肌能及日常興趣情況,多謝他的工作細心及專業,也坦言如果沒有治療師跟進,自己未必有能力繼續保持自己的興趣作畫。她想透過畫作,希望觀賞者看得開心,亦想以畫中的顏色,令觀賞者見到多姿多采的畫作。Koko也鼓勵其他希望投身藝術的殘疾人士追夢,只要就自己興趣再訓練,就可以發展所長。
肢體傷殘機構 在 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專輯- 一天一生活出自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展現特殊學校學生的多元才能,並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教育局聯同香港特殊學校議會及香港教育大學合辦「讓愛閃亮2022」活動,並推出「讓愛閃 ... ... <看更多>
肢體傷殘機構 在 社團法人台中市肢體傷殘關懷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社團法人台中市肢體傷殘關 懷協會. . Public group. . 538 members · Join group. About this group. 迎向陽光-(把握機會) 挑戰限制-(克服障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