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效應】愛自己始於看見與理解內在創傷
文斯費利帝一名相當知名的減重診所醫師, 他將一名名為唐娜53歲的婦女,靠著他的減重計劃成功了剪了大約45公斤,結果在短短六個月又胖回來。費利帝醫師 我相當挫折,他之前明明表現得這麼好,他的努力明明換來的成功...怎麼會又回到原點?
費利帝醫師決定找出原因, 他對病人提出一連串的基本問題:你出生的時候有多重?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多重?上高中的時候有多重?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
本來他要詢問唐娜第一次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時,他一時口誤:“你在第一次性行為的時候是幾公斤?”
唐娜想都沒有想直覺回答:“18公斤“
”18公斤?“費利帝非常驚訝,以為自己聽錯了。
唐娜垂著頭說:”那時我四歲,是跟我父親。“
類似的個案故事層出不窮,一旦他的個案遇到新的男性對他們展開追求, 他們又會復重。
費利帝心想:會不會是他們的潛意識透過增重,想辦法保護自己不要再次受創? 說不定體重就是心理和情緒上界線,可以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為了理解虐待與肥胖隱藏的關聯,費利帝醫師開始在減重門診諮詢時,進一步理解個案早年的遭遇。 他驚駭發現,似乎有一大半的病人都曾經遭到性侵。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得
當我們遇到壓力情境或是創傷事件時,往往會啟動”戰或逃或靜止反應“,而如果我們一直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底下生存,我們的大腦就會一直啟動壓力反應,讓我們得以在這個危險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過去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創傷經驗會讓我們被生理上的恐懼與無助淹沒、製造出無法承受的情緒紊亂,減低自我效率以及自我控制的感覺等。
因此,當我們童年逆境經驗越多,壓力反應系統就要越頻繁、越強烈地對多種壓力來源做出反應,可容忍的壓力反應也就越可能變成惡性壓力反應;經歷過負面事件,不但會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還會影響發育中的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甚至是連帶改變細胞讀取和轉錄DNA的方式。一旦壓力反應系統失調,就會產生年所生物反應,身體的系統器官也會開始出現各種毛病。人體有點像複雜、巨大的瑞士錶,每一系統要是發生什麼事,心血管系統也會受到波及。
以上的段落皆取自於”深井效應“這本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中不只有整理出自己曾有過的童年逆境,也想起我身旁的親友與個案們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性。
他明明是一位上市上櫃公司裡的高階主管,身旁也都有女性主動對他示好,他卻不敢進入太深層的關係當中。
當我們談了幾次之後,他才娓娓道來他內心真實的恐懼:“你知道嗎?每次女人一掉眼淚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媽瘋狂起來的樣子,她會拿起愛的小手抽打我,一邊掉眼淚,一邊數落著我爸的不是、還有我奶奶怎麼苦毒她這個媳婦...
有次我終於受不了了,把我媽媽對我做的事情跟我爸爸說,我爸居然說:哭什麼?!男孩子連這種事情都不能承擔!以後怎麼承擔大事!不准哭!用你的腦袋想想怎麼辦!”
“老師,你不要看我現在這麼成功,其實我之前創業失敗過,那時候的女朋友還跟我說,這樣我爸說你買不起房子,叫我不要跟你在一起吃苦....她哭著這樣跟我說,可是還是離開我,我覺得每次看到女人的眼淚就好像準備要被傷害的感覺,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我很可笑還是很軟弱?“
#我們內心都有個受驚嚇的小孩
我想說的是,或許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受到驚嚇的小孩,卻難以表達自己內在的苦與軟弱,尤其是我們的文化鼓勵著男性應該要堅強且勇敢,甚或是理應要五子登科,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樣態,往往忘記了我們是人,我們會受傷也會有所限制,也忘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以及這個社會所給予的資源與階層上的不平等。
不論是在心理學臨床研究中或是于玥的經驗裡頭,確實也發覺男性確實不擅長求助也不容易表現自己的苦痛。
在”我已經夠好了“一書中一位被訪談的男性這麼說著:「我們男人也會自卑,深切的自慚形穢,但是當我們接觸外界,分享自己時,情感卻大受打擊。 而且不只其他男人這樣對待我們而已,當然他們會痛扁我們,但是女人也是如此。你說你希望我們展現脆弱和真實的一面,但是少來了,你們根本受不了,你們一看到男人那樣,就覺得噁心。」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當我們在一個長期處在高焦慮與高壓力的環境當中生存時,是很難展現自己的脆弱與無助,我們會處在惡性壓力反應之下,自然難以放下防備、難以與他人親近、就好像是刺蝟一樣處於備戰的狀態,長期下來也會對身心造成巨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能夠對自我這麼受傷與震驚的內在小孩有多一點的疼惜,停下來對自己說:“沒關係,你會這麼震驚與不知所措是正常的,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我陪你一起面對。”這將會讓我們對待自己的傷痛更加理解與接納一些,也會更同理看待其他人的苦難。
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裡頭提到治療師在協助個案探索自己防備性與挑剔性的行為是怎麼來時,如果停止挑剔伴侶的話,那個案會發生甚麼事?(p.315)
個案回答:「如果我批評別人,別人就不會來傷害我,如果我表現得很完美,就沒有人會批評我。」
治療師邀請個案感謝內在的挑剔專家,讓它免於傷害和屈辱。個案放鬆了一些,更進一步探索挑剔專家是在保護著誰。
個案看見七歲的自己被父親瘋狂鞭打著,不知道該如何抵抗,只能尖叫。而他內心便長出挑剔專家,不斷責備那個小男孩,說他是一個懦夫;治療師邀請個案傾聽那個小男孩的聲音,並且想像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他,坐上時光機回到當時的場景,保護小男孩並且帶走小男孩到別的地方遊玩。在治療過後,這位個案也較能夠在親密關係裡自在地與伴侶相處,挑剔性的話語也減少了許多。
我們成長的過程往往會發展一種慣性的模式去對應這個世界,這個模式可能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我們而存在,但發展過度甚至太過僵化時,反而會因此阻礙我們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倘若花點時間陪伴自己,不帶著批判的心情,只是好奇與真誠的心傾聽自己的內在,便得以在關係中活得更自在與親密。(更棒的是,還可能減重?)
除此之外,在深井效應一書也提及,好好地睡眠、運動、足夠的營養、健康的人際關係以及正念也得以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足夠的安全感。其實于玥也認為我們常說身心健康,意味著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生理,依照中醫的角度也認為我們的體質與飲食也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倘若我們能夠先從"好好照顧自己的生理需求"開始,那便是愛自己的很大一步了。
#深井效應 #創傷知情 #愛自己
延伸閱讀:
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 張沛超著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娜汀.哈里斯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30的網紅Uwants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都市人生活忙碌,睡眠不足問題可能很常見。 可是,長期熬夜會對身體造成不少壞處,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 一起培養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吧,這樣上班也會更有動力和效率啊!?? 立即讚好及追蹤《反抗吧!企鵝》Facebook 專頁 → https://bit.ly/3smXcy 立即讚好及追蹤 Uwants...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X.D.造型師 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篇關於運動到累死橘皮還存在的人生
照片往右滑👉🏼
你們知道女生比男生容易有橘皮嗎~~~
真的太不公平了是不是>"<
肥胖當然是形成橘皮的主因,
但其實血液循環不好、皮膚老化、
基因跟年齡都會有影響,
所以不是瘦的女生就不會有橘皮喔。
像我是屁股跟大腿後側比較嚴重,
照片往後滑,我坐著就能看到大腿的橘皮...
所以我建議運動的部分,
#1要加強腿後側的訓練
將肌肉線條鍛鍊出來。
#2搭配有氧訓練
做強度高一點的間歇訓練,
把多餘的脂肪燃燒掉!
無法上健身房的話可以選擇跳繩。
#勤按摩或做LPG體雕
針對橘皮的部位做深層的按摩、推拿,
平常不太會動到的地方輔助一下幫助循環。
像我屁股蛋連大腿的地方,只要屁股夾緊就看得到橘皮,
所以現在我除了平時的飲控、健身之外,
我也有試試LPG體雕,雙管齊下跟他拼了哈哈哈~
至於緊實霜,個人比較不在意,
覺得運動比較實際。
其實橘皮真的很難很難消失,
但至少可以預防,不要讓它越來越猖狂😂
我現在已經做好跟它共存的心理建設了,
有努力就好💪🏼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Uwants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都市人生活忙碌,睡眠不足問題可能很常見。
可是,長期熬夜會對身體造成不少壞處,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
一起培養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吧,這樣上班也會更有動力和效率啊!??
立即讚好及追蹤《反抗吧!企鵝》Facebook 專頁
→ https://bit.ly/3smXcy
立即讚好及追蹤 Uwants Facebook 專頁
→ https://bit.ly/3pUuxz4
立即追蹤 Uwants Instagram 專頁
→ https://bit.ly/3km4ujd
太刺激了!人生總要試一次的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2wctEE0M
揭露日本上班族酒局文化!?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_cL2Pbd3M
無法結婚的人的5個典型特徵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c7zQPEHmU
領域展開!? 社畜迴戰第一話 ~ 詛咒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qCgzwgsd0
患上糖尿病的可怕後果?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1XZcum3Q
該離職了嗎?5個你該留意的職場訊號!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AKsc9bp24
工作辛苦時的10種應對方法!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vIAml-hVk
你公司可能有的「社內尼特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mjmmkoAyQ
在日本兼職竟然能拿到XX費!?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Bb8r7A6gg0
心很累?壓力過大的4種表現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JKMuNeNhI
職場揭秘!日本企業的洗腦早會文化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nIf3d7460
真黑暗!解構黑心企業的糧單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9vjQZUeT8
日本的「就活」超黑暗?!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PkI5JG9F4
令人意想不到的5條日本勞動法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G5wQEusEw
有錢人VS窮人的10個區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Q3V3dD6kQ
5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5llEqOQ40A
5招讓你輕鬆減壓!第1招超有效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UOMztw3Y4
初入職無可避免要做雜活?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8PN-Nlojo
死前會後悔的6件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7hHSpThFQ
5個黑心企業的面試特徵!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FSNBxsnps
辭職前必看!離職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iQ1T3JK8k
面試時千萬不要犯的錯誤!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KDCf886FE
做了這樣的夢千萬要注意?5種危險的夢境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hiv906Qn0
決定第一印象的5個要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3IIphIQ9s
企鵝熊貓出道當YouTuber!?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v0SwiSZd4
日本人氣動物社畜穿越到香港 體驗Uwants ACG工作文化?!?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dVW3JR-fU
#肥胖 #護膚 #晚睡 #失眠 #拖延 #健康 #反抗吧企鵝 #Uwants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邀請了新陳代謝醫師、同時也是「幸福瘦」一書的作者-馬文雅醫師!從小在球隊也深受身體意象所擾,在成為代謝科醫師後也就讀體育研究所、考取健身教練,喜歡哲學思考也熱衷研究認知行為。在這個節目中,我們會和醫師更深刻的討論到肥胖與生理、心理和環境的關係,透過理解和療癒的對話,幫助大家從『心』開始改變!當你幸福了,你的狀態就會自然地回到自己喜歡的樣子了。
(00:00:00) 節目精彩擷取
(00:00:48) 節目與來賓介紹
(00:04:22) 體型是受基因還是環境影響?任何體型都健康?
(00:13:32) 運動在減重中的角色並非消耗熱量?
(00:17:28) 胰島素與肥胖的關係?
(00:22:00) 過度努力的暴食病患
(00:26:23) 壓力與我們的關係
(00:28:21) 我們需要量體重嗎?
(00:31:16) 想管理體重/體態/預防糖尿病的生活建議?
(00:34:33) 愛自己就會瘦?順從喜歡吃甜食、炸物的自己也是愛自己嗎?
(00:36:25) 我們真的能不在意他人眼光嗎?
(00:38:00) 醫師的新書介紹
(00:39:05) 送給大家的一段話
(00:40:36) 總結重點整理
-------------------------
本集節目由統一陽光贊助,滿75元可使用折扣碼GIRLPOBL5獲得優惠唷!
點擊享聽眾優惠:https://reurl.cc/xgKOYE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訂閱免費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加入女子健心室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上臉書找馬醫師: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026349528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兒童青春期的發育也是家長頭大的事情,好擔心孩子長不高!本集我們邀請到希望所有事情都「剛剛好」的 - 淡水馬偕兒童內分泌科的黃世綱醫師來幫大家解惑。
【#性早熟的定義】會"年紀"與"第二性徵"來判斷
女生:小於8歲 + 乳暈底下疼痛小硬塊
男生:小於9歲 + 睪丸變大
【#好擔心身高】爸爸媽媽都擔心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不過醫生擔心的是如果太早開始發育,會不會身體有甚麼地方在亂製造生長相關的賀爾蒙,會先從這邊開始檢查。
【#為什麼會性早熟】黃醫師也聊到聊到營養過剩,跟性早熟是有正相關的。所以營養的補充充足就好,但不要過度造成兒童肥胖喔。
【#性早熟也會影響兒童心理】兒童的內心在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的時候,以及同學的相處,如何去調適也是需要家長的引導與支持。
兒童若出現性早熟徵兆,建議儘早尋求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專業評估~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性早熟 #青春期 #發育 #醫生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社會及生理因素作用,肥胖者憂鬱症風險增高 - 科技新報 的相關結果
肥胖 會增高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甚至癌症風險,但其實肥胖也與憂鬱症有相當程度的關連性,最近英國一項大規模研究進一步證實:肥胖者會 ... ... <看更多>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心理學家:肥胖並非因缺乏意志力導致- BBC News 中文 的相關結果
頂級心理學家的一份報告稱,肥胖不是人們的自願選擇,令肥胖的人感到羞恥只會讓他們感覺更糟。 ... <看更多>
肥胖對心理的影響 在 青少年肥胖對健康及心理的影響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的相關結果
長期肥胖,在臃腫的體型上容易招致同儕排擠、嘲諷,因而造成情緒上缺乏自信、羞慚的社交困擾,嚴重時可能引發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在健康方面,由於長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