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記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今天早上一位奶奶帶來一個小妹妹。
小妹妹來兒科急診的原因,主要是這幾天晚上,她在家裡都睡不好,食慾變差,尤其是今天早上出現呼吸急促、喘的情形。
我問病史發現,妹妹從4天前就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奶奶也帶她去附近的診所就醫,看了兩次醫師,也做了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快篩確診。
但是呢?雖然吃了藥,小妹妹情況沒有完全改善,甚至今天早上出現呼吸急促的現象!
在兒科急診,她的氧氣飽和度一開始只有74%。
果然她的胸部X光片如下!
奶奶說:「這幾天,她照顧小妹妹好累!」,她都瘦了好幾公斤!
這個情形我相信!
於是我給奶奶打氣,順便安慰奶奶說:「其實呼吸道融合病毒很難對付的,沒有特效藥,所以雖然吃了藥,症狀仍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後續,我安排小妹妹住院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簡稱為RSV)是屬於一種副黏液病毒,從每年11月到隔年的3月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峰期間。
RSV是嬰幼兒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當嬰幼兒感染RSV後,大部分一開始以鼻塞、鼻涕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有些的幼童會於感染幾天後,進展惡化為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由於幼童小支氣管的發炎反應會造成氣道狹窄,分泌物增多,因此若進一步影響到細支氣管,幼兒會有明顯的喘鳴聲與囉音,因此造成呼吸費力、進食困難、睡眠困難的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因氣道阻塞而造成肺葉塌陷或進展為肺炎。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在一些高危險群的幼兒,例如早產、支氣管肺發育不全(慢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免疫功能不全症(如先天性免疫不全,使用免疫抑制劑等)等要特別注意,小心感染後可能會快速轉變為重症。
對於RSV感染治療,目前並沒有特效藥。
臨床上,對於下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建議先給予支持性療法(拍痰、氧氣給予、霧化治療);對於重症幼童,現階段可使用的藥物有ribavirin。
至於如何預防呢?
還是一樣,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啦!
肺塌陷如何治療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藥的臨床試驗,需要通過哪些流程?】
新藥臨床試驗是一個新的治療方法,包含藥物或技術,必須透過一段嚴謹的試驗過程,而這些過程包含哪些呢?
患者及民眾該如何找到這些臨床試驗的資訊呢?如果有在服用原本的藥物,有需要更換嗎?關於癌症治療的醫學知識,聽聽看臺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人研長 #李岡遠 詳細解說!
---------------------
👉掌握最新癌症論壇趨勢2020《康健》癌症線上影音論壇
|論壇資訊|
每週二、四,21:30 康健雜誌臉書粉絲頁首播
💪了解更多 >> https://bit.ly/3gHdiy8
🌟延伸閱讀
因為肺癌切除一葉肺臟,剩下的肺臟會不會塌陷?
https://bit.ly/2O5uVdy
一分鐘,帶您了解什麼是肺癌「精準手術」
https://bit.ly/2VrK7WS
肺塌陷如何治療 在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幼童誤食吞食異物
嬰幼兒在探索世界的時候,有一段不短的時期,會習慣性的把東西往嘴裡塞!
塞進嘴裡的東西,不是吐出來,就是吞進去。吞進去不是進到食道或胃裡,就是吸進呼吸道中。
兒童誤食異物時有所聞,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事件,發生在小於6歲的孩童,發生地點主要在家中。孩童吞入異物雖然有80%的機率不需要處理也能自行排出,但仍有20%需積極治療。
兒童的誤食的東西包括藥物、細小物品、清潔劑、文具甚至殺蟲劑等。如果是無毒無害的倒是不用特別擔心。
有些有致命風險的要特別注意!
但幼童活動時,若抓取手邊的小型物品含在口中,嬉戲或哭鬧時很容易嗆入氣管。體積略大者會阻塞氣管,可能導致立即窒息,小型異物會深入肺部導致肺炎、肺氣腫或肺塌陷。不可不慎!
如發現孩子突然間劇烈咳嗽、喘鳴、呼吸困難或無法講話,手在頸部亂抓,臉部脹紅,嘴唇發黑,可以利用拍背壓胸或哈姆立克法,嘗試將異物藉由肺部氣流噴出。如果呼吸有咻咻聲,異物應該未完全阻塞或位於下呼吸道,應儘速就醫取出。
如果吞食物是外型尖銳的,如魚刺、雞骨碎片、髮夾、別針、玩具或其他物品碎片等,會形成穿刺性傷害。
家中常見的電池或鈕扣電池,體積小,雖然外型圓滑,但會產生消化道黏膜傷害,甚至穿孔,危及生命。此外,誤食磁性物質,如磁鐵、磁力球可能產生腸胃穿孔。
關於異物的材質,有些東西雖小,仍要積極取出,像鈕扣電池,除了有放電造成黏膜燒傷的危險,也有重金屬中毒的可能。
異物若卡在腸胃道過久,有可能造成潰瘍,嚴重者甚至會穿孔造成腹膜炎,或形成膿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不可輕忽。
腸胃道異物的處理一般原則
若是卡在食道的物品頂多只能觀察一天
卡在胃的物品,若等了一週,東西還在胃部,或在小腸或大腸某定點 很可能需要做胃鏡甚至手術取出。
已經出現症狀,如厲害嘔吐、發燒或腹痛等腹膜炎徵象,也只好緊急手術取出。
吞下的異物根據統計,如果進入腸胃道中,大於2公分的異物不容易自行排出。一般一元和五元的硬幣到胃中後,有很高的比例可以自行排出,10元的硬幣就不一定了
臨床上,誤食硬幣的孩童,照X光確定硬幣在胃、小腸或大腸後,可以先回家仔細檢查孩童的糞便,若一週仍沒排出,再回門診追蹤即可。
民眾要時時注意幼兒一舉一動,如發現吞食異物,應儘速就醫取出。
如發現家中兒童誤食異物,要記得提供醫護人員相關訊息,如誤食什麼東西?誤食到就醫大約經過的時間?誤食當時孩子的情況如何?儘量將誤食物殘餘的部分或可能誤食的藥物包裝,提供醫護人員參考。最好能攜帶玩具殘餘部份,可以幫助醫師判斷異物是否可以在X光片中被顯影,藥物包裝與說明書可以提供正確藥名甚至中毒處理方法。
容易忽略的部分!
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就是兒童使用的玩具或文具材質。雖然幼童不一定會將這些東西吞下,但長期接觸後,手又喜歡放嘴裡就容易造成慢性攝取進入體內,甚至於有中毒的風險。
製造廠商不明的廉價玩具、文具等等都要注意。儘可能使用或玩耍之後將手清洗乾淨。
家中的物品擺設也要留意,例如最近使用很多的消毒酒精、消毒水等等,一定要避免孩子能拿到的位置。有時候孩子誤食了家長還不一定能察覺!
文具的選用,幼兒塗鴉是很好的促進手腦協調的訓練方式,也是容易誤食的用品之一。現在很多產品都注意到這部分,如無塑化劑殘留的教具、用食品級大豆製成的無毒蠟筆等等,都是保護兒童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