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現代化之父-陳定南】
過去由於受限於省政府補助經費額度有限,每間學校只能做零星的整建,工程品質相當粗糙。陳定南認為這非治本之道,於是首創校園整體規劃、分期興建的理念與作法,將每年的改建經費作集中、重點式的使用。他邀請專家學者、學校人員、家長代表、社區人士來共同參與規劃,並強調建築須融入地域性景觀及風土特色。當時,宜蘭縣政府屢獲「發展與改進國教」全國考評第一名,開啟新校園運動的先河。在他任內更新完成的武塔、永樂、南山、東澳、過嶺等國民小學,至今仍為各縣市政府列為觀摩學習的對象。
921大地震後,曾參與宜蘭縣校園更新計畫的縣籍建築師,紛獲邀請協助災區校園重建,被建築學界譽為另一個「宜蘭經驗」的輸出。
**********
從回憶學習生活談改進教學方法(三)
我們繼續回到陳老縣長早期的教育理念回首舊時光,檢思過去,邁向未來。
我要再舉個例子來說明方法論的重要。大家都知道,國文、英文都要背,沒有什麼捷徑,沒有投機取巧的辦法。而背書對學生來說卻是非常難過。但是我發現只要動一下腦筋,就可以讓記單字、背文章成為有興趣的事情。於是,我就建議我一位教英文的朋友,上課時不妨教學生唱歌,唱西洋的流行歌曲;他起初半信半疑,結果試了一下,却發現學生反應非常好。
我們姑且不談歌詞對學生有沒有益處,但對於轉換學生疲勞,以及倦怠的心情卻有相當的幫助,就跟老師上課上到學生都快打瞌睡的時候講個笑話提提神,效果完全相同。更何況像西洋流行歌曲,尤其一些好聽的流行歌曲,都是經過幾千年淘汰精選留存到今天的,不但是曲調好,歌詞更是優美,幾乎每一首歌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這些歌詞背下來將來用處非常的大!
我自己英文沒有唸好,但是要我背講稿,我還可以應付應付,主要的是過去對西洋流行歌曲有興趣,也學了好多歌曲。今天偶而碰到外國人,洋脛幫英文還派得上用途,因為背了很多的歌詞,歌詞裡面的一些句子自然脫口而出。就像我們背古文一樣,這些文章存到永久的記憶庫裡面,滾瓜爛熟,融會貫通,有一天講話時就會不知不覺的出口成章。
我擧教學生唱歌學英文並不是唯一的方法,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從這個方向去想一想,怎樣才能改進教學方法。
現在我們再來談音樂教學。
唱歌不是很有趣嗎?老實說不見得,如果把這個課程當做例行公事,天天唱歌,音樂課也可能會變得枯燥無味。尤其天天唱一些正統的,甚至於八股官樣的藝術歌曲,是非常累人的事。我並不是鼓勵教不健康的歌曲,而是要各位不要以通俗的眼光認為流行歌曲是不健康難登大雅之堂,就不教了。譬如耶誕節到了,到處可以聽到古老的像「平安夜」之類的歌曲,小朋友吵著老師教,但却怎麼也不肯,一定要教一些唱起來很難過的歌曲,這也是方法的錯誤。
今天請大家來研習的目的,主要的是希望各位能和專家面對面共同來交換意見,尋求教學方法的改進。
前幾天,我碰到蘭陽女中的教務主任陳煥奎老師。他教歷史非常有一套,頗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把非常冷門的課程,變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功課。也因為陳老師教歷史教的非常好,所以我對歷史非常有興趣。
我在民國五十一年參加大專聯考,歷史考了九十分,當年的大專聯考十個問答題,都是大題目。考完出來後,我自認為可以拿到一百分,再打個折扣,起碼也有九十五分,結果只給我九十分,我非常不服氣。當然這是題外話,不過我對歷史有興趣,成績好,則完全是陳煥奎老師教法得當所致。可見一位老師教得好壞,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
每一門學科都有它的功能,無所謂冷門或熱門。課程受不受學生歡迎,,能不能鼓舞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取決在老師,教的好,自然興趣盎然,反之則枯燥乏味。這一次教育局舉辦這個研習會,其功能也在於此。雖然它是第一次嘗試,但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希望有了新的開始,將來會漸入佳境。
研習中心是為了讓各位老師「活到老,學到老」而設計出來的。本來希望在郊區找一個風光明媚的地方來蓋,讓各位在類似度假中來進行研習活動,完全脫離都市喧囂的環境,專心的共同交換心得。但是非常抱歉,以縣政府今天的財力,只能蓋在市中心,不過,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在幽美的地方蓋一個設備非常完善的教師研習中心,讓各位有機會再來共同交換心得。
這幾天天氣非常炎熱,各位非常辛苦,女子國小林校長也做了非常完美的支援,我在這裡也一併致謝!向各位的學習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也對各位這幾天來冒著溽暑來共同研習表示深深的謝意。希望經由這一次的研習,回去之後能有不同的方法提供給學生,引發我們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相信這樣對我們所有的子弟,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各位都是為人父母,甚至為人祖父母,整個研習活動如果有所成果,不但加惠我們宜蘭縣所有的子弟,也等於加惠各位的子孫。
原來我希望聽聽各位的意見,正巧今天來了幾位規劃公司的建築師,要研討縣政府辦公大樓遷建的規劃事宜,不得不先行離開。各位假如有什麼意見,儘管提出來,我們儘量尊重,做為以後改進的參考。
今天這樣的研習場所,實在很不合乎我的方法論,希望沒有帶給各位壞的暗示作用;完全是財力的關係,不得不如此,敬請各位包涵,謝謝各位!
(本文完畢,謝謝收看。台灣百合清芳俯首,正歡迎你造訪陳定南紀念園區!)
小編 #大洲小筆
照片說明:1.永樂國小 2.過嶺國小 3.柯林國小 4.三星國中
~~「事實上,我祇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我從來不會不自量力的好高騖遠,或去要求一些非常不合理,以及明顯做不到的事情。」~~陳定南2005.01.3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絕妙詩詞 #游本在專訪 內容簡介: 本書所稱 詩詞,泛指有韻 的文字。選材範圍不限唐詩、宋詞,自詩經以降,舉凡春秋戰國民歌 、 兩漢 樂府、魏晉古詩、金元明清詩詞,乃至民國初年佳作,均在其中。並選錄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詞論十篇。全書以百首為一冊,共計上、中、下三冊,...
背古文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6/05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人的情緒處於低潮時,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要學會轉移注意力。
有些事情既然已經成為事實,就嘗試著去接受,去面對。
一個人不可能改變世界,世界也不會因你而改變,
所能做的就是適應世界,不鑽牛角尖,不和別人攀比。
你的生活,應該有你自己的精彩…」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劉墉嫁女兒:孩子離開父母,是人生的必然…》
從沒看過這麼帥的劉墉,白鬚白眉白髮,翹著二郎腿坐在故宮博物院松風閣接受採訪,仙氣飄飄,活像是新書《小沙彌遇見劉墉》裡的睿智老和尚。
2019年,對作家劉墉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年。
他邁入七十大關,決定不染頭髮,以真面目示人。其實,他從50歲就是滿頭白髮了,說是家裡的人「公投」要他染,免得嚇到人。「70歲了,總該有點表現,」滿頭白髮代表著他的「古稀宣言」,決定更直白、更自在地做自己。
2019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他最疼愛的女兒劉倚帆結婚了。
他23歲生下兒子劉軒,以「教練」姿態把劉軒帶大。其他同齡孩子在玩耍時,他逼著劉軒背古文;吃飯時,也拿著寫字板見縫插針教育劉軒寫字;劉軒看電視,他大吼著要他去念書;劉軒參加朗讀比賽,他嚴格訓練每個手勢該怎麼擺,不服氣的劉軒還氣到把牆壁捶出個大洞。後來劉軒選擇了念哈佛心理系,目的是「將來給爸爸看病」。
「看電視娃娃」結婚了
16年後,40歲的劉墉才又生了女兒劉倚帆。因為當時在美國教書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也常各地跑,劉墉的眼界開了,面對女兒,劉墉的教養風格丕變。
他和兒子衝突不斷,常常吵架辯論,但「我沒辦法跟我女兒辯論,一辯論就全身冒汗。」女兒年幼時還會和劉墉頂著鼻子玩,進入青春期後對爸爸就有些嫌棄了,光是碰他肩膀,女兒就會大喊「好痛」。小孩子一樣愛看電視愛上網,劉墉也不罵她,只是在女兒身旁晃來晃去、甜甜地提醒她:「看電視娃娃」、「上網娃娃」。
換了一種教育方式,女兒同樣念到哥倫比亞大學、又進了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念MBA。
劉墉說,女兒在唸研究所之前是沒有交過男朋友的。有回跟太太一起到賓州大學探望女兒,見女兒滔滔不絕談起某某同學好會做餃子,而且是公司派他來念書的,都不用付學費,怎麼這麼厲害……
劉墉一聽就知道「完了」,寫下〈給女兒交朋友的十五個叮嚀〉,裡面滿滿是不安與關懷,像是「寧可渴死,也不要喝來路不明的飲料」、「你選擇的約會地點,反映了你的品味」等等。
去年,女兒果然嫁給了這位很會做餃子的同學。
見到一向對自己很酷的倚帆,在婚禮上卻燦笑跳舞,劉墉從來沒看女兒如此開心過,百感交集寫下〈爸爸不會哭〉:「爹地知道了!這是人生的必然。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得一步步離開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今天你能找到,如此依附、如此滿足、如此交託,爹地怎能不高興?又怎麼會掉眼淚呢?」
劉墉和太太在婚宴結束前,就悄悄先告退了。「你沒有離開我們,是我們離開了你,也只有你找到了自己的最愛,有一天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你才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驅車回紐約長島住家時,劉墉想起女兒小時曾經在車上靠著自己的肩頭睡去。爸爸終於還是哭了……
你的孫子不是你的孩子
劉墉每年有一半時間住在台灣,因為疫情的關係,本來預計5月初要回美國,在家人的公投下,延長留在台灣的時間。
劉墉在台北的家,就在兒子劉軒家對門。自從劉軒的女兒千千學會走路,她就自己會搖搖擺擺走到對面敲爺爺家的門。劉墉聽到聲響,就會衝去恭迎孫女:「小大爺您來啦!」
孫女大了,爺爺的教養也愈來愈「紮實」。除了教認字,也要指導朗讀比賽。有回劉墉嚴厲的指導,讓孫女兒委屈地哭了。爸爸劉軒看了捨不得跑來安慰千千,劉墉對於這樣的寵溺很不以為然。劉墉說:「我問她,妳要不要繼續比賽?妳想不想得全台北的第一名?她說『要』,我說OK,那我們繼續練。」
即使是面對年幼的孫女孫子,劉墉還是很強調「正人形」。「正人形」是句中國北方話,意思類似「站有站像、坐有坐像」,舉止要得體的意思。劉墉很得意自己比劉軒還會管教孫子:「我管孫子,比他們管的好太多了!」劉軒顧孩子吃飯,總是要弄半天,但劉墉來管,一下子就吃完了。
他的祕訣就是「吃飯配故事」。像是講起《小沙彌遇見劉墉》中的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豪雨,讓溪水暴漲了起來。眼見大洪水就要衝破禪房,那怎麼辦呢?」正當孫兒們聽得目瞪口呆,劉墉爺爺此時打住說:「快吃快吃!」這樣一來,小孩子就很快吃完飯了。
雖然很以自己的教育方式為傲,但劉墉還是常常提醒自己「孫子是別人的孩子」,不要過度介入。他可以接受兒子跟他討論教養方法,只要不在孫兒面前直接打槍他就好,畢竟劉墉還是很需要尊嚴的。
有個博學的爺爺,孫子們有數不完的好故事可聽。他帶著孩子們一起來到至善園遊玩,看到松風閣裡的古琴,就講起了〈心弦〉這個故事。提醒每個人,尤其是擔負教育教養責任的父母、老師,每天記得重新調整心中的弦,審視自己的狀況,再來面對孩子。
活著就要有滋味
故宮至善園是劉墉最愛的畫室,這裡哪株樹被白蟻蛀了、哪顆石頭是假的、垃圾桶的造型是「擲壺」,上頭原有煙灰缸已經被封死……他都瞭若指掌。故宮也是他常逛的地方,他可以「憑臉入場」,走沒人知道的捷徑。他開玩笑說:「故宮如果有東西掉了……嘿嘿!」又說「我捐東西都來不急了,怎麼會偷。」
劉墉有很多珍藏的寶貝,正在考慮捐贈。前幾年一位鄰居老太太過世,給他很大的衝擊。因為老太太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回來,直接把一堆屬於老太太的物品,像是相簿、珍貴的桌椅餐具全丟了。讓劉墉非常感慨人死後,遺物不見得被好好珍惜。因此,與其把這些自己珍視的東西留給後代,還不如趁活著的時候捐了。
因為從小氣喘的關係,在台北的時間,劉墉幾乎都窩在家裡。他總是凌晨3點才睡,早上11點起床,中午吃完第一餐,接著就是跟孫兒們一起用晚餐。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9點45分,他一定要吃冰淇淋。他喜歡吃Godiva冰淇淋,巧克力脆片口味的。
劉墉極度愛吃冰淇淋,但是才40歲就因為膽固醇太高,被醫生指示「最多半年吃一次冰淇淋,而且要去店裡吃。」然而,他母親的經歷讓他體悟到「吃死總比饞死好」。
劉墉為了讓他母親長命百歲,嚴格禁止吃冰淇淋,但母親仍然中風了。母親臥床時,劉墉餵她吃最愛的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就從母親的嘴角流下來。母親93歲過世,劉墉檢討:「當人已經80、90歲的時候,是不是還有必要限制飲食?」「如果我過去讓她在健康的時候,愛吃什麼吃什麼?會不會更沒有遺憾?」
「活著就要有滋味,」劉墉說,他始終積極品嘗人生的各種滋味。從小家中遭遇大火、因肺病吐血休學,兵役檢查時被醫生判定活不久……人生的終點線一天到晚在他面前晃來晃去,也讓他把每分鐘利用的淋漓盡致。
如今邁入71歲,劉墉寫了上百本書、成為有名望的畫家、當過記者、當過主持、當過老師、還捐錢建了希望小學。他說接下來想寫詩集,還開玩笑說要去跑馬拉松……。他是這樣的迫切把握活著的時間。劉墉對《親子天下》的記者說:「我可能活到90,也可能明天就昏厥過去。你們錄了影給我留下來,我隨時可以剪接成紀念專輯。」
(文章來源: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86293-/?utm_source=Parenting.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1-media-%E5%8E%9F%E7%94%9F5086293-200527)
***************************
背古文 在 C's English Corn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英文有現實面
#一天就只有15分鐘該怎麼練
#C式練英文法
一天只規劃15分鐘練英文可以嗎?
當然可以啊!
但你會覺得15分鐘都要讀新的東西,
還是選幾個有趣的字或是一段耐人尋味段落反覆練習呢?
我分享我的經驗好了,我也經歷過大家經歷過的,
高中時期每天背10個單字,每週背 / 考超過40個單字。
我背單字算滿快的,因為只要唸的出來,幾乎都可以拼的出來,
中文意思我也差不多可以用字根字首猜出來,每天差不多要花10~15分鐘勉強背完。
這個方式我沒說不好,因為它的確讓我考過重要的考試。
但我們要面對現實點:
1) 我們是過目不忘小神童嗎?不是,有科學根據告訴我們,學習任何新知,剛學會的當下印象深刻,48小時之內不再接觸,記憶力幾乎歸零,若在有效時間大量複習,記憶力有可能會回到100%。但當年,每天都要新記10個字,若還要多複習10~20個字,是要花多久啦!不用算物理化學數學背古文觀止喔?
2) 連我這個英文狂戀者都漸漸懼怕英文開始思考學英文的意義了
大人學英文也一樣,
身為老師,看到有同學能做到每天花15分鐘保持學英文習慣,
真的就要偷笑了,而且這種學生大概八個裡面只有一個,
其他七個,不論上課當下多專心,幾乎都是上課前一天或是當天下午才開始寫功課。
學英文就是需要面對時間這麼「現實」的問題,
當老師的就是要幫大家想辦法,
教他們一天只有15分鐘的話,到底應該怎麼使用?
並讓他們感同身受並持之以恆。
其實方法真的超多種,分享我今天心血來潮做的練習喔。
你們都知道我超愛This Is Us,有時我會邊看邊把感動到雞皮疙瘩掉滿地的台詞寫下來。
這段Rebecca回憶以前Randall還是小baby的一段話我非常喜歡,
索性就來好好的利用一下。
最基本的也最懶人的方法,就是像這樣念過去超過三次(以上),
至於需要到多少次?就是看人囉。
若你每個字都卡住,當然最基本標準就是練習到順暢,每個字都在不停頓的前提下念過去,
接著才進入到感受文字、畫面的地步。
(這段影片中,我已經先大致順過兩次了,最後想要講得更像Rebecca那時的鋪陳)
念過去第一次的時候,重點稍微會放在卡住的單字,
像我就停頓在Joni Mitchel這個人名,和walkman這個已經快消失淘汰的字(就是以前放CD的那種隨身聽,當年出去逛街帶一台在身上真的超潮!)
另外還有跟Rebecca描述口吻有關的except…那一句的鋪陳。
到了第二(三)次之後,本來卡的地方會漸漸順暢,
但原本很順的地方仍然有可能又吃到舌頭,很正常。
而這時腦袋就有餘力把專注度放在引起你注意的語句或詞彙,
(可能是你喜歡的單字句子,也可能是讓你產生共鳴或有畫面的段落)
像我就超級能想像這段
“You’d stay pretty quiet as long as I kept rocking you. And then we would watch the sunrise together…But we would watch the light change through the curtain, and I would hold your warm little body against mine.”
因為以前半夜起來餵奶時我也是這樣天天看日出…(天啊~那段日子!)
接著就來幫自己畫重點:
「只要…就…」的句型(有沒有很像國小學生的習作練習?其實我們也是這樣練習長大的)
You’d stay pretty quiet as long as I kept rocking you. (我只要一直抱著你搖啊搖,你就會安靜地躺在我身上。)
來自己照樣造句一下~
My daughter would lock her eyes on me as long as I kept singing to her.(我只要一直對我女兒唱歌,她就會一直看著我。)
We would watch the sunrise together, except we couldn’t actually watch the sun come up because your siblings were asleep, and I didn’t want it to get too bright in there. But we would watch the light change through the curtain. (我們會一起看日出,但不是真的「看著太陽升起來」,因為你的哥哥姊姊都還在睡覺房間不能太亮,所以我們會透過窗簾看著外面漸漸亮起來。)
這邊有沒有注意到 except 不會硬是翻成「除了」,因為整段理解後,會發現裡面其實有點像是補充意味的在說明前面「看日出這件事」,口語上來說就是我們想補一句說「但不是真的這樣喔」。
watch the light change through the curtain 這句話太美了,有K書K到早上或是半夜起來餵奶餵到早上的母親們,你們一定懂我的!
最後,因為整段都是在回憶以前,所以一直用We would / I would去說那時「我們/我會做的事情」,稍微感受一下would的用法。
小小一段話,沒有新的單字,但實在是值得令人細細玩味!
先來個聽打,再唸出來細細品味,有空的話再來個英翻中,更紮實的話再試著中翻英回去,就會發現「啊~原來這句我會這樣講,但他這樣講更好耶!」有這種覺知時,就是漸漸改掉中式英文的開始了!
這關鍵就在於,你能夠耐著性子反覆研究這段話幾次?
對我來說,每次都有不同的學習點。
苦於沒有適合的素材嗎
別開玩笑了,一定有一首你很喜歡的英文歌但有一段老是呼隆哼過去對吧?
就在今天把歌詞找出來好好的觀察一下吧,
看著歌詞唸、再跟著唱,或再搭配MV練一遍,要怎麼樣練就怎麼樣!
重點是,你有沒有抓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英文呢?
那真的是屬於你自己的喔!
背古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絕妙詩詞 #游本在專訪
內容簡介:
本書所稱 詩詞,泛指有韻 的文字。選材範圍不限唐詩、宋詞,自詩經以降,舉凡春秋戰國民歌 、 兩漢 樂府、魏晉古詩、金元明清詩詞,乃至民國初年佳作,均在其中。並選錄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詞論十篇。全書以百首為一冊,共計上、中、下三冊,總計收錄三百首。
本書選材標準,以優美動人,易於吟詠背誦為主。編排則採一短一長,一淺一深交錯。
作者簡介:游本在
1964年生於台北縣瑞芳鎮,輔仁大學大傳系畢業。育有子女三人,利用假日在家教子女背古文,名為:「三心學堂」;並擔任瑞芳國小詩詞志工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