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書訊]
.
近來,線上讀書會分別讀了《#海上傭兵》(衛城)(棄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前衛)、《#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衛城)、《#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暖暖書屋)、《#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
和朋友討論接下來要讀什麼書時,發現4月底到5月初,台灣文學和史地書籍一本比一本精彩,創作力勃發!留個紀錄:
.
首先,是由謝旺霖整理手稿,楊牧老師的最後一本詩集──未曾結集、未曾發表的詩作《#微塵》(洪範),書中附上珍貴的詩人手稿。
.
甘耀明則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台灣少見的山難+山難)史實為基底,寫成《#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寶瓶文化)。
三叉山事件是「一九四五年初秋,二戰結束時,美軍運送前盟軍戰俘的轟炸機,受颱風影響,墜落臺灣山區,有五位機組員、二十位戰俘死亡;臺東海端鄉與關山鎮出動的大批搜索隊(包括日警、布農、阿美,平埔、漢人等),在山區遭受下個颱風,二十六人失溫死亡。」甘耀明說:「小說描寫布農少年哈魯牧特(Halmut)的蛻變,他的棒球失落夢,他為何在救難時搖擺,以及他為何成為他後來的樣子。」光讀簡介便驚心動魄。
.
徐振輔獲得第21屆 臺北文學年金獎得獎作品《#馴羊記》(時報),「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以小說記寫西藏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土的消亡與困境」,他寫下的藏地高原如何拓展台灣文學的時空跨度,是觀察重點。
.
黃崇凱《#新寶島》(春山出版)以「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的概念出發,兩個同樣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島國命運將會如何發展?小說家如何透過未來假想書寫台灣的可能歷史,讓人滿心期待。
.
韓麗珠繼《黑日》之後,再度以日記體裁寫下在疫情和政治變動中的人文思索《#半蝕》(衛城出版)。簡介中這段讀來特別傷心:
「不是全蝕,也不是全明。
不是生來就被剝奪,而是曾經擁有,卻正在失去。
不是沒有家,而是持續不斷地失去家,失去安定感。
就像生活在地面的自己,逐漸被天文現象的暗影所籠罩。
倘若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存在狀態,人要如何在這死去中生?」
.
在《濁水溪三百年》之後,發現地理老師出版《#溪說臺南:#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蔚藍文化),以曾文溪為探查對象,走訪曾文溪各流域裡的地景變化和人文景觀,是為對台灣地理有興趣的人製作的補充包。
.
延續海洋史觀下的台灣,有兩本跟海盜相關的作品值得關注。
一是曾昭榕《#海道:紫氣東來》(九歌),是以李旦、顏思齊建立的海上帝國為史實基礎所寫的小說;另一本則是吳建昇《#驚濤戰府城:海賊王蔡牽在臺南》(蔚藍文化),勾勒蔡牽海盜集團攻打台灣的始末以及對清廷治台造成的影響。
.
關於日本與台灣相關的歷史,也有學者、紀錄片導演進行細緻的考證、訪談、拍片紀錄。
平野久美子《#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游擊文化),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爬梳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
.
黃胤郁導演的紀錄片同名圖文書《#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前衛),則是挖掘沖繩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在沖繩「西表礦坑」的歷史。紀錄片則於5/14上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DGBa2zwA
.
最後,與戒嚴時代相關的台灣政治史書籍,則有由陳進金、陳翠蓮、蘇慶軒、吳俊瑩、林正慧五位學者寫成的《#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春山出版),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解讀近年來開放的威權統治時期之政治檔案。
.
林孝庭繼《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之後,接續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他鑽研中、英文檔案史料和蔣經國日記的新材料與其他各國新解密檔案,「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
胤齊建設 在 呂維胤-為你打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維胤代表民進黨團與蔡育輝、周奕齊議員三人與日本靜岡縣議會相土反攝治、藤曲敬宏、西原明美議員進行視訊對談,互相分享防疫經驗和因應疫情補助等措施。
維胤也提及日本過去在台南留下許多建設,例如說嘉南大圳造福南台灣,靜岡縣內有溫泉及國立公園等豐富的觀光資源,臺南市關子嶺溫泉則是世界三大的泥漿溫泉,還有眾多歷史建築和美食、美景,臺南與日本大阪也有飛機直航,相信靜岡縣議員們來訪後,會發掘出更多適合交流合作的項目。
胤齊建設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黃偉民易經講堂
李嘉誠又被土共擺上檯!
禍港雙雄———董建華、梁振英,又有新搞作,搞一個什麼「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網站上列出三名發起人:
譚惠珠、李嘉誠、李慧琼。
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會覺得,這三個名字排寫一起,有怪怪的感覺!
因為不對等!
網站出了一天便因技術故障停開了,因為,這是騙局,屈了李嘉誠,九十一歲的老人家,不是那些甩皮甩骨的建制派,隨便給你拿來招搖撞騙的。
幾個月前,反送中逆權運動最高峰時,北京要求香港的財閥們登報支持特區政府,李嘉誠的全版聲明是: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
他不像其他富豪,講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說什麼的廢話。
他同情香港的年輕人,稱他們為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引來工聯會吳秋北的譏諷,說他是「曱甴王」。
李嘉誠是香港的一個傳奇富豪。
九七前後,中共主政的是海派的江澤民。他愛財如命,所以,提出「悶聲發大財」政策,不跟從他的前兩任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作冒險的政治改革。
他將大陸經濟改革的成果,由中共的政治山頭瓜分了,將貪污合法化和制度化。
這樣的人低級,但尊重香港的經濟奇蹟和遊戲規則。九七初期,北京也盡量克制,不破壞香港的運作模式。
破壞的,是董建華!
江澤民欣賞李嘉誠白手興家的致富傳奇,他將李嘉誠放在其他富豪之上,做得很著跡。
江澤民來香港主持回歸慶典,要住李嘉誠在紅磡的海逸酒店,寧願出發時封鎖了整個維港,讓他的專船由紅磡去灣仔。
這麼不方便,也只讓李嘉誠有酒店東主的身分,和他共晉早餐。
國家主席的身分不會和香港個別富豪見面和用膳。
董建華這類性格的人,鑒貌辨色,知道上意,所以,九七後的政策,基本上向李嘉誠傾斜。連同各級公務員,對長和系有關的一切,都懂得落手鬆些。
這是李嘉誠的李氏力場威力最大,也是最討香港人厭的時代。
當時討厭李嘉誠的,除了我們普通蟻民,還有其他超級富豪。
西九一役,港府原意是私下就送給了李嘉誠。
主持計劃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說,不公開投標,不分散工程。
其他財閥呱呱大叫,四叔李兆基說,「得西九,得天下」,說只要公開投標,恆地蝕本都要做!
何鴻燊悲鳴:
人地肥到襪都著唔到,還需要送錢給他?留番口飯俾我地大家食!
這是李嘉誠呼風喚雨的歲月。
胡溫十年,刻意和他保持距離,但不敢開罪,因為垂廉聽政,掌握大權的仍是江澤民。
到紅衛兵出身的習近平上台,李氏神話沒有了,他看不起資本家。
習崇拜老毛,愛權術,擅鬥爭,知道敵人,都在身邊,在內不在外。
他不愛財,爭天下的人都不愛財。他知道,在獨裁政治下,政策要誰富就富,要他一貧如洗也易如反掌。
曾經是大陸首富的萬達王健林,不聽習話,消聲匿跡一年,最近消息說,他負債四千億。
習近平怎可能看得起有錢人!
所以,李嘉誠撤資,離開大陸,他知道自己,已沒有特權。
沒有特權的好處,也就不需要隨著北京的笛子起舞,況且很多不是北京的意旨,只是一些政治騙子,拿北京的招牌,在招搖撞騙。
董建華、梁振英掛著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牌頭,但只是虛銜,根本無事可司,也埋不到習班子的邊圍。終日經營,拿一點安全感。
董建華在任內被逼落台,梁振英擺明自己人但不獲連任。你說他們上達天聽,連大陸水貨客都騙不到。
武漢病毒傷害了全球,國際追討損失的格局已成型,中共以天下為敵,全世界都是敵人。這個時候,中共內部便十分緊張。
習近平的對手,蠢蠢欲動。
習近平知道危機在黨內,不在國際。國際局勢只是對手逼宮的借口。
處境就像一百二十年前的慈禧。
光緒不可信,滿朝大臣不可信,只有倚靠愚蠢但熱血,聽指揮的義和團。
大陸人都懂政治投機,都是賭徒性格。
港澳辦、中聯辦,借香港局勢發難,自發聲明釋法,跳過人大常委的權力,嚇怕香港的投資者不重要,主要表白,他們不屬於李克強的國務院範圍,他們直屬中央,代表中央,即是習近平,監察香港。
他們自封有尚方寶劍,有本地的文攻武衛,文是全港除蘋果外的傳媒,武是三萬警察。
簡單地說,他們是習家軍,和其他中共官僚是不同的。
香港兩大政治閒人也察覺到局勢的緊張,想主動做點事,敲鑼打鼓,看是否埋到習家軍那條隊尾。
董建華生於1937年7月7日,那日是中國近代史的大日子,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正式侵略我國,國府遷都重慶。
他一出生,就帶來民族災難!
他是船王董浩雲的長子,紈絝子弟,一生在家族事業蔭庇之下,不曾任事。
第一次出任公職是1997年7月1日,出任香港特區政府首任特首。那天,亦標誌著香港沉淪開始。
他是魔鬼之子,帶來災難浩劫。他看他任特首時的所有政策,便可引證。
他的最後一役,是將何志平送到紐約監獄。高價四百億賣掉家族事業給北京,收取政治酬庸,做個富貴閒人。
梁振英是香港地下土共,有著共產黨人的特性,好鬥樹敵,破壞能力強而毫無建設意識。
戀棧權力,而竟不獲連任。看看董建華連任,曾蔭權連任,林鄭也看將連任。但他,嘴巴說什麼忠心北京,但北京也用行動說明此人不可信。
他是一個講大話唔眨眼,令上司不舒服的壞人。
離開特首辦,北京沒有任何工作給他。他每天數完毛就數蘋果日報的廣告,然後撩是鬥非。
瘟疫叫停世界,國際局勢會重新洗牌,這兩個政治閒人想做點動作表忠,但他們能號召到些什麼人呢?
他們叫得動的建制港共,都是些甩皮甩骨,眼耳口鼻都唔齊的公眾小丑。這時想搏懵,先斬後奏用上李嘉誠的相片,如果沒有反應就騙下去,李氏抗議就推說工作人員手民之誤。這就是大陸騙子賣假口罩要印日文一樣的手法。
有沒有其他財閥幫手抬橋?
三權分立完全破壞,警暴變本加厲,法庭判決用政治考量,法官判辭竟然讚美持刀斬傷途人的兇徒「情操高尚」;蒙面警察隨時進入太古城商場搗亂。
如此種種,最不安的,就是有錢人。他們的子孫,都在這個城市生活。
香港商界的有錢人,對局勢靜如深海,並不表示他們支持警察城市,法官偏頗;他們不出聲,純因為他們選擇多,怕餂底,想賺盡最後一塊錢,才決定去留。
愈有錢,愈需要有一支可信的警隊和公平的法庭。
千年以來,中國人都希望有清廉公正的法庭,凡間有包青天,天上有觀世音菩薩。包公鐵面無私,觀音關注世間苦難的聲音。
但孔子是入世的,他不相信世間有絕對公正的法官。
《論語.顏淵第十三章》: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很多人尊敬孔子,認為他公正,如果由他來判案,就最可靠了。但孔子說,他也是人,也有他的出身和經歷,也有他的價值取向,政治立場。所以,很難客觀作出公正的判斷。
無論誰,都會先入為主。
所以,儒家的追求,不是期望有一位絕對客觀公正的法官,只要是人,便有立場。儒家追求的,是在官司前,作道德教化,使民無訟。也是孔子一直的主張,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香港的局勢在壞下去,香港人憤怒,但沒有退縮。但行使權力的人呢?其實,他們在怕,你看,駱惠寧見香港記者時腳震。這位中共地方大員,見慣風浪,退休後來港,對著記者,怕什麼?
聶德權死過翻生,在立法會見記者,用左手緊握右手,全程都不停震抖。他做政務官三十一年,見慣大場面,林鄭愛將,他在怕什麼?
在人類基因最原始的記憶,阿賴耶識中,有因果報應這一個訊息的。嘴巴再硬,再喪盡天良,你的潛意識會表露出來。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章》:
鄒與魯鬨。
穆公問曰:
吾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
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這是孟子家鄉的事。孟子是鄒人,鄒國和魯國發生了衝突。
鄒穆公問孟子:這一次衝突,我的官員犧牲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效死的。
殺了這些人吧,又殺不了那麼多;但不殺嘛,但他們睇住政府的官員去死都不幫忙,實在可恨。你說,該怎麼辦好呢?
孟子答:
在艱難歲月,你管治的人民,無飯食,老的,死在路旁;年輕力壯的,離鄉背井,向外逃生。
這些人都有幾千人了吧,佔你總人口很大的比例。
問題是,你政府糧食多,儲備夠,本來有足夠的能力幫助這些老百姓的。但你們政府的官員,根本就無人關心百姓的死活,這樣傲慢的尸位素餐,殘害了多少老百姓的身家性命?
曾子曾參說過:
提高警惕,提高警惕!
怎樣出去,就怎樣返來;如何待人,人也將如何待你。
平時老百姓吃盡官員之苦,現在他們看著官員受難,就不會出來幫忙救援了。這是政府官僚的報應,你穆公還有什麼好責怪埋怨的?
如果從今以後,實行仁政,愛護老百姓,老百姓當然就愛護政府,愛護官員;當政府有難,官員有難,他們亦自然的保護幫忙了。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哲學的最高原則。
曾子的「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和《易經.文言傳》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樣,和後來兩晉時期,佛教傳入,帶來因果的觀念一樣,說的都是因果報應的觀念。
中外歷史,都走不掉這個因果規律。
中國歷史,每一朝都是如此。如何來的江山,就是如何失去。怎樣取得的政權,最後也怎樣的交還出去。
趙匡胤叛變,說是黃袍加身,其實是欺負後周柴榮的孤兒寡婦。到元滅宋,也因為趙家剩下了孤兒寡婦。
滿清孤兒寡婦,帶四萬人入關,統治了四萬萬人的漢族,最後,也是慈禧帶著光緒出關。
朱元璋和尚稱帝,明末崇禎上吊後,女兒出家,朱家要還這段佛門因緣。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https://youtu.be/6kAw94gwP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