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誰會想要整天愁眉苦臉不開心?
沒有任何挫折的人生,想必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吧?但,沒有任何波折的人生,真的會快樂嗎?或者該問,如果沒有挫折的存在,人還能夠感受到突破自我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嗎?
人之所以為自己所處的困境感到痛苦,是因為困境沒有被解決;只要困境還存在著,痛苦就不會消失,這是大多數人都明白的道理。但,許多人最大的問題是明白了問題在哪,卻不願意去面對與解決問題;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逃避,甚至合理化自己並不需要去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那都是別人造成的、不是你的錯。
正如同標題所說的「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誰會想要整天愁眉苦臉不開心?」,若是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用「目的論」來解釋的話,應該改為「為了證明我的人生一波三折,所以需要讓自己看起來心情糟透了。」
快樂與痛苦通常都是相對的,你有多痛苦,當你熬過後就會有多快樂;你現在有多快樂,當你失去這個快樂的來源時,就會有多痛苦。如果你的快樂都是透過很大的成就來獲得,那麼我可以大膽斷言,這波疫情一定帶給您非常大的痛苦,因為您不習慣,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從小事情上獲得快樂。
在這嚴峻的疫情下除了做好防疫之外,我認為台灣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練習「活在當下」,唯有腳踏實地活在當下時,才能夠擺脫不安並且感受到快樂。從疫情大爆發後至今,不論是政治人物的發言、新聞報導或者網路意見領袖、名嘴網紅的言論,絕大多數都是在「鼓勵焦慮」。
假如這一個月來你感覺自己每次開臉書、看新聞都會感覺胸悶、煩躁或憤怒,請您務必冷靜下來,因為您已經中了「鼓勵焦慮」的陷阱。恐懼與憤怒是最容易被煽動的時刻,也是最容易做出不理智決策的時刻,許多的群眾暴動或是群體暴力行動皆是在這樣的氛圍下產生的。
而或許,讓人民因為恐懼或憤怒失去理智,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
以疫苗來說,「數量不夠」、「緩不濟急」、「高副作用」、「打人家不要的」等等,這些即使煩惱了也無法改變當下任何情況的問題,就是「鼓勵焦慮」的典型操作手法。
而這也是大多數不快樂的人面對自己人生的價值觀,他們只盯著遙遠那無法改變的大問題,不願意低頭看看眼前可以處理的小事情;大煩惱解決不了,小問題越積越多,於是他們總是愁眉苦臉,開口就是人生好難之類的負面能量,因為他們有個巨大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困擾著他們。
如果看到這裡的讀者有種自己被說中的感受,請記得我的所有個體心理學相關文章,當中所提到的負面感受,皆是以我本人罹患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時期的角度下去撰寫的;上述的那些心態,正是讓我精神疾病無法改善,甚至越來越惡化的主要原因。不過,這部分留待未來有機會再跟各位仔細說明。
在電影《絕地救援》當中,主角馬克(麥特戴蒙 飾)因參與太空任務而與其他團隊成員一同登陸火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因為遇上大風暴而提前中止任務撤返地球。
指揮官路易士(潔西卡崔絲坦 飾)賭命在風暴中找尋著被指派去採集火星物質的馬克,不幸的是馬克因為被物體擊中了生命監測裝置,使得所有團員們誤以為馬克已經殉職,為保全剩下團員的生命,指揮官只好下達撤離的指示。
從昏迷中醒來的馬克首先發現自己一個人被留在火星上了,並且他的腹部也被某種細長硬物給刺穿。我們試想如果自己是馬克,除了差一點因公殉職之外還被整個團隊丟包火星,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那不是把一個路痴丟包在西門町那麼簡單而已,路痴至少還能問人如何找到回家的路,除了馬克自己之外火星上根本沒有第二個人,或者說其他的生命體。有限的氧氣;有限的存糧;有限的能源,再加上安靜到近乎絕望的寂寞,你會怎麼辦?
馬克從昏迷中醒來後給自己的傷口緊急做了處置便開啟日誌,他在求生日第一天錄製日誌時提到三個重點,首先他說了自己可能無法撐到獲救的那天;第二點,他說主訊號天線刺穿了他的生命監測器,所以他並不怪罪團員們以為他殉職而撤離。第三點,就算幸運聯絡上太空總署,救援小組趕來也要長達四年的時間,而居住艙的資源只能夠維持一個月。
孤獨是一種比絕症更加可怕的威脅,在另一部同為絕境求生的電影《浩劫重生》當中就能看到,男主角查克(湯姆漢克 飾)為了排解寂寞而創造出威爾森(排球 飾)。
在影片播放結束前,我原以為會看到馬克崩潰的橋段,但由始至終馬克獨自一人在火星上超過四百天的日子裡,唯一一次的情緒失控也就只是怒吼一聲而已。甚至還比我在兩個小時內吼小孩的次數更少。
馬克獨自一人在火星上的第一天處理了自己的傷勢並錄下日誌,第二天開始感受到了寂寞帶來的恐慌,他看著居住艙外的暴風說了「我不要死在這裡」。從這一刻開始,馬克的一切行為目的就是為了活下去。
為了生存,馬克必須活在當下,因為他很清楚,繼續讓自己保持情緒低落的狀態沒有意義,再怎麼怨天尤人怪罪命運也改變不了自己離不開火星的事實;但他也只能等待救援,假如四年才會有救援小組來的話,只有一個月的存糧他要怎麼撐到四年的時間?
馬克本身是科學家同時也是植物學家,第三天起他清點了居住艙上的所有資源,然後在居住艙裡面自己做出一個溫室來栽種馬鈴薯;大顆的留著吃,小顆的繼續種,就這樣創造出原本短缺的糧食。
在那四百多天的火星求生記當中,馬克始終相信著會有人來救他,而他必須讓自己撐到救援小組抵達;在那些日子裡,除了持續錄製日誌以外,同時也克服了許多為了生存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在最後終於盼到團隊成員們來救他時又遇上了世紀考驗,為了減少小艇的重量,馬克必須將能拆的零件通通拆掉;包括艙殼、控制台等等,讓團員遠端遙控他的飛行路徑。他嘲諷地說著自己絕對不會認為開敞篷車上太空有多白癡。
雖然馬克穿著太空衣,少了艙殼保護他也不至於窒息,但一但進入外太空之後若是發生什麼意外,馬克就是完全沒有任何生存可能了。他知道這是個多麽危險的計畫,但也是唯一讓他有機會獲救的計畫。
在執行前他與指揮官露易士通訊,若這項救援計畫失敗了,請去看看他的父母親,並且告訴他的父母親他不後悔當太空人,而且他始終熱愛他的工作;因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是人類科技的一大步。(社會貢獻)
。
幸好,馬克最終順利獲救並且回到了地球,片尾中馬克對著一群準太空人們說了自己在火星是如何存活下來的。
馬克:「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我一個人被困在上面時覺得自己會死嗎?當然會,當太空人必須先了解這一點。我們在討論太空,它不會聽你的。總有一天,一切會失去控制,一切都會失控,而你也只能說:時候到了;我的死期到了。你可以坐以待斃,或是努力求生,就這麼回事。動手就對了,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接著解決下一個,繼續下去。問題解決完了,就能回家。」
我們能夠從馬克身上學到個體心理學想傳遞的幾個重要信念:「信任他人」、「社會貢獻」、「活在當下」
人終將一死,但死亡若沒有迫在眉睫,鮮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
即便是疫情嚴峻如下,絕大多數人其實並非真的感受到死亡帶來的威脅,而是為了逃避眼前的困難所以讓自己陷入恐慌的情緒;因為真的自覺會死的人,不會在乎疫苗是AZ還是莫德納;不會在乎Google meet跟Zoom的毛病有多少;不會在乎破口到底從何而來,又是誰該負起爆發群聚感染的責任。
自覺會死的人,或是已經明白人終將一死的人,不論在多艱難的環境下,都能夠看見自己還可以做的事情;都能夠在一片絕望中感受到幸福的存在;都能夠為自己把當日能夠做的事情通通完成,並且平安活下來看見隔日的陽光而感覺到滿足,且沒有任何遺憾。
想改變總是怨天尤人的自己,就不要一直回顧那些過往的榮光,或是不安於未來會出現的衰退;越是艱困的環境,越是要放眼於當下,做好這一刻你能做的事情。
“我認為除了放下過去,還必須放下未來。如果整天為了日後的事擔憂,就會忽略眼前。既然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明天的課題就留到明天再思考。”《變老的勇氣》,岸見一郎,台北市,平安文化出版,2018年。
“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接著解決下一個,繼續下去。”
好好的活在當下,這樣就夠了。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能源管理員 好 考 嗎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花的佛系減脂團 DAY.36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跟上一週的記錄比對下來,本週毫無進展;那體重與體脂的變化之小,可說是近乎沒有參考價值。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也不感到意外,從3/9那日去跟出版社總編討論完出書的細節後,直到今日我每一天都在忙著撰寫新書,以及整頓新社團。
原本用來訓練以及準備飲食的時間,全部挪到出書相關的事情上面,就連睡眠時間也壓縮到有睡就好,白天就是靠著藥物與大量咖啡因維持精神。
坦白說這種工作模式真的非常傷身體,若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有身心平衡的生活型態。觸及率的下滑,首當其衝就是團購成效變差,直接影響到我的收入;團購就是我的本業,若我沒辦法靠團購來維持家計,我就必須想辦法增加其他收入。
兩年前我還是健身教練,為了能夠全心照顧分別五年的兒子們才會轉職部落客,一年下來對兒子們的付出也看見了變化,他們確實有漸漸地變得更加自主且獨立。
我希望在今年結束之前能夠做到從教課、出書、葉佩等不同的方式賺取金錢養家,可以不再完全依靠葉佩這樣不穩定的收入。因此,我必須在生活中做出取捨,健身與飲食就是我暫時先放下的事情。
我不會因為這幾個月不控制飲食不運動,從此只能一輩子胖下去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體態;但我可能會因為這幾個月沒有積極開發收入,下半年度就得放下孩子找間公司賺取穩定的收入。
並非當員工不好,而是我希望能夠更彈性利用時間的生活型態;若我無法再像現在這樣陪伴孩子,他們未來是否又會逐漸變得懶散與自私,真的不好說。
所幸當我跟舊學生們宣佈可以在週末時回歸教課的消息後,立刻就有數名學生報名回歸,對於學生這麼多年對我的信任,我深感榮幸且感動。
回歸教課後,至少每個月的房租就有大半已經有著落,剩下的開銷我只要在團購以及其他工作上再更努力點,就足以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
雖然寫好的著作尚無法出版,但有了第一本的經驗後這次寫書進度就快上很多,從前天開始寫到今天早上,已經完成逾兩萬字相當於一本書的25%了,按這進度來看,我應該能夠在三月結束前就寫完。
昨晚因為太亢奮的關係寫到凌晨兩點半都還沒有睡意(目前是躁症階段),但為了身體著想不管睡不睡得著還是逼自己躺上床休息;一直到凌晨快四點了我仍舊睡不著,我的大腦有大量的訊息不斷浮現出來。
這是躁症期間常見的反應,用不完的體力;文思泉湧的靈感;大量的計畫與執行衝動。在過去還不懂得利用躁症帶來的正面反應之前,我經常因為衝動而做了許多不恰當的決定,然後讓回到鬱期的我苦不堪言。
永遠有收拾不完的爛攤子,還全都是自己造成的;深深的挫敗感讓處在鬱期的我什麼事都不想處理,然後回到到下一個躁期時又闖出一堆禍來。原本的問題沒解決,新麻煩又不斷產生,就這樣無限循環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混亂。
透過學習個體心理學讓我現在能夠善用精神疾病對我的影響,利用躁症期間的體力與靈感創造許多機會給自己,並且按耐住自己的衝動不在這個階段做任何決定。
回到了冷靜的鬱期時雖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是思緒會更加清楚且謹慎,能夠將躁症期間出現的想法統整出一個更好的決定。
躁鬱症現在反而是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時候我甚至會想,若我沒有躁鬱症;我只是個普通身心健康的人,在同樣面對現在的壓力時,我有能力承擔得了嗎?
我甚至覺得會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並不是因為抗壓性太差才會生病,而是抗壓性太強但沒有找到正確的啟動方式,因此比起一般人,我們似乎沒有任何抗壓性。
因為抗壓性過高因此平常都是完全處在停機的狀態,以減少能源的耗損;而相較於一般人的普通抗壓能力因為耗損能源不高,因此才能夠常態地保持在待機狀態,以便隨時面對壓力。
若是每一個精神疾患,都能夠有效地找到與自身疾病和平共處的方式,我真的認為現在所有的科技,肯定不止如此。
遺憾的是,這世界對精神疾患(或邊緣型人格)十分的不友善,縱使再多的醫學文獻嘗試替我們發聲,但只要在社會新聞底下就能看過一遍,就能理解為什麼精神疾患與邊緣型人格會越來愈多。
而這也是讓我拼了命也想把寫書放在第一順位的原因,相較於減不減肥、有沒有辦法瘦到讓醫師允許我做治贅皮切除手術,這些私慾都比不上寫書來得重要。
我今天中午用餐時,一邊吃飯一邊搭配觀看恆河猴實驗,這讓我更加地確認現在在做的事情是對的;恆河猴實驗十分殘忍,但那些被犧牲掉的猴子寶寶最終沒有白白犧牲,那些實驗證實了靈長類生物對愛的需求,以及缺乏愛與關懷下會造成的後果。
我不過就是少睡一點;沒太多去注意飲食;長期打字造成的職業傷害,相比之下我的付出真的稱不上是犧牲。更何況寫作本來就是我的興趣,既能夠幫助到別人又能滿足自己,這可以算是天底下最棒的工作了吧?
有興趣跟花花一起學習個體心理學的話,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加入社團。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我分隔線啦===
#皮秒雷射超值團購今天下午五點停止收單
https://reurl.cc/g8rXR4
能源管理員 好 考 嗎 在 那個誰SOMEo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發電機需要"儲能"設備?
既然你給飛輪電池、重力電池的電
一定會多於它可以還給你的電
那又為什麼要多此一舉,把電力儲存進去呢?
我發現好像還是有很多人會誤會
誤以為飛輪電池跟重力電池是發電設備
但是,他們其實是輔助發電設備用的輔助設施
是幫助我們活用電力的重要裝置
對於"看天吃飯"的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來說
儲能設備可以讓你把時大時小的能量
變成穩定的電能,來輸出给城市使用
而對於火力發電廠、核能發電廠來說
儲能設備可以幫你應付電能供需不一的問題
對於發電設備來說
可以穩定的提供電力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因為當電力供過於求
那多出來的電力會傷害配電設施
還會化為熱能,完全浪費掉
而當電力供不應求,結果應該不用我說
會影響所有人的生活
然而,再生能源設備所仰賴的
是難以預測的大自然的力量來運作
我們不能在用電高峰期時
叫太陽曬大力一點
叫風吹快一點
這類發電廠的輸出功率
很看重天氣這個不可控因素
所以離岸風發電廠
往往會搭配蓄水力儲能設備使用
用來把海水抽到高處,儲存多餘的電能
而當風力供電不夠時
我們再把這些儲存的電力拿出來用
當然,它只能還給我們70~80%左右的電力
有20~30%的電力會在這個過程中耗損掉
所以,我們還是會希望
電力可以在他們產出時馬上就輸出給城市
而不要儲存進儲能設備裡
當然,在山上常見的水壩也可以起到這個功能
我們會讓水壩搭配火力發電廠、核能發電廠使用
它不只是可以藉由降雨來累積能量
還可以趁晚上,沒甚麼人用電時
消耗多餘的電力來把水抽到高處累積能量
但是,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產生另一個疑惑
"火力發電、核能發電並不仰賴大自然的力量啊
如果不需要考慮天氣這個不可控因素
那為什麼還會需要儲能設備呢?"
因為城市對電的"需求量"也很不穩定
火力發電廠雖然不怎麼看天吃飯
但是火力發電廠看"人"吃飯
誰家的誰幾點開了吹風機
誰家的誰幾點用了電磁爐
這些小小的不可預測性
加總起來就變成更大的不可預測性
而為了不讓誰家的誰害城市大斷電
我們會讓發電廠的輸出曲線
隨時保持在電力需求曲線上方
而且之間的差距還不能太大
多餘的電力不只是會化為熱能散失掉
還會傷害配電設施
能夠讓輸出與需求曲線越靠近越好
最好是可以重疊在一塊
但是那種情況
只能存在電力公司管理員的春夢裡
我們還是必須讓供應曲線與需求曲線
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
讓供應隨時保持在高於需求的狀態
之前常聽到的"智慧電網"的概念
有一部分的意圖也是要處理這個問題
利用架設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大電池
和去中心化的電力調度系統
來穩定電能的需求量
關於智慧電網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聊
但,我們還是下次在講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沒有智慧電網
如果不架設水壩等大規模儲能設備
那我們就會需要使用更精緻的"調峰發電廠"
而這類發電廠由於機械比較複雜精密
所以建造成本比較高
對於維修管理等等的運作成本也比較高
它所使用的油必須要足夠純淨才能燒
而這類燃油比較精緻所以比煤昂貴
也不可能拿垃圾來進行焚燒
而且,在離峰時還需要關閉調峰發電機
這都會帶來相當多的浪費
當然,普通的基載發電廠並不是不能變化輸出
只是它們變化的比較緩慢,跟不上負載的變化
而且對於基載發電廠的構造來說
變化負載會對機械產生相當大的傷害
那樣不但會使零件的汰換率上升
還是相當危險的一個問題
當然,我並不是說把電儲存進電池裡
那就完全不會有問題
鋰離子電池會課扣8%的電力作為"手續費"
蓄水力儲能會課扣20%以上
而且這還是沒有考慮
製造與營運成本的情況下
所會產生的浪費
只是,如果你拿去跟調峰發電廠相比
儲能設備還是會有比較高的經濟效益
最理想的情況是
讓火力發電廠隨時保持穩定輸出運轉
這樣做對機械的傷害最小
並且搭配輸出變化高的儲能設備使用
把離峰電力挪到高峰期時使用
那,你們是怎麼想的呢?
你想要了解一下智慧電網的概念嗎?
你還有想到那些儲能設備會有的問題嗎?
在下面留言中告訴我吧
我是那個誰,如果你不記得我的名字
那你八成已經說對了,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