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五趾骨基部撕裂性骨折(下)
哈囉各位看官們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又到了週末迎接禮拜一上班的時候啦,這個時候更想買醉不醉不歸(?)
上次有提到說,小妹我在年初的時候第五趾骨基部撕裂性骨折。
而在骨折之後的六週就恢復到可以出國跑跳了,到底是做了什麼樣的治療和訓練呢?
腳踝平常做的事真的太多了,踝關節提供我們協調、平衡、反應、支撐體重、以及靈活度。
少了穩定度,就很容易受傷,被說是玻璃腳踝也不為過呀~
而基本上腳踝的穩定度提供來自:
1. 本體感覺
2. 韌帶
3. 肌力
所以小妹就針對這幾項來教大家如何在家裡可以訓練(要在不會疼痛的狀況下執行唷~)
當然這些運動是在亞急性期過後的時間比較適合,沒受傷也是可以做,如果日常有在打球或者運動的,這些也可以幫助讓踝關節的穩定度更好,提升運動表現唷!
圖一、 單腳站立訓練
這個動作可以在睜眼以及閉眼的動作下去執行,當然閉眼的狀況下更可以提高難度唷~
而外可以再加上墊腳尖的動作,而踮腳尖會腳踝做出更困難的動作,需要更多的穩定去平衡維持站立。
圖二、半蹲運動
這和一般深蹲的動作不太一樣,會墊起腳尖來,多加去訓練我們的脛後肌還有比目魚肌。
為什麼要特別在加做這個呢,因為在腳踝受傷之後,也會讓足底有疼痛的情形,小妹當初就有這個問題發生,因此也是花了一番功夫去加強呀。
圖三、單腳站摸腳趾頭運動
這個動作會比較有挑戰性,請受傷的腳單腳站,再用對側手向前彎腰去摸到腳指頭,同時間會有單腳平衡、以及小腿還有大腿的肌力訓練,當然可以再加一點重量,例如抱小孩(報警唷),或者男朋友的PS4(喂)~
這些運動都可以在家裡做,等公車等捷運的時候也非常適合,如果我看到應該會拍手叫好而不是報警抓你(開玩笑)。
最後,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舉高雙手墊起腳尖提問唷~
Reference: Prehab exercise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永不放棄的跑者魂: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嘉哲 內容簡介: 歷經脛後肌斷裂後又再踏上賽道的奧運國手--張嘉哲 聽他娓娓道來讓自己跑成"真男人"的馬拉松人生 如果你問我說:「你小時候就想當運動員嗎?」,其實我一點也沒有想這麼多,只知道這些事情是我最...
脛後肌 撕 裂 在 J帥 Just Tr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消失的Flora Duffy】
在看ITU賽事時,我很少看女子組,認識的選手也少,但一直記得前幾年大殺四方的Flora Duffy(2016-2017連2年ITU世界冠軍),尤其在2017年時,她幾乎出賽就是冠軍,只有1場第2。
過去這專頁也曾介紹過她應該至少有2次,其中1次還說就是那個百慕達三角州的百慕達,這國家人口只有6萬多人,卻有個ITU世界冠軍,在長距離賽裡,也有個Tyler Butterfield在IRONMAN裡相當有名
但是最近卻發現她不見了??
開始肉蒐!
最近的是上個月4月中的聲明稿,她還是受到傷的影響,得繼續休養(連結:https://pse.is/HKMM6)
傷勢是tear in post tib tendon,中文可譯為『脛後肌腱撕裂』,如果你去查google,這個地方受傷,應該會很像足底筋膜炎,但兩者是不同的東西。
我也查到篇舊聞,是去年6月的新聞:https://pse.is/J28NM
當時就因傷而決定休養了,但當時原以為是摔車導致的傷勢,所以她仍在比賽,直到實在動不了了,於是一路休養至今,竟也快一年了。
這新聞裡的一段話,透露點玄機:
“I think I just picked up some negative compensation and here I am dealing with the aftermath of that.”
或許她的傷,可能也是她在最風光的兩年間不斷留下的疲勞吧?
但好消息是,她早已取得2020東京奧運的參賽資格,今年繼續休養,不拼ITU賽事,也是明智之舉,如果她明年參賽並仍有前兩年的水準,金牌手到擒來不是大問題。
下方這影片是在去年5月 ITU橫濱站,也是她開始發現身體不對勁,尤其跑步時就不舒服,雖然硬撐完最後還第一,但就一路養傷到現在了。
影片:https://youtu.be/FGaLkYmIQUQ
題外話:明年奧運鐵人三項預計在8/15-8/18台場海濱公園舉辦!
脛後肌 撕 裂 在 陳季暐 Ji-Wei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三月底是兩年一次的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即將在台中舉行,這也會是我也是我第三次參賽。
還記得在南投舉行的原民運,是我高三時第一次參賽,賽前幾週「台東縣運、北市大獨招、青年盃、東華大學獨招」的密集賽事讓我身體吃不消,但還是硬著頭皮下場!最後也因為密集的賽事導致,104年在南投原民運800預賽跑完之後脛後肌腱撕裂傷,抱憾放棄決賽!
並且開始了我6個月漫長的復健人生,錯過了我的最後一場全中運⋯⋯。
2年後我傷好了,再次參加106年新竹原住民運動會,當我踏上場地時,心中期待卻又害怕!我期待自己能像黑馬一樣等待槍響脫韁解開束縛衝刺,卻又怕在同場比賽在預賽中受了一樣的傷,幸好預賽很順利的過關了,我解開心中的大石頭,在決賽最終只拿下了第四名覺得可惜,但很高興自己突破魔咒,沒再受傷了。而108年原住民運動會即將到來,這將會是我的目標賽事之一,我會調適好自己的狀態的。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應該果斷的做好選擇,適時的放手,或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如果當時我能放棄一些賽事,或許就不會受傷了,但世界沒有早知道這種事,所以我用6個月的復健人生來領悟其中道理,要是現在要我再次做決定,我會毫不猶豫的放棄縣運、青年盃的。
由於從上月開始,我的腰一直處於受傷的狀態,所以我一直很迷惘,完全沒有目標,也就開始墜入低潮,此時此刻Facebook、ig 的動態回顧到了潘教練曾經對我說的話,像是潘教練冥冥之中的帶領我,讓我回到正軌。
好啦!我在鋪梗,今天開始舉行的春季盃,明天會有我的賽事,但我不會參賽!前天的發燒,腰傷還沒好的狀況下,我不想再重蹈覆徹,我不想錯過大運會、全運會,所以陳暐暐選手暫停乙次!
但還是希望大家進場支持各個選手唷!
#108原住民運動會 | #北市大中長跑 |#春季盃|#DHRC夢想高飛跑步班|#真男人文創商行|#icecube運動休閒太陽眼鏡|#光頭馬哥
脛後肌 撕 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永不放棄的跑者魂: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張嘉哲
內容簡介:
歷經脛後肌斷裂後又再踏上賽道的奧運國手--張嘉哲
聽他娓娓道來讓自己跑成"真男人"的馬拉松人生
如果你問我說:「你小時候就想當運動員嗎?」,其實我一點也沒有想這麼多,只知道這些事情是我最想做、也是最喜歡的生活。--張嘉哲
張嘉哲,以個人最佳成績02:15:56 (2011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成為台灣男子馬拉松史上第二傑的國手,於2012年在北韓平壤萬景臺馬拉松跑出2小時16分06秒佳績,取得當年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2014年因帶傷出賽丹麥世界半程馬拉松,導致脛後肌肌腱撕裂,讓他面臨選手生涯最大危機,一度以為自己再也不能跑步。經過自體移植與漫長復健,2015年張嘉哲重返賽道,更在2018年東京馬拉松成為 台灣第一位九度跑進220大關的馬拉松選手,強勢復出,為取得參加2020東京奧運馬拉松的資格繼續奮鬥前進中。
由張嘉哲口述,陳禹志和果明珠撰寫的《永不放棄的跑者魂:真男人的奧運馬拉松之路》從他只為逃避升學補習開始回憶起,與讀者分享他如何從只是想跑步而一路跑到奧運的心路歷程。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要跑完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張嘉哲在書中訴說自己喜歡上跑步的意外與嚴格的訓練過程,而為了跑步他從來沒有參加過畢業旅行、每天十點睡覺,不論夜唱夜衝或是灌醉自己都沒有在他身上發生過。
跑步也是漫長的減法之旅,減去慾望、犧牲晚起的自由,一年365天張嘉哲永遠早起訓練,就算長出水泡,就算水泡也跑到破掉成為血泡,他依舊帥氣的跑下去。但在剛達到成績最高峰時的他卻意外發生脛後肌肌腱撕裂,這時他發現原來意志力並不能戰勝一切,他從一位奧運國手他變成連上廁所都需要父母協助的傷患,經過一年八個月的復健與科學化訓練,張嘉哲重新站上了賽道。這段復健之路的困難與痛苦,張嘉哲在書中不藏私地娓娓道來。
他在書中更談起自己如何從一位運動員走向『LoveShoes.TW』與『真男人商行』的董事長身份,張嘉哲說:「我曾經是一位休閒跑者然後成為一位競技運動員,終有一天我會回到休閒跑者,因為曾經擁有我更知道珍惜。」運動員是職業,但跑步是一輩子的事,所以張嘉哲將跑步延伸推廣至跑步文化,希望將自己熱愛的跑步介紹給每一個人,他成立『真男人商行』辦運動攝影展、設計運動文創商品、推出馬拉松口味『莫忘初衷』咖啡,亦舉辦『LoveShoes.TW』活動募集舊跑鞋資源再分配給貧困的選手。
對張嘉哲來說,大小賽事都是一場旅程,每一次的比賽都是前往下一次比賽的準備,運動不是口號,是態度,也是生活。不論是讀者或跑者,從他努力追風的故事,你將會看到運動家真正的精神,而輸贏只是路過的一朵浮雲。在2018東京馬拉松跑出令人驚喜的成績,強勢回歸馬拉松賽道後,張嘉哲將再挑戰二度參加奧運的資格,大步邁向2020年的東京奧運,但成績不是重點,終點才是起點,因為他說,『哥,跑的是人生。』
作者簡介:張嘉哲
字朽木、號真男人,馬拉松跑者,曾代表台灣參加過倫敦奧運、兩屆亞運及三屆田徑世錦賽。個人馬拉松最佳成績2:15:56、一萬公尺29:48.95、五千公尺14:26.64。現為真男人文創商行負責人,目前與森林跑站共同培育選手中的鄧新詮,達標2017年台北世大運半程馬拉松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