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提醒: 寶寶3歲前不要給他吃這十種食物
1、3個月內寶寶——不要鹽
3個月內的嬰兒從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鹽分就足夠了。3個月後隨著生長發育,寶寶腎功能逐漸健全,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此時可適當吃一點點。原則是6個月後將食鹽量控制在每日1克以下。
2、1歲以內寶寶——不宜吃全蛋
蛋類營養豐富,且蛋黃中含有較多的鐵質,對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很有説明,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把蛋類作為寶寶的寶寶的輔食之一。
但是,父母要注意是的半歲內的寶寶是不適宜食用蛋清的,一是因為對於半歲內的寶寶來說消化功能還很差,所以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消化蛋類中的蛋白質。二是因為蛋清中含有較多細小的蛋白質分子,很容易就會直接進入到寶寶血液中,從而導致寶寶出現過敏的症狀,所以對於半歲的寶寶來說,是不適合食用蛋清的,更何況全蛋。
3、1歲以內寶寶——不宜吃海鮮
海鮮,味美,營養豐富,很受大眾的喜愛,所以出現在餐桌上的次數也變的頻繁了,比如螃蟹,蝦等。但是小編要告訴新手爸媽的是,海鮮雖然好吃,但是最好不要給一歲以內的寶寶食用哦,否則會容易引起寶寶出現過敏反應的。
4、1歲以內寶寶——不宜吃蜂蜜
不少爸媽喜歡在寶寶的水裡或粥裡放點蜂蜜,這種做法,既沒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又很不安全。
寶寶天生喜歡甜的,長期服用蜂蜜,容易上癮,並患上相關慢性病。更嚴重的是,蜂蜜可能被肉毒桿菌污染,而嬰幼兒腸道屏障功能弱、胃酸殺菌力也不強,很難抵禦肉毒桿菌的侵襲,容易中毒。中毒後的症狀如下,便秘、吸吮無力、頭頸部肌肉軟弱等。
以防萬一,不建議餵食蜂蜜給未滿1周歲的寶寶。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少吃些,通常3歲之後就可以正常食用蜂蜜了。
5、2歲以內寶寶——不宜喝純奶
不宜食用,並非絕對不能食用。嬰幼兒體內消化酶分泌少或活性低,不一定能消化牛奶、豆奶等純奶。有些寶寶食用純奶後消化不良,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瀉等。
如果不能母乳,應該給寶寶選用配方奶。如果寶寶過了1歲,飲食均衡,也可以選擇純牛奶等。
6、2歲以內寶寶——不宜吃雪糕
2歲以內的寶寶腸胃尚未完全發育,吃雪糕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或胃痛,也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因此,不建議2歲以內的寶寶食用雪糕,未滿1周歲的寶寶應忌食冷飲。
稍大點的寶寶進食冷飲需注意:飯前、飯後、運動出汗時,忌大量冷飲;食用要適量,一天一支冰淇淋或100ml冷飲;進食冷飲時別太快;選擇大品牌純奶油的,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7、3歲以內寶寶——不宜吃巧克力
巧克力,能量高,營養成分不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建議3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吃。寶寶過了3歲,可以酌情吃點。
爸媽們購買巧克力時,一定要選購大品牌大商家,還需查看成分表,最好選擇可可純度高的黑巧克力和白巧克力,給寶寶進食巧克力的量每天不超過一塊(50~80克)。
8、3歲以內寶寶——不宜喝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另外,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出現小兒多動症。3歲以內的寶寶不宜飲茶。
9、3歲以內寶寶——不宜吃鳳梨、芒果等
3歲以內的寶寶容易食物過敏,不宜食用鳳梨、芒果、水蜜桃、奇異果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鳳梨的鳳梨蛋白酶,容易引起皮膚癢、四肢和口舌麻木等過敏症狀;芒果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則容易引發口唇部接觸性皮炎;水蜜桃、奇異果等,表面有絨毛,且含有很多大分子物質,嬰幼兒腸胃功能弱,不能完全消化這些物質,就容易引發過敏。
10、3歲以內寶寶——不宜吃話梅等蜜餞
蜜餞含糖高,多吃容易導致齲齒、肥胖。另外,蜜餞比較不好嚼,容易嗆到氣管裡引發意外。因此,爸媽們要儘量避免餵食蜜餞給3歲以下的寶寶。
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 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寶寶在3歲前不要給他吃這十種食物!
腎功能 差 皮膚癢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尋求中醫治療,還是得找合格中醫師,切莫自行抓藥。>>
http://www.nownews.com/n/2016/08/10/2199872
把醫師的話當耳邊風,差點送命!一名70歲的男性,不但有痛風症狀,3年前更因為輕微血尿被檢查出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一期,醫師建議他每半年就要回診檢查腎功能,但他自認身體狀況沒有大問題,平常都自行到中藥房拿藥服用,沒有回醫院定期追蹤,直到人倒下被送醫,緊急安排洗腎及輸血才救回一命。
男子因為呼吸會喘、嘔吐被送急診時,抽血發現腎功能竟然只剩下5%,血色素也只有正常人的3分之1,經緊急洗腎及輸血,才救回性命,目前乖乖定期回診洗腎,狀況穩定。
童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曾天佑表示,包括老化、糖尿病、高血壓、泌尿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蛋白飲食、肥胖等,都是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或是造成腎臟功能惡化的危險因子。
根據統計,台灣每100人中就有近12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因為慢性腎臟病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有將近80至90%的病人未被診斷出來,不少都是在健康檢查或是因其他原因就診時,才發現腎功能異常,等到腎功能剩下10%,患者才會有食欲不振、嘔吐、皮膚癢等尿毒症狀。
曾天佑指出,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為糖尿病、高血壓、具腎臟病家族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長期濫用止痛消炎藥、服用標示不清的草藥或偏方、惡性腫瘤、抽菸、代謝症候群等,這些人都應定期接受篩檢,避免腎功能進一步的惡化與併發症發生,減少須長期洗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