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
就要開始吃藥,用藥物治療嗎?
有粥狀動脈硬化斑塊的時候
血管會開始有阻塞的現象
然後血流流速會變小
有的人就會開始常頭暈頭痛
嚴重的人,
以後甚至會腦血管中風或者是心肌梗塞
要怎麼知道自已動脈硬化的程度呢?
有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患者
可以考慮安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不用打顯影劑,也不用接受到輻射線
是一個安全又非侵入性的檢查。
像圖片中的第一張右側圖就是
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頸動脈的血管開始有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
第二張的截面圖可以看到
動脈的血管空間開始被動脈硬化斑塊擠壓變少。
粥狀動脈硬化斑塊常好發於
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的患者或者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
還有常期抽菸的人
所以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
自己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是否過高。
抽菸的人,要儘早戒菸。
低密度膽固醇(LDL)過高
就要開始吃藥,用藥物治療嗎?
這取決於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數值大小,家族史
以及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糖尿病。
只單一用數值決定是否要用藥治療
可能過於簡化,
甚至有些時候我在門診也看過
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數值大小只約在100~130 mg/dL的患者
安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顯示
動脈硬化卻已經有不少的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
像這樣子的患者,還不需要治療嗎?
不治療的話,
隨時都可能發生血管阻塞的情形,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腦血管超音波檢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頭暈頻繁,不可忽視:腦血管中風!』
復健科李醫師繪畫故事
62歲陳氏公司總經理,
本身有高血壓及高血脂,
固定服藥
因數月頭暈就診,
有時還偶爾有暈眩,
看東西如天琁地轉,
暈眩跟姿勢移動無關
病人同時有脖子肌肉很緊症狀,
常常開會到一半需離席休息
病人說三個月前,有一次右半邊無力,
但只有一次,
症狀只有半小時就消失
目前其他症狀:
沒有步態改變、平衡困難,
沒有手腳無力、口齒不清,
沒有吞嚥異常、沒有大小便失禁,
但有右手輕微麻木,
兩個月前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內耳無異常、聽力無損
頸椎x光顯示有輕微退化,
耳鼻喉科醫師建議他到神經科或復健科就診找原因,
但病人自覺是頸椎神經壓迫導致,
加上近期公司擴展,
會議太多太累,
故不以為意,
常常去給按摩師推拿,
特別加重頸椎按摩
但這個月頭痛情形越發加劇,
血壓也常常飆到收縮壓180mmHg,
吃了降壓藥,頭暈也無太大改善
『腦部核磁共振』及『頸部超音波』顯示:
『腦幹血栓性中風』,『內頸椎動脈及椎動脈』有70~85%的狹窄阻塞
住院打點滴觀察,服用抗凝血藥物,
住院期間,
病人太太也一直問:是不是按摩師給按壞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我想病人本身就頸椎動脈阻塞狹窄,
至於何時,腦部血管栓塞?或這栓塞又是因了而來,
我們無法推測
住院時,四個兒子女兒從外地回來,輪流照顧,
每次查房時都倍感溫馨,
病人能走能動,只是吊個點滴,
兒女們排除工作上的萬難,爭先陪伴
9天後,病人頭暈好一半,
出院回家休養,
暈眩逐漸恢復……
頭暈很常見,
而大部分頭暈為內耳 或 頸椎的神經肌肉問題,
少部分為腦幹、小腦血液供應不良所致的中風,
然而腦幹、小腦中風,
輕為暈眩,(較輕為暈眩,不易察覺)
嚴重的會導致心跳、呼吸、血壓失調,甚至喪命。
然而病人曾發生過一次小中風(三個月前,有一次右半邊無力)
加上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
中風或再中風機率就高,
若曾經發生過小中風的患者,
建議每天喝2000cc以上的水、戒菸戒酒、好好控制三高、多做溫和運動
未來當出現無法靠藥物或休息改善的暈眩,
提醒您,需小心腦部或頸椎血管的中風,儘速就醫!
腦血管超音波檢查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ancer #screening
癌症篩檢
篩檢:「你覺得很好(無症狀),所以你有問題」。
「老鷹」是速度太快、來不及救的癌症,「兔子」是如果不治療就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是惡化很慢、不會傷害你的癌症,治療是「圍欄」。
癌症篩檢能:
1、找到能治療、會傷害你的癌症(你能用圍欄把「兔子」關起來)
2、「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找到不能治療的癌症(「老鷹」)
找到不會傷害你的癌症(「烏龜」)
把沒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是癌症(假陽性)
把有癌症的病人誤認為沒有癌症(假陰性)
(https://twitter.com/vprasadmdmph/status/1212840987363442689…)
除了胎兒蛋白以外,不要用「腫瘤指標」篩檢癌症。
有幫助:
• 乳癌:美國 USPSTF 建議年紀 40-75 歲的婦女每二年做一次乳房攝影。
• 子宮頸癌:國民健康署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注射能預防。
• 肝癌:有 B、C 型肝炎或有肝癌家族病史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胎兒蛋白。
• 大腸癌:每二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每 10 年做一次大腸鏡篩檢。75 歲以上或餘命少於 10 年的人不需要做大腸鏡篩檢。CEA 只能用來追蹤確診/治療後的病人。
• 口腔癌:國健署建議有吃檳榔者(30 歲以上,原住民 18 歲以上)、吸煙者每二年做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 膀胱癌:無痛性血尿、肉眼可見血尿、沒有蛋白尿、有血塊、有危險因子(男性、年紀 ≥ 35 歲、抽煙、某些化學品如苯類,aromatic amines 或染劑、止痛劑、骨盆腔放射線、某些免疫抑制劑如 cyclophosphamide,alkylating agent、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重金屬(砷)、放射線等)者做膀胱鏡、腹部/膀胱超音波 ± 泌尿道 CT。
有爭議:
• 肺癌:USPSTF 建議每年以 LDCT(不是胸部 X 光、痰液細胞學)篩檢50-80歲,20 pack-year且未戒菸,或已戒菸但不到15年者。
https://www.facebook.com/1484893288/posts/10223483549145274/?extid=mOugg8Zlezfa7Fet&d=n
• 食道癌:胃鏡 for Barrett's esophagus、吸煙?喝酒?
• 胃癌:日本、韓國有建議用胃鏡篩檢。
• 甲狀腺癌:USPSTF 建議沒有症狀者不需要用觸診及超音波篩檢甲狀腺癌,除非有危險因子:放射線、遺傳性癌症、一等親有甲狀腺癌。症狀:異物感、吞嚥困難/痛、容易嗆到、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發聲障礙、疼痛。
• 前列腺癌:USPSTF 建議 55-69 歲的男性要用醫病共享決策決定是否要用 PSA 篩檢。
• 卵巢癌:USPSTF 建議不要篩檢沒有症狀的人,除非她有遺傳性癌症家族病史。台灣醫界的建議是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30 歲以上的婦女每 1–3 年做一次)時,順便做骨盆腔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如果陽性再進一步做 CT、MRI 等檢查。
• 鼻咽癌:EBV。
台灣的十大死因: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和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
男性: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淋巴癌、膀胱癌
女性: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癌症的危險因素:抽煙、喝酒、加工肉(肉鬆、肉乾、肉脯、香腸、火腿、醃肉、培根、熱狗等)、紅肉(豬肉、牛肉、羊肉)、檳榔、肥胖、不運動、感染(B/C 型肝炎、HPV)、放射線(游離輻射)、免疫抑制、家族史。
https://medium.com/…/%E5%90%91-%E4%B8%83%E9%BE%8D%E7%8F%A0-…
https://medium.com/…/%E5%B8%AB%E7%88%B6-%E5%A4%A0%E4%BA%86-…
https://medium.com/…/%E8%81%96%E8%AA%95%E8%80%81%E4%BA%BA-a…
腦血管超音波檢查 在 人體實驗室~預防腦中風檢查神經血管超音波 中視新聞20170727 的推薦與評價
腦部 血管 狹窄,是公認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民眾可以做"頸動脈 超音波 "和"穿顱彩色 超音波 " 檢查 ,來測量 血管 內膜厚度,看看管徑和血流速度,就可以知道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