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來了一位中年人:「我這半年常常胃口不好,診所幫我做過超音波和胃鏡,都說沒有問題。我那天去掛你們醫院急診,電腦斷層也說沒事。」
「檢查都正常,那不是很好嗎?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我把急診幫病人做的檢查看過一遍,確實沒什麼問題,放射科打的正式報告也沒有異常,一時間我不知道病人來門診的理由是什麼。
「我還是會擔心有什麼問題,沒有檢查出來。網路上說正子掃描可以看到很小的腫瘤,所以我想照個正子;另外就是腫瘤指數,應該也要驗一下;我偶爾頭會暈,可是急診的電腦斷層沒有照腦部,是不是應該要照一下?」
「現有的檢查都是正常,基本上可以放心,如果你還想做更多檢查,可以去做自費健檢,醫療上目前不需要。」
「要自費喔?那不是要好幾萬?用健保不行嗎?」
「有很多醫院都有提供自費健檢,價格與內容也都可以客製化,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預算去和他們談。除此之外,不知道醫療上還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有這類要求的病人,沒幾天就會遇到一個,我早習慣不要正面拒絕他,轉個彎給他碰釘子就好。
「既然要自費就算了。」病人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起身轉頭就走,連護理師跟他要健保卡也不理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個年輕男性來門診拆線,上週因為車禍下巴縫了幾針。
一邊拆線,我一邊做後續傷口照護衛教,並詢問是否需要診斷書。
「醫生,我要開除疤藥膏,還有美容膠帶也需要。可以多開一些給我嗎?」
「除疤藥膏和美容膠帶都是自費品,你想開多少就開多少。」
「蛤?要自費喔?那就算了。」
「喔好。」
對話結束,我線也拆得差不多了,病人拿著診斷書離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一直以為,「健保不給付美容相關用品,也不給付非必要的健康檢查」是基本常識,而且這兩個病人都不是教育程度低落,或者什麼都不懂的老阿公阿媽。
健保最大的問題,就是道德風險無法克服,可能是貪小便宜的病人,當然也有鑽給付漏洞的同業。我們實在不可能期待民眾「珍惜健保資源」(三令五申是一回事,遇到自己的看病的時候還不是能用就用?用少了還覺得自己繳的保費虧了。),但是最低限度,「不應該有奇怪與過份的要求」~~
回頭看這兩個病人,一個希望國家幫他支付自己也知道要好幾萬的檢查費,哪怕這個檢查不符合醫療上的需要;另一個要求「多開一點」,不也正希望能從健保多領取一些藥品耗材嗎?
對照前幾天有個新聞,民眾向總統候選人喊話,希望國家能補貼部份負擔與掛號費。我其實不理解,這個國家的人民,對於醫療環境的價值觀究竟落在哪裡?
腦部斷層掃描自費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首座AI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上線,2秒鐘就完成醫師工作!
2018.12.26 by
吳元熙
台灣首座跨院所的本土化「AI醫療影像」資料庫,一年來累積4.6萬個案例的相關影像,其中1/3已完成疾病資訊標註,開放給研究團隊合作開發演算法,包括北榮、臺大、北醫等團隊,都藉此開發出AI醫療工具。
鎖定心、肺、腦等領域,科技部26日宣布,建置台灣首座跨院所的本土化「AI醫療影像」資料庫,匯集國立臺灣大學、臺北榮民總醫院、臺北醫學大學等頂尖醫師經驗,一年來累積4.6萬個案例的相關影像,其中1/3已完成疾病資訊標註,未來將持續蒐集資料,並把成果開放給外界合作。
AI醫療資料庫:15種醫療影像、4.6萬個案例
科技部推動的「醫療影像專案計畫」,目標是對醫療影像資料進行符合AI訓練需求資料處理與編譯,並將開發可自動分析判讀醫療影像的AI演算法,標註影像資料,包括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腦轉移瘤、原發性腦瘤、聽神經瘤、肺癌等疾病之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磁振造影和X光等15類。
像是北榮團隊針對腦部疾病,以AI自動偵測顱內轉移腫瘤,可圈住病灶位置和計算面積,輔助醫師做診斷;北醫團隊則標註1,500例肺癌影像,透過深度標註與AI模型開發來協助肺癌病理分類、診斷與預後預測。
「結合醫師的量化判讀經驗,累積醫療影像才更有意義」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震宇表示,肺癌影像解讀,是由病理科醫師透過切片,搭配玻片掃描、染色方法等,製成解析度6萬乘6萬、平均1GB的數位檔案,但這種作法相當耗時,一天可能僅能處理20位病人資訊。
陳震宇說,北醫開發的肺癌影像深度標註介面,會先由AI自動判斷,並提供醫師調整空間,讓醫師在自己的辦公電腦就能使用。
人工智慧大幅減輕醫師、病人負擔
還有臺大團隊,透過AI自動將冠狀動脈結構與心肌血流功能融合。
「心血管疾病是台灣第2大死因,可能在10分鐘內奪走生命,」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近15年來,只要民眾曾接受電腦斷層掃描,醫師幾乎都有辦法看出心血管的問題,卻因為自費掃描不普及、影像後製耗時等因素,無法即早發現與治療。
他強調,傳統比對血管阻塞位置需花20分鐘,但人工智慧僅需2秒鐘就能完成工作,能大幅減輕醫師負擔。
科技部指出,醫療影像是目前主要的非侵入式診斷工具,每個疾病個案有數張到數百張影像,結合AI技術與醫療影像的疾病診斷標註進行研究,所開發的自動分析判讀工具,不僅可以協助醫師加速醫療影像判讀及提高診斷的一致性與精準度,也可以縮短病人就醫時間及減少侵入式檢查,降低醫療的支出。
醫療團隊建置的影像和標註資料,將匯入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平台,提供其他研究團隊與資料建置團隊合作,並會做去識別化處理,保護資料當事人隱私,同時建立「退出資料」機制,保護個資自主權。
附圖:[科技部_台灣AI醫療影像標註資料庫]
科技部長陳良基(左二)認為,經過深度標註的醫療影像,能整合醫師經驗,打造具備效率和準確度的AI工具。
科技部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taiwan-ai-medical-image-data-cen…
腦部斷層掃描自費 在 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3分鐘版本)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 斷層 檢查?(LDCT 3分鐘版本) ... 20171211中天新聞人體實驗室核磁共振看 腦部 超小腫瘤也現形. 中天新聞. 中天新聞. ... <看更多>
腦部斷層掃描自費 在 核磁共振費用問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我媽有點類似脊椎神經壓迫,雖然這部份比較好了,但是最近則是會不自覺的頭痛,想說乾脆去照核磁共振,一次把這兩個部分都看看 ... 若是自費的話,費(健康與養生第1頁) ... <看更多>
腦部斷層掃描自費 在 [新聞] 做高階影像檢查恐須自付一千元-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國內健保制度將出現重大變革,為了杜絕不必要的檢驗檢查及藥品浪費,健保署擬推動「
使用者付費、藥品部分負擔」新措施,為避免民怨,將採漸進式三階段,預計先從高階影
像檢查著手,新制上路後民眾接受磁振造影檢查,需自費約一千元。
「民眾自掏腰包,才能有效減少無效醫療所帶來浪費。」健保署長李伯璋說,提高部分負
擔,不管金額多少,民眾都會痛一下,這才有感覺。如此一來,當醫師在開立高階影像檢
查處置時,患者就不會跟現在一樣全盤照收、點頭說好,將醫院檢查檢驗當成個人健康檢
查,「不做白不做」。
李伯璋是在二月底出席衛福部高階主管會議時,提出「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等初步方
案。希望取得共識後,採取三階段,逐漸實施,讓民眾慢慢適應健保的節源措施。
第一階段針對檢驗檢查、血液檢查,患者須部分負擔,例如,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MRI
)、電腦斷層掃瞄(CT),患者須自付一千元。李伯璋說,為了讓患者心甘情願地掏出錢
來,醫師就須詳細說明檢查的必要性,如此一來,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李伯璋舉例,有人因為連續熬夜而頭痛,至醫院就醫,當醫師建議做磁振造影檢查(MRI
)檢查腦部組織,患者知道自己應該是沒睡飽才會頭痛,此時還要自付一千元檢查費用,
可能就會知難而退。
第二階段則是調整門診藥費,李伯璋指出,目前藥品部分負擔採取定額制,最高上限就是
兩百元,但從部分負擔精神來看,建議從定額制改為定率制,打開上限兩百元天花板,依
照比率收取藥費,更符合公平正義。
針對藥費這一塊,李伯璋認為,可以參考日、韓等國現行做法,依民眾年齡、申報金額、
就醫醫院層級,制定不同部分負擔比率,民眾就醫時,藥費不再最多只收兩百元,必須多
繳一點,民眾才會有感,不再主動要求醫師多開一些藥。
癌症新藥擬訂自付上限額度
第三階段則是癌症新藥,擬訂出每個癌友一年自付上限額度。近年來,癌症藥物昂貴,健
保財務支出越來越沈重,未來也將採取使用者付費作法,癌友接受治療時,不再完全健保
給付,需部分負擔藥物。
李伯璋強調,實施藥品部分負擔時,一定會考量弱勢族群,擬定保護條款,制訂配套措施
,例如,中低收入戶無須部分負擔。另外,自費上限,則會訂出一般民眾可以接受的金額
。
為了避免全民健保破產,李伯璋表示,今年勢必面對健保費率調整的敏感議題,對於不常
看病的民眾來說,一視同仁地調高費率,負擔變重,這未盡公平,如果能夠使用者付費、
部分負擔等制度,將會公平許多。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4395413
---
急診QQ
不能每個頭痛病人都切Brain CT了
健保開始慢慢縮減開支,
先管制CT、MR
再管制藥費
最後管制標把藥物
不知道影響最大的是誰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0.147.1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83512822.A.37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