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是一門最深的學問。
孩子有在練攀岩,早上幫他做檸檬牛奶,邊閒聊問他:
「我聽說,你們昨天那個山,一個不小心就會摔落萬丈深淵?」
小孩很淡定地回我:「是啊。」
「那你有感到害怕嗎?」
「沒有,要細心,要有耐心,我有做到,所以很安全。」
「好棒。」
「妳聽了是不是會害怕我掉下去?妳真的不用擔心,我知道方法,所以我很安全地通過了。」
「很好。」
然後我沒再說任何話,因為他已經懂。
學會當一個適時閉嘴的父母很難,我們總習慣一有焦慮就要立即發洩,像園遊會玩的丟水球一樣,把裝滿負能量的碎念,精準砸中孩子的臉面。
「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這樣會摔斷腿那樣會撞到頭破血流!........」
孩子除了被灑滿負面能量的髒水,完全沒有學會其他任何事,下次也一樣不會多注意。
如果父母有醒覺,慢慢就能學會,不把自己的焦慮化為不耐的情緒跟語言,拋擲到孩子身上。那些不叫關心,也不是愛,那是孩子為了家長的情緒跟感受,而不得不背負的:「沈重的負擔」。是大人內心承受不了失去的焦慮,不敢犯一絲錯誤的恐懼,即使明知並不可能因此失去,還是將這些負面能量,全部化為語言,往孩子重重砸去。
孩子還小時,沒有力量,也沒有智慧分辨,對於大人這種焦慮只能默默承接,一旦能力足夠強大,越來越強烈的對立跟反抗,是可預期的。(你說不到半句他就揚長而去)而且這種焦慮會世代傳承。
人類從出生第一天就有求生的本能,孩子沒有我們想的脆弱,正常情況下,沒有任何小孩會故意放手讓自己掉下去,擁有滿滿愛的他們,知道自己是世界的未來,比我們更加珍惜生命。
不正常的情況,例如突如其來在五秒內發生7-8級地震山崩地裂;或是敵機突然飛來這片山域投彈;或是小孩腦子長了一顆連你也不知道的腫瘤,爬到一半突然爆開造成昏迷(真是電影看太多).....,等等,而這些事發生的機率,應該比中樂透更低幾百萬倍吧,真要想這些,永遠想不完,放不下手的父母,即使帶孩子到公園玩,也會不斷擔心小孩摔成腦震盪,即使在家中,也無法停止碎念,整天都在焦慮,大概只有小孩變成娃娃都不會動坐在那裡,才會真的安心。(但這真的是心裡想要的嗎?)
有一篇文章,標題是「你不能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又要求他會飛」。唯有孩子感受到被信任,才會伸出翅膀,想要做得更好,看得更遠,飛得更高。見微知著,延伸到每一件事,內化成為孩子的一種氣質跟態度。
真正的放手,不會因為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而產生情緒,不會過度焦慮,嘮叨,只是相信著,陪伴著,援手不著痕跡隨時待命著,直到他已完熟,開始具有反饋這世界的強大能力。
昨天不知在哪看見一篇文章,談緬甸來的一位10多歲孩子,來到台灣後,唸建教學校,白天在美容院幫人洗頭。筆者去洗頭時與他閒聊,發現他思想很獨立,很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很努力,也很認命。筆者以此個案,對比現下台灣青少年的父母卻陷入擔心孩子手機成癮的教養格局。
我想起幾年前,大概是孩子三歲多那時候吧,我在家附近不常去的一間美容院,也遇到一位台籍建教生,這個孩子洗頭很細心,每一吋頭皮都仔仔細細地搓揉到,而且泡泡跟水,完全不會噴到臉上,跟我這麼老的客人也能聊得開心,真的,妳從這種小細節,就能描繪出一個孩子的原生性格。
我問他,你這麼小就出來工作,媽媽跟爸爸有沒有反對過?他們會擔心嗎?
他說:不會啊,他們很放心,反正我又不喜歡讀書,在這裏工作可以跟很多人講話,我很喜歡,他們讓我自己決定啊!
我原以為,這孩子一定是成長在一個失能家庭,才讓他10多歲就出來幫人洗頭,而不是跟其他孩子一樣,花更多時間學習,我想到我家隔壁某私立女中的孩子,跟這位男孩一樣年紀,卻走在截然不同的兩種道路,不禁對這位開朗的孩子,產生一份心疼。
但其實事情不是我腦補的那樣,他的家庭養份很足夠,爸爸媽媽有各自的工作,對他的關懷並不少,每天規定他要回家吃飯才夠營養,他很樂觀,很開朗,而且人生很明確。以他這樣的人生資本,假以時日誰知道會不會成為美容連鎖業翹楚呢?
人生有無限可能,尊重每個生命與生俱來的不同氣質,但,我們真的做得到嗎?
無論孩子做不做得到,父母總想著自己的優秀,一定要傳承給孩子,孩子只能比我更好,不能在我之後......,父母曾經是學霸,孩子怎麼可以不在現階表現超群......,別人在學加減,你就要會乘除最好還會代數......;別人剛學字母,你當然要進入閱讀。(這是我親眼所見,真實存在,許許多多熟悉的人的教養縮影)
在該學習的時候,就要做到認真學習,固然沒錯,不過,學習真的是一輩子的,我更願意讓他成為那種弄清楚想明白自己要什麼,而一旦做決定後,能自己負責的人。人生最難的不是選擇,而是為選擇負責任。
內心夠強大,才能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做討好每個人的事。
「要細心、要有耐心,我有做到,所以很安全。」
媽媽一邊擠檸檬,一邊為一個7歲孩子能用這麼淡定的態度,講出這句話而感動著,親愛的孩子,你真的真的很棒!
記者老梁:準備迎接美好的二年級吧。🌈
腦震盪吃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宣布可以恢復錄影的那天,大家都好開心。
三級警戒的兩個月期間,對著視訊中的Choco和隊員和錢姐自主訓練的每一次,我都在想著這xxx的疫情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我想見家人,想在街上沒有目的的騎著單車,想上館子吃飯,想和藍隊一起打球,想和紅隊比賽。
再一次回到賽場上,很忙,因為在盡全力為藍隊贏得勝利的同時,也要珍惜相聚的機會,每贏一分或輸一分都離分離更近一點點,我想要記住每一張認真噴汗的臉。
說說比賽。
羽球🏸
這次找了我的凱渥同門學弟銘倫來指導,真的要謝謝他比我們還要熱血,每天帶著一大箱練習球,餵球訓練我們的體力、反應、腳步、打點,沒有他的高強度訓練,我們打不出這次的好成績,因為有他我們進步神速。
鼓哥的第一點我RESPECT!雖敗猶榮,我們帶著鼓哥的勇氣,拿下了接下來三局的勝利。這次的羽球我終於嚐到了被carry的滋味,謝謝敬倫在我每次發球時都在我後面小聲下指令和戰術,和他一起在場上讓人無比安心。謝謝敬倫,也謝謝可敬的對手小杰、心緹、柔中。
第五點沒機會打到,你們猜猜這次女雙錢姐是派出什麼組合?
美式躲避球🤾🏻♀️
這次我們換了完全不一樣的戰術,這次我們不打小曹,因為打不到哈哈哈哈哈!我這次給自己的任務就是盡量往前衝,威嚇對手,有機會就大膽攻擊,美躲真的是在訓練膽量,還有必須相信隊友。唯有相信隊友會保護你會牽制對手,才能前進。
摔了一跤爬起來,不痛但暈暈的,不過一下就沒事了,讓大家擔心,抱歉啊!當晚吩咐室友路要關注我的狀況,還是怕腦震盪,幸好沒有,活龍一尾。
教練,紅隊真的太強,我們整季都贏不了!兜底唯!喔兜ㄎㄟˊ!
12碼pk賽⚽️🥅
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重新站在門前對我來說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手指就是在門前傷的,終於明白什麼叫做「克服心魔」,也很感謝我有機會和心魔直球對決!
我辦到了!守住每一球。君侖也是!謝謝我們隊上的足球女孩,洗菜,IG自介那顆球是否該換了呢?
這一集的比賽,無論輸贏,都很過癮。感覺得到大家並沒有因為賽事接近尾聲就變得放鬆,我們都很努力打好、踢好每一球。那一張張臉,都刻在心底了。
剩兩集了,不管獎落誰家,都陪我們走到最後好嗎?
特別感謝💫
羽球教練 許銘倫
躲避球教練 陳鵬宇
#紅隊綠隊藍隊黑隊我都愛
#全明星運動會
#下週日見
#九指戰神
腦震盪吃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們去打疫苗了嗎?
當初開放時我就去報了名,第二波才登記上,還延遲了一個禮拜。
為何能排到這樣技術層面的問題,我不甚了了,總之在前天(8/10),我去打疫苗了。
當天早上十點,餵完狗的我吃了一顆壽桃,一包保久乳,喝了半公升的溫水就"慷慨赴義"去......
為何要說"慷慨赴義"呢?
要知道打疫苗就跟人生一樣,各種事情的發生都是機率問題。
#甚麼疫苗都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副作用_甚至打死人,那只是機率問題而已。
就像是很多人會對花粉、橡膠、海鮮或甲殼類食物過敏,但有極少數人對米飯、澱粉,甚至是水過敏(聽過最猛的例子是一堆夫妻,女的對精液過敏,所以希望能方戴套,但男的對橡膠過敏,所以戴保險套就過敏,結果最後只能做試管才能順利產子的案例)
這些都是機率問題,打疫苗、吃各種藥物,甚至是麻醉也都會有不同層度的風險,所以每次醫生或問卷問我有沒有「曾經過敏」或「甚麼藥物或麻醉劑過敏」,我的回答都是 : 「還沒發現」,而不是"沒有"----因為可能我對某些藥物過敏,只是我還不知道而已。
所以當前新聞很多在報導某某疫苗打死人.......幾歲年輕人打了某某疫苗後死亡.........基本上,不是對醫療沒有足夠認識,就是沒有良心(的帶風向)
因為打疫苗跟吃藥一樣,副作用的發生很正常,且副作用很多,從「機率高但一般輕微」到「機率低但可能嚴重」,甚至是「機率極低但可能致命」的可能性都有;這是機率問題,不是疫苗問題。
上一個工讀生是越南人,問她「打疫苗沒?」,她回我「不敢打,怕死掉。」
我對她說 : 「打疫苗死掉的機率非常低,全台灣目前接種率大約40%,也就是將近一千萬人打過,但死亡的人大約兩百多,而且還無法證明跟疫苗副作用有關;而確診後死亡率在國外是一百個死兩個,在台灣是一百個死三個。你要拿超低機率的疫苗副作用死亡率,來賭確診後3%的機率,我不覺得會比較划算。如果你連發票都沒有中過二獎,基本上打疫苗當烈士還輪不到妳。」(她後來有沒有去打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打出問題的。除非能舉證是保存造成的品質問題,不然真的只是"倒楣"而已。
-----------------------
接下來說回自身經驗。
打完疫苗後,為了怕副作用來的太快,所以十點才吃壽桃的我,十一點半又帶回一碗素紅燒臭豆腐麵來吃。
因為素食裡面的素肉跟豆腐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疫苗在體內生效需要蛋白質作為它合成抗體蛋白的基礎施工材料,所以我早上吃的壽桃裡面的紅豆,喝了牛奶,還有午餐的素麵都是因此而來。
打完之後本來精神不錯,只是感到非常非常饑餓跟疲倦,覺得沒什麼,還挺高興沒影響作息,所以我趕快去買東西與剪頭髮,但事後想想我高興的太早了........
下午三四點,居然又開始餓了,於是開始蒐羅家中的仙貝餅乾來吃。到了晚上,本著補充蛋白質跟多吃多補充的原則,我叫了披薩、烤雞跟義大利麵好好地吃了一頓飽(OK,我知道有點誇張了,但我就是餓啊!! 腸胃攪動的那種強烈飢餓!)
晚上左右無事趕快入睡,但只睡一個小時後,先是微發燒燒醒(睡覺時發燒,總是會胡亂作夢),醒來後的我撐在床上,心理面暗叫 : 「OK~~終於來了嗎?!!」
起身的我先吃了藥。但我不是吃普拿疼,#因為普拿疼裡面含有咖啡因(才會在廣告裡強調"不嗜睡"的功能),而咖啡因發作時間大約一小時,所以如果真的吃了,絕對清醒到天明。
所以我吃的是一般醫院診所在拔牙後或感冒時給予的鎮痛解熱劑,他們會強調睡前飯後吃,就表示這種藥不大會影響睡眠。
吃過藥後,我接著盤點一下身上的狀況,發現當時的症狀有 : 頭暈、耳鳴、略想吐、全身的大關節都痛、倦怠,而下針的地方從痛一個點,擴張到半隻上臂......而且慢慢了解甚麼叫做"被卡車撞過"。
大家或許沒甚麼被撞或摔車的經驗。再被車撞得當下,因為緊張跟腎上腺素的關係,其實我們不大會覺得痛,只會覺得受傷的地方發燙,而且還會止不住地發抖(因為肌肉緊張後鬆弛)。
這都不算甚麼,真的會痛的是睡一覺起來。
(如果沒有甚麼內傷、腦震盪的)隔天醒來,會覺得全身關節都痛,整個人動一下就快散架一樣;而所有發燒之後隨之而來的全身痠痛,就是這種感覺。
當時的我從頸椎到尾椎,每一節脊椎都在痛(本來就有舊傷的第六七腰椎更嚴重),而這種全身性發炎疼痛,會放大原本就比較衰弱的地方,所以我全身有舊傷的地方,全部都在痛。再加上,本來副作用帶來的"類感冒症狀",讓疲倦的我更有被車撞到的體會.......
而副作用已經很麻煩了,更要命的是兩點痛醒的我因為有睡著過,所以神智清醒的睡不回去,就這麼“享受”【疫苗認證年輕人】的副作用到五點才不行了的睡著------待續
.
.
.
#有疫苗就快去打_不要挑
#副作用很正常_不是疫苗的問題
#嚴重副作用是運氣不好
#有症狀才吃普拿疼_不需要預防性投藥
#嚴重不舒服一定要送醫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腦震盪吃什麼 在 能吃是福腦震盪幼猫一天須二罐白肉罐罐吃飽飽,延長生命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