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過度擔心也請不要忽略其他疾病的症狀。
因為武漢肺炎疫苗是全球因應這個全球衝擊的傳染病,在短時間之內研發的疫苗,全世界沒有 #同時如此廣泛年齡層 的疫苗接種作為,為了不要讓大家對於疫苗常見的接種後副作用太過緊張,#會有副作用 這個訊息反覆的被強調,反而出現二個問題。
1. 太多人把「發生副作用」認為是接種疫苗的必然。 mRNA疫苗或腺病毒輔助疫苗的副作用發生率,跟以前常接種的疫苗相比,是真的常見很多,但是也並不表示一定要發生。
👉 接種疫苗的目的是取得免疫力而不是獲得副作用啊各位。
所以✅「有沒有副作用」與「疫苗有沒有效」無關。 拜託不要以為副作用越強效果越好。🙄
2. 「接種疫苗」與「發生其他疾病」是可能同時發生的。
身體健康狀況不會在疫苗接種那二天「暫停」或「改善」,也就是說,平常每天會讓人必須進急診室的事情,不會因為當天打了疫苗就暫時不會發生。⬅️這句話請畫螢光線。
所以,出現 #平常會讓你覺得該去掛急診的症狀,例如劇烈頭痛伴隨視力模糊、持續胸悶致喘不過氣、覺得胸口被石頭壓住、劇烈肩背疼痛(尤其左側胸後)、口齒不清半側顏面或肢體癱瘓等等現象時,還是請立刻就醫。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U6RuirseltWaY9Nd7LuWX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孩子發燒總是令大人非~常的緊張。前陣子在兒科急診,常會遇到因為發燒而被家長帶來急診的小朋友。究竟小朋友的發燒,大人們須要注意什麼? 在家又得特別觀察那些情形呢? 就讓鴿解釋給你聽! #重點整理1: 燒滿3天務必帶去給醫師檢查。什麼叫燒滿3天? 例如從今天12/1晚上8:00開始燒,到12/4晚上8...
腺病毒急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VID-19 的兒科急診日記
今天開始降二級。
提醒大家:
1.大家仍然要勤洗手、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要群聚!
2.若你尚未施打疫苗,請你務必注意個人防護措施。
3.若你已施打完成疫苗者,請你就需要預防突破性感染。
我們仍要持續監測 COVID-19 突破性感染的風險。
今天來談「疫苗中和抗體效價比較 」!
全世界正對目前流行COVID-19的變種病毒株造成疫苗保護力可能下降而擔憂中。
美國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2021 年7 月 19日上傳到預印本BioRxiv 的一篇研究論文⋯⋯
「mRNA疫苗 和腺病毒載體疫苗對抗 COVID-19變種病毒株引發的中和抗體效價比較」
Comparis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Elicited by mRNA and Adenoviral Vector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論文中,研究人員說明mRNA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的疫苗產生的抗體,對 Beta、Delta、Delta plus 和 Lambda 變種病毒株等的中和能力的變化情形。
研究人員從參與研究個體在接種疫苗後一周至三個月的幾個時間點收集血清。此外,還評估了個體生成的抗體對幾種變種病毒株的中和活性。
重點如下:
1.BNT疫苗 和 Moderna疫苗引發的抗體對 Beta、Delta、Delta plus 和 Lambda 變種顯示出「適度」的中和抗體效價。
2.而來自大部分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Janssen疫苗) 的個體引發的抗體具有「低」中和效價(IC 50 <50)。
3. 腺病毒載體疫苗(Janssen疫苗)與 mRNA 疫苗相比,從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個體收集的血清被認為針對相關變種病毒的效力下降更大, 例如研究顯示Janssen疫苗針對 delta plus 或 beta 變體的效力與針對D614G 相比,效力下降了約 5-7 倍。
4.大家需注意COVID-19變種病毒株對恢復期或疫苗誘導的抗體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5.研究也說明接種 mRNA 疫苗後三個月仍可能對任何譜系變種病毒株產生足夠的反應。
最後此研究強調需要持續監測 COVID-19 突破性感染的重要性,並說明在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Janssen疫苗)之後,可能需考慮進行第二次免疫接種以增加對抗COVID-19變種病毒株的重要。
腺病毒急診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 【預防接種組專家會議認同混打,建議1~3類已接種AZ疫苗者,第二劑可打mRNA疫苗;國產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行列,優先提供給過敏者】
今日台灣新增12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案例,其中10例已知感染源(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個案分布範圍也愈來愈小,分別是台北市7例、新北市5例。此外,今日還有1例境外移入,沒有新增死亡案例,至今解除隔離人數佔確診人數的87.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天上午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後稱ACIP)專家會議討論出兩項結果:國產高端疫苗將會納入公費接種疫苗的行列,以及認同混打,並建議指揮中心可先針對第1~3類接種AZ疫苗者,提供mRNA疫苗(現階段為莫德納疫苗)作為第二劑,後續待指揮中心決議開放時程。
而全台有7萬劑莫德納疫苗即將到期,陳時中日前表示將會回收安排給第7類族群接種。不過今日陳時中說,昨(24)日已和地方政府再三確認,都表示這些即期疫苗有在他們的規劃內,可以在效期內打完。指揮中心也會密切聯繫,若溝通中發現接種有問題,中央就會介入協助,讓疫苗能在期限內使用完畢。
■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行列,建議優先提供給對腺病毒、mRNA疫苗過敏者使用
陳時中表示,ACIP決議可將高端疫苗納入現行的公費接種計畫。指揮中心接下來會立刻跟高端公司確認供貨計畫,精確計算、盤點量產的時程,規劃如何接種。
衛福部食藥署在19日宣布高端疫苗(MVC-COV1901)中和抗體數據不劣於AZ疫苗的中和抗體,得以專案製造申請案。審查會議中20人投票,18人同意(15人有條件同意)、1人不同意、1人主張補件,建議可提供20歲以上成人接種。當時僅公布通過結果,並沒有細部數據,以及未來如何使用。
台大臨床醫學教授、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即表示,高端疫苗目前做到二期,無法知道病毒入侵人體能否抵抗,因此若與AZ、莫德納平行使用有其風險,建議提供給現階段疫苗還不足以涵蓋的族群使用,或是擔心有副作用而不願接種莫德納或AZ疫苗的年長者,作為「補充」使用。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也表示,高端疫苗的使用難在如何「定位」這支疫苗,該讓所有人全面接種?還是作為追加劑使用。(延伸閱讀:「解析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https://bit.ly/3BsnGUT)
對此,陳時中回應,目前初步會建議將高端疫苗提供給對腺病毒(AZ疫苗)、mRNA(莫德納疫苗)過敏、不適合的族群優先使用,其他使用狀況,還是會由指揮中心再根據疫苗施打狀況做規劃。
至於高端疫苗何時應完成三期,或至少做完三期期中分析,以及一年後要提交的疫苗保護效益報告,目前指揮中心都還沒有詳細說明時程,陳時中表示,這部分仍會由食藥署負責監管。
■專家會議建議開放混打,指揮中心將擇日宣布開放時間
今日上午專家會議的另一個決議,則是建議可開放混打,第1~3類族群,第一劑接種AZ疫苗者,間隔8週以上,第二劑則可接種mRNA疫苗(目前即莫德納疫苗)。
陳時中表示,專家建議兩劑間隔8週以上,但目前還是會以間隔10至12週做相關規劃。至於為何是建議開放第1~3類,而非所有符合資格的民眾都開放混打,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第1~3類最早接種,風險最高,混打也會按優先順序來開放。
陳時中強調,這是專家提供的建議方向,是否實施、何時實施都會由指揮中心再研擬,並非即日起就適用;要實施還需要一點時間,因為混打會造成計算疫苗數量困難,且原本的疫苗登記平台也還沒有混打登記的規劃,目前雖傾向採用單一平台登記,但地方政府也有提出意見,混打可採用自己原先的平台,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此次開放的做法,是AZ+mRNA疫苗,英國、西班牙研究都認為AZ+mRNA疫苗副作用小幅上升,但抗體更高,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是採此種方式混打;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CI)則建議,若要進行疫苗混打,第一劑打AZ疫苗者,再混打mRNA疫苗;第一劑若接種mRNA疫苗,則不建議混打AZ。黃立民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解釋,mRNA疫苗第一劑打完的保護力約只有50%,因此第二劑是非常重要的補強,兩劑都打完,才能讓抗體增加;但AZ疫苗的免疫原性沒有mRNA疫苗高,若將第二劑時換成AZ疫苗,對免疫系統來說刺激並不大,效果就不會比打兩次mRNA疫苗來得好。(延伸閱讀:「疫苗混打效果會更好嗎?」https://bit.ly/3eSt5uB)
不過,日前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由於國際上多是AZ+BNT混打的研究,較少AZ+莫德納的研究,儘管莫德納、BNT兩種疫苗都是mRNA平台,但仍是不同疫苗,因此認為還需更多研究再討論開放。
關於今日專家會議的討論有哪些突破?陳時中表示,今日會議中統整國際上目前廣泛的研究,專家確實有相當程度的辯論,國際上雖然有許多資料,且有形成混打的國際共識,但並非明確的一面倒,國外的研究也可能受到人種不同而有影響。但專家討論後認為,目前資料看來對安全性、有效性已有一定程度認同,因此做出建議混打的共識。
(文/陳潔 ;攝影/楊子磊、鄭宇辰)
#延伸閱讀
【專家大解析——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BsnGUT
【顧正崙/國產疫苗EUA核可後,需要思考的5個問題】https://bit.ly/371mkSJ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疫苗 #混打 #國產疫苗 #高端 #AZ #莫德納 #mRNA
腺病毒急診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小孩子發燒總是令大人非~常的緊張。前陣子在兒科急診,常會遇到因為發燒而被家長帶來急診的小朋友。究竟小朋友的發燒,大人們須要注意什麼? 在家又得特別觀察那些情形呢? 就讓鴿解釋給你聽!
#重點整理1: 燒滿3天務必帶去給醫師檢查。什麼叫燒滿3天? 例如從今天12/1晚上8:00開始燒,到12/4晚上8:00還在燒,就是燒滿3天。
#重點整理2: 如果小朋友退燒後,依然倦怠無力甚至意識不清,也必須立刻送醫檢查。
#重點症理3: 未滿3個月的嬰兒、有嚴重先天性疾患、或是接受化療/免疫抑制的孩子,發燒也請立刻送醫,不可拖延。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無語良師 - 大體老師的秘密!
► https://youtu.be/WL9EUEwRsmI
可怕的昆蟲「隱翅蟲」與「荔枝椿象」!
► https://youtu.be/MjyYNuLrVIQ
流感疫苗該打嗎? 疫苗真相大公開!
► https://youtu.be/o-nuelimMdc
人為什麼會脹氣? 究竟該怎麼有效預防?
► https://youtu.be/DprtG2832Ls
2017年最重大發現! 肺臟竟然是「造血器官」!!
► https://youtu.be/swjZfOoZZUE
癲癇迷思大破解 - 不要再塞東西進患者嘴裡了!!
► https://youtu.be/icymo2FPe2Y
【追蹤蒼藍鴿】
▶訂閱頻道 https://goo.gl/Xtp7YW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值班碎碎念/三分鐘聊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