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達真實—— 讀馬永波《致永恆的答謝辭》 ◎邱伊辰
一、前言
詩人馬永波(1964-)生於黑龍江伊春市,其創作歷史可追溯至一九八六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後,始正式發表大量作品。其創作時序與「第三代詩人」群的崛起大抵雷同,然而,或因地緣故,並未受到大潮流、詩歌集團的美學影響,始終專注在自身的創作與翻譯工作中,因而發展出有別於整個中國詩壇主流聲音的詩歌語言。
中國詩壇在九零年代中期,新生代詩人們開始由抒情、朦朧轉向使用敘事性較強烈的詩歌語言。馬永波則在這個時間段,著重關注其客觀敘事的詩歌語言實驗,並提出「偽敘述」之詩歌觀點。在他九零年代創作的一批長詩作品如〈小慧〉、〈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夏日的軀體〉及〈致永恆的答謝辭〉等,皆可觀察到詩論在作品中的具體實踐。其中〈致永恆的答謝辭〉由八首子題詩所構建而成的百行組詩,語言複雜、縝密,卻是較少評論者著重討論的作品。故本文望藉此詩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舉證馬永波之詩歌觀點,並挖掘詩人作品裡的其他語言特質。
二、客觀化寫作
為回應九零年代中期所盛行之口語化、敘述的詩歌語言所帶來的「對真實的又一重遮蔽」,詩人認為人所能認識的極限僅是現實,因此單一向度、主觀的敘述,宛如「一頭被描述的大象」,「當你仔細地研究它時,它便消失,它就變成了它自身的一種描述。」。為使詩歌抵達真實,需超越個人主觀的、經驗的敘述,他提出客觀化寫作,並包含了「複調寫作」、「散點透視」及「偽敘述」三個重點技術。
複調寫作援引自巴赫金對於複調小說的定義:「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互不相融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複調。」,在複調寫作的理論基礎下,文本中的主體意識只是眾多意識的其中一個,各意識間的不相融合,使文本不再屬於一個具統一性的主觀視界。散點透視則是詩人觀看事物的方式,借鑿中國捲軸畫的視覺技術,視點是動態的,依循一定的規律做各種方向和線路的移動,最終一個畫面裡並存多種視點、多重透視的疊影。偽敘述的「偽」,可解作人為之意,以詩人語:「它重在揭露敘事過程的人為性與虛構性以及敘述的不可能性,它是自否的、自我設置障礙的、重在過程的敘述,它將對寫作本身的意識納入了寫作過程中。」藉由對詩歌結構的處理,攪動敘述的可信性,以虛構開啟真實。綜合以上三種技術,能夠看出詩人試圖透過在詩中或再現、或建構一個多重性的、眾聲喧嘩的敘述場域,以抵達真實。
三、文本細讀
〈致永恆的答謝辭〉組詩由八首子題詩合成,每首三節。觀察八首子題詩的敘述共性,會發現詩與詩之間的主體意識是有序地被取消,敘述者就像是一個不斷拉遠的鏡頭,在敘述上不斷遠離「主觀」的視角,從〈混亂的開場白〉以「我」來到一個非現實性的空間,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我」的迷失與混亂;〈在停頓與停頓之間〉裡具不確定的、仍在變動、形成為某物某觀念或某人的「陰影」;〈無人稱之物〉取消了「人」剩下一存在、一形象如幽靈態;〈隱蔽的詞〉中「你尋找隱蔽的詞」,敘述者拉遠至第二人稱的觀察視角;〈公開的獨白〉「作為一名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敘述的主體意識為第三人稱他者;〈此時此地〉中敘述對象轉為「此時此地」和在其中的「你」(永恆)的關係;〈在地圖上〉鏡頭從「此時此地」拉遠至一個更為廣闊的地理概念,觀察此一地理範圍內種種事物的發生;最後一首〈四季存貨〉是為一種綜覽的、鋪展開來的鏡頭語言,「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事物被並置,彷彿在一整體裡實際卻彼此分離,「我」、「陰影」所有的東西都此一空間之中,回扣到第一首詩〈混亂的開場白〉裡的非現實性的空間。
子題詩中以不同角度切入對主體的敘述所產生之多重的觀察視角,詩作以引語形式呈現的詩句,如〈混亂的開場白〉第三節:「“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四季存貨〉第二節:「”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引語所形成與主體意識不同之具對詰意味的他者觀點,皆是詩人複調寫作的技術實踐。
子題詩在內容上皆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敘述主體意識在空間裡的狀態,詩人以詩語言黏合,透過相似的語言使用方式,連結每一首子題詩裡存在的空間,架構出具有統一性的、廣泛的詩性空間。詩人如何藉由語言的統合性,使得此一空間能夠貫穿整首組詩,筆者整理出詩人所架構之詩性空間,具有以下幾點語言特徵:「時間空間化」、「否定的語言方式」及「實象與虛象交融」:
1. 時間空間化
詩人在架構此詩性空間時,將實景與空間化後的時間並置,形成一非現實性的空間,如〈混亂的開場白〉「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詩中所形構出的空間是一街區,而街區的狀態被詩人附加上「時間」的屬性,且這裡的時間會因空間裡的變動而變動,「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日子」;〈在停頓與停頓之間〉「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隱蔽的詞〉「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後兩首詩,詩人以視覺性的實像為時間定位出其空間性。將時間空間化後,詩性空間便不再受到常識性的線性時間所影響,時而快速流動、時而停滯,甚至取消了時間。
2. 否定的語言方式
詩人擅以否定的、取消屬性的語言邏輯,營造出現象的非現實感,將形而上的思想,形塑在兩個常識裡相互違背的狀態中,如〈無人稱之物〉「無人寫下這些字句,他卻一直存在/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取消了「人」而形象所引發的現象則一直存在;〈隱蔽的詞〉「隱蔽的詞」、「羊角中消失的雨」、「蒸發的詞組」、「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詩中「你」所尋找的事物,全部被詩人附加上否定存在的屬性。詩人否定的語言方式是對於存在有無的哲學辯證,兩首詩可互相對照,〈無人稱之物〉以現象去驗證不在場的存在;〈隱蔽的詞〉「你」的主動尋找,使不存在之事物有其存在。
3. 實象和虛象的交融
若將詩中的所敘述的畫面分為實象與虛象兩種,詩人的虛象所使用的意象時常是實象的延伸、發展,〈無人稱之物〉「那裡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從想像情境中的實象「燭台」,主體動態的移動後轉至心象世界的「燭火」,以視覺語言貫穿從情境空間到心靈空間的移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雨」本身即蘊含著具有終點的意義,而詩詩人以否定的語法,創造出一個違反物理現象的實象,雨被定義在一持續運動朝向終點而尚未的狀態,詩人又以「生與死之間」之虛像補充說明此一空間的屬性,以雲霧態去詮釋雨的形象;〈四季存貨〉「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無數向度的點/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抽象概念的「點」藉由宇宙與蘋果此一對互為指涉的意象,在讀者的視覺上構築出一實象的滾動的蘋果,沿滾動的軌跡回到的原點是虛象的,詩人透過這樣的寫作技法,使詞語具有一種運動感,讀者視線隨著敘述的流動在虛與實之間游離。
四、小結
馬永波在《返回無名》一文中曾如此描述書寫的經驗:
「你覺得有什麼就要降臨,你微微警覺,感覺自己如容器正在慢慢倒空。你等待著,耐心而機警,像雪地上的猛獸一樣寧靜。在這樣的時刻,你的自我似乎已經在消融,變得遲滯而被動。對,就是這種『被動』,使你聽命於比你的自我更大的存在,使你傾聽和凝神。你傾聽的就是語言。」
對詩人而言詩歌的書寫是超越個人經驗的,接近神秘學的精神狀態。組詩〈致永恆的答謝辭〉是詩人較為晦澀的作品,本文試以語言的藝術表現分析其在客觀化寫作的框架底下如何架構其詩性空間。空間是非現實性的,而空間中所訴說的事物諸如「生活」、「集體的孤獨」卻是現實性的。詩人曾言其詩歌是為了抵達真實,而此真實往往與現實仍隔著一層遮蔽、有時甚至是相反的,唯有在詩歌世界,詩人得以誠實地以想像、以虛構更靠近真實。
五、參考文獻
(一)書籍
1. 馬永波:《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2.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
書店,1988)
(二)期刊論文
1. 馬永波:〈客觀化寫作-複調、散點透視、偽敘述〉,(《當代文壇》2010卷
第2期,2010年3月,頁96-99)
2. 馬永波:〈返回無名〉,(《文藝評論》2005卷第5期,2005年,頁58-6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附錄原詩
致永恆的答謝辭 馬永波
混亂的開場白
我來到這裏。我曾在何處
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
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
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
和牆壁之間,上個季節的存貨黯淡下去
石灰變硬。逃不脫此時此地
實體掙扎著變成影子。在這裏
一場雪和草完全一樣,不依賴名字存在
金雨從最高的雲端落下,依次經過鳥巢
大腿,甘草,它可曾帶來新的消息
或者依舊陳腐地用鯨魚之路比喻大海
同一事物經過不同的門,到達同一凹型庭院
有多少扇門,便存在多少次
我既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我在何方
“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
菱形的彩窗,光線很久都不移動
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
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鏡子
吐著沈悶的青色圓圈。是否還需要拖延
辯解,抓住經過的東西,再造一片幻景
我總在另一個地方:我永遠到達不了現在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一只錶在夢中鳴叫,放射光芒
尚無形式的東西,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停下來,發現了什麼。一些零星之物在聚集
將體重均勻分布在一個正在形成的觀念上
陰影降落,緊張的大腿,鬆開的大腿
在開合之間暗藏了變化與玄機
令人暈眩的知識像一枚旋轉的蘋果
多麽可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一隻鳥在霧中開始鳴叫,彷彿被一根
不連續的線懸掛,追隨那只蘋果
正向反向地旋轉。在兩次停頓之間
拉長的音節取消了名字
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
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
如何像人一樣生活,猶疑的陰影
在未說出的東西之間隱藏了悲哀
個人的,集體的孤獨。去成為別人
去搜集靈魂,安置在十字地獄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
乾燥的土地上,鐵絲網,平臺
綠色的槍矛柵欄,慢慢整理一個人的容貌
無人稱之物
那裏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
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
拿起又放下一個脫離了門扇的球形把手
無人緩慢地上樓,察看腐爛的葉子和絲綢
無人下降得比水更低,低於黑夜
無人寫下這些字句,它卻一直存在
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
空氣中揮發的形象,留下沒有反義詞的符號
像無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各行其事
只是不能攀得比頂峰更高,因為虛無
就藏在雲煙和星群之間。不可能用時間中的軀體
抗拒時間帶來的一切。狹窄的房屋中
更狹小的臥室,膨脹成一個客廳
冷卻下來,被許多貼近的眼睛觀察
在每一個放大的瞬間發現了自身
有如夢中的文字,在看清之前混成一團
黎明的書頁一片空白。被換掉的血液
改變另一個生活。永恆緩慢地進入世界
先是在夢中,後是在血管裏的廢墟中
啟示早已寫下,只是無人能在夢中讀出準確的發音
寫下“生活”,並在上面停留死亡那麼長的時間
隱蔽的詞
你尋找隱蔽的詞,海的影子,圓柱
陰影下睡覺的狗,大氣腐爛的嘴唇
你尋找羊角中消失的雨,一個蒸發的詞組
裏面有樹林,河流,失蹤的十字城堡
臥室裏骯髒的盔甲,粗糙的黑色酒器
你尋找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他閃爍的目光
從黑暗邊緣出現,像藍色的流蘇
命運的一個實驗品,從他的表情
推測命運在你身上實現的程度
但是否可靠,將你帶到一個隱秘的領域:
玫瑰的多重眼瞼,或者公共汽車
拋下一個正在收縮的廣場,排泄出
琉璃粉末,燃燒的手套,各種尺寸的扳手和票據
在那裏你將一個人長久地散步
等待長腳蚊滑過水面,帶來拯救之血
一個隱蔽的詞,像喉結在海上升起
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
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
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
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
透明的籠子,取消了身份,權勢和利潤
將僅僅是重複的變化,凝結在單純的眼瞼
公開的獨白
作為一個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
已提前進入不朽者的行列,高聲提醒上帝
這裏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的謊言需要論證
他來自多岩石的地區,美與恐懼培育他
謙卑的品行,對不可言說之事保持沈默
他保持了玫瑰和暮色,保持了塵土在他手中
現在是讓塵土發光的時辰了
天鵝潔白的羽毛遮蔽流水,在秋天降臨之前
來不及數清它們。他不曾到過那裏
但同樣經歷了精神奇異的恐懼和豐富
凝視整個世界在一枚酸蘋果上出現
這觸摸過美的瘋子徹夜不眠,把道路扛在肩上
用所有黑暗日子的酒杯敲打肋骨,不需要
莊園、城堡和夫人,他在水中的茅庵酬謝知己
現在他的目光轉向過去,像一隻佬松鼠
拼命轉動著轆轤,卻汲不出清水
在傾斜的午後松林,在陽光陰影的地毯
向高處積雪的山峰舉步,吟嘯
為沮喪找到優美的形式,但並不會
因此贏得死亡的憐惜
在他的沈默中,你們的聲音如此響亮
他有理由不想念任何人,包括人類
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是一座牢房,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
但你已在其中。海水高過了窗口和電線
在燈柱上雕塑不斷瓦解的波浪
鳥和草籽隨波逐流。此時此地是你自我的形式
透過電腦屏幕不斷成形又不斷改變
沙丘,水銀,火焰,反光,那一切沒有本質之物
一面永遠醒著的鏡子窺視你,也讓你失眠
生存,是在所有光滑表面複製自己
再讓黃昏從反方向一一擦去
暫時恢復真實的面夢。面收縮成一點
在放大鏡下顯示出性別:不可避免的此時此地
我們分明切除了命運冗餘的關節
但網格的每一次細分都留下完整的整體
此時此地,一片無法清理的建築工地
將荒涼向未來的城市擴散。燈壓住的藍圖
石頭,帆布,墜落中分裂得更細小的砂粒
一天的昏暈平均分配給許多明暗不同的玻璃窗。
街道擺脫每個房間,從陽臺上跌成一汪積水
白色的巨輪在水面升起又落下,浪花噴濺在
麻木的臉上,那清冷冷的“生活”
你在每一時刻存在,又被每一時刻取消
在地圖上
已經是十一月,事態仍沒有明顯的變化
北部多封的地區仍是白色在統治
寂靜抹平了所有的峰頂,在地圖上
相似性來源於縮小的差異。更大範圍的散步
囊括了所有未竟之物,半圓形的塔樓,虛線
重複的色塊,標誌,衰草和箭頭
目的是讓人迷失。也許一支箭終於射穿了雲霧
鉛筆,放大鏡,時隱時現的手。波浪消失在
破碎路基的盡頭。事物依然無法真實起來
瓶子,防波堤,活動房屋,越來越多的人工之物
散佈在石頭,湖水和空虛之間
在玻璃窗上描下遠物的輪廓,取消透視的距離
被忽略的細節在另一時刻,衍化成
午睡,不同的區域,相鄰的燈光
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唯一真實的人性
一個人死去,為了讓生者重新聯繫再一起
他們擁抱,哭泣,盡釋前嫌
彼此糾正或補充死者生前的故事
在遊戲中可以互換的棋子,向對方投射
淡淡的陰影,辨識著公正的界限
大量的泡沫混淆了海洋陸地的邊緣
漂移的飛機場。未來沒有著陸之處
五種顏色窮盡了氣候,歷史和變化
在放大鏡模糊的玻璃下面
四季存貨
⋯⋯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
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
像財富在記憶中閃耀。無用的劍,暗淡的鏡頭
泥濘,地圖,鉛筆,硬幣上的花紋,方頭瓶子
一個既無希望也無恐懼的動物,零散的句子
“男孩要是不比女孩強,那就比撒謊還糟”
或者“一個色塊浸到另一個之中,
卻使後者得到了強調“
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
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
響亮的音節漂浮在臺階上,像剛撕下的海報
“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
越數越少的,在反射中增多,從鏡中
浮上來。我卻始終沒有加倍。陰影支撐著
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有無數向度的點
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
所有的東西聚集到一條街上。兩個方向的街
薄如錫紙有無數個方向的行人
綠色無花果中的蝮蛇,悄悄轉動的百葉窗
暗示後來的動作將吻合光線的變化
而與愛情無關。門廊斑駁的色彩
枯萎的藤蔓⋯⋯為什麼總是這樣結束
以致無法讓周圍的事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無法變得真實,因為時間,灰塵,遺忘
1996.11.10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馬永波 #致永恆的答謝辭
「臥地延命草夏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徵文][多肉] 進入肉坑前該知道的- 看板Pla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臥地延命草」即使在多肉植物當中,它也能算是風貌多變的 ... 的評價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多肉#多肉萌新我是個多肉萌新11/22更新 - 植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多肉] 台北市陽台渡夏心得- 看板Plant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手作果樹植栽_臥地延命草盆栽草生栽培鋪面利用 - YouTube 的評價
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聲音的戲劇—— 看楊牧敘事詩〈林沖夜奔〉、〈妙玉坐禪〉中的敘事聲音的轉調 ◎謝政融
一、前言
楊牧在其一生持續創作的各個時期,都分別發表了具代表性的敘事詩。要窮盡研究其所有敘事詩實屬難事。為求討論面向的豐富度,筆者挑選了〈林沖夜奔〉和〈妙玉坐禪〉二首,前者是詩人較早期的作品(1974),並以男性為主角;後者則相隔十年有餘(1985),且是用女性角色的角度切入。
除去上述不同,這兩首敘事詩又不無共通點:此二首都承自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當中的人物原型與故事梗概。分別是《水滸傳》和《紅樓夢》當中的故事,在小說當中對於該二人物以及所發生的事件都已經有其描述。
既然如此,詩人如何在當中找到書寫的空隙,使創作得以成立?經典帶給文化無窮的養分,卻也是所有創作者的陰影。詩人如何透過獨特的敘事策略,注入自己對角色的想像和投射,而不是只重複於前人塑造的角色形象。
其中,筆者認為楊牧詩中敘事聲音的使用策略,就是我們可關注的重點。詩人擅長透過不同的角色發聲,或是同個角色聲音的轉折,豐富角色的層次,並增加讀者的閱讀體驗。之所以能夠讓敘事詩中的角色發出如此豐富的聲音,也和詩人獨樹一格的戲劇獨白體有關。
「戲劇獨白體」是楊牧的敘事詩被廣泛研究的重點之一。詩人也曾撰文闡述過這個概念:
……從個人這樣對照的創作過程,我發覺為了達到以詩的密度維繫故事結構於不墜,更保證詩的抒情或言志功能可以發揮到極限,同時預留足夠的想像空間給與讀者,我最好的策略就是採取一種獨白的體式,逕取一特定的第一人稱之位置,置於稍不移易的場域,通個文字語氣之指涉逐漸揭開前因後果,使之交集於一舞台之當下,故稱之為戲劇獨白體,相當於英詩的dramatic monologue。
根據詩人自己的闡述,「戲劇獨白體」是一種以第一人稱,於特殊時空場域發話,以獨白之語氣敘事的體裁。詩人特別提及英詩中的dramatic monologue,顯見這樣的寫作手法並不是憑空而來。
劉正忠在〈楊牧的戲劇獨白體〉一文當中,指稱這種體裁和英國自莎士比亞以降的戲劇傳統有關,並受到英國詩人如葉慈、龐德、勃朗寧、艾略特等英國詩人的發展及轉化。而楊牧的重要性在於「持續將戲劇獨白體『漢語化』及『現代化』」,他對角色「所繫的文化系統、倫理價值有所理解,深入摹寫特定時刻的心思,並提出自己的解釋」。如同在〈林沖夜奔〉中,詩人試圖融入舊戲曲的形制。評論者張松建則認為這樣的寫作主題和方式,是有意「避免建構宏大的歷史全景圖,專而聚焦於歷史性的時刻和瞬間」,並且有「把歷史轉化為個人的戲劇性體驗,主體介入,移情感應」的企圖。
而按照詩人的說法,採用「戲劇獨白體」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維繫故事結構,這便是敘事詩和純粹的抒情詩不同之處;其二,卻仍然需要保存詩之所以為詩,所需要具備的言志以及抒情功能。如果以本文要討論的〈林沖夜奔〉、〈妙玉坐禪〉來看,原文本提供了基礎的故事結構,而詩人以自己的聲音介入腳色,企圖兼顧原文本的精隨和身為創作者的主體。
既然楊牧的「戲劇獨白體」是一種將人物置放於專屬他的特定時空,而使其以獨白的方式訴說內心轉折的文體。那麼本文在探討人物塑造的議題時,便不能將「人物」與「動作」分開。既要探討人物特殊的心理結構,也要將人物的行為在他專屬的關鍵時空下剖析。
二、切換敘事聲腔
敘事詩當中,敘事佔十分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如同〈林沖夜奔〉、〈妙玉坐禪〉兩篇,都有原章回小說的文本,講述原文本的故事是寫作者的任務之一。以〈林沖夜奔〉為例,為使講述情節的詩句不流於死板,詩人在每一折當中,都採用不同的觀點敘事。
〈林沖夜奔〉分為四折,每一折皆有不同的敘事者,順序分別為:風、山神、林沖和雪。其中以第三節林沖的獨白長度最長,並且又分為三小折,整體來看富有層次,也相當具有現代戲劇的味道,距離由風聲、山神聲次第拉近,直到特寫林沖本人的內心世界,最後再拉遠至旁觀而默默的風、雪、山的混雜聲音。
在每一折當中,敘事的角色都擁有自己的敘事基調,這樣的基調不但是角色獨特的聲音,與戲劇的結構也互相發生作用。如同第一折風聲以「我是風」拉開序幕:
我是風,捲起滄洲
一場黃昏雪——只等他
坐下,對著葫蘆沉思
我是風,為他揭起
一張雪的簾幕,迅速地
柔情地,教他思念,感傷
此折雖然並不多寫林沖的內心,卻也自外在環境緩慢迫近,直逼他的心緒。當讀者閱讀到「教他思念,感傷」時,雖然明白是由風的意志發話,卻很難不感覺到林沖的感傷情緒。
而在林沖出現之後,故事就緊接著展開。然而若是直接進入〈水滸傳〉的故事敘事當中,則故事不免乏味且缺乏創意。詩人以「我們是滄州今夜最急燥的風雪」帶領詩句。
我們是今夜滄洲最急躁的風雪
這樣一條豹頭環眼的好漢
我是聽說過的:岳廟還願
看那和尚使禪杖,喫酒,結義
一把解腕尖刀不曾殺了
陸虞候。這樣一條好漢
燕頷虎鬚的好漢,腰懸利刃
誤入節堂。脊杖二十
刺配遠方
這一折當中出現了三次類似的詩句,分別是「我們是滄州今夜最焦灼的
/風雪」、「我們是今夜滄洲最急躁的風雪」以及「你是今夜滄洲最關心的雪」不斷複沓,不但在詩中形成類似樂曲之主旋律的效果,也製造出懸疑感。每個段落風雪的聲音出現,山雨欲來的懸疑感悄悄醞釀。
第二折中的山神的聲音中,複沓的句子則是「我枉為山神看得仔細」。旁觀的山神與其說是神,更像是在場觀看、見證一切的自然,作為精神的存在並不會直接現身。
那一座猛惡林子
夏天的晨烟還未散盡
林沖雙腳滴血,被兩個公人
一路推捱喝罵,綁在
盤蟒樹上,眼看水火棍下
又是一條硬朗崢嶸的好漢……
我枉為山神只能急急
這樣旁觀而無能為力的山神,營造了戲劇的緊張感。無論故事中的人物陷入怎樣的危機,都只能依靠自己或透過其他人物出手解救才能逃離。再次應證楊牧的敘事詩中是以人物為關注的焦點。
詩的結尾,風、雪、山混雜的聲音,則又是聲音轉折的另一個層次。第四折,敘述又恢復為旁觀者的觀點,憂傷落寞的調性。透過重複的句子如「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山是憂戚的樣子」等句子反覆迴繞。彷彿向我們建構了舞台背景,而當中的人物林沖的心情又被刻意拉開距離側寫。敘述者「雪」和舞台下的觀眾一樣,都只能透過故事線索,以及林沖的表情來揣想。
風靜了,我是
默默的雪。他在
敗葦間穿行,好落寞的
神色,這人一朝是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如今行船悄悄
向梁山落草
山是憂戚的樣子
……
風靜了,我是
默默的雪。他在
渡船上扶刀張望
臉上金印映朝暉
彷彿失去了記憶
張望著烟雲:
七星止泊,火拼王倫
山是憂戚的樣子
透過敘事者的旁觀,我們彷彿能看見林沖生命中的大起大落。在一連串事件之後,他顯然成為一個完全和以往不同的人,他臉上的金印就是最好的說明,象徵他早已是一個被朝廷認定的罪犯。而他也只能試著遺忘過去,迎向屬於自己的未來。在此一折中反覆吟詠的句子,也讓我們感受到這的確是一個人在和自己過去告別的過程。
三、轉折聲音基調
相較於〈林沖夜奔〉多個聲道的切換,〈妙玉坐禪〉雖也取材自章回小說,卻只用單一人物,也就是《紅樓夢》中女尼妙玉的聲音完成篇幅和前者篇幅相近的敘事詩。
〈妙玉坐禪〉相對於楊牧大多數的敘事詩不同,是以女性做為主角。劉正忠在〈楊牧戲劇獨白體〉一文當中,稱為「跨越性別的獨白體」(cross-gendered monologue)。其中針對跨越性別所做出的調整及處理,值得我們觀察。
全詩分為五個小標,分別為魚目、紅梅、月葬、斷絃、劫數。相對於〈林沖夜奔〉在原小說中的分量,以及被改編為戲曲的過程所衍生出的書寫材料,妙玉在《紅樓夢》中所占的篇幅並不多,也沒有相關的戲曲作品,我們因此可以看見詩人在此調動了更多想像。
貫穿〈妙玉坐禪〉全詩的主調是「甚麼聲音在動?」,如同:
甚麼聲音在動?是柳浪千頃,快綠
翻過沉睡的床褥。
……
那是甚麼聲音?
莫不是鼙鼓和號角
在神話世界齊鳴,在我不能感受的
幻境?……
詩是我能的
秋夜的管絃我理解
——那是甚麼聲音在動?
……
結跏趺坐禪牀
妄想必須斷除
一心一意趨真如——但那是甚麼聲音?
……
以上的四個引用的段落,分別出現在詩的第一、二、三、五小節,也就是魚目、紅梅、月葬、劫數。可謂貫串全詩,唯一沒有出現類似句子的小節,是第四小節「斷絃」。以「你從何處來?」替代前者成為敘事主調。
〈妙玉坐禪〉講述的是女尼妙玉無法靜心坐禪的當下,因此「什麼聲音在動?」不僅暗示其受到凡塵俗事的侵擾,也恰好可以預示妙玉最後遭強人擄去的命運。
往往「什麼聲音在動?」的句子後面,引出大段對於聲音的想像。而這又是另一種詩人表現聲音的方式,這種對於聲音的描述,透過不同種類的意象表現人物的心理層次與轉折。
……甚麼聲音?
或許是鼷鼠在屋樑上磨牙,是睡蓮
在水缸裏悄悄延長它的根
蠹魚游過我心愛的晚唐詩
是冷霜落瓦,燭蕊爆開兩朵花——
我聽到聲音在動?是甚麼?
莫非是蟾蜍吐舌,蜥蜴搖尾巴?
梔子簷下新添了喜悅的雀巢?
這一段出現在第一小節「魚目」當中的聲音,以規模而言比較細微。無論是鼷鼠、睡蓮、蠹魚,動作都是微乎其微的,發出的聲音常人甚至不見得聽過。在一首詩的開頭,這些聲音無疑是整個事件從無到有的緣起。以這些細微的聲音暗示妙玉在打坐時,所受到的最初驚擾。相較於第二小節之後的聲音,又是截然不同的規模。
那是甚麼聲音?
莫不是鼙鼓和號角
在神話世界齊鳴,在我不能感受的
幻境?又好像旂旗迎風旆旆
像快箭自三百步外呼呼中的
戰車如輊如軒碰撞着,激起火花
以雷霆的姿勢飛馳過莽原
鷹隼鼓翼盤旋於沼澤之上
俯視驚駭的大地,以兇猛之眼
看我疊手閉目,終於動搖委
倚無力地仰臥下來
等待利吻襲擊
第二小節「紅梅」當中,聲音的規模倏忽變成巨大的鼙鼓與號角,以戲劇的角度來看,是極富戲劇性的轉折。
四、小結
楊牧的敘事詩擅長將進入不同角色,敘說其生命最具戲劇的轉折時刻。透過切換敘事的聲腔和轉折聲音的基調,達成豐富的敘事層次。
以〈林沖夜奔〉以及〈妙玉坐禪〉這兩首詩的詩題來說,二者都是以「人」加上「動作」所組成。若我們返回閱讀原文本會發現,這兩個時刻在章回小說當中,對人物都極為關鍵且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水滸傳》中的林沖夜奔,是林沖被小人所陷害之後走投無路,不得不向梁山落草;《紅樓夢》的妙玉則是聆聽黛玉彈琴斷絃之後走火入魔,在打坐期間被賊人擄去。詩人也曾在自己的散文〈抽象疏離〉當中,提到自己是刻意選取這樣的題材:
……但我確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到這個體式,回到那樣一個我選擇的人物正處在一截取的生命情境裏,正從事他必然只屬於他的工作。……
筆者認為詩人所採用的「人」加上「事」的寫作主題,就是無論脫胎於歷史或是小說,楊牧的敘事詩都有不亞於原文本的戲劇張力關鍵所在。凝縮在特定時空、戲劇化地處理人物的關鍵轉折,使得他的敘事詩既不顯得冗長拖沓,也不易喪失焦點。利用帶上人物「面具」的敘事策略,並透過聲音的轉調,讓其敘事的聲音更加豐富。
徵引資料
1.楊牧〈抽象疏離〉
2.劉正忠 〈楊牧的戲劇獨白體〉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4.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林沖夜奔 #妙玉坐禪 #敘事聲音 #聲腔
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島嶼晃遊者/
#心的旅程圖文完整全公開
中秋連假後,很多人對我去參加的 佛光山 佛陀紀念館 兩日禪修營很感興趣,最近終於把文章整理好了,完整文章同步刊登在天下雜誌 微笑台灣319鄉+、我的專欄 #島嶼晃遊者 中。
.
感謝蔡清華師兄全程單眼紀錄。也同步放上3張2013年我在印度菩提伽耶(Bodhgaya),佛陀悟道之地禪坐的照片。能在這如此動盪的一年,有緣參與這樣的營隊,讓心穩住,非常感謝朋友靜雯姐的邀請。
.
每年4到12月,非常推薦去斷斷電。
_____
佛陀紀念館/心的旅程:
【人生迄今遇過最具挑戰性的背包旅行,嘗試啟動心輪,讓自己與自己分開。】
今年,度過了一個很與眾不同的中秋連假,受朋友邀請,我報名參加了佛陀紀念館舉辦的「心的旅程」禪修營隊。
.
上半年的脫軌失序,讓許多正在進行中的事情都被迫按下暫停鍵,隨著島嶼的夏天疫情開始趨緩,邀約傾巢而出,忙啊忙的,不大有時間能好好沉澱,現在想想那形同是另一種失序。當時感謝過往緣分的延續與串接,短短兩天的閉關就這麼悄然降臨,把我過飽的電量應聲切斷,結束營隊,再充電的力道,遠超過我預期想像。
.
「心的旅程」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從2016年尾開始舉辦的長期性活動,於每年4到12月的第一個周末固定登場,每個梯次限額20到40人,年齡介於18到65 歲者,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都可自由報名參加。營隊雖然只有短短兩天,課程內容卻包羅萬象,從禪修體驗、茶席文化、抄經、跑香、繞塔、出坡、佛教藝術賞析、佛館深度導覽、品味蔬食藝美等,乃至佛門行儀的學習,可說非常豐富多元,這不是一般性的營隊,有緣者四方匯聚在菩提道上,從陌生到逐步相熟。
.
營隊一開始,當決定把禁語牌掛在身上(以示他人),把手機關機不聽不看任何可能重要的訊息時,即是我們選擇收攝六根的開始,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必須刻意與日常逆向而為,讓心來指揮五感,把先後順序調位,且如果沒有先清出位置,人何以放空,沒有空位,新的東西自然入不了心。
.
這轉換過程對我來說,挑戰度完全不輸任何一次我把自己丟到海外自助旅行所經歷的一切,只是這次跨越的不是地理上的疆界,是心理的,困難處在於更加無法預測。那感覺就像是把自己裝進背包裡,抵達起點後,漫無目的,惟自己需要和原本的那個自己拆夥,分開旅行。公路旅行到蠻荒內陸收不到任何訊號是蠻可怕的事,但和自己慣常的習與性分開,每往前踏一步,是新的開始,卻也是無盡的未知,人的內心,可能遠比世界上任何一片廣袤的原野都還荒涼,你會有很長的一段路得決心忍耐寂寞,直到訊號出現,看見路的盡頭。
.
還好,這趟旅程授課時每個遇到的法師們一個比一個幽默風趣,自然而然你就會被他們的分享給吸引,不管是剛開課時的佛門行儀,或接續下去的道藝聆聽,甚至是親炙大師的講覽,在佛館那些平時不會被特別注意到的幽微角落穿梭,課程被生動故事化,通往內心深處的路似乎開始越伸越長,左右偶爾出現指引的閃光,讓人開始期待著下一個路口還會再遇見甚麼。
.
佛光山的法師們行的是「人間佛法」,強調佛道不能只是修持自己,應擴及眾生,因此面對紅塵,弘法時他們亦動亦靜;行為舉止仍莊嚴持重,言談卻又能給人歡喜,那並不是容易的事。也因為這樣,課程氣氛總是在舒服的狀態下進行著,讓你可以把心鬆開自我探索,當卸下了身體的重擔,法喜就能順著每個當下的境,自然流淌進來。而對於出生在平時家裡會拿香拜拜、生活裡總是佛道交融、卻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我來說,這一切都在破除我對佛門、對法師、對修行的既定印象。
.
午後隨著如常館長的腳步,我們邊走邊聽了許多關於佛陀紀念館如何平地而起的故事,走動的過程,師兄也教導我們如何在行走時能夠自在調整步伐,「練習專注」是走路的藝術,當整個人只聚焦在腳步時,只會專心在那個對應的當下,這對於我們鎮日忙亂的生活是個極好的練習,走到一半如果遇到人就合掌微笑,掌心合併時你會感覺體內有股氣流在往下跑,不再事事大腦先行,練習收起我執與傲慢心。
.
走到十八羅漢前面時,館長分享起當時星雲大師為何決定要種植成排小葉欖仁的往事,也提及佛館正在蒐集《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一書中佛系熱帶植物的事……花草也生眾相。微風輕吹,秋意灑身,小葉欖仁層疊葉脈向光的地方長了又長,如今終究也長出了能庇蔭羅漢的傘蓋,我們踩著腳步經行,也間接享受了滿地清涼。
.
「習法,是為了知道因緣,真的理解了緣起和緣滅,心才有可能掙脫束縛。」
.
下午繞完塔,晚餐行過藥石(藥食),禪坐晚課因為秋高氣爽,我們幸運地得以從室內移到戶外進行。端坐夜空裡的佛光大佛座下,坐香、打禪、聽法。依照法師指導的「毗盧七支坐法」開始坐禪,他要我們藉由冥想,嘗試練習三件事:先讓嘴巴無語、去細聽見自己心的聲音、最後當個旁觀者練習不要回應讓心也無語。冥想過程,一旁民宅中秋夜烤肉的煙火聲與卡拉OK聲、還有山裡的野狗吠叫沒有斷過,但暫停了身口意的連動,當心中沒有了雜音,行禪過程我感覺內心是平靜安穩不受干擾的。
.
行禪後,我們持續圍坐在大佛下邊喝熱茶邊聽法師分享,體內的「四大調和」係指地、水、火、風,除了風水,還需地與火的加入,身體裡也有四季,緊貼著大地運行。覺知自身的狀態,乾坤裡會出現的天地、陰陽、日月方能達到相對的平衡。法師說,禪字,其實不難,就是順應自然,並與之共享生息,宇宙的起源,只關乎緣起和緣滅,一呼一吸間,生命都在不斷流逝,談死並不可怕,因為從出生之後,我們都已經踏在靠近衰老和死亡的路程上,只是我們都執著於「傾刻」,禪,是要我們試著去運用智慧,將傾刻串聯「成片」,一種更豁達的角度。
.
他也要我們抬頭看看當晚的月亮,當心中有日月,會明白月圓月缺,都只是星球對應方位移動後產生的盈虧,對月亮本身而言,自始至終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在追求炙熱的太陽,但人生好比月亮,要不被月明月暗所困,本來無暗復何明。
.
晚上,在108米高大佛座下的佛光樓內掛單,準備梳洗休息,午夜安靜躺在床上,回想第一天遭遇之種種,我的心思被拉回到多年前那一趟在印度的自助旅行。當時我和旅伴準備從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搭火車,前往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創設的垂死之家做義工,因為時間比行程預估的充裕,遂臨時決定中途在伽耶市下車,驅車前往佛教徒的四大聖地之一菩提伽耶(Bodhgaya),那裡是佛陀悟道之處。
.
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先後記載過這個地方,朝聖中心摩訶菩提寺的後方,就是佛陀成道的金剛座和大菩提樹,原本的菩提樹已遭毀壞,那時看到的,是當年為了弘法,分枝到獅子國(現今斯里蘭卡),後再將成樹的分枝移植回來的樹木。當時我和來自全世界的佛教徒一同入寺朝拜大佛,佛陀的座像據聞是後來被西藏人鍍了金身,我手裡捧著鮮花,當下感到無比殊勝,隨後跟著繞塔七圈,並在大菩提樹下靜坐打禪……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下午在佛館大佛平台繞行的四座寶塔,分別代表了智、悲、願、行,也都清一色保留了最初印度式佛塔的建築形式,藉以和佛教傳進中國後,建築風格產生的變化作出區隔,那時摩訶菩提寺旁永遠都有人持夜紮營念佛,大菩提樹是明令禁止採摘樹葉的,因此永遠有人會在空地的垃圾堆中搶撿落葉,但當我坐在樹下打禪時,竟然先後有三片葉子被風吹落到我眼前,我將它們夾進日記本中帶回台灣做成書籤,至今仍舊是我閱讀時身邊最安穩的陪伴。回想這些過往歷程都和營隊裡的所見所學相互產生了連結,原來在很早之前我早已踏上了這趟心的旅程。
.
隔日起早,先在天臺跟隨法師行六氣操,此時日月正在置換,我們輕柔舞動身體,喚醒心腎脾肺肝與三焦,集合用早齋前,我獨自走到滴水坊旁的樟樹林,放空赤腳接收地氣,回想過往,泰半都是在旅行時赤腳,對我來說,那是處在一種極放鬆的狀態下才會想做的事。早齋完我們開始出坡,出坡又稱作普請,是佛門用語,意在邀請眾生進行勞動性的事務,合力創造一方淨土,當日我們協助整理林道,每個人都被分配好工具,我是負責拿耙子準備刮除草地上的落葉。
.
法師分享,出坡實際也是一種動中禪,當不語時,我們無法依賴用嘴巴詢問,自然會想辦法找其他方式解決問題,跟隨自己的心走,會知道如何去做,我耙著厚積的落葉,觀察到旁邊還有許多小花小草,如果不要一同刮落,那手勁就變得很重要,得隨時去調整節奏與力道。
.
抄經則是我最愛也最期待的課程。當法師在解說完抄寫要領後,大家提筆開始安靜的抄寫心經,用念的和用寫的感受天差地別,寫字時,你沒有糊弄或取巧的空間,因為一筆一畫,全都得按部就班慢慢來,此時必須摒棄心中雜念,專注當下透過細微的勾勒才能對準字體,此時佛義的經典也會跟著在心裡慢慢咀嚼。最後列上親友名字,代表你可以將這份殊勝迴向給他們,並祝福他們,我們的手抄心經幸運地將永遠被存放在佛剎的藏經閣中。
.
下午的茶禪一味,佛館則安排體驗了茶席文化,靜心喝茶,也是另一個能讓自己緩慢下來的方式。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得體,不只是一種規範,更是你每次在使用一身皮囊時做出的決定。涓涓茶水從喉頭流淌而過,平時工作需頻繁說話的我,才驚覺有多久沒有好好善待自己的喉嚨。
.
上完課,參觀完特展,也代表旅程快要進入尾聲,兩天以來,館方也安排我們分別在樟樹林、禮敬大廳、佛光一滴、雙閣樓四處的滴水坊,享用了四種不同形式的蔬食餐點,體驗食藝之美,平時僧眾上齋堂用食稱之為過堂,意指吃只是一個過程,不貪不念也不重細節,且過午不食,因此我們特別感謝這所有費心的安排,讓人理解到蔬食並非只是粗茶淡飯,蔬果所能變化出的細緻與華美,不僅能讓味蕾反璞,同時也讓味覺變得更加敏銳,更能分辨出真實的滋味。
.
「我們不為任何大師而來,而是為自己而來。」
.
四大調和、五觀修行、六根清淨,躁動,來自我執,讓心和意念如如不動需要鍛鍊,這是一趟向內的旅程,透過旅程,更靠近佛,佛是人成的,因此也是更靠近了自己本來的面目。順隨因緣,當把自己全然交付給宇宙時,在同中存異,在異中求同,會發現,人生不過也就是重覆著歸零、啟程、再回來的循環,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懂了,沿途,無處不適合。
_____
■ 心的旅程 線上報名網址:
http://signup.fgsbmc.org.tw/JHEART/index.aspx
■ E-mail:heartfgsbm@gmail.com
電話:(07)656-3033 轉4101
_____
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臥地延命草」即使在多肉植物當中,它也能算是風貌多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臥地延命草」即使在多肉植物當中,它也能算是風貌多變的一種,在悶濕的台灣夏季為全綠色並且快速生長,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雜草,當寒流來襲時就會轉 ... ... <看更多>
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多肉#多肉萌新我是個多肉萌新11/22更新 - 植物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21/08/04 豐原農場:多肉's舖臥地延命草 ... 也有一層防曬的粉突然覺得也是另種不同的感覺聽說冬天跟夏天是不一樣型態可是我養了半年了還是長一樣 . ... <看更多>
臥地延命草夏天 在 [徵文][多肉] 進入肉坑前該知道的- 看板Pla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些都是單單為個人經驗談而已,或許當中有個人習慣不適用於其他肉植物。
此文大多為主觀(多包涵),若未提到的部分可以詢問。
多肉植物---普遍種(俗肉),大多為景天科(蓮座型)(我過去經驗)
一、基本介紹
多肉植物顧名思義,肉多,專門儲水用。
原生長環境八成都是比較乾燥、少水的地方,氣候較不潮濕。
所以養肉第一點的基本知識是,水不用澆太多,不用怕渴到它。太多容易爛、也易生病。
肉的生長溫度大約在15-28(我抓低一點),有些書上會寫到30度,(大部份到25度差不多)
但我覺得對肉來說好像太高了。
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進入休眠期,休眠期不代表完全停止生長。
新入手的植物一定需要適應環境,跟人一樣到新地方你要熟悉環境一樣。
所以新入手要做的事是換盆(換介質)、擺散光通風處一段時間。
忌在不對的季節買植物,像夏眠型的不可在夏季快到時買、換盆、修剪會比較容易升天。
(EX:夏眠熊童子,春秋才是它生長的季節)
換盆的原因是大多人在花市裡買的植栽,
花市裡環境較可能容易髒亂,植物多、病菌或是蟲患也多,花市老闆不可能一一照顧。
而且花市有的會希望植物快速生長而使用不適合植物本身的介質。
所以買盆栽回來,最好是一一檢查植物本身狀況,脫盆,鬆開舊有介質,
(這邊是否每株清洗泡藥水或液肥自己考量),換上自己習慣用的介質,上盆,
讓植物習慣新環境,再澆水。(有清洗植株的記得要先晾乾再上盆)
有的會一上盆就澆水。
二、種植需求
重要的三種問題:光、水、土(介質)
光:多肉基本上都是吃重口味的太陽,但有些品種吃得沒那麼重(像百合科)。
大多都需要直曬4小時以上的陽光(有的需要更久),所以盡可能可以曬多少太陽就曬多少,
有不少品種會因為曬夠太陽而出現顏色上的變化,讓植物本身增添不少色彩。
春、秋、冬比較不會有問題,問題出在於夏天。
夏天太陽比較毒,就算肉喜歡太陽難免也會被曬傷,
所以如果夏天可以曬到很多太陽又可以曬很久的地方,請用個可以遮陽50%的網子保護。
依現在夏天越來越毒辣的狀況下,有人會用到75%的黑網遮,或是有人會用到2層網子。
若以第一層50%網子遮,剩下透光50%。
隔點距離再拉上50%的網子,也就是剩下50%光線又掛50%遮網,那就是遮25%掉,
最裡層的光線剩25%,共遮去75%的光線。
秋天礙於有隻老虎會隨時出沒,所以網子可以晚點徹下,
這時也非常需要注意水份的問題。
缺少太陽會導致植物徒長,讓植物不斷的伸長去找尋陽光,一來會破壞植物本身的美感,
葉子稀疏莖拉長就沒有觀賞價值了。
徒長就是每片葉子之間的距離被拉長,葉子不夠緊密。
缺少陽光的植株也較不健康,容易生病等問題。
不過徒長也算有個小好處,對於某些品種可以直接從中砍斷孵育成另一株來繁殖,
但真的不建議故意讓它徒長後砍斷。
通常會發生徒長大多是在生長季--秋冬,因為秋冬陽光較少,生長季習慣水給稍微多些,
若光不夠就容易徒長。
徒長還有另一個特徵是葉子葉片會往下垂,也代表著水給太多的問題。
對於小苗(脫離母體的無根小苗)、孵根中的小苗、受傷的植物都不建議直曬太陽,
請放至散光處休養(一般病株也可以仿照)。
而小苗長至一定程度便可移至戶外盆略可曬到陽光的地方適應一段時間,
在到可直曬的地方固定,若無其他變化就沒有問題。
植物最忌長時間沒太陽或原本養在室內沒什麼陽光的地方突然移去大太陽的地方曬。
就如人平時都沒運動突然要你跑個5KM一樣困難。
所以請漸進式的讓植物適應:
散光處放一段時間=>移到可短暫直曬的地方一段時間=>長時間直曬的地方固定。
在這樣的擺放當中一樣需要觀察植物是否出現問題,
若有問題則退回前一步擺放休養,找出問題所在解決。
水:多肉大部分品種不太需要一直澆水。
除了它們的生長季之外,就如人類青春期都會吃比較多的意思。
澆水完全無法說澆多少,多久澆一次。我最怕被問這個問題!因為完全無法說明。
這跟環境、氣候、土壤介質、品種、盆器都有相互關係,
水的多寡、澆水週期只能靠自己觀察。
由自己去找出自家植物最適合的照顧方試,也因每種肉對水需求不一,
自己觀察才是最好的。
對我來說澆水是最困難的一件事情,水多怕悶爛、水少怕枯死。
「澆水三年功」就是這麼來的吧?(其實要把肉枯死不太容易,除非是幼苗)
植物根、莖受傷需停止給水放至涼爽通風處休養。
若真的不知道怎麼給水,你可以自己嘗試。
像是一星期給水一次,持續一個月左右,變成少於一星期給水,或多於一星期給水,
都持續一段時間,去觀察植株的狀況,什麼狀況下給水它會變得精神奕奕,
什麼情況下給水會感覺無精打采。
週期不會一定,當天氣有變化時就需要跟著調整。
像是雨天溼氣重,有的品種可以不需澆水,水太多又悶的話非常容易會導致爛根或爛葉,
而且速度之快到早上好好的,下午就升天的情況。
在不知道要不要澆水的情況下,寧可多乾幾天也好,因為缺水的訊息如皺葉比較好判斷。
有如有人放頂樓大太陽直曬,較熱之下水份流失比較快也許就需要縮短澆水時間。
再者依介質是保水成份多或者疏水佔多數也會影響到澆水多寡及澆水週期。
個人我簡單的判斷之一就是土是否乾透,以拿起來整盆很輕便可以一次澆透。
可由澆透後的重量去記憶,下次拿起來若盆底還有點重量的話表示盆底還是濕的,
但表土已乾。另一種方式是看葉子缺水形成微皺或乾扁的狀況,這算是比較後期,
若不馬上澆水灌飽植物,在拖一陣子有可能會估掉。
澆水請一次澆透為原則,怕就是在上頭噴噴,下面乾乾,結果爛到葉子。
(可以利用牙籤或是竹籤等插入土鐘約20分左右,
再拿出摸看看是否有溼潤來判斷盆中的介質是否乾透)
澆水盡可能避開植物的葉子,尤其是有毛之類的葉子。
但如果很通風的地方葉子稍淋到水沒有關係,因為很快就會被風吹乾。
個人我比較粗魯都用飲料杯裝水用到的,所以難免會倒在葉子上。(笑)
要注意一點,水澆下去馬上流出來,這可能不是澆透,而是介質已經結塊無法吸水,
這要注意你原本使用的介質是不是以培養土居多。
若是這情況的話可能要取出來整理介質換新介質再上盆,
因為結塊後也會影響到根部發展。若是介質大多為疏水介質無法保水,
可以多澆一些水或是採泡盆方式,泡盆請不要泡太久。
有的盆底放下5-10秒即可取出,感覺下方有變重就是有吸到水。
若是比較需要水份的多肉,可以10-20秒左右。端看盆子深淺及介質與植物所需。
夏季有時我不會採澆透方式,而是採點澆,就是挑幾個定點給水,避開莖部,
約是1/3~1/2溼而已。這方式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
這方式是主要用於熊童子,之前用介質較不疏水(培養土+煉石)是這麼澆。
後來已經重新混過新介質。
個人夏季都是1個月以上澆水一次,因為我是方盆+環境非常悶熱。有人是2-3星期一次。
若不是很確定怎麼澆水,我個人覺得可以一個月為基準。小苗盆要縮短時間注意溼度。
夏季澆水請在太陽下山後(或是早上六點前,我個人是沒有早上澆水過),
可以在大約17-18點左右對空氣噴點霧氣降溫,19-20點左右澆水。
以前我都是21~00點澆水,不過有前輩說太晚,什麼植物呼吸什麼的(腦容量不足記不住)。
或是有人建議澆冰水(我沒試過)。好似一定的溫度之下植物的氣孔才會打開開始循環。
另外夏季澆水請挑有風吹的那天澆。
冬天天冷請在太陽下山前澆水。大約在16-17點左右就可以澆水了,
有時早些可以在15點半左右澆,水不會太冰,利用太陽一些餘溫。
若遇寒流來水也不用澆太多或是不澆水,太冰的話會凍傷。
休眠期的肉不代表不用給水,只是把給水時間拉長,它只是代謝比較慢而已。
像人類一直睡覺也是會覺得口渴,但起來喝的水不會比平日醒著多。
三、介質
比較保濕培養土、泥碳土、田土(過黏)等等。
大部分都是選培養土或是泥碳土,我個人習慣用培養土。
可以混入在介質裡的東西有:像是珍珠石、蛭石、煉石、蛇木屑、火山石等。
介質很多種,每種介質的功用不太一樣,保水、保肥、透氣等等。
多肉基本是能讓根透氣不悶、介質保濕度可以不用太高。
使用什都好,只要適合植物生長都可以,沒有一定的必需要要用什麼介質,
混合的比例也沒有一定。
我自己用的介質有:培養土、赤玉、煉石、火山石、唐山石。
過去最基本的只會用培養土加煉石混而已。
(我熊就是這樣種XD,後來換通風點的介質)
我個人的比例問題是沒有比例,這一切都是看心情,主要是培養土與赤玉。
當中培養土主要是用來保水及保肥,赤玉、煉石、火山石、
唐山石被我當成透氣疏水不同程度的來用。想保水多的就培養土混多些。
目前依我自己過去經驗,培養土約占1/4~1/3左右,煉石主要鋪底,
少部分比較小顆的拿來混入介質中。其餘就靠自己心情亂混。
有前輩介紹用建築的砂石(顆粒)來混入效果也是不錯。不過得篩選過,
不要用砂子和粉末,只挑顆粒。
以往用過蛭石、珍珠石被我淘汰,因為容易碎最後都成粉。
而我赤玉改買硬質的三線赤玉(二線也OK),再依前其他輩推薦混了一點點碳化稻穀。
把培養土比例調降之後,植物們似乎長得比以前快樂些,
代表有配出他們更喜歡的生長環境。 每個人習慣用的介質不同,
這跟環境與自己澆水習慣也有關連。
沒有所謂一定要用什麼介質的迷思,但不建議單一介質使用。
可以依自己感覺與植物的特性自行調配試試。
若是會怕也可以直接買市售的多肉介質,回來再混入一點培養土,
亦或是不混直接種植也可以。
種子、幼苗與成株所用的介質也不太一樣。小時候因為細小也需要多些水份,
所以以較細粒的保水介質為主,長大後可以配一個保水又透氣的介質,
或是依肉肉的特質調配較為保水或是較為疏水的介質直接種下。
等穩根後後依成長狀況換盆。
四、盆器
盆器:會影響到介質與水的關係,市面上就塑膠盆和素燒居多。
塑膠盆較不透氣,介質乾的速度沒有素燒盆快但便宜、好放;
素燒盆主透氣,介質會乾比較快但成本較高。
若風大,又用素燒、疏水介質,那幾乎三不五時就得澆水。
因為原本就不保水透氣又風吹,介質很快就乾了。
個人沒用過素燒盆,我都是用塑膠方盆,好擺放。
用素燒盆的或許保水介質可以比例上多些,讓水份保住些時候。
像有人用素燒盆養肉,肉老是扁扁的。一來有可能太渴,又沒抓到對的時間澆水,
每次又只澆一點點,肉想喝水喝不到水,每次又只喝到一兩滴,
虐待也不是這樣啊(笑)。當然只會扁扁,因為儲不到水。
塑膠盆大多為黑色,夏天容易吸熱,所以建議有其他顏色像是磚紅色或是白色的盡量
買白色或磚紅色,夏天比較不會吸熱!!白色為優先選擇!!
種多肉不建議套盆種植,有人會了美觀,在三吋塑膠盆外套上磁器盆美化,
這會影響到透氣狀況,套了兩層盆透氣會更差。
而且有的盆器外頭上了一層漆也會變得不透氣。
盆器選擇上底部一定要有洞,只有一個洞的透氣也比多洞的差,
所以可以種些比較需要水份的多肉,像是…臥地延命草或是萬年草之類的。
(我沒有用過一個洞的來種肉),並沒有說哪種盆器好,只要下面有洞可以排水就好。
種肉我還是建議用底部多洞的盆器,不要用玻璃杯或是什麼紙杯來養。
若你要孵小苗,可以買專孵小苗的或是大容器淺盆,
因為介質的厚度不用太厚,大約3~5cm高左右就可以,可以發根就好,注意通風問題。
選定盆器,介質高度一定要放滿至9分左右。太低會影響到植物通風問題,
或是根部沒有足夠空間增長。
若有時間,可以用同樣的普肉來測試用素燒養和塑膠盆養有什麼差別(介質用一樣)。
或許可以更快知道澆水頻率怎麼抓。
基本上種肉都選口大淺盆。除了百合科與仙人掌類要選深盆,
因為他們根非~常~粗~壯~特~長。移盆都可以聞到人蔘~味(笑)。
五、種植手法
養肉從種子開始,這除非是老手老手老老手,新手播種很容易有挫折感。
肉大部分都不是由播種開始繁殖,大多都是靠扦插。
若已經上手想從種子開始孵,挑戰這樣的難關或是樂趣,
可以找同是肉友的人看有無分享,因為在網路上販賣種子大多為假,
而多肉種子異常細小之下,非常難辨真假。所以還是找同好分享會來得好。
(百合科的種子應該會大一些)
孵種子的經驗我沒有很多。切記要保持介質有一定的溼度及通風,放在散光的地方,
等待發芽。有人會用悶養法,上頭封一層保鮮膜,戳幾個洞透氣,
或是用水果塑膠盒來悶養(上頭一樣有洞)。因為我沒有使用過悶養法,所以不太瞭解。
因為種子細小,若澆水從上頭很容易會把種子沖到下方造成不易發芽,
故建議可採底部吸水方式給水。而大多種子都採取撒播的方式,直接灑在介質上,
有人會在用一層薄薄細介質鋪上,有人不會。
從孵芽後,盡量不用1-2吋盆照顧,因為水份非常不好控制。請直接用3吋盆定植。
若是用育苗盆,可以當幼苗(葉孵)長至約2-3cm大(直徑),根也長不少時,
可以移到三吋盆定植。當植物越長越大,眼看就要塞滿盆子之後,就要考慮換盆。
換盆每個人做法不同,有些人會把介質重新撥掉,裸根移到新盆子裡栽種。
我比較懶,都是拉出舊盆後,直接擺入新盆,
再把介質旁邊的地方和上面的地方補一補而已。
因為根都長穩了,我不想再讓它重新抓土一次。
拉出舊盆方式請勿粗魯,可以東拉一些,四處壓壓盆子,西拉一些慢慢整株拉出來。
換盆沒有一定怎麼換比較好,看個人選擇。有人會覺得換盆順便剪根或修根,
把爛掉的病根或是已經剩皮的剪一剪,剪根後需要晾至一段時間讓傷口風乾再上盆。
最好是5-7天左右。
健康的根是乳白色或說簡便點的白色,其他顏色就不算健康。
不過有時因為沾滿介質染色(?)也不好判斷,只能用斷面看。
若發紅、黑、褐色點出現都是不健康的,就必須剪到出現健康顏色為主。
至於為什麼不健康,有可能是病菌感染等問題(這塊我沒有深入研究)。
斷根面積大或是老植物最好都是晾7天~10天左右比較保險,讓傷口癒合,
時間太短通常只有外表風乾而已。
介質若是乾燥可以提早上盆,若有些濕潤因為容易感染病菌,可以多晾幾天。
(這是經過前輩的經驗吸收!)
分株另起新盆:當植物徒長,你可以從中腰斬!!!請確保刀子或是剪刀夠利,
不要用生鏽的來剪。可以一口氣斷乾淨、斷面要齊。
選好下刀處,一口氣剪斷。晾乾後,就可以開始孵根,淺放於介質上或種下,
或是至於裝水容器上誘根,每人方式不同。只要可以敷出根就是好方式。
誘根需注意植物本身不能泡到水,離水面1-2cm高。孵出根一開始微紅是正常的。
根長大些可以注意到根最健康時的顏色,以那個顏色為基準。
當然植物沒有徒長也是可以剪一段另起新盆。挑選分株葉子最好是4-6片以上。
蓮座型的可以拆幾片葉子下來葉孵。(少部份無法葉孵、或葉孵成功率較低)
分株時間或孵苗、葉孵請選擇生長季進行,會有比較高的成就感,
初心手也不會感到棘手!若老手則可挑戰非生長季孵根、葉孵,生長比較慢而已。
至於裝飾品啊,個人沒有這個習慣。有人會鋪一層煉石或是赤玉土當表層裝飾。
但從其他地方購入有鋪彩色石看起來鮮艷美麗的,請把那層彩石拿掉吧!!
因為不透氣,非常容易造成悶爛的情況。
六、施肥
肥的成份主要有氮、磷、鉀。
常看到肥料上標示oo-oo-oo就是指這三樣。
生長用氮、鉀要高於磷;開花用磷,磷高於氮與鉀。這是從某前輩口中聽到。
而氮主要生長葉,鉀為莖、節,磷為開花。
所以養肉的人基本上都是重氮。因為養肉主要是賞葉。
主要肥料是顆粒肥、液肥、有機肥。
我於個人過去經驗主要是用顆粒肥。每盆都丟幾顆,可以撐兩三個月。
液肥的話看使用說明需要怎麼稀釋,大部分為1:1000,約2-3星期當水澆一次。
這都是在生長季時可以這樣處理。小苗液肥可採1:800。
液肥屬快速、短效;顆粒肥為長時間、緩慢,可以混搭。
其他還有人有試過魚精、有機肥,我沒試過。因為有機肥對我來說好臭啊>”<。
有肉友搭配顆粒肥、有機肥、液肥三效合一是真的不錯,
因為該肉友有不少其他種植經驗,他自己也是邊嘗試。
施肥要小心肥傷,肥傷葉子看起來有點臭火乾那樣,會從葉子旁邊變褐色。
要嘛大量給水稀釋要嘛把肥拿起來。施肥過多肉也是會受不了,寧可少也不要多。
放顆粒與有機肥請離根部一段距離放至。
看是要散落各地,還是堆一小區都有人做。我個人採散放。
也有人會把一些顆粒肥混到介質裡當底肥。(這方式我沒試過)
所有肥料主要都在於生長季時,平時若非生長季可以偶爾用液肥或是b群養根保養(?),
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好。
多肉也是會開花,有些品種一開花就是面臨最後的日子(像唐印、昭和)。
多肉植物開花蠻耗養份,有些肉友會選擇把花梗剪掉。
而我是放它一切自然,我個人是比較採自然界的養法,隨它去。
開花時也可以給稍多一些肥。有些百合科的開花可以趁彼此不同種的送入洞房,
配出新品種,不過要注意一下科屬問題,有的似乎會不容易發芽。
有些多肉開花枯萎後可以發現花朵上有小種子,就可搜集起來送人或是自孵都不錯。
七、植物保護
除了讓植物有足夠的陽光、舒服的介質之外。病蟲害也是挺麻煩的。
因為我對於病害較沒有研究(腦子容量裝不下),以往過去我遇過蟲害為紅蜘蛛、介殼蟲,
這兩種非常難以斷根。
尤其是紅蜘蛛真的非常討厭!!牠非常小,一開始生長為葉背,
小小迷你紅點會移動應該就是,最大不到1mm,可能才0.5mm。
葉面會呈現白點,就是被牠吸去汁液。數量多的話會跑到葉面,葉面會有一層絲,
像蜘蛛絲一般。以前用過洗碗精水,稀釋到些微泡泡,洗葉子與莖部,
泡約20分鐘後晾乾上盆,可以阻檔一段時間(長可以1個月左右)。
網路上有說使用魚精稀釋噴灑葉面可使紅蜘蛛吃到撐死。到底有沒有效,也是不敢確定。
有說是因為太乾才會出現紅蜘蛛,若長噴水澆葉面似乎比較不會產生。
以往紅蜘蛛只吃我家的佛手芋………以前吃過萬年草,整盆報廢了。
至於介殼蟲是讓我買下第一份農藥的害蟲!
對付牠我使用”討勁久”(我第一次買的農藥),一般似乎是加水稀釋。
因為我懶,我都直接灑顆粒於根部,三吋盆來說大約5顆就很夠了。
澆水時用一些水沖顆粒讓融解的部分透過介質讓植物根部吸收,
使整株植物皆有毒性而讓吸取汁液的介殼死亡。
因為討勁久長的很像…麵線。一小段一小段的,只要一點點就夠了,非常省。
討勁久對於介殼蟲真的非常有效。記得使用後要洗手,也預防小朋友亂拿喔!!
這邊要提到兩種多肉,一是唐印。因為它本身莖部的粉非常多,
有時會被誤以為是介殼蟲大量繁殖,請注意仔細看,介殼蟲是會動的…。
二是雷童。雷童莖老化後會產生白點,也長被誤以為是介殼蟲,所以要看仔細。
介殼蟲容易群聚在莖的分岔點,拿個針或是小東西戳看看,會動的話請不要猶豫,
想辦法弄下來就是對了。
夏季是蟲患盛期,而雨季是病患盛期,可以提早下藥預防。但預防不代表就不會中獎。
還是要多注意植物的狀況。
以前遇過一次成長期的白鳳長一長莫名其妙停了,葉子出現奇怪的顏色,以為要出錦。
不過直覺不太對就開挖出來看,根好好的…莖外表也看不出來有問題。
不過我硬著頭皮剪斷,結果卻是爛心。就是莖部中間出現黃褐色,病變。
剪了一斷莖掉重新孵根,經過了幾個月才又開始成長。
所以平時也要多注意植物的狀況,查覺不對可以先判斷是否要挖出來檢查,
若是剪斷卻發現無事也沒關係,重新孵根就是。
若是因病要剪莖,但有葉子,請把葉子拔下來葉孵再剪莖吧,不要把葉子浪費囉。
有時因禍得福就是這樣,一片葉子有孵成功就是多一株!!
辣椒水這個東西噴太多會葉傷,而且我個人用非常容易嗆到自己(蠢),所以後來不用了。
它只能稍微抑制紅蜘蛛和介殼。
八、後記
每一次新的植物種值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就算是一樣的植物,
剛到你家一樣得讓他適應你家的環境,習慣你這主人的澆水方式,
又或者讓你多瞭解它,知道彼此習性之後就比較可以抓到需求。
植物適應的時間長短不一,像石蓮花(朧月)根本不需適應XD,它是適應王,
到哪都活著好,光夠水夠它就發達了!!
當初我一朵養成七大盆XDDDD養植物都需要耐心、細心、愛心去觀察去照顧。
我不敢說我自己都有做到,但是盡量。
我把它們擬人化照顧,想想你自己,如果是你在這樣的環境,你喜歡還討厭?
瞭解植物的生長期、習性、做點功課都是養植物前該做的事。
至少,知道生長期再買植物是最好的,避免在不對的時間買植物回來,
一來植物因休眠或半休眠還得來適應你的環境,這樣期間不好照顧,也容易升天,
植物撐不撐得過也要看自身狀況。
發現植物開始出現不一樣的狀況,除了蟲患,病菌問題,
其他因素應該要考慮自己照顧的方式是不是有問題?
都得做調整,若對的方式,我想你會很快發現他長的好,開始變得茁壯。
不對的環境或許也可以活,但狀況可能沒有那麼的好。
當植物茁壯時,可以採半露天或是開始全露天的栽(虐)培(待),
注意是半露天與露天的介質問題。這可以讓肉開始變得堅強(?),適應更多變的環境。
以往我自己種在頂樓,淋雨會淋到,連下大雨兩三天後我才會收到室內。
有時也會試著不收,但就是會常上去看看植物情況。
夏天也不遮網(整個懶,也因為太陽少了),慢慢訓練它們,
每個都頭好壯壯,(其實就是懶的去理它們XD)
若有閒錢、有閒暇的時候,可以用普肉(普通價格的大眾肉)來試試不同介質,
或是不同環境、或照顧方式不一樣來實驗觀察肉肉本身的狀況。
不要怕自己養死植物,每一次都是一種經驗。有些植物人家說好養,我覺得非常難養;
有人說不好養,我卻覺得很好養,這大部分決定於環境問題。
你可以一再嘗試,試著用不同方式照顧,若已經試過三、四以上,
那就放棄這款植物吧,可能它不適合你家種植。
肉美於多種型態,每種型態有它的脾氣與習性,不是每種肉都能用同一種照顧模式,
基本條件不變,但其他要調整。
多觀察多看多用心,你默默的付出,肉也會默默的回報給你。
有興趣可加入我的肉社團
因審查較嚴 可先站內信告知
入社後請看社規 謝謝
--
謎:什麼東西啊你?
浪:對不起..是個多肉奴...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06119452859704/
開心小肉園 <送肉時 一律逾時不候 請準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0.59.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nt/M.1450449881.A.DC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