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很知道做自己,這些年,我只是在 #練習做自己。」
⠀⠀⠀
昨天接受 鏡好聽 的訪談後,今天早上我寫下這篇。
⠀⠀⠀
我知道我自己是個缺點很多、不太守規矩,有些任性的人。
⠀⠀⠀
做很多選擇時,許多時候,別人以為我是不在意他人眼光,其實我只是不敢聽。
⠀⠀⠀
因為我知道,我非常希望自己的不同能夠被理解、也能被接納。
⠀⠀⠀
⠀⠀⠀
寫下這篇對我是個極大的嘗試,我終於嘗試去理解與擁抱自己這段時間忍耐的誤解與傷痛,不再因為怕東怕西而讓自己變成沒有聲音、打了不會痛、誤解不會傷的人。
⠀⠀⠀
我也願意理解與相信,就算是對我很重要的人,我寫出的東西,對方仍有機會不認同,但這不會影響他對我的了解,以及我們之間的關係與愛。
⠀⠀⠀
⠀⠀⠀
我可以不用完美無缺,可以有感覺,可以做出一些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同意與選擇的決定,因為那就是我。
⠀⠀⠀
⠀⠀⠀
我不用去爭取每個人的認同,而我還是願意相信,會有人愛這樣的我。
⠀⠀⠀
⠀⠀⠀
我願意相信,而我也這樣努力著。
⠀⠀⠀
⠀⠀⠀
【關於典型與非典型】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
⠀⠀⠀
⠀⠀⠀
所謂的典型不典型、純正不純正,時常是一個自古以來很常出現的衝突與競爭?
⠀⠀⠀
⠀⠀⠀
特別是領域越專業,這樣的衝突與攻擊,會更明顯。
⠀⠀⠀
⠀⠀⠀
如果從很多小說、電影等故事中,常會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
⠀⠀
⠀⠀⠀⠀
例如張無忌與宋青書、哈利波特與馬份;令狐沖與名門正派(太大串了);《功夫熊貓》裡,一開始的熊貓阿波跟悍嬌虎;Hero的久利生公平與其他檢察官;《派遣女醫》的大門未知子。
⠀⠀⠀
⠀⠀⠀
在這些故事中,會有一些原本純正、訓練有素的專業典型人物,一開始會忍不住看不慣、甚至攻擊這些非典型人物。
⠀⠀
⠀⠀⠀⠀
當然,也有可以理解、接納非典型的人。
⠀⠀⠀
⠀⠀⠀
昨天接受鏡好聽的訪談,談到關於我的「非典型」,是否也會不被理解?甚至被攻擊?
⠀⠀⠀
⠀⠀⠀
我不諱言,或許在我轉行成為諮商心理師的生涯中,最痛苦也最困惑的一段時間,就是遭受同行的攻擊。
⠀⠀⠀
⠀⠀⠀
而且有許多是我不認識的人。
⠀⠀⠀
⠀⠀⠀
這些攻擊包含:
⠀⠀
⠀⠀⠀⠀
不務正業、一定沒有花多少時間在諮商(和我相熟的心理師朋友都知道,我的個案工作時間與訓練有多少)
⠀⠀⠀
⠀⠀⠀
在公開演講說我專業做得很爛,但實際上我從來沒有跟他有任何專業上的合作,甚至不認識他。
⠀⠀⠀
⠀⠀⠀
或是出版業的攻擊,說我《情緒勒索》這本書名是抄襲,卻無視「情緒勒索」這個詞原本就是專有名詞,就像「高敏感」、「EQ」等,多少人使用這些專有名詞出書;
⠀⠀⠀
⠀⠀⠀
也在沒讀過我的書時直接說我的書是超譯、抄襲蘇珊佛沃的《情緒勒索》,無視於在我這本書出之前,蘇珊這本書絕版少有人知,更無視於我寫的是屬於台灣文化與我自己實務經驗的部分,與蘇珊佛沃那本書有很大的不同。
⠀⠀
⠀⠀⠀⠀
原本出這本書,就是希望很多困於這個互動模式中的人,能夠覺察並且讓自己與關係有一點喘息的空間,我從沒想過會如此暢銷,甚至這個詞轉變成一個罵人的詞,那與我的原意相差極遠
⠀⠀⠀
⠀⠀⠀
(我在書中、演講時不停強調。,這是一個互動形式的專有名詞,並非要來指責任何人。)
⠀⠀⠀
⠀⠀⠀
當時,我甚至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這個觀念,在另一家出版社決定讓蘇珊佛沃這本書再版時,我親自寫序並且推薦,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受益。
⠀⠀⠀
⠀⠀⠀
在我的書籍與文章中,我也不只一次分享、鼓勵大家可以尋求諮商的專業協助,不需要找我,可以找其他更多專業適合的心理師。
⠀⠀⠀
⠀⠀⠀
當時,剛開始有機會出書的我,心中有個小小的夢想。如果我有力量讓我寫的東西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我希望能夠推廣更多人能願意更早接觸心理諮商,或是因為看了我這本書,而有機會覺察、重新省視自己目前關係的困境,而有勇氣開始為自己做一些努力。
⠀⠀⠀
⠀⠀⠀
我認為,台灣的心理諮商非常專業,我很希望我可以為這樣的推廣盡一份力。
⠀⠀⠀
⠀⠀⠀
這樣的起心動念與心願,的確是達成了;但讓我最意外的,其實是遭受我難以想像的部分業內攻擊與投射。
⠀⠀⠀
⠀⠀⠀
在一開始的退縮、害怕、草木皆兵,到我後來慢慢釋懷,甚至有時候還敢出來回應或戲謔一下。
⠀⠀⠀
⠀⠀⠀
(例如最近聽到新的批評是:「周慕姿都故意選會暢銷的主題。」我聽到的時候心裡想:「那一定所有的出版社都超想簽我,我說不定靠取書名就能賺大錢?!😂😂)
⠀⠀⠀
⠀⠀⠀
能夠這麼做,除了是我自己有一些清楚的思考,當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傷口,有更多同是業內、從事心理專業工作的人陪伴我、療癒我。
⠀⠀⠀
⠀⠀⠀
我有一群非常支持我、理解我的心理師同伴們,以及我的老師、督導曹中瑋老師,在這過程非常的鼓勵我。
⠀⠀⠀
⠀⠀⠀
有時候在不同場合遭受莫名攻擊與誤解時,我也會收到不認識的心理師給我的回應,鼓勵我,非常溫暖。
⠀⠀⠀
⠀⠀⠀
在這過程中,我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會被這樣攻擊呢?」
⠀⠀⠀
⠀⠀⠀
⠀⠀⠀
後來看到一些電影、小說故事,我慢慢發現:
⠀⠀⠀
⠀⠀⠀
要成為「純正」、「典型」是很辛苦的。
⠀⠀⠀
⠀⠀⠀
因為「純正」、「典型」的樣貌只有一個框框,那個框框很容易讓人想像,卻不容易都能夠符合。於是,在要成為純正的養成之路,我們會削掉很多的自己,甚至有些人的自己可能變得很小很小,去符合那個框框。
⠀⠀⠀
⠀⠀⠀
沒有比削掉自己的意志更傷的犧牲了。
⠀⠀⠀
⠀⠀⠀
我們願意這麼做,因為我們相信,這麼做可以讓我有成就感、成功、得到我想要的未來。
⠀⠀⠀
⠀⠀⠀
但如果身邊出現了一個所謂「非典型、不純正」的人,而他的表現或許還受到一些肯定,我的信念會開始受到挑戰,於是我會不安。
⠀⠀⠀
⠀⠀⠀
不過,每個人面對不安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是會停下來重新省視內在的感受,然後調整自己的步伐,變得更厲害。
⠀⠀⠀⠀
⠀⠀⠀⠀
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
⠀⠀⠀
⠀⠀⠀
但是有時候,要真正面對內心的不安是很可怕的,因為這會讓人懷疑,自己過去做的這些犧牲是否都沒有用?
⠀⠀⠀
⠀⠀⠀
甚至對方可能就是自己的陰影面,例如,「他就是那種我最討厭、也是我最害怕變成的那種人。」
⠀⠀⠀
⠀⠀⠀
而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自己不好,所以我壓抑我自己這方面的力量,所以看到類似的人,我會害怕這部分被勾起。看到他被接納,我會為我犧牲壓抑的、像他的那部分自己感到惋惜。
⠀⠀⠀
⠀⠀⠀
當沒有留意到這些糾結、甚至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時,對有些人來說,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攻擊、消滅這個會讓我不安的人,我的信念就不會受到挑戰。
⠀⠀⠀
⠀⠀⠀
我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讀《笑傲江湖》時完全不能理解,別人交個朋友而已,為什麼其他人就要除之而後快?
⠀⠀⠀
⠀⠀⠀
後來我才懂了,原來這樣的討伐,不只可以消滅挑戰自我價值信念的對方,也可以更支持自己原本做的決定:「因為我們是名門正派」。
⠀⠀⠀
⠀⠀⠀
這會帶給我們歸屬感與安全感,內心的不安就會消失了。
⠀⠀⠀
⠀⠀⠀
我做這個說明,並非指我遭遇到這些,完全是同樣的情景。不過,我發現這種所謂的「典型與非典型」之爭,中間或有著這樣糾結的心情在。
⠀⠀⠀
⠀⠀⠀
因為要當一個典型,付出的犧牲,真的太多。
⠀⠀⠀
⠀⠀⠀
但要當一個非典型,所付出的探索、思考,走沒人走過的路,又要遵循內心的正道不歪掉,也是非常不容易。
⠀⠀⠀
⠀⠀⠀
且選擇不在框框裡,那些不在框框的部分,會成為別人的攻擊,與自我懷疑。
⠀⠀⠀
⠀⠀⠀
而不管典型與非典型之路,很多時候,需要聽從是內心的標準,而不是別人的建議。
⠀⠀⠀
⠀⠀⠀
不論怎麼走,我們了解我們願意為此犧牲的東西是什麼,且清楚這是我們的選擇,
⠀⠀⠀
⠀⠀⠀
例如如果我了解到,「我對這項專業非常喜歡,我只想做好這件事」。
⠀⠀⠀
⠀⠀⠀
那麼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其實不會反感,反而會欣賞與想認識。
⠀⠀⠀
⠀⠀⠀
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心理師與前輩,是如此的支持我與照顧我,那種無私與胸襟,是我報答不來的。
⠀⠀⠀
⠀⠀⠀
就我的想法,我一直認為「典型、非典型」並非如此二分,框框若大一點,大家的想像也可以多一些。
⠀⠀⠀
⠀⠀⠀
關於我對自己的思考是,我認為我是周慕姿,心理師是我其中一個身份。
⠀⠀⠀
⠀⠀⠀
我很好奇、也很有興趣很多不同領域的事情,我知道我的跨領域背景,使我有一個擅長,就是很容易用不同的角度,理解一些大家已經習慣的事物。
⠀⠀⠀
⠀⠀⠀
對我來說,這些分享,如果有機會讓聽到、看到的人,可以對世界、事物、人有不同的想像與認識,拓展對世界的看法,甚至用這種不同的眼光,有機會重新看待自己與人生的選擇,這會是我覺得最有意義感的事。
⠀⠀⠀
⠀⠀⠀
昨天的訪談,製作人筱薔問了我一個問題,印象很深刻:
⠀⠀⠀
「感覺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很堅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很知道『做自己』?」
⠀⠀⠀
⠀⠀⠀
我回答,我並沒有 #很知道做自己,而是這些年來,我一直在「 #練習做自己 」。
⠀⠀⠀
⠀⠀⠀
能夠允許自己嘗試、犯錯,允許自己做一些我會覺得很好玩、但別人會覺得你「不務正業」的事情,
⠀⠀⠀
⠀⠀⠀
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摸索自我的邊界,
⠀⠀⠀
⠀⠀⠀
我想,這是我能給自己最大的禮物與奢侈。
⠀⠀
⠀⠀⠀
⠀⠀⠀
鋪那麼多梗,終於要告訴大家,與鏡好聽合作的podcast,9/1正式上線!
⠀⠀⠀
⠀⠀⠀
🎧️ 全球Podcast平台同步上線!
▹Spotify:https://spoti.fi/3DwXVDy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mFB7f3
⠀⠀⠀
⠀⠀⠀
主題是:作家的靈魂腳本——周慕姿陪你讀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
⠀⠀⠀
⠀⠀⠀
用心理的角度,討論那些赫赫有名的文學作家,身為人,他們背後的傷口與對他們的作品和人生的影響。
⠀⠀⠀
⠀⠀⠀
歡迎大家鎖定我的粉專與鏡好聽,上線後立刻分享給大家~~~
⠀⠀⠀
⠀⠀⠀
也是個小小的不同領域結合,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觀點與感受。
自古成功在嘗試例子 在 沖繩 Oki-Fam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堅離地】比去郊野公園午餐更離地的六星級企劃
自古有, 政府關閉餐廳堂食,建議上班時候去郊野公園吃午餐。
現今有政府推行Work-cation,邊泡溫泉邊工作。
什麼是Work-cation? 顧名思義是 Work + Vacation。(工作 + 假期)
日本統計數字, 有70% 人認同WFH (Work From Home 在家工作)。一反過去日本人根深蒂固的見面文化。
成功推行後 , 日本政府再下一城,推出115億推廣及支持在其他城市的酒店工作。(原來他們是認真的!😅)
7月底已經率先讓企業在新宿御苑公園內作體驗!政府計劃在34個國立公園,+80個溫泉區內推行 Work-cation。
在泳池旁邊拿着手提電腦工作或是一邊泡溫泉一邊工作。這個便是 Work-cation! 至少看到的酒店和政府的宣傳片段是這樣子。
過去10年,爸爸媽媽也可以說是WFH。所以我們是WFH 支持者。 而且爸爸看見廉價機票便馬上預訂,完全沒有顧媽媽的死活。所以很久以前,媽媽便開始訓練Work-cation 的特殊技能。
例子1: 爸爸和Mia 做泳池玩, 媽媽拿着電腦做翻譯工作。
例子2: 晚上爸爸和Mia 睡覺, 因為Work-cation 工作效率下降,媽媽晚上需要繼續工作。a
慚愧, 我們的磨練不夠。
那麼七月政府安排的體驗結果如何?
政府說:我們會用時間來說明結果。😓 (BTW, Work-cation 已經在 2017 嘗試推行, 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說明效果)
在日本居住幾年,這些奇怪計劃見怪不怪。日本會在東京大阪肺炎爆發得最厲害的時候,開始大力推廣國內旅遊 Go To Campaign…. 連靠旅遊業的沖繩也害怕接待。
這個計劃最令人興奮的是: 參與的酒店是超豪華的度假村!
想不想在六星級酒店 Work-cation? 這次機會來了! 日本星野酒店集團也加入推廣! 更加成為推廣對象! 特別拍攝了宣傳影片, 老闆親自上電視節目推廣。
本來50萬日圓一晚的住宿,推出了Work-cation 套餐, 只需要31.8萬便可以住!老闆說預約真的有所增加!
大家還不馬上報名?不不不,不是訂酒店,是報名去入住星野酒店的公司工作!
在哪裏可以知道那些公司參加了Work-cation 計劃?
聽說Saleforce 有參與。JTB 夏威夷分行已經實行。
富士通更加把Workcation 成為員工訓練內容... 會不會實行... 不好說....
伸延閱讀: 【治癒沖繩 Healing Okinawa 系列】http://www.oki-family.com/healingokinawa01/
酒店圖片來源:matcha-jp 網站
#workcation
#沖繩Okifamily
#日本簽證
#移居
#沖繩生活
#移民日本
自古成功在嘗試例子 在 Ab的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離開了學生生活,退伍之後,人生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也就是出社會。而出社會說到底在挑戰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如何靠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維生,如何賺錢。
當然有些人比較辛苦,或是比較有商人頭腦,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打工賺錢,直接就面對這個現實的社會,但是大致上來說,大部分的人在學生時代煩惱的還是考試成績以及是否能順利畢業,升學壓力是台灣這個大環境的現象,我們並不用思索什麼,不用思維出社會複雜的問題,總之我們就是把期末考或是畢業論文給搞定就行了。
也因為如此,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特別思索賺錢這件事情,或者是把賺錢這件事情給簡化了。反正就是念對科系,學好技能,進好公司,或者開發創意透過創業就可以賺大錢。甚至更悲慘的是有些學生連自己現在念的科系也有什麼用也不知道,不知道未來可以面試什麼公司,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好工作。
賺大錢這件事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個解不開的謎一樣,除了想辦法拼命考試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或是公務員,似乎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法了,而如果自己是個不會念書不會考試的人,那就真的只能看天吃飯,領個鳥薪水過著小確幸的生活。
也許看到有些富二代的小開到處炫富,沒品一點的讓人覺得就是個敗家子,有品一點的雖然可以當朋友,但心裡面仍然知道彼此是不同世界的人,那是一輩子都不敢去想的情境。
我本身運氣不錯,還算會念書考試,拿了個資工碩士一畢業就進科技業有領過股票,轉戰過金融業當過交易員,除了台灣以外還在上海混過科技業研發部門主管,開過投資公司操作期貨選擇權自動交易,經營過搖擺舞學校以及現在的自媒體創業…等等,今天我就想要來聊聊賺錢這檔事情。
錢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因為它本質上並不存在,它並不像黃金鑽石,並不像稻米牛肉這般真實的存在,就算是我們看得到的硬幣與鈔票,其實也是某個具有公信力的機構,製作出來讓大家可以信任並且拿來交易的東西。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流通的金錢並不如我們想像般地真實存在,看到那些白花花的鈔票與銀子,其實都只是佔所有流通金錢的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的金錢不過就是一堆電腦裡的數字,某個人或某個機構就自己決定這個數字的大小,金錢就產生出來了,而我們就相信著這個無中生有的數字讓世界開始運作,讓大家可以進行交易。
當然我們可以繼續扯到更多金融的相關知識,扯到金本位以及去理解銀行體系的歷史發展由來等等,但是大體上我想講的事情是,錢的概念說到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方願意把一個本來就不存在的數字轉給你而已。而之所以這數字你會這麼難得到,是因為人類彼此已經建立出來一種對金錢的信任感,知道大家會按照這個發展以久的規則走,所以讓我們省了很多很多麻煩事情,而這樣的規則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地打造更好的世界與生活。
金錢就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數字,但是大家卻對他有相同的信任與認知。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了解其中的遊戲規則,並且找到對自己有利的形勢,讓這個不存在數字源源不絕地一直往自己身上流。
然而到底該怎麼做呢?上面聽起來似乎有講跟沒講一樣,就算了解了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所以我歸納一下幾個常見的賺錢規則與規律,讓你了解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在這個世代賺錢。
[拿自己的時間去換錢]
說得更精確一點是拿自己的時間與勞力去換錢,但是我這邊特別以強調時間為主,因為這是最多人去獲取金錢的方式。之所以大家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賺錢,是因為人的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之一,而且無論你的出生是什麼來頭,你來自哪裡,什麼種族,沒有人能夠躲過時間是有限的詛咒。所以有資源的人,會很願意付錢買你的時間,因為這也代表著他可以把他自己的時間用在其他地方,兩邊都開心。
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出來的策略,其實大部分都是導向這種賺錢方式,差別在於你單位時間內能夠賺得更多還是更少,無論是加薪還是分紅等等,其實都是在拼相同時間內到底可以尻到多少錢到手。
然而這個賺錢方法也因此有很大的限制,因為你的時間是有限的,你錢賺的多寡跟你所付出的時間有非常大的相關性,所以你能夠賺的錢就相對有限。當然你可以讓你的單位時間內換取更多金錢,透過自己勞動力的效率提昇來增加收入,但如果你的金錢仍然和時間綁訂,你賺錢的效率還是難以有爆發性地提昇。
如果你想要可以提昇自己賺錢的能力,我強烈建議你提早想辦法跳脫出這個賺錢思維,因為沒有人可以跳脫時間的詛咒,沒有人可以有無限的時間,所以你能做的是把你賺錢的方式和時間鬆綁,脫離時間的枷鎖,那麼賺錢的潛力與爆發力才有可能發揮。
[透過產品與服務來賺錢]
跳脫時間詛咒的第一個解法就是透過產品與服務來賺錢,這也是大部分創業家採取的方式。你周遭所及的所有事物,都是某個創業家弄出來的產品,而人們會為了這些產品而付出金錢。無論是食物,手機,衣服,日常用品,奢侈品,任何實體的東西,都有人買單。而至於服務,可以想成是非實體的形式,外送服務,郵寄服務,叫車服務,油壓服務等等,人們也會為這些東西買單。
看似很棒的賺錢方式,其實並不是沒有成本與風險,當你什麼都沒有時,要可以打造出一個產品與服務並不容易,你很可能要投入許多人力與資金,你必須要賭上自己的人生,才可以換得高報酬。這也是為什麼傳統創業非常困難,因為很多人燒下去都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累累。
[透過金錢來賺錢]
接下來一個許多人會嘗試的方法就是透過金錢來賺錢,也就是所謂的資本遊戲。資本主義的規則是推動人類近代進步一個很重要的推力,原因在於透過產品與服務來賺錢這件事情實在太過困難,如果在一個人本身沒有資源的情況下,要在自己人生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創舉,失敗率極高,因此也造成很多人不想要幹這件事情不想創業了。當這個世界少了這樣的人之後,人類的進步就會緩慢,甚至一個國家就難以強盛,進而被別的國家併吞也是有可能的。
而透過金錢來賺錢之所以可以運作,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風險與報酬的概念。資本遊戲讓那些願意冒高風險的人會更有機會得到高報酬,所以當你有錢時,你可以把錢投資在需要用錢的創業家身上,讓他們可以更有效率地打造產品。雖然當這個創業家失敗時,你可能血本無歸,但是當這個創業家成功時,你的報酬就會非常豐厚。
由於這樣的規則與屬性,資本遊戲其實是可以讓人發大財的好方法,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賺錢方式,然而它的缺點在於你本身資本要夠大才行。因為資本遊戲的變形,最終會是一種和別人的對賭,而在這個賭局中,如果你的資本輸對方太多,你的劣勢會極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有十萬元,我有一億元,我們兩個現在開始對賭,由於你可能輸一次就沒錢了,但是我可以輸很多次,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就可以使用很多策略來對付你,你其實是很難跟我玩的。
簡單來說,資本遊戲這東西雖然很吸引人,但事實上當你資本不夠時,你玩這個遊戲其實很不划算。所以我會建議當你有更多資本可以上牌桌的時候,再玩這個遊戲勝算才會比較高。
[透過知識與資訊來賺錢]
最後一個方法是所謂的透過知識與資訊來賺錢,知識與資訊能賺錢的原因在於一個人生本質的問題,也就是人的存在本質是痛苦的,又或者說我們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問題,而我們想要過著更好的生活。而人們要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其中一個很重要與泛用的方法就是透過知識與資訊來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說你想要有健康以及好看的體態,那麼健身相關知識可以讓你更有效率達到這個目標。
比如說你想要煮美味的食物,那麼優良的食譜以及營養學的知識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人們會願意透過買知識與資訊來達到人生更加美好的可能性。
其實這不是什麼新鮮事,自古以來許多人都會為了知識而付費,然而問題在於過去透過販賣知識賺得並不夠多,你可能是當個老師,仍然需要持續花時間教學才能夠有所收入,你的賺錢方式並沒有真的跟時間鬆綁,仍然是在用時間來換錢。但是這樣的限制因為近代的科技革新而被打破了,也就是網際網路,行動裝置,社群媒體以及可以透過低成本製作出高品質內容的技術。
由於這樣個科技革新實在來得太快,時間也不過才幾十年,我想到我小時候根本還沒有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而現在的生活大家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也因為如此,許多人還不知道該怎麼駕馭這些科技來透過知識賺錢,大家還是用傳統教育體制與職涯規劃的方式來賺錢。
然而透過這件事情賺錢當然有訣竅...
<<全文閱讀請點連結>>
https://abovelight.com/how-to-make-money-in-current-era/
--
加入AB的異想世界黃金訂閱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members-home/
「選擇你的現實2.0 - 將你的熱情與技能打造成線上事業」特價期間只到6/22為止,加入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choose-your-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