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異母的姊姊痛批梅根說謊!呼籲哈利夫婦向王室道歉
#梅根 #自戀型人格障礙 #英國王室 #YNE
自戀型人格道歉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卑,是另一種自戀。
之前寫過自戀的希臘神話原型,為什麼會眼裡看不見別人,而自戀人格傾向的外顯不見得都像自戀人格違常般,把自己放大到膨脹,反而是把自己卑微到塵埃裡,但其核心特質是一樣的,因此才會有自卑與自戀一線間的說法。也就是說,自戀不見得只顯現出自大,很有可能表現出自卑的背後,其實暗藏一股強大的自戀感。
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納西瑟斯(Narcissus)的故事,希臘神話中有一個美男神叫納西瑟斯,從出生時就被神喻點出會是一個傾國傾城的美男子,但想要一生順利就不能夠看到自己的樣子。於是納西瑟斯從小家中就沒有鏡子,對自己長得美的認知,都來自於身邊接觸的人的回應,他從來沒有看過自己長什麼樣子。也因為眾人的讚賞,使得他看不起不怎樣的人事物,因此在情感上並沒有著落。有一個被天后希拉(Hera)懲罰而失去自主發聲只能回音的精靈埃可(Echo),遇見了納西瑟斯而深深地愛上他,但最後納西瑟斯卻無情地拒絕及羞辱了埃可,而得到懲罰讓他一生都無法擁有愛人及回應愛的能力。有一天納西瑟斯在河邊取水喝,看見河中自己的倒影,驚為天人以為是某個美男子,而瘋狂地愛上影中的自己。想要伸手去觸碰,男子就消失,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他,只有在河邊才能看見他,最後納西瑟斯就守愛枯等在河邊而亡。這也就是水仙花的由來(英文的narcissus是水仙花的意思)。
這樣眼裡只有自己的原型來自於愛上自己倒影的納西瑟斯,不難想見自戀在權力展示場上唯一會買單的是「膨脹自我」,也許看似為他人著想,但其實只是把他人當成成就自己的工具。最經典的故事就是不斷犧牲奉獻的阿信,無條件原諒犯了大錯的對方也不奢求道歉,還做牛做馬卑微到地心去的內在核心動機,很有可能只是為了證明「我很優秀」,我能忍人不能忍,也奉獻到你無話可說的地步,你還能說是我的錯嗎?你還能抛棄我嗎?你還能不愛我嗎?可悲的是,通常對方會感受到那股強大眼裡只有犧牲奉獻的自己,而反向感到窒息,不願意坐進去已被編排好的劇本裡,於是造就的悲劇就會是「我都已經做成這樣,他為何還是離開我?」。
這阿信的心理運作裡,就涵蓋了幾點自戀的特質:
1) 只關心自己,不在意別人。雖然表面上是為了你,所以我付出奉獻;但其核心是利用你,來成就我。
2) 控制欲強,並非自私自利,而是眼中只有自己,以對自己的方式對待他人,所以做牛做馬裡可能隱含了很多操控的成份。
3) 界線不清,過度關心付出,當發現他人徹底切割時,會覺得遭受背叛而感到憤怒。
4)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逃避現實。
這裡真正需要被正視及思考的問題可能是,那個做好做滿犧牲奉獻的背後,要的到底是什麼?對方所犯的錯,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是否能夠原諒?把他人當成自己來對待過度關心而失去界線時,是否明白自己想要操控的意圖?對於自己的期待或者自己的錯誤,能否接納?像這樣以自戀為核心來為難自己的,最需要檢視的是以下幾點:
1) 我對他人的關心(這都是為你好),是為了他,還是為了我?我送花給你,是因為你喜歡花,還是因為我想要被認為浪漫體貼?我送你的禮物是你喜歡的,還是我希望你穿戴的?
2) 我把事情安排得妥當(嫌你什麼都不做),是因為你沒有能力做好,還是因為我無法交給你?是因為你事情都辦不好,還是因為沒有達到我的標準?
3)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包山包海的習慣,是為了你還是為了我?如果你不需要我的幫忙,而我卻還是放不下,那麼到底是你不需幫助,還是我不得不覺得需要被需要呢?又或者反過來我需要你協助時你卻不為做動,我感到的背叛感夠客觀嗎?是不是我主動提供幫忙,對方就一定沒有選擇地得要償還呢?
4) 我把自己為難地(活得)這麼累,是在逃避什麼核心點呢?那個害怕被看見「不完美的自己」,能夠被自己給接納嗎?
強勢的背後隱藏著脆弱,而低微的骨子裡埋藏著傲氣。
自戀型人格道歉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戀性人格特質 #繁體中文少見的大眾讀物
#讓人痛苦卻無從擺脫的親密關係 #當你愛上自戀者
◎總以為只要給予他更多的愛,他就會改變。結果:依舊用言語糟蹋我,甚至動手。
◎當你澈底死心決定分手。自戀者總是道歉:「我願意做任何事來挽回你。」
◎大家都說他是好人,親友們更這麼認為,但私下的他卻時刻控制著你的一舉一動。
◎總是用下一個謊來圓上一個謊,謊言一旦被你揭穿,他會說:「都是你⋯⋯。」
◎他甚至能敏銳的嗅到你內心最脆弱的部分,讓你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只有表現符合他的期待時,才值得被愛。
#為什麼我們會被這樣的人吸引?
#如何辨識這個人是否是自戀者?
最簡單又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觀察他和別人吵架時的用語⋯⋯
🚦他們會用雞毛蒜皮的事來混淆對方,偏離話題。
🚦替自己的行為找藉口,或直接把責任推給你。
🚦「都是因為你,我才會⋯⋯」
🚦用以牙還牙的方式,找機會報復你。
🚦拿你的孩子或是財產威脅你。
這種人為什麼會找上你?多半要從你的童年回顧起。
--
《#自戀者施虐,#竟讓你愛到無法自拔》
推薦序:【愛人前,你得懂得「識人」】
經營關係時,做功課是很重要的。功課一是「自知之明」,好好認識自己。功課二也不能輕忽,是學會「識人之明」。這兩份功課若沒做好,關係經營起來多半會辛苦許多。好比,許多人戀愛故事中時常出現的「鬼打牆」腳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總被同樣類型的人吸引,開始交往後,用類似的方式爭執,並以差不多的結局分手——便可能是這兩個原因所導致。
本書主要談論的「自戀型人格」,正是許多人鬼打牆腳本裡的常見角色。在此得說明,本書提到的自戀型人格「疾患」,乃指此人狀況已經由精神科醫師確診,明顯影響到人際、家庭、職業等功能。但日常生活中,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但還沒嚴重到符合「疾患」的人,其實比你我想像的還多。
部分理論認為,自戀這種人格特質可能源於童年時期長期經歷的羞恥、脆弱與不安感。童年時期,一個人若為了因應這些不適感,進而發展出一系列的防衛機制,持續遺留到成人階段,便可能呈現出自戀的特質。
長大後,自戀型特質者開始進入親密關係,原先用來應對內在不安的防衛機制,卻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搖身一變,成為看似迷人的特質。
以作者提到的自戀五大徵兆為例,「在情感上有不安全感」可能被視為「對方很關心、在意我」。「極端的特權感」可以讓人感覺「對方很有主見、值得信任」,因此當對方「把問題怪在你身上」時,你可能不多思考,認為自己真的有地方需要調整。而「自圓其說」、「說謊成性」等徵兆,在關係發展初期並不容易發現,甚至會讓人覺得對方很有道理。
除此之外,自戀型特質者的其他樣貌,如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妄自尊大、深信自己獨一無二、優越、傲慢、霸道等特質,都很可能在某些時候能吸引到某些人。等到我們發現這些「迷人」有些不對勁時,關係往往已經深入到某個階段,要脫身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本書只適合「正在」或是曾與自戀型特質者交涉的人閱讀嗎?我想未必,在作者發展出來的自戀型虐待康復療程裡,也有很多關於「健康關係界線」、「自我價值探索」、「自我寬恕」等議題之討論,對於每位想學習「識人」與「識己」,進而改善關係品質的人來說,都是值得理解的資訊。
好比,在「容易受到自戀型虐待的九個特質」這部分,我們多多少少會看到一些自己或親友的影子。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具備這些特質的人,在一段關係裡,幾乎都是辛苦的。只是若遇到具備自戀特質的對象,這樣的辛苦會被放大許多倍。
除了自我療癒之外,本書也談「結束」。你我大概都看過某些愛得傷痕累累,卻仍難以脫身的人。這確實是值得一提,卻少被正視的議題。或許,藉由作者與其他案例的經驗,我們可以再給自己一點空間,重新思考這種可能性。
最後,我想提醒讀者,療癒情傷這條路,每個人走起來都會不太一樣。因此在閱讀時,記得保持彈性,留下你需要的,好好練習;放下不適合你的,繼續尋覓。當然,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修煉愛情時。留下對的人,好好經營;遇到不對的人,謹慎放下,也別忘了慢慢前行。
文/蘇益賢
❇️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lovenot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