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回顧 【世界自殺防治日的警訊:台灣自殺率逐年緩升,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再創新高】
9月10日是國際自殺防治協會(IASP)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推動的「#世界自殺防治日」,連續3年來以「同心協力防自殺」(Working Together to Prevent Suicide)為主題,日前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也公布台灣2019年的統計數據與趨勢,提出未來自殺防治的挑戰。
統計指出,2019年共有3,864人自殺死亡,標準化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2.6人,雖已非國人10大死因之一(排名第11),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殺死亡率從2014年以來逐步上升,其中15-24歲青少年族群增幅最劇烈,且不管是自殺死亡人數與自殺通報人次,皆創歷史新高
14歲以下及15至24歲曾企圖自殺的 #青少年 中,除了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問題外,校園問題也是主要原因。自殺防治中心表示,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為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文化環境等互動的結果,防治工作是跨領域與跨團隊的巨大工程。
今年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所帶來的影響,對於民眾的心理衝擊也反映在自殺通報人次上,截至2020年8月10日,今年1-7月全國自殺通報為21,383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5.4%,今年4月份更創歷年單月通報人次新高 (1,054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32.9%。
在自殺想法方面,根據自殺防治中心年度電話調查,全國約有12.1%的15歲以上民眾(推估約247.4萬人口)一生中曾經出現自殺想法,另有2.2%之15歲以上民眾(推估約44.3萬人口)曾於一年內認真想過要自殺。
每一個數據,背後都是無可取代的生命和家庭。
雖然台灣早早就已建立全國性自殺防治網,制度面遠遠走在世界前面,但自殺率卻為何仍是居高不下?
《#報導者》去年即深入探討台灣自殺率逐年上升的議題,在「世界自殺防治日」這天,邀請讀者一起從現象趨勢、防治策略與主體經驗剖析,探詢台灣 #自殺防治網 未竟之處。
#延伸閱讀
【全球自殺率降低,台灣卻年增3%──我們的自殺防治網還缺了什麼?】
https://bit.ly/35kYEJG
【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bit.ly/2jLoI85
【《報導者》關心您,若需要進一步協助,可聯繫以下單位】
-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琪斐大放送】死人投票?選票遭毀? 川普陣營控大選舞弊! 【凱莉出張嘴】疫情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Z世代如何面對衝擊? 【世界都在看】美國大選川普尚未認輸 各國祝賀拜登藏玄機? 【動眼看熱鬧】全球青少年自殺率攀升 三口訣守護心理健康! feat.台灣自殺...
自殺防治網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
李明濱 教授、吳佳儀 副教授、廖士程 副教授針對臺灣1100位民眾進行的調查,發現因長時間的網路使用和沉溺線上遊戲造成生活障礙者,其對於網路成癮的可能性亦會提升【註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最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正式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註2】。
■ 國衛院發表全球第一套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
2016年,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Pokemon GO)在台灣掀起一股手機遊戲的熱潮,「抓寶」幾乎成了全民運動。好處是讓原本足不出戶的玩家願意走出家門,卻也發生邊騎車邊玩手機的情形,增加交通事故的潛在風險,引起社會憂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正式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發展出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Problematic mobile gaming questionnaire, PMGQ),量表分為「標準版(共12題)」與「簡式版(共4題)」二種版本,可提供手機使用者自我評估最近三個月接觸手機遊戲的情形。
研究發現,若是「簡式版」的得分高於10分以上,則須注意可能有手機遊戲成癮的情形。研究成果刊登於2019年10月國際網路心理學頂尖期刊《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群網路》(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註3】。
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大規模調查全國10,775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當中的113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屬於手機成癮情形的使用者,除了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以外,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跟著提高。研究進一步發現,在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中,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呈現明顯的差別,國小學童為21.4%,國中生為36.3%,而高中生則高達42.2%,皆明顯高於一般學生的手機遊戲消費情形,值得家長與師長多加關注。
林醫師補充說明,要判斷使用者是否有手機遊戲成癮的跡象,除了以手機使用時間判斷之外,使用者是否出現成癮的典型反應也是評估的重要指標。林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運用此套評估量表提早發現手機遊戲成癮的潛在族群,同時搭配由該研究團隊自行研發的手機程式「Know Addiction」瞭解手機使用時間的具體情形,並透過該程式的自動提醒功能,有助於手機使用的健康管理,在享受手機帶來的便利之餘,也能建立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註4、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吳佳儀、李明濱、廖士程(2016)。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之研究。自殺防治網通訊11卷第3期,Page:7-9。
>>https://www.tsos.org.tw/media/3258
∎【註2】:
【電玩成癮 WHO首列精神疾病】:https://bit.ly/3l4Cvob
∎【註3】:
Pan, Y. C., Chiu, Y. C., & Lin, Y. H. (2019).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atic mobile gaming questionnaire and prevalence of mobile gaming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Taiwan.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2(10), 662-669.
■ Link: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cyber.2019.0085
∎【註4】:
( Hinet生活誌 - HiNet say Hi )【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公佈 「Know Addiction」APP自動提醒手機使用的健康管理】:https://bit.ly/2QepMBk
∎【註5】: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國衛院發表全球第一套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https://bit.ly/2CKloqn
※研究論文全文:https://doi.org/10.1089/cyber.2019.0085
※手機app「Know Addiction」(Android版本)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pin2wall.knowaddiction
■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 - 「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https://bit.ly/3hntDbe
➤➤照片
∎ 【註5】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國衛院發表全球第一套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https://bit.ly/2CKloqn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精神疾病 #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自殺防治網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30精神病患火車殺警案宣判,迅速形成新聞風暴,各界嘲弄質疑口誅筆伐,一面倒攻擊追殺法官、醫師、病人。身為精神科同行無法坐視,在此聲援嘉義榮院沈正哲醫師與嘉義地方法院卓春慧審判長:
一、醫療是一門專業,精神科是專業中的專業,司法精神醫學更是專業、專業中的專業。我國醫師養成是全科教育,精神科必修二學分,一定會提到1981雷根遇刺案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9B%B7%E6%A0%B9%E9%81%87%E5%88%BA%E6%A1%88,兇手辛克萊因心神喪失獲判無罪,強制入精神病院治療直到2016出院,現仍在世。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C2%B7%E6%AC%A3%E5%85%8B%E5%88%A9 沈醫師的鑑定報告縝密嚴謹,學界一致支持給予高度評價。名嘴網紅憑直覺開罵也就罷了,TV, fb上一堆醫師也跟著起鬨是怎樣?精神科白學了嗎?
二、司法也是一門專業。檢察官寫了縝密嚴謹的起訴書,律師寫了縝密嚴謹的辯護狀,雙方接戰唇槍舌劍,法官說了算,寫下縝密嚴謹的判決書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0R5Hwjadzqnw9zNZIy3tFrHtT28nEQSRH77Fs16O8BE/edit?usp=drivesdk
https://udn.com/news/story/121086/4533169 ,不服嗎?二審見。這是我們的現行的司法體制,我們要珍惜保護它。同樣名嘴網紅憑直覺開罵就算了,一堆法律人也跟著起鬨是怎樣?內政部法務部長是為自己人幫腔,蔡以總統之憲政高度怎麼可以說「支持檢方上訴」?忘了當初怎麼控訴馬英九干預妨害司法嗎?
三、台灣已經實質廢死,就算沒有精神科診斷只要略表悔意都不會判死,何況診斷明確的本案?所以二審被總統帶頭這麼一壓,最多也就是無期徒刑。不管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對這位病犯都不會有教化矯正的效果,他需要的是長期治療、長期監護。
四、監護處分上限五年問題才大,這太粗糙了,一定要修法。https://www.tph.moj.gov.tw/4421/4447/4471/24853/ 以辛克萊為例,他被強制住院35年,中間逐步審核放寬讓他可以外出外宿,出院4年對他依然有許多禁制,如不能飲酒、不能擁有武器、不許接觸媒體、以及工作、上網、出門的許多規定與限制。
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每次法務部找衛福部想成立司法精神病監就會遇上地方反彈、經費喬不攏。其實我退休的衛福部玉里醫院一直維持收治著至少十位犯過殺人罪刑後被送來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
六、積極的做法是檢討現行系統法令流程、預防未來悲劇。說來悲哀,每次慘案每次震驚,每次震怒每次檢討,每次開會不了了之,每次苟且心存僥倖。學童、女童、路人似乎都白 死了,這次警察呢?
七、治療控制下的精神病患比你我都還溫馴;沒有治療、中斷治療的才要擔心。我們有精神醫療網,衛教宣導鼓吹40多年,成果竟是如此不堪一擊。病人向家人、民代、警局求助,說了一堆妄想症狀,竟然沒有人想到、或者有管道,去通報將他送醫治療。
八、我的具體建議:
1. 像自殺防治網那樣全面訓練守門人。
2. 像防疫作戰這樣宣導調查緊盯追蹤個案。
3. 拿出前瞻計畫百分之一,或武器採購預算的千分之一。
4. 為社區精神醫療多請10位醫師、30位護理師、50位社工、100位關訪員。
5. 規定警察支援強制社區治療。
6. 加倍強制社區治療支付標準。
7. 高風險病患該住院的住院,該打針的打長效針。
長效針尤其是重點中的重點,如果鄭患有在打長效針,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李承翰警員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https://udn.com/news/story/121086/4531260
自殺防治網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琪斐大放送】死人投票?選票遭毀? 川普陣營控大選舞弊!
【凱莉出張嘴】疫情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Z世代如何面對衝擊?
【世界都在看】美國大選川普尚未認輸 各國祝賀拜登藏玄機?
【動眼看熱鬧】全球青少年自殺率攀升 三口訣守護心理健康!
feat.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吳佳儀教授
【漏網東西軍】可愛班海豹成經濟害獸 動物與人類如何共生?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 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FUP-hUEDeM/hqdefault.jpg)
自殺防治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Pptotf2dPM/hqdefault.jpg)
自殺防治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MIDop51Ek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