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網路完成晶片設計僅需幾小時
新浪財經APP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9日發表一項人工智慧突破性成就,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機器學習工具已可以極大地加速電腦晶片設計。研究顯示,該方法能給出可行的晶片設計,且晶片性能不亞于人類工程師的設計,而整個設計過程只要幾個小時,而不是幾個月,這為今後的每一代電腦晶片設計節省數千小時的人力。這種方法已經被穀歌用來設計下一代人工智慧電腦系統。
不同元件在電腦晶片上的佈局,是決定晶片整體性能的關鍵。設計電腦晶片的物理佈局既複雜又耗時,難度非常大,需要專業人類設計工程師付出大量工作。而儘管已為此進行多年的嘗試,晶片佈局規劃一直都無法實現自動化,需要設計工程師們花費數月的努力才能生產可供規模製造的佈局。
在位於美國加州的穀歌研究院內,人工智慧專家阿澤利亞•米爾侯賽尼、安娜•戈迪耶及其同事最新的研究表明,機器學習工具已經可以用來加速這一名為“佈局規劃”的流程。
研究團隊將晶片佈局規劃設計成一個強化學習問題,並開發了一種能給出可行晶片設計的神經網路。他們訓練了一個強化學習智慧體,讓這個智慧體把佈局規劃看作一種棋盤遊戲:元件是“棋子”,放置元件的畫布是“棋盤”,“獲勝結果”則是根據一系列評估指標評出的最優性能(評估基於一個包含1萬例晶片佈局的參考資料集)。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方法能在6小時內設計出與人類專家不相上下或是更好的可行晶片佈局,有望為今後的每一代電腦晶片設計節省數千小時的人力。
美國加州大學聖達戈分校科學家安德魯•康在一篇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寫道,“開發出比當前方法更好、更快、更省錢的自動化晶片設計方法,有助於延續晶片技術的‘摩爾定律’”。這裡的摩爾定律,是指每塊晶片的元件數量大約每兩年會翻一番。
安德魯•康同時表示,在這一研究中,團隊展示的佈局規劃方案已經被用來設計穀歌的下一代AI處理器,這也顯示出其設計品質可用於大規模生產。
總編輯圈點
在不到6小時的時間裡,一個深度學習強化方法,可以自動生成晶片設計的所有關鍵指標,包括功耗、性能和晶片面積,且給出的佈局圖都優於或可與人類設計的晶片佈局圖相比肩。這無疑是人工智慧助力人類實現更好、更快、更強目標的範例。有意思的是,這個人工智慧現在又被拿去設計下一代人工智慧,這讓我們看到一種共生關係——更強大的人工智慧設計硬體,正在推動人工智慧的進步。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6-10/doc-ikqciyzi8735268.shtml?cre=tianyi&mod=pcpager_tech&loc=12&r=0&rfunc=42&tj=cxvertical_pc_pager_spt&tr=145
自然科學報告範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打造「聊」癒系機器人!看圖說故事 AI也略懂略懂
信傳媒
研之有物
2020年11月8日 下午1:24
看圖說故事對人類來說,是輕鬆好玩的事,但對 AI 來說,卻是巨大挑戰,因為這代表 AI 必須看出圖中有哪些物件、理解圖片意義、能夠生成文句,還要看懂圖片間的因果邏輯。在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古倫維副研究員的努力下, AI 看圖說故事的能力有了很大的進展。她的模型有什麼獨特之處呢?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瞧瞧!
俗話說得好:「發文不附圖,此風不可長。」不論你發的是爆卦文、閒聊文還是業配文,有圖更容易晉身流量熱文。不過近年來,社群網站發文的風向漸漸有了改變,從「發文附圖」轉變成「發圖附文」,我們總是先來一張照片,再配上相應的描述文字。接下來,我們的發文習慣還會怎麼改變?
或許,未來你拍下一張照片上傳社群網站,電腦就會自動「看圖說故事」,為你的照片腦補一段說明文字,節省你的思考時間。
讓電腦學會「看圖說故事」的伎倆,正是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古倫維副研究員正在鑽研的主題之一。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人工智慧( AI )的自然語言處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一個 AI 看圖說故事的競賽: Visual Storytelling ( VIST ),開啟了她對 AI 看圖說故事的興趣。
電腦如何學會「看圖說故事」?目前學界使用「機器學習」,簡單來說,就是讓電腦從大量的圖文搭配組合,從中學習看到怎樣的圖片,應該說出怎樣的故事。古倫維說:「其實一開始我們做得並不特別好。我們跟其他參加競賽的人一樣,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把圖和對應的文字丟進電腦,讓機器自己學習最佳的圖文搭配。然而機器學習幾乎是軍備競賽了!誰的電腦計算能力更強,得到的模型更複雜,生成的文字就會更好。」
先選角、打草稿,再寫故事
在軍備競爭不足的情況下,古倫維決定採取不同的策略:「既然完全由 AI 看圖說故事的效果不夠好,能不能在故事生成的過程中,有一個人類可以介入改善的步驟。」所以她把原來的做法分成了兩個階段,先從圖片抽取語意,接著再生成文字故事。
語意抽取,是指先從個別圖片中選出用來說故事的概念(如同電影選角),用知識庫找出概念之間的關係,建立圖片的關聯,再為這些圖片擬定最好的草稿(如同電影故事大綱)。
重點來了!在「選角」階段, AI 會先以機器學習的結果,找出最適合說故事的「角色組合」,尤其是面對連續圖片。這就好比張曼玉、梁朝偉、成龍三個演員,前兩個主要演愛情片,第三個以武打戲為主,如果第一張照片選了張曼玉,第二張照片應該選梁朝偉,生成的故事會比較好看。
但目前 AI 選角部分還不夠靈光,有時仍會發生如「張曼玉配成龍」的選角名單。古倫維的兩階段設計讓人類可在「選角」階段介入修改。實際例子如:圖片中有小男孩、天空、腳踏車三個概念。AI 從上圖抽取出的概念可能是「小男孩」、「天空」,最後生成的故事可能是「一個小男孩在天空下」……滿無聊的。但人類可以把「天空」改成「腳踏車」,機器最後就可能生成「一個小男孩騎著腳踏車。」嗯,是不是比較有故事性了?
最後,人類再將修改後的選角和故事大綱,交給 AI 產生整個故事。這種「先選角、打草稿,再說故事」的方式,最後產生的故事比較不會無聊或是不合理,更接近人類說出的故事。
知識庫,AI 想像力的補充包
為了增加 AI 的想像力,古倫維也在模型中納入「知識庫」,幫 AI 增加故事的知識。例如圖片中有人與馬,如果沒有知識庫,AI 可能只能生成「有一個人與一匹馬」這種平淡的句子。但知識庫可以補充人與馬關聯的知識,包括人可以騎馬、養馬等等,讓 AI 有機會說出「有一個人騎著自己養的馬」比較具故事性的句子。「當然 AI 也可能從大量的故事中以機器學習取得『很多人都會騎馬、養馬』的知識。但知識庫的最大功用,就是直接提供這個知識給 AI ,縮短學習歷程。」 古倫維解釋。
更重要的是,知識庫讓 AI 更容易解讀出圖片之間的關聯。如 VIST 競賽的題目就是包含了五張圖片的圖組,在知識庫的協助下, AI 比較容易找出各別圖片的概念之間的關聯,說出的故事會比較連貫,具有因果關係。
AI 是完全沒有想像力的,但若透過知識庫給它知識,這些知識在故事中呈現出來的,就像是 AI 的想像力。
巧妙切開「語意抽取」與「生成文本」
兩階段生成故事的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善用大量的「圖片辨識」與「故事文本」資料庫,避開「圖文搭配」資料的缺乏。
現今的「圖片辨識」技術和資料庫非常成熟,可以精準的從圖片中抽取出各式各樣的概念。另一方面,說故事是人類從古至今不斷從事的活動,留下了大量的「故事文本」。相較之下,看圖說故事的「圖文搭配」資料量卻相當少,需要有人刻意去蒐集圖組、撰寫文字,古倫維說:「這種圖文搭配的資料必須人工建立,能有一萬組就很厲害了,但這個數量對於機器學習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
古倫維則把生成故事的過程拆成「語意抽取」與「生成文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可利用精熟的圖片辨識技術和資料庫,抽取故事概念;第二階段再運用故事文本資料庫,讓機器學習如何將第一階段抽取(並由人類修改過)的概念,組合成漂亮的故事,巧妙避開了「圖文搭配」資料不足的難題。
把「語意抽取」與「生成文本」切開的話,兩個階段都可以利用幾千萬筆的既有資料,供機器學習。
腦補,讓機器更有溫度
說了半天,但 AI 會看圖說故事,到底能幹嘛?難道只是幫貼圖寫寫圖說?以研究的層面來說,如果 AI 能看圖說故事,代表 AI 在理解圖片、文字分析及因果邏輯等方面,都達到一定的水準,代表 AI 語言能力更加接近人類。在實際應用上, 可以為圖文創作者提供故事草稿,或是對於常常需要撰寫廣告文案、出差報告的人,能夠很快從圖像生成文本,人類只要略做修改潤飾即可 (小職員計畫通!)。
但更重要的是,機器人也能因此更有溫度!古倫維與臺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的傅立成教授合作,希望透過 AI 看圖說故事的技術,讓居家照護機器人更有「人味」,會主動關懷人類。因為居家照護機器人在家中「看見」的一切,其實就是一張張的圖, AI 可以透過這些「圖」形成可能的故事,再轉化為暖心的問句。
想像一下,未來居家照護機器人看見老人家在廚房,故事劇情可能是「他要煮飯」,於是問出:「今晚想吃什麼?需要幫忙嗎?」當老人拿出相簿緬懷過去,AI 也能從舊照片解讀可能故事,轉化成聊天的問句:「照片中的這個人是誰啊?你們去哪裡玩?」還能變身孩子最愛的說故事姊姊!AI 可能從儲存的繪本資料庫中,隨機抽出不同圖畫重新組合,說出全新的故事。
會看圖說故事的 AI ,可以從眼前的情景連結到事件或情感,就像人類的腦補一般,而這些腦補就是故事。
如此一來,居家照護機器人不再只是被動的處理人類需求,相反的,「說故事的能力賦予了 AI 機器人找話題的功能。」古倫維笑著解釋,機器人從此不再詞窮,可以主動關心人類,與人類互動聊天,讓機器人變得溫暖許多。看來 AI 看圖說故事,不只是寫寫圖說、幫忙解決麻煩的出差報告,在不遠的未來,更是拉近我們與機器人距離的關鍵所在呢。
附圖:AI 看圖說故事的能力,可讓照顧居家照護機器人了解眼前的生活情境,具有找話題的能力,變得溫暖許多。(圖片來源/研之有物授權使用,下同)
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古倫維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是人工智慧( AI )的自然語言處理,現正開發如何讓 AI 不只會說故事,還會看圖說故事。
古倫維的故事生成模型將產生故事的過程分成「語意抽取」及「故事生成」兩個階段。 圖說重製│黃曉君、林洵安
電腦看圖說故事的範例。No KG 代表機器在不添加額外知識時所產生的故事,Visual Genome 與 Open IE 古倫維團隊用兩個不同的知識庫分別產生的故事,GLAC 是除了古倫維的模型外目前成果最好的模型。由上可知,知識庫的確能幫助故事的上下文連結。最後的 Human 是真人所寫的故事,包含了許多圖片中沒有的知識,甚至精神性的內容。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6%89%93%E9%80%A0-%E8%81%8A-%E7%99%92%E7%B3%BB%E6%A9%9F%E5%99%A8%E4%BA%BA-%E7%9C%8B%E5%9C%96%E8%AA%AA%E6%95%85%E4%BA%8B-ai%E4%B9%9F%E7%95%A5%E6%87%82%E7%95%A5%E6%87%82-052415130.html
自然科學報告範例 在 馬英九總統後援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太平島視聽 總統召開海內外記者會 提出十點
為利國際社會瞭解「太平島是島嶼、而非岩礁」之事實,政府邀請中外媒體代表於今(23)日登島實地採訪。總統並於媒體採訪團返抵臺北後,於晚間七時許假松山空軍指揮部召開中外記者會,重申中華民國對太平島之主權立場。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大家去太平島參觀,來回坐了7個小時的飛機,相當辛苦。我們特別安排中外媒體訪問太平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眼見為憑」(To see is to believe.),希望透過各位共同見證「太平島是島嶼(island),不是岩礁(rock)」的事實。我們希望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本案仲裁庭與菲律賓當局及律師團都能清楚了解,太平島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對於「島嶼」的定義,太平島上各項條件足以「維持人類居住及其自身之經濟生活」,因此除12海里的領海外,我國就太平島有權提出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的主張。以下我要分成十點說明:
首先,太平島不論是過去或現在,都有人類居住與從事經濟活動的事實。19世紀時英國人在1879年皇家海軍檔案《中國海航行指南》(China Sea Directory)中也記錄我國漁民靠著在太平島撿拾海參與龜殼販賣維生。20世紀初日本人曾在島上開採磷礦,並設立水產罐頭工廠,現在島上還有日本公司留下來的紀念碑。我國1946年收復太平島時,便發現島上有中國式寺廟遺跡,自1956年政府派員駐守迄今已逾60年,充分證明太平島存有人類居住與從事經濟生活的具體事實。
其次,菲方說島上住的都是軍人,不是平民,所以不算有人類居住。這是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的曲解。因為該條規定島嶼必須能夠「維持人類居住」(sustain human habitation),只要有可居住的事實條件即可,至於居民的身分、職業、性別、年齡、種族均非所問。該條並沒有說軍人不算是「人類」。更何況現在我國駐守島上的主要不是軍人,而是海巡、醫護與科學研究人員,完全符合「人類居住與經濟生活」的定義。
第三,菲方批評島上部分物資是由外地運補而來,代表島上資源不能自給自足。這也是謬論。太平島面積有0.51平方公里(即51公頃),島上的天然植被、作物與畜產豐富,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為了有更好生活品質,也避免過度耗用島上天然資源,維持外來運補有其優點。這和我們打造太平島作為「低碳島、生態島」的永續環保理念是一致的,絕不代表太平島沒有「維持人類居住及其經濟生活」的能力。
第四,太平島可以維持人居的關鍵之一,在於該島是南沙群島數百個島礁中,唯一擁有豐沛天然淡水的島,而且水質還非常良好。我們有地質學證據,說明太平島的生成歷史,證明太平島具有豐富、穩定且不受海水污染的地下水層。目前四口使用中的原生井,每日出水總量可達65公噸。水質最好的五號井井水,總溶解質(total dissolved solids)為418-427 mg/L,接近國際知名品牌礦泉水Evian的 330 mg/L。它每日出水量達3公噸,可供給1,500人一日飲用所需。五號井井水的鹽度低於1?,可立即飲用;其他三口井井水的鹽度介於1-3?,均遠低於海水鹽度的33-35?,可供烹飪、洗滌、清潔、與澆灌之用。水質研究指出,其鹽分應為地層形成時溶出,並非受到海水入侵。
第五,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太平島有天然淡水的記載。前述英國人1879年在《中國海航行指南》(The China Sea Directory)中,就提到太平島有中國漁民居住及淡水水井,指出「島上井水品質比其他地方都要好」;1937年日本前臺中州技師平塚均(Hitoshi Hiratsuka)在調查太平島報告中,提到「島上飲料水豐富,漁船給水或陸上種種用水,均不虞缺乏」;1946年我國海軍艦隊進駐南沙群島調查,在1947年勘查報告書中也記載「島上有淺水井數口,水質良好」;1994年我國學者陳一鳴的《南中國海及太平島海域水質調查》中指出,太平島的兩處淡水源「與一般河川或湖泊比起來,還屬水質較佳的水源」。
第六,菲方以1994年我國學者對太平島一篇植物學報告中的一句話,就認定太平島的水不適合人飲,但卻刻意忽略1994年同一次太平島調查中,學者陳一鳴針對太平島井水的專業水質檢驗。顯然菲方律師隱瞞真相,刻意誤導仲裁員。畢竟植物學家的報告是針對植物,水質專家的報告才是針對淡水,沒想到菲方卻拿植物學家的報告來否定水質專家的報告,顯然不是誠實的作法。
第七,太平島可以維持人居的關鍵之二在於,該島土壤是經過一千年左右自然化育而成的肥沃土壤。表土厚達20公分,有土壤團粒構造,富含有機物。島內緣的土壤深度20-40公分處為鳥糞石層,可提供足夠養分給原生植物生長,以及農作物生產使用。換言之,太平島上的土壤,絕非菲方律師所稱全是珊瑚礁風化而成,完全不能耕作的岩沙,當然更不是從外地特別運來的客土。
第八,正由於太平島天然水土條件良好,島上原生植物多達108種。高度達20公尺、樹圍達100公分(最大有907公分)、樹齡達100歲(最高有150歲)的大型熱帶喬木有147株之多,使太平島遠望像是一座海上森林公園。島上原生椰子、木瓜及芭蕉樹的果實產量豐富,長年四季都可採收食用。其中椰子年產量約1,500顆,木瓜與芭蕉的年收成,各約200到300公斤,光是這些野生作物及周圍海域生產的魚類,就足以維持島上人類的基本生存。
第九,駐島人員利用太平島肥沃水土,設立「開心農場」(Happy Farm),種植近20餘種蔬菜水果作物,一年四季共可生產絲瓜、地瓜、苦瓜、瓠瓜、冬瓜、西瓜、南瓜、玉米、秋葵、皇宮菜、芹菜、蘆筍、白菜、高麗菜、九層塔、地瓜葉、辣椒、蘿蔔等。並畜養雞(129隻)、羊(14隻)、與警衛犬(6隻)等動物。犬隻可在夜間警戒,雞、羊、雞蛋則可食用,足以供應島上生活所需。島上居民每天食用的許多食材,包括地瓜、雞、蛋、魚、羊、蔬菜、水果都來自當地。
第十,菲方批評太平島上沒有種稻米,所有米都是從臺灣運來,所以認為島上條件不足以長期支持人類生活,但這種說法非常荒謬。因為種不種稻米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要種也不是不行,只是會耗費比較多的水與土。但就算不種米,難道不能選擇種地瓜?或種馬鈴薯?人難道不吃米就活不下去嗎?又或者說從臺灣運米來,就代表太平島不是島嗎?我舉兩個例子,香港的維多利亞島與新加坡都是以米食為主的島嶼,但都不生產稻米,稻米都是進口的,我們能說它們都不是島嶼嗎?
最後,各位媒體朋友今天都已親自登島見證,都可看出來太平島絕對是個足以維持人居與經濟生活的島嶼,依《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2項規定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的權利。而菲方提出一些荒誕不經的理由,企圖讓國際仲裁法院的法官誤以為,「太平島上沒有水,沒有土,連一個人都養不活。一切物資都靠外地運補」,所以不能享有除領海以外的其他海洋權利,這些批評完全沒有事實根據。
我想菲方一再發表昧於事實的談話,或許是因為既沒有深入研究太平島的歷史與地理,更從來沒有親自登島參觀過。我現在就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透過國內外主要媒體,正式邀請菲律賓政府派代表或律師過來太平島參觀,我們也歡迎本案仲裁庭的五位仲裁員前來,親自登上太平島進行「實地訪問」(site visits),讓他們親眼看看太平島是不是一個有淡水、可生產農作物、可飼養雞羊、可維持人類居住與經濟生活的島嶼?
各位先生女士,我要再次強調,中華民國經營太平島,是要打造成一個「和平救難島、生態島、低碳島」。一切作為均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規範,不但不會造成區域緊張,也不涉及美國所呼籲的「三停原則」(three halts)(停止填海造陸、停止大修土木、停止軍事化)。因為我們本無任何軍事目的,早在民國89年(2000年)即以派海巡人員取代陸戰隊,也未填海造陸,除原有設施更新外,也沒有新增設施。所以中華民國的「太平島經驗」,反而可說是南海經營的一個最佳範例,值得國際媒體的關注。
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報告,就是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南海小組最新完成一份就太平島法律地位對常設仲裁法庭所提出的「法庭之友」(Amicus Curiae)意見書─非當事人因利害攸關乃針對相關仲裁或訴訟所提出的法律意見書─針對菲律賓挑戰太平島法律地位的各項謬論,逐一詳實舉證並清楚駁正。目前這份文件已經寄送給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將會有助於五位仲裁員對太平島的正確認識,以避免作出違背國際法並傷害我國權益的仲裁結果。這份文件可以在該會網站上取得。
隨後,媒體就總統對南海仲裁案之看法、南海主權爭議,以及太平島之重要性等議題提問,總統並逐一答覆。
包括外交部次長令狐榮達、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以及專家學者陳純一、王冠雄與湯熙勇等人均陪同總統出席該記者會。
中華民國105年03月23日
自然科學報告範例 在 【科展秘笈001】科展題目怎麼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 X博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x9000/ 官網網址:http://doctorx9000.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doctorx9000/ LINE官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