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神明的陳情
請大家替 #林園汕尾三清宮代天府 加油打氣!
最近接了一個陳情案,陳情人「超大咖」,是林園汕尾三清宮代天府的 #五府千歲。
他們因為廟埕已通行數十年的廣場用地,與地主間的產權糾紛而找上于軒!
📍地主拿出土地謄本主張他們才是土地所有權人,
📍但廟方認為早期民眾捐地蓋廟並拿出耆老當初 #贈予土地的資料 佐證他們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權人!
🤔廟方劉姓管理人當年因為無自耕農身分不能進行土地所有權轉移!
而造成現在的糾紛!
雙方爭執不下,地主一怒居然圍廟抗議,造成汕尾鄉親議論紛紛!
于軒居中協調爭端,希望雙方能見面溝通,也委請民政局介入處理。
而雙方調解無果,#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
于軒要說的是:既然雙方已透過法律程序來裁判爭議點。
#地主何苦在神明門口圍上鐵欄形同讓神明坐牢呢?
😔#人之間的糾紛何苦讓神也為難?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部落小農挺高金》 〜高金素梅 2019.12.21 原住民偏鄉小農長年來大都在崎嶇的山地耕種。他們要取得農業資源,比平地農民要困難很多,有的時候只因為要申請灌溉的水源和修復農路,就能把只懂耕種的原鄉小農搞得人仰馬翻。 我協助過原鄉灌溉水源的申請和農路的鋪建,我對其中的難處體會很深。就算原鄉...
自耕農身分 在 基隆好議員 鄭文婷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集村農舍在這次定期會引起相當多的討論,固然這個案子是在前朝就已經核准發照,林右昌UChange市長上任後,難道就真的完全沒有任何置喙餘地嗎?
📣我個人認為集村農舍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必須真正落實農業發展條例的規範精神,才能夠讓這件好事真正實現。否則農地變建地、割稻機變成豪華轎車的變態事實就會在這個案子上呈現。
📣集村農舍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方便農民農作需求,而准許農民可以用一部分的農地興建自住,而且能夠放置農具等設施的場所,在這樣的概念下才能真正落實農地農用的基本精神。
📣因為要在農地上興建農舍,所以勢必會破壞部分的農地原有的景觀生態,因此在興建過程中加入生態環境檢核的機制是勢在必行,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山林可以在最小破壞的情況下被利用。
📣其次,農民身分的實質審查,以及持續稽核也是必要的機制,我們常看到外縣市失敗的農舍案例中,就是具有自耕農身分的假農民申請興建農舍,蓋好之後就用高價把農舍轉賣給他人藉此套利,因此如何有效防制基隆市第一個集村農舍淪為此種情況,恐怕事先預防更是刻不容緩。
📣這些問題我在總質詢時提出,也在一週後的議案審查再次提出質詢,我們期待基隆市政府能夠更積極監管這個案子,畢竟對於農地的破壞是無法逆轉的,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們沒辦法重來一次,因此我們必須更加小心翼翼。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喜歡我的影片的話請 #按讚 、 #訂閱 加 #分享
完整質詢內容請看:
鄭文婷的YouTube 頻道
https://youtu.be/vr41COdOoEM
鄭文婷的IG
https://instagram.com/stories/annie066.tw
自耕農身分 在 陳瑩(Ying Ch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爭取原保地固有權利】-即日起,原保地他項權利以「自耕農」身分投保農保
每塊原保地都是祖先遺留至今,且族人連續使用超過30年以上,每塊土地都賦有祖先代代傳承的使命,過去農委會的錯誤見解,認為原保地他項權利非所有權,導致許多務農族人因為擁有農地面積不足,而無法投保農保,面積符合資格者,卻必須以「佃農」身分投保農保。
在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上耕作,為什麼依規定參加農保,卻是「佃農」身分?
我從去年就不斷要求農委會應該修改規定,其間 2次提案、4次協調會、數度質詢,農委會終於在8月30日修改過去的錯誤認定,恢復原保地固有權利。即日起,原保地他項權利改為應以「自耕農」身分投保農保。
過去務農族人參加農保時,因為原保地他項權利不被視為「所有權」,所以必須以承租農地的資格參加農保,也就是以「佃農」身分投保,「承租農地」必須要有0.2公頃農業用地才符合資格,但是「自有農地」只需要0.1頃農地。
農委會於於107年8月30日農輔字第1070023258號公告修正公告,原保地他項權利即日起應為「自有農地」身分投保農保。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第二條第三項修正: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取得耕作權、地上權之原住民,得準用第一項第四款第一目自有農業用地之資格條件規定參加本保險。): https://gazette2.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24165/ch07/type1/gov62/num21/Eg.htm
自耕農身分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部落小農挺高金》
〜高金素梅 2019.12.21
原住民偏鄉小農長年來大都在崎嶇的山地耕種。他們要取得農業資源,比平地農民要困難很多,有的時候只因為要申請灌溉的水源和修復農路,就能把只懂耕種的原鄉小農搞得人仰馬翻。
我協助過原鄉灌溉水源的申請和農路的鋪建,我對其中的難處體會很深。就算原鄉小農們能取得灌溉的水源、農路和耕種的肥料、資源,加上自己熟練的農耕技術,種出了肥美的作物,有了豐富的收穫,但他們仍然要面對由平地人把持的契作、產銷和收購體制,價格永遠被控制,原鄉小農經常血本無歸。
我曾經為了原鄉的高山高麗菜被盤剝的問題,向政府提出過抗議。有人冷言冷語地批評原鄉小農不懂得勞動合作、不懂得農場經營,不懂得流通管理,但我覺得這些都是在賣弄,這些高見都不是答案,我認為這些人只是不願意面對生產關係的不平等。只有從這樣的現實出發,我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許多的原鄉小農支持我繼續參選,我非常感謝你們,我會努力向你們討教,一定要改變那個不平等的生產關係。
-------------------------------------------------------------------
【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162-001007887
行別:臺灣銀行 群賢分行
銀行代號:004
【政治獻金線上捐款】
https://donate.newebpay.com/giwas888/abo2019
【捐款提醒】
請您在捐款通訊欄或備註欄填上姓名、身分證字號、地址、電話,以便開立捐款收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apHUZyBhi4/hqdefault.jpg)
自耕農身分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友善耕作 永續原鄉農業發展
〜高金素梅 2019.11
與土地為善,應該是我們做人的道理。如果一味地對養育我們的土地強取豪奪話,土地就會拒絕分享,出現災害。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要和大地對話,友善地對待她。
偏遠原鄉石磊部落的「羅慶朗自然農場」就是一個以「友善耕作」為原則的農場。他們強調耕作者是土地的管理者而不是主人,我認為,政府在政策上應該要給他們支持。2015年,原民會從公益彩券盈餘的分配預算中,挪出了2,000萬來推動「部落友善耕作」的政策,同時原民會和農委會也建立了農業合作平台,這政策延續至今。這些資源和政策終於孕育了「石磊友善蔬菜」的品牌。農糧署後來也將「友善耕作」納入輔導管理,並在「有機農業促進法」的立法過程中,將這樣的理念納入條文,變成了法定的政策。
我希望這樣的政策能夠繼續在部落間推廣下去,讓返回原鄉的青年族人,可以投入這個「與土地為善」、有意義、也有收穫的事業。
【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金素梅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162-001007887
行別:臺灣銀行 群賢分行
銀行代號:004
【政治獻金線上捐款】
https://donate.newebpay.com/giwas888/...
【捐款提醒】
請您在捐款通訊欄或備註欄填上姓名、身分證字號、地址、電話,以便開立捐款收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D7ImbwDyAk/hqdefault.jpg)
自耕農身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我那溫泉鄉的那卡西媽媽:飄浪之女」(新版)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徐正雄
內容簡介:
江蕙:「充滿故事的人生!也是我最難忘的年代!」
她走進北投的硫磺煙中,一唱便是十多年。
那首歌裡沒有丈夫和子女,有的是青春叛逆,
與一再撕扯割裂的生命……
我的媽媽,一生擁有三個名字、三種身分──
靠撿破爛維生、被賣進酒家的童年;十五歲被迫走入婚姻;為了娘家生計,不得不到北投那卡西走唱──媽媽的人生,比一部八點檔連續劇還精采。
但對我來說,她更像是穿插在連續劇之間的廣告。僅存的記憶,只有小時和媽媽四處賣藥表演,或是熬夜等她從北投走唱回來。除此之外,她在我心裡,始終是一個瀆職的母親。
直到四十歲那年,媽媽毫無預警地出現,又一次闖入我的生命,緩緩道出她的一生……
她在命運的大浪中浮沉漂流,當華服褪去,脂粉顏色盡失,終在最初的名字,做回原始的自己。
作者簡介:徐正雄
筆名八爪熊,1970年生,泰山高職補校電子科畢。字耕農(也寫字也種田),識字不多,做過四十多個工作,阿里不達獲獎五十多個,目前職業是農夫、菜販。
出書五本:《八爪熊打工記》、《開朗少男求生記》、《尋找天體營》、《打工大王》、《飄浪之女》、《斷電、走路、閉嘴》。文章散見《講義》雜誌,中國、聯合、自由、蘋果、中華、福報、更生、金門、青年等副刊。
電子信箱:jimmyyy59@yahoo.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o07LOfPXg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