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的Suit Walk結束了,這是我第七次參加,從工作人員到參加者(今年以外稿身分回到工作人員),可說每年都絞盡腦汁,活動前幾周就開始構思要穿什麼,怎麼搭配(相信參加過很多次的人都跟我一樣),但善變性格往往讓我在前一天把想了半天的搭配全部換掉!我只能說,參加活動拋頭露面就像參加選秀一樣:用心(機)搏版面很重要!
其實沒那麼嚴重啦,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很開心,被照相機狂拍更開心,如果繳費報名搞不好還能得個獎,或是抽獎被抽中,都是值得開心的事情。進行了八屆,某個層面來說,Suit Walk吸引目光的目的達成,不論愛不愛穿西裝,至少都聽過這活動。
但這活動是真的成功推廣紳裝文化了嗎,還是淪為一日火花?我其實是偏向悲觀的,雖然主辦單位說每年報名者有一半是新面孔,但距離把「紳裝當成日常服(而不是被逼著穿的制服)」的終極目標還是很遙遠。我個人是認同這個目標的,它的用意是把西裝當成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選項,其中更強調的是「依據時間場合穿上正確的服裝」。台灣人經常忽略這一點,因此可以看到婚禮上穿著短褲拖鞋就來吃喜酒的賓客,你可以視而不見,但如果你是新人,或是新人的父母會作何感想呢?而在日常生活穿西裝,或許是Overdress吧,但就像許多創意產業,Over-design都強過Under-design。
服裝儀容這件事,可以輕描淡寫,也能嚴肅視之,它是個人印象、訊息傳達與個人風格的總和,穿西裝不代表什麼,和人格高尚與否無涉,卻是一種對場合與主辦人的尊重,也代表你對自己的重視。而且西裝的搭配性比想像中高,不一定要打領帶,也沒人規定要內搭襯衫,近幾年的休閒風當道,西裝早就被拆解又重組了,但前提是,要先知道正確方式怎麼穿(包括合身度、長度和服貼度等基本常識),再來「搞破壞」玩創意。
為什麼西裝有這種效果?我認為是服裝的結構比較拘謹,因此穿上西裝和皮鞋時,身體的姿態受限制(但不是不舒服),反過來要求你的行為舉止(像是穿上西裝比較不會駝背,因為駝背會比穿其他服裝更明顯而難看);西裝的好處是隱惡揚善,可以修飾男人的胸,同時隱藏腰內肉──如果是合身而不是緊身的話。
任何活動辦久了,都會有路線的問題,該何去何從?是不是自嗨?是不是過度商業化?甚至批評參加者穿得不好也敢來。首先,我認為自嗨不是件壞事,一個活動如果連參加者都不嗨,那應該是場失敗的活動,參與者應該要樂在其中,才有可能影響同溫層以外的人。再者,任何活動都需要錢,GQ並非慈善機構,使用者付費,廠商看上潛在顧客願意埋單也是理所當然,贊助商的產業或許天馬行空,但誠如前面所說的,當你願意穿西裝做任何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一切也就合理化。
路線問題其實也可以克服。我認為Suit Walk集中在同一天雖然有眾聲喧嘩、百花齊放的感覺,看似繽紛熱鬧,爭奇鬥艷,但其實模糊了「時間、場合」與服裝的搭配性,到最後就會變成「先吸引眼球先」,創意混搭與本格派在同個舞台同場競技,我認為基礎不同難以分出勝負(拿蘋果比香蕉,還要選出誰好,非常牽強)。
我比較不能苟同的是酸言酸語,並非活動不能批評,而是批評應該有建設性。穿衣服不只是套上這麼簡單,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服裝已被賦予太多符號與社會性,一方面要符合社會規範,一方面展現個人風格,這些都需要學習的,並在其中找到平衡。在不同色系與材質面料之間挑選、搭配,都是知識,每個人的起步或天份不同,但我認為多看、多與人交流請教、多嘗試才是不二法門。最近有一些雜音,例如「有顏值才重要」「看不懂」等。在Suit Walk前一天的討論會中提到,「包容」是最重要的精神,包容不只針對性別弱勢、種族弱勢,還包括剛接觸某個領域的人。再厲害的穿搭高手都會有「我怎麼會穿這樣出門」的懊悔,任何一個在某領域專精的人都是經過無數嘗試失敗後,記取教訓的學習者,天生美感或許有,但並非一蹴可幾。顏值是天生的,卻也主觀,每個人都無權決定自己的長相(整形例外),願不願意打扮是誠意問題,和顏值無關。長得好看的人天生麗質,卻不見得有美感(這是種養成),好看的人也需要依據場合穿衣服、懂得顏色、材質搭配的協調性,而這些,都需要練習。
和顏值決定論一樣,「看不懂」也多來自外部,究竟是看不懂,還是不想懂?西裝的細節很多,搭配也千變萬化,如果連基礎都不想了解,那麼外行看不懂內行也很正常。
說了這麼多,我對前東家舉辦的Suit Walk褒多於貶,活動當然有很多可以改進之處,但也不能否認它提供舞台,讓更多人願意嘗試。每次一提到台灣男士的穿著需改進之處,馬上就會有人立刻跳起來,認為台灣氣候悶熱,不適合西裝;或說西裝是西方文化,我們何必移植外國文化;台灣也沒有日本社會中的集體性格,不需要用西裝來「融入群體」中;台灣男子顏值高,不需要打扮……等,都言之成理,我也覺得台灣夏天熱得不像話(某年去義大利出差,米蘭高達35度,但好像也沒人穿得很邋遢,為何?)不想穿西裝或打扮可以有千百個理由,但想好好打扮只需要一個理由。當我去面試或參加婚禮,或甚至心情好的時候,就會想穿上西裝,打個領帶,對面試官和結婚新人表示尊重之外,更多是來自於我想展現的形象與風格,以及我對服裝的選擇偏好,多一個選擇,為何不要呢?
#今年的搭配重點
今年的搭配相較往年,低調許多(別人跟我說的),或許年紀大了,不想那麼花枝招展,但依我的個性也不會把自己變成業務員。這幾年下來,當我回顧之前的Suit Walk造型,也會覺得「當時在想什麼?」「怎麼會穿成這樣?」但當時我可是自信滿滿,覺得這樣一定會鶴立雞群。我不後悔那時瘋狂或大膽的嘗試,因為我也持續在修正自己的風格與搭配技巧,若沒有這些練習與學習,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妥的。
今年的 #Eleventy 人字紋西裝外套本身很搶眼,其他的就保持低調,但仍有小巧思,像海藍色Borrelli襯衫有凸起的點點設計,#Gucci 領帶在尾端有個小小的Logo(因為襯衫領口是開口較大的領型,特別重拾很久沒打的溫莎結),#JohnUNDERCOVER 鉚釘皮鞋是唯一比較誇張的單品,#LOEWE 公事包也是全身上下較跳的配件。我最自豪當然是可愛的柴犬毛氈別針囉!
#SuitWalk2021
「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Paul's Daily Mix & Match La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黃錦雯Fion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Re: [請益]配重的問題- 看板DivingSport 的評價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請益平潛配重- 自由潛水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自由潛水的配重數量,是個有趣又迷樣的議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請問水下攝影怎麼配重?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自由潛水ptt 的評價
- 關於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PTT熱門】1K~10K藍牙耳機推薦,iPhone真無線耳機推這副 的評價
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黃錦雯Fion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DS_全名為Association of Diving School International,與其他來自歐美系統最大的不同,就是ADS於西元1980年創始於日本。目前於亞洲及東南亞都設有辦事處。ADS設立宗旨,在灌輸正確的潛水知識技能和安全潛水的觀念,是一個潛水教育的專門學校。
OW~
最高潛水深度:18M
考取時間:3天
如同學開車的人要拿到駕照一樣,初學者想要取得潛水的入場券,首先就要學習初級課程並拿到OW證照。
取得OW證照之後,不管你是要租用潛水裝備,或是參加需要牌照的潛水活動都可以使用。
而OW的課程主要有以下三個部分:
1. 知識發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學員會學習到潛水相關的物理、生理、裝備、技巧和環境,以及休閒潛水計畫表等基礎知識。
2. 平靜水域潛水 Confined Water Dives
學員們會在泳池內練習潛水裝備組裝和使用、基本故障排除、浮力調整等多項技能。
3. 開放水域潛水Open Water Dives
實際前往海邊潛水,練習不同潛點需要的出入水方法和各項潛水技巧。
也是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複習並實際演練的機會。
這次來綠島的目地是上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
AOW (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
最高潛水深度:30M
考取時間:3天
不想因等級太低無法前往更深的潛水地或是體驗夜潛,或是想更了解潛水電腦錶和指北針的使用方式,就得要AOW的課程考取證照。
AOW的課程,除了有更進階的潛水知識學習之外,還要有5次的開放水域潛水,其中兩項必修是「水底導航」及「深潛」,而另外三種可以自由選擇,大部分的人常挑選的專長有以下幾項「頂尖中性浮力」、「夜潛」、「船潛」、「沉船潛水」、「魚類辨識」、「多層深度及電腦錶」。
1. 水底導航:
學習使用指北針或自然線索進行導航的技巧。
2. 深潛:
學習在18-30M深度的水域內潛水的技巧。
頂尖中性浮力:學習如何計算配重,
如何運用技巧讓身體在水中保持平衡,不會忽上忽下。
3. 夜潛:
學習夜間潛水的相關程序和技巧,
例如:出入水技巧、導航和認識夜行性水中生物等等。
4. 船潛:
不同於一般岸潛是自行走入水中,船潛要學習在不同類型的船隻進行潛水和出入水技巧。
5. 沉船潛水:
學習探索和避免常見危險,以及如何認識和研究沉船的背景等相關技巧。
6. 魚類辨識:
進到水中看到多樣的魚類卻叫不出名字嗎?這門課程可以幫助你了解潛水地的當地魚種和特徵,還有魚群勘查的技巧和策略。
7. 多層深度及電腦錶:
學習在同一次潛水中,探索不同深度的潛水技巧和策略,以及會遇到的問題和電腦錶的使用方式。
👍取得證照只是一個進入潛水圈的門檻,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累積潛水經驗,才能有效增進自己的實力💪
#多潛水沒事沒事多潛水
#休閒潛水
#ADS
#好朋友潛水中心
#綠島
#我愛潛水
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商業/管理《OKR:做最重要的事》】
「執行才是關鍵!」
本書作者約翰‧杜爾(John L. Doerr)擁有七十五億美金資產,在2019美國富豪排行榜上排名67……等等!《OKR:做最重要的事》一書不是教你如何發大財,而是給你一根搭載360度萬向轉頭與平衡配重系統之上乘魚竿。
看完書,我思考良久(其實只有十分鐘),身為Google的早期投資人、世界上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重要員工a.k.a.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之徒弟兼友人,和凱鵬華盈(KPCB)創投公司董事長,名利兼具的約翰‧杜爾為何要親自下海(?)寫這本教導一般民眾的管理方法工具書?
通常功成名就的名人出版書籍不就是狀似謙虛、實則明裡暗裡讚揚自己嗎?書封搭配一張雙手抱胸顯示權威,或親切微笑表示專業中不失溫馨的照片,誠品書架上放滿滿一排,好像在悼祭似的,我們懷念他~(喂喂喂)
《OKR:做最重要的事》卻不然,純粹以系統化清晰脈絡,分門別類按章節教導讀者如何執行OKR,並搭配大量業界案例及故事,深入淺出說明理論與實務面向,分析OKR如何幫助個人、家庭、組織,甚至政府實踐理想。
所以,身為堅定的陰謀論者,我想,約翰‧杜爾真的想為這個世界做點事,慷慨分享秘訣,教育讀者們,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方法。別忘記他可是Google創辦人的導師,賴利佩吉(Larry Page)親自為本書寫了序,這堂課價值千金。
像我一樣,胸無大志、平生只想中樂透的人先別走(拉衣角)!!當然,理想大至創業、管理公司、改善組織、發動革命、統一宇宙成為銀河大總統的人需要這本書,但想減肥、學會分配時間、改變生活習慣的人也能運用此書,理想無貴賤大小之分。
從十九歲那年夏天,我便在牆壁上貼了「豬頭!要減肥!!」的海報,然至今未曾實現嗚嗚嗚嗚~而2020年已過了44天,你在年初立下的目標,可曾一步步實踐了呢?
千千萬萬人之所以年復一年在「新年新目標」中輪迴、浮沉的原因在於,目標是一種理想、遠見,若缺乏具執行力、貼近現實之手段,永遠是一場夢想一場空,48公斤離我好遠好遠,48公斤的兩倍倒是離我越來越近惹(轉頭又來個無繩高空彈跳)~
故作者於開頭便提綱契領指出,「OKR」意指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前者代表你想達成「什麼」,後者則是你該「如何」達成。
舉例來講,「目標」是我們想達成的事─減重10公斤,而「關鍵結果」是界定、監控目標之標準,它必須是可量化、可驗證的。目標可持續長時間,因10公斤並非一蹴可及,而關鍵結果得伴隨歷程進展演變、修正。
OKR系統有四大「超能力」:
1、專注投入優先要務: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釐清不重要的事。
比如立定在三個月內減重10公斤,那5月前,減重瘦身就是最重要的事,不准大吃大喝逛夜市烤全牛!!
2、契合與連結:OKR是透明公開,橫向連結的。
用於減重時,當事人不妨週知親朋好友「我要減肥了~」如此人人都能幫忙監督、提醒;橫向連結則可與其他有相同目標的夥伴一起控制飲食或健身,彼此激勵、更有動力。
3、追蹤當責:定期檢查、更新,並重新評估目前狀態,適時修正OKR。
例如進入停滯期時,原本的指標不再適用,需依據個人狀況調整飲食、加強運動心態或調適心情,如此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4、激發潛能,成就突破:為追求最大成就、激勵自我,將目標分為「決心達成的OKR」和「理想型OKR」。
譬如「三個月減重10公斤」是「決心達成的目標」,而「塑造緊實線條」是「理想目標」。
理想目標勿設定太高遠,以免打擊士氣,如果該周期未達成理想目標,但追求人魚線和翹臀對你的人生有重大意義,可以考慮在下一個週期繼續努力。
好的,走過一趟流程後,我們現在來設定季度OKR
目標:三個月減重10公斤
關鍵結果(根據以下條件衡量):
1、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每周運動5天,一天一小時
2、公開瘦身目標,招募志同道合的夥伴
3、注意控制飲食,每天記錄飲食和份量
4、透過APP監測瘦身成果
好的請回過神來(在耳邊拍手),現在介紹的不是瘦身減肥書,我只是拋磚引玉說明OKR運用在個人時能怎麼做。
本書學問很大,從Google、Dropbox、LinkedIn、推特、YouTube到迪士尼,大大小小的企業皆採用這套管理方法,OKR的力量可以幫助人們為重要的事物而戰,如果你擁有想為之奮鬥的目標,不妨試試看。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OKR:做最重要的事》,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今年最想達成的目標? 例如:
『《OKR:做最重要的事》:找到體弱多病、舉目無親、家財萬貫的男人(你想做什麼!?)。』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2/17(一)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2/18(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OKR #做最重要的事 #MeasureWhatMatters #HowGoogleBonoandtheGatesFoundationRocktheWorldwithOKRs #約翰杜爾 #JohnDoerr #天下文化 #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 #博客來暢銷榜TOP1 #目標與關鍵結果 #想達成什麼 #該如何達成 #專注投入優先要務 #契合與連結 #追蹤當責 #激發潛能 #2019年討論度100% #2020年必讀 #商業理財 #財經企管
★博客來:https://pse.is/P7F8U
★天下文化:https://pse.is/PJJAN
★誠品:https://pse.is/PMZ54
★金石堂:https://pse.is/PN9YA
★Readmoo:https://pse.is/EV342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KDOPGIpbJIg
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請益平潛配重- 自由潛水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在泳池練習平潛沒有配重一入水都還來不及前進馬上就浮上來(腳有持續踢男友卻可以平平的水裡前進也是在無配重的情況想問這種狀況一定要配重嗎還是 ... ... <看更多>
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自由潛水的配重數量,是個有趣又迷樣的議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自由潛水 的配重數量,是個有趣又迷樣的議題。 首先,請了解自由潛水是優雅的極限運動,完美的中性浮力是創造優雅的大事。中性浮力是指在水中不上不下的平衡點, ... ... <看更多>
自 潛 需要 配重 嗎 在 Re: [請益]配重的問題- 看板DivingSport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cbill (失敗啦~~~~)》之銘言:
: 小弟剛學潛水,只拿了OW,體重約75公斤
: 第一次下水的時候,教練幫我配了7公斤的配重,
: BC要充很多氣才能夠浮出水面,
: 後來改為6公斤,還是覺得不夠舒服,
: 一直到海洋實習最後一支氣瓶,下水後先稱重,
: 哇!!!3公斤剛好可以下潛(吐完氣),
: 出水前氣約剩60KG/CM2,BC放完氣,也可以順利的做好安全停留。
: 隔了一個多月又去潛,買了自己的輕重裝備,第一次下水用4公斤配重,
: 結果潛不下去,後來用了6公斤才覺得比較剛好。
: 又隔了一個月左右,去綠島潛水,結果6公斤卻讓我又浮不出水面,
: 有其他的人和我一樣嗎?動態的配重,問題可能在那裡呢?
一般來說,學OW時訓練裝備的配重都是配體重的十分之一。
這樣的配重是過重的,但是是為了應學員緊張及第一次下海
不適應所需,當潛過一陣子後就會發現配重慢慢的在減少。
然而配重也不能過輕,事實上 完全不帶配重也是可以下潛的,
只是更危險,當你下水潛了三、四十分鐘後,氣瓶內的氣體逐漸
使用完,氣瓶等於是個浮力袋一樣具有正浮力,而此時如果到了
十米、五米的深度時,會發現一直被往海面拉,控制不住。
所以配重一定要注意,並不是越少塊越好、越好塊技術就會佳。
精確的配重跟BC的配合是很重要的,當配重過重及BC浮力不
足時中性浮力就會顯的較難做。
當挑選好適合自己身材及浮力的BC後,一樣先配自己體重十分
之一重的配重來做調適,一般會試3MM、5MM防寒衣及穿上背心後
的配重各為多少為較合適。
首先先穿著3MM防寒衣,全裝備下水,當BC洩完氣後,正確的浮
力應該是海平面在嘴巴到額頭這中間而已,滅頂甚至會往下沉都
是配重過重,而整顆頭到脖子都出海面則是配重不足。
將BC充飽氣後則是肩膀可以出海面,此時不咬著二級頭嘴巴都
不會碰到水才是。
當試好3MM防寒衣的配重後,大部份穿著5MM防寒衣時都還得再加
兩磅左右至三磅的配重,另外新的防寒衣及久未使用的(太乾)
防寒衣浮力也會較大,配重即要再多增加,而背心大至上都是加
兩磅的配重即可。
而你的問題出在於
新裝備浮力大,所以需要較多的配重。
: 一直到海洋實習最後一支氣瓶,下水後先稱重,
: 哇!!!3公斤剛好可以下潛(吐完氣),
: 出水前氣約剩60KG/CM2,BC放完氣,也可以順利的做好安全停留。
: 隔了一個多月又去潛,買了自己的輕重裝備,第一次下水用4公斤配重,
: 結果潛不下去,後來用了6公斤才覺得比較剛好。
^^^^^^^^^^^^^^^^^^^^^^^^^^^^^^^^^^^^^^^^^^^^^^^^^^^^^^^^^^^^^^^^^
: 又隔了一個月左右,去綠島潛水,結果6公斤卻讓我又浮不出水面,
: 有其他的人和我一樣嗎?動態的配重,問題可能在那裡呢?
通常換新裝備時,配重一定都會比原本還要多個幾磅,潛過一陣後
就會慢慢在調回來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1.219.187
※ 編輯: x3981 來自: 125.231.219.187 (01/14 12: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