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3/28-4/3 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人口基金新報告出爐 女性身體自主權應更受重視
「人口基金」是聯合國底下促進性健康與生殖健康的機構。
日前,人口基金對於女性的「醫療自主決策權」、「性行為自主權」、與「避孕自主權」展開調查,在調查的 57 個國家中,只有 55% 的女性能夠同時給予三個正面的回覆。
其中,1/4 的女性無法自己決定獲得的醫療照護,1/4 的女性無權拒絕與伴侶的性行為,1/10 的女性無法自行決定使用避孕藥與否。
而在這些國家中,有超過 40% 的國家,女性的各項自主決策權在近幾年並沒有進步,甚至是向後退的。
此報告還指出,世界上有 100 多個國家缺少女性在「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方面」的決策權,或保證獲得「生殖健康服務與資訊」的相關法律,顯示出法律與現實面的巨大鴻溝,也因此,女性相關權益確實需要世界持續的關注與重視。
❷ 兩年內第二度執行死刑 廢死聯盟再次退出法務部廢死研究推動小組
2016 年除夕夜對親人潑油縱火,導致六名親屬死亡的翁仁賢,最高法院於去年 7 月 10 日判決全案死刑定讞。
在前日(4/1)法務部長蔡清祥批准下,於當日晚間在台北看守所執行槍決。這也是蔡英文政府繼 2018 年執行李宏基死刑後,兩年內第二度執行死刑。
法務部新聞稿中指出此次執行死刑前,「已窮盡所有的救濟程序」且依法行政,對翁仁賢的人權保障程序已經做的十分周全。
而廢死聯盟昨日的新聞稿表示,認為法務部持續執行死刑,且其所召集的廢死研究推動小組消極不作為,因此決議再次退出小組。
針對此次翁仁賢案執行死刑,廢死聯盟也提出質疑,認為翁於審判過程中曾被臨床鑑定具有部份「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及「自戀型人格」,法務部未有清楚審核判斷翁是否具「心神喪失及心理或智能障礙」就執行死刑,有違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❸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 各國祭出奇特政策防疫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各國紛紛規定各項防疫措施,然而全球目前有 181 國有確診病例,感染人數破 100 萬,死亡率破 4%。
截至目前(4/3)為止,台灣有 348 例病例,5 位死亡,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需戴口罩,如經勸導仍不聽,將以《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3000 至 15000 元。
而各國為了防疫,有些祭出鎖國政策、口罩分配政策,也有一些國家制定十分奇特的防疫手段:
🇵🇦 巴拿馬:限制國人外出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且男性與女性不得同時外出。
🇨🇴 哥倫比亞:按身分證末碼決定出門時間,例如:號碼 0、7、4 星期一外出。
🇲🇾 馬來西亞:規定僅有「一家之主」能出門,結果出現了超市充滿著拿著購買清單、迷路、弄不清商品種類的男性們。
各國為了新冠肺炎疫情皆使出渾身解數,只期望疫情能早日落幕。
#經時事
❶ 恐慌指數 VIX 居高不下 股市波動投資人緊張兮兮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俗稱「恐慌指數 VIX」,是了解市場對未來 30 天的預期市場波動性的指標,能夠反映出投資人在做決策時焦慮的情緒。
3 月 16 日黑色星期一的收盤指數,甚至突破 1987 年的高點,收盤飆升至 82.69 點,刷新歷史紀錄。
長期而言,恐慌指數平均約為 20 點,然而在這波肺炎疫情的影響下,VIX 持續保持在 60 以上。
即使美國眾議院通過 2 兆美元——史上最大的財政刺激方法,也無法降低投資人對未來市場的焦慮,可以反映出目前投資人對於病毒的恐懼,遠遠超越使金融市場崩潰的刺激因素。
❷ 今年愚人節不開玩笑!各企業捐贈物資救疫情
愚人節一到,民眾紛紛期待各大企業又會推出什麼超創意廣告。不過,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不少企業表示:「老天已經向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今年愚人節就不整人了!」
曾在過去愚人節推出「爛笑話偵測器」、Google Map 版的「威力在哪裡」以及「貪食蛇」遊戲的 Google,今年一改過去風格,取消所有惡搞產品。
執行長 Lorraine Twohill 特別寫信表示:,「目前 Google 的目標是提供人們幫助,降低用戶被愚弄的可能,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並呼籲員工將這一年一度的愚人節惡作劇留到明年。」
除此之外,Google 撥款高達 8 億美金,並提供廣告資源,幫助 WHO 與 100 多個國家傳播防疫資訊,希望全球能安全度過這次的病毒風波。
❸ 1 兆救台灣!行政院紓困草案修正進入立法程序
連假第一天,行政院拍板敲定紓困方案規模為1兆500億元,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召開記者會,喊出「1 兆救台灣,一起渡難關」的口號,力拼「「企業不能倒、就業不能失、物流不能停、金流不能斷」四不目標。
原紓困方案只是因應中國疫情,然而目前新冠肺炎重創歐美經濟,因此行政院在修正案中,將特別預算規模從 600 億元擴大到 2100 億元、振興抵用券加碼至 180 億元等。除此之外,蘇院長在院會中指示,相關財經部會將每日召開記者會,向國人說明詳細紓困的方式。
草案將進入立法程序,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透露將以最快的方式處理,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則強調,委員會審查不會花太久的時間,但須了解預算的運用和規劃。
#時事 #生活 #新聞 #本週時事 #一週大事 #世界大事 #一週時事 #政治 #經濟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深度 #女性主義 #死刑 #兩公約 #廢死聯盟 #防疫 #肺炎 #恐慌指數 #愚人節 #紓困
自 閉 症 身心障礙鑑定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4月2日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新聞稿
【法務部藐視法治,恣意違法執行死刑,所以廢死聯盟決定退出「法務部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因為它很廢!】
法務部於4月1日晚間發布「法務部貫徹法治 審慎依法執行死刑」新聞稿,確定翁仁賢被執行死刑,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回應如下:
貫徹法治?藐視法治
昨天的死刑執行是蔡英文政府任內的第二次死刑執行。2018年執行李宏基前,廢死聯盟參與由法務部所召開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一次國際審查的後續會議。當時主持會議的陳明堂次長也同意民間團體所提出來的意見,認為「審核死刑執行實施要點」有問題,希望民間團體提供修法意見。十天後,法務部用他們認為有問題的「審核死刑執行實施要點」執行了李宏基。
去年底通過了監獄行刑法與羈押法的修法,希望這些法制可以符合人權。監獄行刑法與羈押法將在今年7月施行,法務部各部會針對他們所主管的相關授權辦法,最近和民間團體密集召開會議討論。其中新的監獄行刑法第 145 條規定「死刑在監獄特定場所執行之。執行死刑之方式、限制、程序及相關事項之規則,由法務部定之。」這表示,過去死刑的執行方式槍決及注射刑是要被檢討的,同時其限制、程序等等,都需要訂定相關辦法因應以符合人權保障。但是在這些討論聲中,法務部用他們認為有問題的死刑執行程序和方式,執行了翁仁賢。
法治不僅只是守法,更重要的意義是,對於政府權力的控制和節制。法務部作為死刑的主管機關,一方面認為法律有問題需要修改,一方面卻又依據有問題的法律持續執行死刑。這不是貫徹法治,這是藐視法治。
審慎依法?恣意違法
這次的死刑執行,不只違反法治,更是違法執行。 法務部新聞稿第三段稱已依審核死刑案件執行實施要點,向相關機關查詢本次執行的死刑犯有無聲請大法官解釋、再審、非常上訴、心神喪失及心理或智能障礙,並確認均無申請或獲得赦免,方批准執行,對死刑犯的人權保障程序已極為審慎周延。 但翁仁賢在審判過程當中,曾經精神醫師臨床診斷鑑定罹患自戀型人格及部分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犯案前後遭受到這些多重影響,最終犯下了這齣悲劇。法務部如何判斷本案沒有審核死刑案件執行實施要點中所說的「心神喪失及心理或智能障礙」?若法務部無法說清楚判斷的依據,就有違法執行的疑慮。
法務部新聞稿第四段也引用了兩公約,稱本次執行通通符合相關公約的規定,且是為了實現司法正義、依法執行、依法行政。但依照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及2017年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國際審查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國際專家均一再指出,台灣政府應立即停止執行死刑外,對於社會心理或智能障礙者更不得使用死刑。因此法務部的死刑執行明顯違反公約義務。
再次退出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
2010年法務部邀請專家和NGO代表及官方代表共同組成「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在小組的成立說明中,第一點和第二點就明白表示「為有效推動我國逐布廢除死刑政策,達到廢除死刑的終極目標,法務部擬籌設『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之常設組織」。「兩公約及施行法已經於今年經我國立法院之決議通過,兩公約亦經總統批准。廢除死刑為人權之核心領域,在國內人權大部邁進之際,我國逐步廢除死刑政策應採取積極作為,成立『逐步廢死研推小組』之常設組織,建立推動機制,督促相關部會積極落實配套措施,方可早日取得民意及被害人團體的認同,達成廢除死刑的目標,以符合國際廢除死刑的潮流,落實人權保障。」這是當初成立小組的初衷,也是民間委員願意參與法務部此一工作小組的主要原因。可惜2012年底,法務部公開表示「對於台灣死刑的存廢,向來主張『依法行政』,絕對不曾公開承諾廢除死刑或要『終結死刑』。」再加上2010年之後,每年都持續執行死刑,因此9位民間委員召開記者會退出小組。
2017年初,在兩公約第二次國際審查的會議中,陳明堂次長回應國際專家的詢問,當場表示三個月之內要重啟「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但一直到2017年底才重啟該小組。小組成員中,民間團體有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冤獄平反協會、中華人權協會、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和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還有學者代表和官方代表。在首次會議中,多數成員明確表態支持死刑制度。重啟會議後,至今總共召開7次會議,從會議出席狀況不難發現,只有特定的民間委員會固定出席會議,會議時間及議題安排非常鬆散,甚至到最後演變成邀請國外學者演講模式,許多民間提出的會議內容並未有實質之討論及結論。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積極參與逐步廢除死刑研究推動小組的運作,原本希望可以協助法務部促成社會的溝通和討論,但法務部只是消極的因應國際專家的要求才重啟小組,除了不作為之外,更是持續的違法執行死刑,完全違背小組的初衷,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認為留在這個小組也沒有任何意義,只好再次的退出。
不適任的法務部長
台灣的立法院於2002年底審議批准兩公約條約案最後因為復議無疾而終,到2009年3月通過兩公約施行法讓兩公約成為國內法,一直到現在,依據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第6項「本公約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而延緩或阻止死刑之廢除」規定,廢除死刑是台灣的重要刑事政策沒有疑慮,更應該是政府的責任和目標。
若報載屬實,依據蔡清祥部長的說法,這次的死刑執行蘇貞昌院長和蔡英文總統事先並不知情。作為法務部長,我們期待蔡清祥部長除了最低限度的應該要尊重法治、依法行政之外,他應該要作為政府的幕僚,積極推動國家廢除死刑的刑事政策。藐視法治、恣意違法執行死刑的部長已經不適任這個重要的職位了。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新聞稿:https://www.facebook.com/covenantswatch/posts/3060486400663460
國際特赦組織新聞稿:https://www.amnesty.tw/news/3381
國際人權聯盟FIDH新聞稿:https://pse.is/R3QL3
https://www.taedp.org.tw/story/10672
自 閉 症 身心障礙鑑定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矯正機關,開學了嗎?】
矯正學校的特教資源在哪裡?矯正機關的防疫措施怎麼做?
以下附上質詢稿,供各位參考
壹、 原少年輔育院改制之矯正學校的特殊教育資源
一、 2013年2月在桃園少年輔育院發生買姓少年命案。買姓少年罹患過動症及輕度智能不足,但因為少輔院缺乏特殊教育師資,使這些特殊學生缺乏妥善照顧,在矯正的環境中,也忽視買生自100年7月進入班級後,遭到同房同學欺負及主管嚴格要求,並多次因不同程度之扭傷及挫傷而就醫等狀況,甚至在買生二度向少年保護官反映,以及少保官提醒院方注意後,還繼續同意導師及科長對買生為更嚴格之考核,疏於對買生之照顧;最後買姓少年在入禁閉隔離舍房後,延誤就醫死亡。這個案件展現的,是在一個封閉而資源缺乏的體制下,特殊需求的人如何被漠視甚至歧視,最後沒有未來的狀況。
二、 買姓少年命案於2013年2月發生迄今,已屆滿7年。涉事的桃園少輔院,也在去年(2019年)改制為誠正中學桃園分校。(此外,彰化少輔院也同時改制為誠正中學彰化分校。)改制前,依據108年的工作計畫書,有安排少輔院人員於上半年及下半年各一次的 ,也有與桃園市教育局合作,對於經鑑定及具有學籍的身心障礙學生,引進特教資源,由同德國中及國立北科附工特教老師到院授課。但在改制後依據桃園誠正108年度普通型課程計畫書,可以發現計畫書裡面並沒有特殊教育相關的需求與規畫表。此外108、109的技術型課程計畫書,也都沒有相關著墨。就算是依照原先的規劃,也只是部分引進外部特殊教育資源。然而對於這些特殊狀況的少年,有沒有實際助益,我們目前未見到具體相關報告與評估。
因此,我要在這裡請問:
少輔院轉型成矯正學校,有沒有系統性、制度性的引入特殊教育資源?有沒有關照到少年特殊的需求?原有針對矯正人員的特殊教育相關研習及課程,有沒有持續進行?這些都要體現在計畫和具體的執行上。
三、 最後,「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五分組第六次會議,曾考量矯正機構多數少年基本學力與實際學歷存有嚴重落差,為能設計符合學生學力及需求之課程及教學方式,建議法務部評估另行成立『少年矯正教育研究中心』之可行性。」
我也要在這裡問:
法務部、教育部有沒有投入更多資源心力在少年矯正教育?有沒有跨部會的溝通與資源整合,或者仍是以矯正為主、換湯不換藥?機關在轉換和磨合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貳、 矯正機關防疫措施
一、 到2020年1月底,矯正機關的核定容額為57,573人,總收容人數58,875人,雖然人數有減少,但仍是超額收容。考量矯正機關人口密度,以及於工場舍房的密集居住,防疫更為重要。
二、 蔡法務部長於3月2日明示防疫期間的具體行政作為。從這些指示上來看,目前矯正機關主要的因應措施,是將病毒阻隔在機關之外。不過在面對訪客的接觸史過濾上,主要是用「詢問」的方式。
我要請問部長:
用詢問的方式,如果訪客有所隱匿,要怎麼因應?這個部分可能否跨部會協調,採用類似醫事機構的方式,透過身分證字號查詢的方式過濾訪客?
三、 此外,疾管署也有1.「矯正機構因應 COVID-19(武漢肺炎)感染管制措施指引」(3/1修訂) 、2.矯正機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Q&A(1/27版) 、3.長照、社福、兒少機構及矯正機關服務對象具COVID-19(武漢肺炎)感染風險時之服務提供建議及個人防護裝備建議(2/15) 等具體措施,矯正署也訂定「法務部矯正署因應矯正機關發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預防及緊急處理計畫」。而在服務提供建議中,對於矯正機關受刑人有感染風險的建議是:居住於機關中;最好安置於單人房室,若單人房室不足,必要時可規劃集中照護。然而,考量到目前超額收容的狀況,依照現有的軟硬體狀況,並不實際,也有困難。甚至如果有一個有感染風險的收容人確診較慢、隔離送醫不及時,矯正機關有成為「陸上鑽石公主號」的可能,甚至可能造成醫療機構的癱瘓。另外,法務部以至於矯正署,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中,沒有編列相關防治預算。
因此,我要在這裡請問:
對於矯正機關內風險控管的因應對策,矯正機關有沒有進行安排?有無足以阻絕病毒傳播的硬體設施?硬體設備是否足夠因應群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