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訊聯生技董事長 蔡政憲博士、三總外科部主任 戴念梓來到空中,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加上逐年攀升的長照、意外傷患,慢性傷口照護已成醫療的沉重負擔。衛福部兩年前積極推動「特管辦法」,正是有鑑細胞治療近年發展迅速,尤其是再生醫學、組織修復,對病患有具體幫助,長遠來看或許是理想的醫療選擇之一。不僅病患、家屬受惠,還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細胞治療對台灣醫療技術也有重大的提升,是具有國際競爭力、值得投入的領域。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lpFRdLi60OI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節目簡介:
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逾20%,加上逐年攀升的長照褥瘡傷口、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族群、意外傷患,慢性傷口照護已成醫療的沉重負擔。衛福部兩年前積極推動「特管辦法」,正是有鑑細胞治療近年發展迅速,尤其是再生醫學、組織修復,對病患有具體幫助,長遠來看或許是理想的醫療選擇之一。例如長照需求76萬人,每人每月平均花費達4至5萬元,如果細胞治療能讓部分病患不用演變到長照,不僅病患、家屬受惠,還能大幅降低醫療費用。細胞治療對台灣醫療技術也有重大的提升,是具有國際競爭力、值得投入的領域。
深耕幹細胞領域多年的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表示,在大環境及法規政策逐步成熟趨勢下,集團將十倍速衝刺再生醫學產業。蔡政憲指出,台灣擁有領先的醫療體系,近來政策面也獲得「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新修版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2大政策支持,再生醫療產業勢在必行,為因應後疫情時代細胞治療的需求,訊聯將會以十倍速衝刺迎接新世代來臨。
為配合國家再生醫療政策,接軌全球的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訊聯公司與三軍總醫院攜手合作開創「細胞治療新紀元」,合作的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移植慢性及滿六週未癒合困難傷口細胞治療計畫,成為台灣第一項,也是目前唯一獲衛福部核可,列入常規可收案執行的自體細胞治療傷口申請案。透過傳統的外科手術和先進的幹細胞科技結合,既能照顧有國民病之稱的廣大200萬糖尿病人口,又可照顧國軍傷口,相當具指標性意義。
◎來賓簡介:訊聯生技
訊聯生技集團為20年細胞治療應用、精準醫學專家,更是亞洲最具國際代表性的生技品牌,發展至今,已是全球幹細胞產業中極少數同時擁有臍帶血、臍帶、牙齒、免疫細胞、成人周邊血與脂肪間質幹細胞等多元細胞庫及核心技術的生技公司;所提供的各項基因、檢測相關服務,至今更服務全台40%以上新生兒及超過120萬客戶,為了落實精準醫學普及化,訊聯集團2018年再度開創更新的銀行模式-「基因資訊銀行」。訊聯集團20年來持續與各大醫療院所合作不同病症的幹細胞治療應用,間質幹細胞傷口治療也從「動物實驗」進展到「人體臨床試驗」,《特管辦法》開放後,順勢以最快的速度銜接細胞治療的成果及經驗。
自 體 幹細胞 移植費用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臍帶血到底有沒有用?》
在產科門診,很多媽媽都會問臍帶血的功用和臍帶血到底值不值得投資。今日就讓我們一起從醫學角度探討臍帶血移植(Cord Blood Transplant, CBT)
臍帶可說是腹中胎兒的命脈,一般來說臍帶由兩條動脈和一條靜脈組成,讓媽媽能透過臍帶把養份傳給胎兒發育成長。
從前醫學界認為臍帶只是懷孕期間提供養份之用,嬰兒出生後便無作用,多被視作醫療廢物處理。不過,近年研究發現臍帶並非垃圾,當中的臍帶血在嬰兒出生後還能在未來為小Baby發揮重大作用。
目前臍帶血的臨床應用或臨床實驗性應用包括
1. 造血幹細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s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2. 再生性細胞治療(Regenerative cell therapy)
3. 免疫調節(Immune regulation)
世界第一宗的臍帶血移植是在1988年由研究員Gluckman及其團隊進行,用作治療范可尼氏貧血 (Faconi Anemia),病人移植臍帶血後能夠正常穩定地製造紅白血球和血少板而且沒有復發的問題[1]。其後,臍帶血被研究用於其他血液科的疾病,當中以治療血癌和骨髓癌最多研究證據支持,例如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為血癌的一種)和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為骨髓癌的一種)。
研究更發現臍帶血移植有以下好處 [2]
1. 允許免疫系統不完全吻合(HLA disparity)的病人接受移植
2. 較低的排斥風險,如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raft vs Host Disease, GVHD),令整體安全性較高
這些特性令到臍帶血成為新世代再生醫學研究的對象。然而,由於初生嬰兒的臍帶血並不多,大約為50毫升,一般只夠移植於兒童,而且帶有更高的延遲植入(Delayed Engraftment)的風險。
近年較新的研究發現移植時使用以下方法可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用於成人治療 [2]
1. 兩倍臍帶血的劑量(Double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2. 臍帶血擴展(Cord Blood Expansion)技術
3. 臍帶血細胞導航強化(Cord Blood Homing Enhancement)技術
在過去的30年來,臍帶血移植的發展有不少的突破,目前在血液癌症治療方面的成效相當不錯。雖然現時臍帶血庫令價錢變得相對親民,但長期儲存亦需一定的費用。
更加重要的是,研究發現臍帶血庫的儲存質素直接影響臍帶血裡幹細胞的數量和質素和移植的成功率。由於臍帶血近30年才開始發展,很多臍帶血庫並沒有完善的儲存系統和本地移植紀錄。參差的臍帶血庫儲存可減少可用的幹細胞數量(Viable CD34+ cells),令移植成功率降低[3][4]
事實上,臍帶血的運送、儲存和處理有著嚴謹的要求,有研究對比於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後臍帶血內含的幹細胞數量(Nucleated Cells, Viable Cells & CD34+ Cells),發現臍帶血內含的幹細胞數量隨著時間下降,影響移植效果[5]。因此近年國際間便開始制定處理臍帶血的標準,目前主要的國際標準為NetCord-FACT(Foundation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Cellular Therapy),不過坊間的臍帶血庫並非全部都擁有此認證。
孕婦生產後獲得的臍帶血會被運送到臍帶血庫裡進行冷凍儲存(Cryopreservation),這個程序利用冷凍保護劑(Cryoprotectant)以持續平均的速度(Controlled rate freezing, CRF)把臍帶血冷凍至零下196度[7]。
有趣的是,研究發現移動臍帶血時如接觸外界的室溫,超過200度的溫差會令臍帶血的細胞的viability降低。我們不得不配服科學家的頭腦,為解決這個問題,新型的電腦系統將冷凍單位(Freezing Unit)加入CRF中以達至恆溫,減少因運送的溫差導致viability減低的問題。紐約捐血中心的研究對比1,400多名白血病病人的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紀錄,發現使用新型全自動儲存系統如BioArchive®的臍帶血進行移植,比起使用傳統儲存方法,除了有更高的幹細胞viability外,移植後能更快回復造血功能,包括總嗜中性白血球數(Total Neutrophil Counts)、絕對嗜中性白血球數(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血小版等,更快的植入(Engraftment)令使用新型技術儲存臍帶血的病人移植後一年的存活率提高10%(從40%提升至50%)[8]。
總括而言,臍帶血移植雖然只有30年的歷史,但近年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有不少的發展潛力。
然而,目前臍帶血的研究亦屬相對早期的階段,所以並非醫療系統會資助的常見項目。儲存臍帶血的費用近年變得較為親民,但仍屬一筆大開支。除了確保儲存合乎國際標準外,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所選的臍帶血庫財政穩健,不會突然倒閉,否則當你真正需要用到臍帶血時才發現不見了便慾哭無淚了。
臍帶血其實有點像保險的概念,健康的情況下並不會用到,但當你剛好患上一些臍帶血可治療的疾病時,便能發揮其作用。
到底要不要儲存臍帶血,讀者宜自行根據財政狀況作informed decision。如果決定儲存的話,記得選擇帶有FACT認證、有適合的儲存和運送技術、有成功移植個案、財政穩健且大型和可信的臍帶血庫,同時諮詢專家或醫生意見選擇最適合的臍帶血血庫。
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我會考慮於Patreon進行臍帶血庫review
#臍帶血 #臍帶血儲存 #臍帶血研究
Reference
[1]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From https://www.hematologyandoncology.net/files/2013/10/ho1110_Shpall1.pdf
[2] The Role of HLA in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From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bmr/2012/485160/
[3] Quality rather than quantity: the cord blood bank dilemma.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Nature.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bmt20107
[4] Cord Blood Units with Low CD34+ Cell Viability Have a Low Probability of Engraftment after Double Unit Transplantation. Biology of Blood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ro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83879109005308?via%3Dihub
[5] Does the Time Betwee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Umbilical Cord Blood Samples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Sample? From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760817/
[6] Foundation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Cellular Therapy. From http://www.factwebsite.org/cbstandards/
[7]Cord blood banking for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bmt2009281
[8] Clinical Outcome of 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s: An Analysis of Processing Method and Freezer Storage on Transplants from New York Blood Center National Cord Blood Program
自 體 幹細胞 移植費用 在 早睡早起的購物狂 歐洲精品代購分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盼各位叔叔阿姨能一起響應 讓孩子有機會好起來
募款金額沒有多寡限制 請自行私訊弟弟粉絲團要帳號
另外真心祝福孩子趕緊好起來!
108/03/18 療程紀錄
因為人工血管在三年前裝置的
目前有些許血塊堵塞狀況
經過醫生的說明而和我的同意
今天在鼠蹊部放置
『中央靜脈導管』
來代替人工血管和三天就要被扎一次手的痛
這個位子光用自己手捏就很痛了
何況被扎針還需要放置約一個月
當樂樂被護理師抱回病房時
打麻醉癱軟的神情和留著鮮血傷口
真的讓我瞬間淚崩...
因為樂樂被診斷為: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最高危險群(very high risk)***
所以需要用到自費的標靶針
一針約四萬多需要打到四針
共計約十七萬多!!!!!
其實林媽媽是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扶養樂樂
目前也留職停薪的專心陪伴小鬥士抗癌著
藉著補助和善心人士樂捐及家人朋友幫忙
籌備著樂樂的醫療費用
真心的感謝給予關心和樂捐的每一位善心人.
補充-(轉自兒癌基金會)
根據發病時的年齡、血球數、是否有特殊染色體轉位等條件,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分成三群:標準危險群(standard risk)、高危險群(high risk)、最高危險群(very high risk),給予輕重不同的治療。目前全國的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標準治療,是由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Taiwan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 TPOG)擬定的。
標準危險群(standard risk)及高危險群(high risk)男生的療程約為3年,女生約為2.5年,最高危險群(very high risk)的療程約2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因對化學治療反應較佳,一般不先考慮造血幹細胞移植。
百分之七的病人,包括帶有費城染色體者、染色體數目很少者、不易緩解者,在得到緩解時,若有組織抗原相合的兄弟姐妹,最好能做移植。
每個孩子對化學藥物的敏感度及反應都不同,有時您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血球降低的情況,此時醫師會評估病童的狀況,暫停化學治療,待病況允許後就會繼續治療,因此您的療程可能會比上述的時間稍微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