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親手鑄成的錯誤,我們真的有機會挽回💪
人造化學物 #氟氯碳化物 的大量排放,使得臭氧層變薄,導致 #南極上方臭氧層破洞變大。形塑南半球大氣樣態和洋流的 #南半球噴射氣流,也因此逐漸偏移。
1987年簽訂的 #蒙特婁公約,開始逐漸淘汰氟氯碳化物。直至去年九月透過衛星發現,臭氧破洞已有顯著縮小,甚至未來有機會使噴射氣流「歸位」
不過,臭氧層的恢復還不足以將讓南半球的大氣樣態推回常軌,因為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仍具有破壞力。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臭氧層破洞原因二氧化碳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經濟 #中國環境 🇨🇳
破壞臭氧層的關鍵化學物質「一氟三氯甲烷」(CFC-11)排放量,近年因不明原因急劇上升,最新環團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東北泡棉工廠就是罪魁禍首,恐導致臭氧層破洞癒合再延遲10年。
「一氟三氯甲烷」(CFC-11)原本主要用於製做絕緣隔熱泡棉,但後來科學家發現這種化學物質不但會嚴重破壞臭氧層,更是強效的溫室氣體,估計1噸的CFC-11就等於5000噸的二氧化碳。
世界各國在1987年簽署「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原定自2010年起全球徹底停用停產CFC-11,研究指出,這樣做北半球的臭氧層破洞有望在2030年代完全復原,而在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也有望在2060年左右癒合,但2018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的一篇報告卻指出,CFC-11氣體排放量自2012年開始莫名上升,並指出排放源來自東亞某處,強調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恐讓臭氧層破洞癒合再多等十年。
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局(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EIA)對此展開地面調查。《自然》22日刊出最新報告,指出CFC-11氣體排放增加的禍首,主要來自中國河北與山東省的泡棉工廠,「21間公司中有18間承認使用CFC-11。他們也知道這是非法的,但不覺得有什麼關係。」
EIA報告指出,中國東北地區工廠排放CFC-11的量至少占了全球排氣增加量的40-60%,這次之所以能抓到排放來源,主要歸功於設在日韓的監測站。EIA估計,中國東北地區的排放量,在2012年之後增加了7000噸,但仍不清楚剩下的CFC-11氣體排放是來自哪裡,因其他地區的監視系統並不完善。
EIA目前已經將取得的證據提供給中國當局和蒙特婁公約官員。中國當局聲稱已經開始嚴加查辦非法製造商,《BBC》報導,2018年11月河南省就有多人因持有高達30噸的CFC-11而遭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