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19年(1944年)3月7日,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其中18位虎尾北國民學校(今虎尾國小)校友的合影。
謝謝國立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吳清海老師分享這張珍貴的照片。
日治時期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為了紓解臺南州虎尾郡的升學壓力,特於臺南州虎尾郡虎尾街平和厝 233 番地外十四筆(今雲林縣虎尾鎮光復路222號)設立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修業年限為本科四年、補習科一年,多為日籍公教人員或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員工的子女就讀,當時在南臺灣之名聲僅次於臺南州立第一、第二高等女學校和嘉義高等女學校。
1940年4月,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招生,為今雲林縣境內的第一次高級中學招生考試,不過考試顯然有利於畢業於日人尋常小學校的考生(包括臺籍生),而不利於公學校畢業者, 因為命題都出自於尋常小學校教材,所以臺籍考生的錄取名額偏少,這一屆臺籍生只錄取44名,日籍生則多達72名;不過,供臺籍生就讀的虎尾北國民學校(原虎尾公學校)竟一舉考上18名。
1944年,隨著二戰戰局逐漸明朗,日軍敗象已現,部分日人遂返回日本內地,這時候虎尾高等女學校的臺籍學生數才開始超過日籍學生數。1945年3月3日,該校日籍校長野上征雄棄職返日。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改臺南州為臺灣省臺南縣,中方負責接管之機構「臺南州接收委員會」派當時虎女的教務主任江炳焜代理校長一職,並將虎尾高等女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中學;江炳焜就任校長後,將該校於日治時期制定的規章、教材全數廢除,並延聘中國大陸籍人士任教。1946年2月8日,江丙焜獲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真除,正式成為虎女在戰後的首任校長,當時的虎尾女中為三三制學制(即初中、高中各三年)。
1948年7月,臺糖聘用江炳焜出任虎尾糖廠副主任,於是江炳焜在8月辭任校長,其校長職位由當時的教務主任陳東榮代理,同年9月18日,臺灣省政府正式任命陳東榮為校長;當時初中有13班,高中有3班,學生712人,教職員51人。
1949年9月1日,虎尾女中與臺南縣立虎尾初級中學(簡稱虎尾初中)合併為臺灣省立虎尾中學(簡稱虎尾中學、虎中),以原虎尾初中為男生部,原虎尾女中為校本部,亦為女生部。
1950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考量地方人士提出該校男女兩部之距離過遠,導致行政與課務推展不便,於是訓令省立虎尾女子中學自8月1日起復自省立虎尾中學獨立設校。同年,臺灣行政區劃重劃,虎女所在虎尾鎮改隸雲林縣。
1951年8月,省立彰化女中訓導主任談太儁因積功調陞虎女校長,她於任內著重推動與實踐生活教育。
1957年7月,談太儁奉教育廳令改調省立嘉義女中校長,由何珍淑接任虎女校長,並於7月31日辦理交接。
1959年8月,新竹女中(今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校長曹金英接任虎女校長。
1967年6月3日下午,曹金英校長於校內泳池游泳時,不幸因體力不支而溺斃,終年52歲,其校長職務由教務主任黃柏升代理。
1967年7月3日,臺灣省政府派遣新竹縣立第一女子中學(今新竹市立光華國中)校長石宛珠接任虎女校長,她在任內致力推行生活教育。
1970年7月1日,依照「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虎女之初中部停招,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高級中學。
初中部停招後,學生數量驟減,又逢臺灣經濟起飛,鄉村居民大多將子女送到都市學校就讀,於是虎尾女中和原省立虎尾中學改制的省立虎尾高中皆出現招生危機。此時,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希望兩校可以合併以解決學生過少之問題。
1979年2月1日,虎女校長陳永英自請調任臺南女中,由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兼代虎女校長,教育廳遂令虎尾女中自當年暑假起停止招生,直至在學學生全數畢業後結束。而原為男校的虎尾高中改為男、女兼收。
兩校合併後,虎尾高中雖成為存續學校(使用虎尾高中校名並以虎尾高中為行政主體),但李士崑校長堅持以原虎女校區為校地,於是原虎尾高中校區於1980年7月改設臺灣省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簡稱雲林工專,後於1981年改制為國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1997年升格為國立虎尾技術學院,2004年更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980年8月1日,虎尾女中與虎尾高中兩校進行初步合併,統一行政單位,虎尾高中的教職員與學生全數遷至虎尾鎮光復路上的虎尾女中校區上班、上課,而原虎尾女中則僅剩高三學生。
1981年6月,虎尾女中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兩校至此合併完成。
2000年,因臺灣省虛級化(精省),省立虎尾高中改隸教育部,改制為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虎尾國小簡史】
虎尾公學校設立於大正7年(1918年),為今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小的前身,其校史沿革簡述如下:
1918年,創立土庫公學校五間厝分校,王仲先生捐資獻地興建校舍。
1921年,獨立為虎尾公學校。
1942年,分設虎尾南國民學校( 今虎尾鎮立仁國小),原虎尾公學校改稱虎尾北國民學校。
1945年,台灣光復,派莊文杞為校長。
1946年,改稱臺南縣虎尾鎮第一國民學校。
1949年8月。改稱台南縣虎尾鎮北國民學校,派彭春明為校長。
1950年,地方行政區域改制,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學校。
1958年,分設中正國民學校。
1960年,分設平和國民學校。
1966年9月,派沈紹發為校長。
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小學至今。
由於校址位於市鎮鬧區,校地狹窄、交通複雜,影響師生安全及正常教學,虎尾國小因而產生遷校之議。後來校區在1974年都市計畫修正中,奉內政部核定為商業區,時任雲林縣縣長的許文志在1981年12月就職後,積極爭取省府支持,加上地方各界通力合作,虎尾國小遂開始籌備遷徙至現址之計畫。
1982年9月公開徵圖,邀請專家審慎評選,決定委託趙啟南建築師設計監造。1983年6月公開招標,並於7月25日開工,全部工程歷時1年8個月,耗資新台幣8400餘萬元,於1985年8月2日順利竣工複驗通過。
此番建校工程之宏偉可稱得上是居雲林縣各級學校之冠,凡普通教室、特別教室、辦公室、圖書室、資料室等均設置齊全,整體規劃,一次完成,非但有助於該校教育之發展,對社區民眾休閒教育等,亦提供優良之場所,誠為地方教育之福。
1985年8月7日,虎尾國小由舊址遷入新校區(雲林縣虎尾鎮明正路88號),校史自此展開了嶄新的一頁。
興糖國小遷校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昭和19年(1944年)3月7日,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畢業生其中18位虎尾北國民學校(今虎尾國小)校友的合影。
謝謝國立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吳清海老師分享這張珍貴的照片。
日治時期昭和15年(194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為了紓解臺南州虎尾郡的升學壓力,特於臺南州虎尾郡虎尾街平和厝 233 番地外十四筆(今雲林縣虎尾鎮光復路222號)設立臺南州立虎尾高等女學校,修業年限為本科四年、補習科一年,多為日籍公教人員或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員工的子女就讀,當時在南臺灣之名聲僅次於臺南州立第一、第二高等女學校和嘉義高等女學校。
1940年4月,虎尾高等女學校第一屆招生,為今雲林縣境內的第一次高級中學招生考試,不過考試顯然有利於畢業於日人尋常小學校的考生(包括臺籍生),而不利於公學校畢業者, 因為命題都出自於尋常小學校教材,所以臺籍考生的錄取名額偏少,這一屆臺籍生只錄取44名,日籍生則多達72名;不過,供臺籍生就讀的虎尾北國民學校(原虎尾公學校)竟一舉考上18名。
1944年,隨著二戰戰局逐漸明朗,日軍敗象已現,部分日人遂返回日本內地,這時候虎尾高等女學校的臺籍學生數才開始超過日籍學生數。1945年3月3日,該校日籍校長野上征雄棄職返日。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改臺南州為臺灣省臺南縣,中方負責接管之機構「臺南州接收委員會」派當時虎女的教務主任江炳焜代理校長一職,並將虎尾高等女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中學;江炳焜就任校長後,將該校於日治時期制定的規章、教材全數廢除,並延聘中國大陸籍人士任教。1946年2月8日,江丙焜獲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真除,正式成為虎女在戰後的首任校長,當時的虎尾女中為三三制學制(即初中、高中各三年)。
1948年7月,臺糖聘用江炳焜出任虎尾糖廠副主任,於是江炳焜在8月辭任校長,其校長職位由當時的教務主任陳東榮代理,同年9月18日,臺灣省政府正式任命陳東榮為校長;當時初中有13班,高中有3班,學生712人,教職員51人。
1949年9月1日,虎尾女中與臺南縣立虎尾初級中學(簡稱虎尾初中)合併為臺灣省立虎尾中學(簡稱虎尾中學、虎中),以原虎尾初中為男生部,原虎尾女中為校本部,亦為女生部。
1950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考量地方人士提出該校男女兩部之距離過遠,導致行政與課務推展不便,於是訓令省立虎尾女子中學自8月1日起復自省立虎尾中學獨立設校。同年,臺灣行政區劃重劃,虎女所在虎尾鎮改隸雲林縣。
1951年8月,省立彰化女中訓導主任談太儁因積功調陞虎女校長,她於任內著重推動與實踐生活教育。
1957年7月,談太儁奉教育廳令改調省立嘉義女中校長,由何珍淑接任虎女校長,並於7月31日辦理交接。
1959年8月,新竹女中(今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校長曹金英接任虎女校長。
1967年6月3日下午,曹金英校長於校內泳池游泳時,不幸因體力不支而溺斃,終年52歲,其校長職務由教務主任黃柏升代理。
1967年7月3日,臺灣省政府派遣新竹縣立第一女子中學(今新竹市立光華國中)校長石宛珠接任虎女校長,她在任內致力推行生活教育。
1970年7月1日,依照「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虎女之初中部停招,改制為臺灣省立虎尾女子高級中學。
初中部停招後,學生數量驟減,又逢臺灣經濟起飛,鄉村居民大多將子女送到都市學校就讀,於是虎尾女中和原省立虎尾中學改制的省立虎尾高中皆出現招生危機。此時,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希望兩校可以合併以解決學生過少之問題。
1979年2月1日,虎女校長陳永英自請調任臺南女中,由虎尾高中校長李士崑兼代虎女校長,教育廳遂令虎尾女中自當年暑假起停止招生,直至在學學生全數畢業後結束。而原為男校的虎尾高中改為男、女兼收。
兩校合併後,虎尾高中雖成為存續學校(使用虎尾高中校名並以虎尾高中為行政主體),但李士崑校長堅持以原虎女校區為校地,於是原虎尾高中校區於1980年7月改設臺灣省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簡稱雲林工專,後於1981年改制為國立雲林工業專科學校,1997年升格為國立虎尾技術學院,2004年更名為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980年8月1日,虎尾女中與虎尾高中兩校進行初步合併,統一行政單位,虎尾高中的教職員與學生全數遷至虎尾鎮光復路上的虎尾女中校區上班、上課,而原虎尾女中則僅剩高三學生。
1981年6月,虎尾女中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兩校至此合併完成。
2000年,因臺灣省虛級化(精省),省立虎尾高中改隸教育部,改制為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虎尾國小簡史】
虎尾公學校設立於大正7年(1918年),為今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小的前身,其校史沿革簡述如下:
1918年,創立土庫公學校五間厝分校,王仲先生捐資獻地興建校舍。
1921年,獨立為虎尾公學校。
1942年,分設虎尾南國民學校( 今虎尾鎮立仁國小),原虎尾公學校改稱虎尾北國民學校。
1945年,台灣光復,派莊文杞為校長。
1946年,改稱臺南縣虎尾鎮第一國民學校。
1949年8月。改稱台南縣虎尾鎮北國民學校,派彭春明為校長。
1950年,地方行政區域改制,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學校。
1958年,分設中正國民學校。
1960年,分設平和國民學校。
1966年9月,派沈紹發為校長。
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雲林縣虎尾鎮虎尾國民小學至今。
由於校址位於市鎮鬧區,校地狹窄、交通複雜,影響師生安全及正常教學,虎尾國小因而產生遷校之議。後來校區在1974年都市計畫修正中,奉內政部核定為商業區,時任雲林縣縣長的許文志在1981年12月就職後,積極爭取省府支持,加上地方各界通力合作,虎尾國小遂開始籌備遷徙至現址之計畫。
1982年9月公開徵圖,邀請專家審慎評選,決定委託趙啟南建築師設計監造。1983年6月公開招標,並於7月25日開工,全部工程歷時1年8個月,耗資新台幣8400餘萬元,於1985年8月2日順利竣工複驗通過。
此番建校工程之宏偉可稱得上是居雲林縣各級學校之冠,凡普通教室、特別教室、辦公室、圖書室、資料室等均設置齊全,整體規劃,一次完成,非但有助於該校教育之發展,對社區民眾休閒教育等,亦提供優良之場所,誠為地方教育之福。
1985年8月7日,虎尾國小由舊址遷入新校區(雲林縣虎尾鎮明正路88號),校史自此展開了嶄新的一頁。
興糖國小遷校 在 簡煥宗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二屆第四次定期大會-教育部門質詢】
今日我與喬如議員針對中山國小遷校後校名的問題、校園毒品防治、鹽埕活動中心、中山國小遷校後舊校區之規劃以及風災後校園和高雄市體育場池的災損狀況向教育部門進行質詢。
首先關於中山國小遷校後更名的問題,我與喬如議員在去年2月召開記者會,希望校名可以更符合在地特色、文化,教育局也曾在去年3月召開「鼓山區中山國民小學遷校更名」公聽會,我們更在第三次定期大會教育部門質詢時正式在議會提出這個問題,當時教育局表示要尊重遷校後新任家長會的意願,來決定是否要啟動校名更名機制。
其實,學校是否更名要尊重家長會、家長以及社區的聲音,我們一直期待教育局能扮演平臺的角色,協助希望更名的家長來啟動這樣的程序。現在新學期已經開始,我們在社區的住戶大會也常接到在地居民向我們反應校名的問題,教育局有沒有持續追蹤這個問題?要透過怎樣的行政程序?
教育局范巽綠局長表示,針對校名更名的部份今年1月20號教育局已擬定高雄市各級學校變更學校名稱的作業要點,只要有人正式向學校提案,學校就會成立推動小組研擬這個計劃,也會召開公聽會,如校務會議通過後就會送到教育局,待教育局審議委員會通過就會送到市政府核定,完成更名的程序。只要家長、家長會或社區民眾提案,就可以開始進行程序。
關於校園毒品的防治,從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針對各級學校藥品濫用的人數統計來看,105年度目前比例上已有所減少,我蠻肯定教育局在校園毒品防治的作業及努力。但現在毒品的包裝越來越多樣化,像教育部紫錐花運動策展的擬真毒品櫃顯示有許多毒品都包裝成咖啡包、果凍、巧克力、跳跳糖……等等孩子們容易取得、經常接觸的零食。雖然我們現在對校園毒品防治有一定成果,但現在毒品包裝成小朋友喜歡的零食的樣貌,教育局未來對校園反毒工作有什麼樣的規劃,不讓毒品進入校園?
范局長表示對於反毒的工作一定要集合全社會的力量,現在高雄市各級學校開學時都有做教育宣導,但教育的工作要更加的深化,讓學生、老師知道毒品的多樣貌,甚至連社區也都要特別注意。教育局現在也在與許多民間基金會討論,該如何作出虛擬實境的反毒的體驗,讓學生理解毒品會造成的傷害,讓學生不敢輕易嘗試。
鹽埕活動中心內有羽球館、劍道館、柔道館、合氣道館以及空手道館,多年來都是鄰近社區運動的重要場所,每天都有近千人在此運動,使用率非常高,在社區有一定的功能,但因整個建築物結構體安全的問題以及海砂屋的問題,經評估後今年10月將開始進行拆除動作。但既然社區有這個需求,這個活動中心拆除後近千人的運動人口該何去何從?我認為在現在推動運動、鼓勵運動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
在今年年初第三次定期大會市長的施政報告中,我們知道未來將規劃為新、舊港區,舊港區未來將是生活的重心,重視運動休憩以及宜居的社區。今年七月高雄市政府也與港務公司合作,成立「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一同開發舊港區的土地,雖然目前因為立法院的預算尚未通過,還未指派董事長及總經理,但高雄市政府已有派人過去港務公司,教育局是不是可以提早跟港務公司接洽,在開發舊港區土地時給我們一點空間。舊港區的土地中也包含了海巡、海軍、海關及港務警察等機關一些不必要的廳舍,我們能不能加以利用,讓民眾有可以運動的地方?
舊港區結合了輕軌、捷運系統、自行車道以及駁二特區,這裡的運動人口、運動風氣是興盛的,我們也許可以尋找適合的場地或場館,可以有一座高雄的運動中心,也期待體育處有更積極的作為。
體育處黃處長表示,目前鹽埕活動中心的球友們體育處有先與附近學校協商場地的使用,有些球友已開始到附近學校使用場地。體育處之前面臨的窘境是這附近已經沒有體育用地,也沒有適合的教育用地,如果今日所提到的這些土地,甚至一些機關既有的廳舍可以作其他開發的話,體育處會提供專業的建議、也希望可以提供市民更完善的運動空間。
關於鼓山區中山國小遷校後舊校舍之規劃,我從去年底遷校完成後就持續關心與追蹤,也曾與當地的里長一同會勘、聽取教育局說明,希望中山國小舊校區的規劃能符合社區的需求,當地里長也希望能規劃一個里民的停車空間。
我在今年9月29日再次邀集在地雄峰里、鼓峰里以及前峰里里長,並請教育局前來說明中山國小未來規劃的先期作業評估,我知道許多局處都有提出自己想法,都希望能有效利用這個地方,但希望相關單位在未來規劃時能傾聽在地聲音,並做好充分溝通!
最後,針對這兩次風災後校園和高雄市體育場館的災損狀況。校園的部分損失高達3億5千萬左右,請教教育局,當每次颱風來時,除了學校的行政人員之外,有無機會教育學生一同進行防颱準備?整個校園的復建過程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困境?我也曾接獲一些學校校長反應,校園復建的措施太慢,導致衛生局為了登革熱要去稽查開單,是否有人力不足或復建緩慢的狀況?
教育局局長表示,衛生局稽查的狀況在協調後已對學校進行專業性的輔導,在學生的環境教育方面則一直教導小朋友對於登革熱、PM2.5以及天然災害的了解,因為我們就處在這個環境,所以這個部份的教育是有在加強的。此次災後因受損範圍太大,校園重建的部份一開始多是先仰賴學校自行處理,但也是以4天內完成可以上課的環境為目標,後來環保局、外縣市及國軍也都有協助校園的恢復。在這次風災後,教育局也要重新檢視整個防災以及災後的SOP,讓未來面對風災時可以做得更好。
體育場館的部份也因風災有多處損壞,不知道體育處有無足夠的經費、資源與人力來行復建?還有針對高雄國家體育館的部份,不知道屋頂的太陽光電系統是否損壞?還有B2停車場嚴重積水的問題到底是因為沒有堆沙包或裝設防水閘門所導致?
體育處長表示,高雄國家體育館的太陽光電系統目前沒有問題,B2停車場的部份因排水不及所以導致積水,體育處會檢討是否抽水馬達及洩水系統是否出了問題。
完整質詢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HOb8IYEmA
興糖國小遷校 在 興糖國小學區 - 全台國小情報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國小情報,興糖國小遷校,興糖國小評價,興糖國小機車練習場,興糖國小特色,興糖國小幼兒園,興糖國小版本,興糖國小校長,興糖國小行事曆. ... <看更多>
興糖國小遷校 在 機關名稱: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 王向榮(Ronny Wang)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30630 決標公告 1121002A
20230630 決標公告 1121015A
20230630 公開招標更正公告 1121018A ... <看更多>
興糖國小遷校 在 興糖國小遷校 - 全台國小評價網 的推薦與評價
高雄市橋頭區興糖國小....管理與觀瞻皆非理想,迨至民國44年高雄糖廠于廠長昌梧,接掌本校董事長,為關心兒童教育,特予設法闢地合併遷建置現在校舍,學校始具規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