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插一盆自己種的玫瑰》
* 雨中的日子總是濕的,不知是雨還是自己,總在弄濕這個流光……。—-三毛
*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三毛
* 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徐志摩
* 她走得很遠,逛的很仔細,但漫無目的,每一次停下來,都僅僅是因為她喜歡不慌不忙地欣賞每一件東西的靈魂。
——馬奎茲《霍亂時期的愛情》
* 欣賞花朵的方式就是去追蹤它們的足跡,欣賞地看著它們,然後是在離開時戀戀不捨,只帶走對它們那風姿與芳香的朦朧回憶。—-露西·莫德·蒙哥瑪麗《多斯的城堡》
* 靠肉體的努力無法逃避罪孽、邪惡和迷信。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靠思想的努力。只有靠思想使自己學會自我犧牲,學會謙遜和誠實。人只有在思想上追求忘我、謙遜和誠實,在與罪孽、邪惡和迷信的鬥爭中,他才會充滿力量。—-托爾斯泰《生活之路》
* 夫妻吵架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戰爭,就像一把剪子的兩葉刀片,你看它們相互砍來殺去,但絕不會傷到對方,大戰三百回合後竟相安無事。—-錢鐘書
* 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為了自己的想像搬去另一個城市。這種固執真是既可愛又可悲啊。—-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 望見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雙倍淒慘;眼前有食物卻挨餓,會餓得十倍焦煩;看到了敷傷的膏藥,傷口更疼痛不堪;能寬慰悲哀的事物,使悲哀升到頂點。—-莎士比亞
*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 戴高樂有一句名言,在這裡做為一個鼓勵所有人找到自我的一段故事:
困頓反而會吸引有個性的人,當一個有個性的人迎向挑戰時,他會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從聖西爾軍校畢業後不久,他碰到了一個可以為國效勞的機會,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二十四歲,他隨著後來非常有名的「貝當第三十三團」到了中東戰場。這個第三十三軍團非常有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貝當號稱是全法國陸軍裡頭最勇敢的團隊。
戴高樂也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三十三軍團裡頭最勇敢的戰士。他樂在冒險,貝當如此,戴高樂也是如此。不過,三十三軍團的人當時都說,他們看到了貝當和戴高樂,心想:「我們大概無法活著打完這場戰事,因為這兩個人實在都太瘋狂了!」
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才沒有多久,腿部受重傷,被送到後方醫院療養,體能一恢復,立刻回到戰場。很快地,他又受重傷、又被送到醫院,但是他實在很不耐煩待在後方,所以醫生還不允許他回到戰場,他的傷勢根本還沒有完全恢復,就逃出醫院,他真的是用溜的,他還告訴友人說:「你幫我守住這個病床。」
然後就從醫院圍牆外面逃掉了,重返戰場。
最後一次重返戰場時,他參加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讓法國傷亡三十萬人,叫作「凡爾登之役」(Battle of Verdun)。那次戰役,戴高樂碰上激烈的近身肉搏戰,他被德軍刺刀殺傷,也被手榴彈的碎片完全打昏,醒過來時聽到的都是德語。
他成為戰俘,從此被困在戰俘營,好幾次都想辦法逃獄。
他逃了幾次你可以想像嗎?
我曾經告訴各位,邱吉爾曾經逃亡,後來變成戰地英雄,然後才從政。可是那時候邱吉爾是在南非,那些布耳人太好對付了,想要逃出德國人的魔掌可不簡單。
戴高樂一共逃了五次,他絕不會被命運綁住的。從他的逃獄方法也可以知道這個人的膽識機智。有一回他故意讓自己受傷,因為他認為醫院比戰俘營容易逃亡,他偽裝吃了小蘇打使皮膚泛黃,軍營裡的軍醫誤認他得了一種黃麴病,趕快把他送到醫院,但是他長得太高了,逃出醫院以後很快就被逮到──這跟邱吉爾不一樣,邱吉爾那時候並不高,而且還沒有長胖。
雖然一次大戰後半期都是在戰俘營裡度過,戴高樂在那個時後已經看出德國是一個了不得的國家和民族,他必須要多了解這個對手。
那時,他不只經常性的逃亡,而且還學了德語,他每天緊盯德軍發給戰俘的報紙了解戰況發展,他從報紙學德語,有時候會寫註腳、眉批,而且還跟俘虜同伴們討論戰術跟戰爭的理論,也會跟獄卒請教德語怎麼唸。
這是一個人不會浪費時間的人。
由於他多次企圖潛逃,最後德軍就把他移送到德國監獄裡的重刑戰俘牢房,其實以他的地位根本不應該關到那裡去,可是這件事對他的人生太重要了,為什麼?
因為跟他關在一起的人都是全歐洲最勇敢的戰士,而且非常的重要。戴高樂反而好高興,因為他可以抓住機會認識這些重要人物,這裡頭包括法國空軍戰鬥英雄,他的名字叫加洛,戴高樂問了他很多問題,包括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
他在那裡也認識了蘇聯紅軍元帥米哈伊.圖卡契夫斯基,戴高樂在那時了解關於俄羅斯所發展的所有事情。
我為什麼講這些故事呢?
因為沒多久,一次大戰結束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當戴高樂被釋放的時候,他已經認識這些人,知道空軍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德語。一個人光是自命不凡沒有用。不凡,是儘管成為戰俘,他仍抓住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這個人太特別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一》
#每日一首歌曲: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 Sissel演唱版
https://m.youtube.com/watch?v=vH1aU7ZUdzw
興 登 堡 元帥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賽克特訪華,大人物來臨聖迎
前情提要:
由於德國顧問團團長─魏澤爾,與蔣介石衝突日漸升級,老蔣開始尋找更合適的顧問對象,此時正好有一退休老將對來華工作頗感興趣,於是藉機來華訪問,而此人正是有德國國防軍之父美名的漢斯‧馮‧賽克特上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漢斯·馮·賽克特,此人在一戰中被派往德國東線戰場擔任參謀職務,而他的上司則是馬肯森。
希望各位還記得馬肯森,這位名將曾被老蔣列為最初想要聘請德國顧問的第一首選。先前提過,馬肯森曾在1915年橫掃巴爾幹戰場,這其中就有賴賽克特的出謀劃策。當時德國的參謀總長─法金漢,曾經將「馬肯森與賽克特」的組合常為與另一組黃金組合「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相提並論;英國軍事史學家─李德‧哈特則紀錄當時流傳的說法:「哪裡有馬肯森哪裡就有賽克特,哪裡有賽克特哪裡就有勝利。」
但真正讓賽克特聞名於後世,卻是他在一戰後的練兵手腕。
由於德國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下,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當時擔任陸軍總指揮的賽克特決定打造一支精良部隊,具體做法為:士兵當士官訓練、士官當軍官訓練、軍官當將軍訓練。如此在日後需要急速擴軍時,現有受過嚴格訓練的軍隊成員可以立刻成為幹部,奠定德國日後能快速擴軍的基礎。(我想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隆美爾了,這位老兄在一戰後始終只有上尉的軍階,結果日後卻成為橫掃北非戰場的德國元帥。)
另外賽克特還大力推動德國與蘇聯簽訂 《拉帕洛條約》,這不但改善兩國關係,而且還隱藏了一個對德國國防至關重要的協議:「德國能夠送戰鬥人員到蘇聯受訓(這其實已經破壞凡爾賽條約的內容了,可見賽克特也有不擇手段的一面,但我個人其實是理解賽克特的行為,畢竟德國在一戰後的軍事真的被限縮得太嚴重,任何一個期待國家有自衛能力的人,都會試圖補強這危險的現況)。」這為德國空軍提供後來復興的種子。
正因有賽克特的精心建設,才造就日後德國橫掃歐洲的精銳之師,而這一切還是在諸多限制且資源匱乏下成就,這位被人尊稱「德意志國防軍之父」的老將,自然也引起求才若渴的蔣介石重視。事實上,當初蔣介石在1926年想要組建德國顧問團時,也曾邀請賽克特;不過,當時賽克特剛被德國政府從陸軍總指揮一職中逼退,心情正惡劣,所以婉拒邀約。
如今數年過去,滿腹韜略的老將不甘在國內閒居冷落,加上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太久沒工作,需要賺錢補貼家用。當蔣介石在1933年作出熱烈邀請,賽克特也心動地前往中國,準備認識一下這可能讓他重新出山的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2個月左右的參訪,其中還與蔣介石促膝長談3天,賽克特感受到國民政府各方人員的尊崇之情,以至於他曾寫信告訴自已的姐姐:「在這裡,我被當作一位充滿智慧的導師,就像軍事上的孔夫子。」
而蔣介石也直接的告訴他:「懇請將軍留下來當我的『高級顧問』,若是有需要,將軍還可以接任顧問團長一職。」
此話一出,可讓賽克特為難了,一來他自己還沒下定決心在華工作,二來他如果趁勢接任團長一職,那是相當冒犯魏澤爾。所以賽克特說:「原諒在下身體老邁,於貴國旅途中時常感到精神不繼,身體如此不佳,實在無法任職而有所貢獻。但貴國及委員長對在下如此款待,敝人會在返國前盡可能考察,並提供一份軍隊整理建議書以作為回報。」
於是賽克特前往華北視察國軍駐長城部隊,之後提出《陸軍改革建議書》,其中主有內容有:
一、整個軍隊的訓練、發展、人事任免,需置於一個最高統帥(也就是蔣介石)之下,絕不允許其他單位有任何獨自為政之舉。
二、必須建立一支人數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為此須先設立示範作用的教導旅,以及仿效德國軍隊的軍官團。
三、中國兵工廠的產能遠不足其軍隊所需,應逐步建立自身軍工業,這可在「歐洲軍火公司」的幫助下進行;另外也需改善交通基礎建設,如此在外敵入侵時才能迅速輸送部隊至危急地區。
四、增加德國顧問團人數,並讓德國顧問參與軍政部改組、掌握軍費,好達成軍火工業發展。
大概是有感於中日雙方衝突日漸頻繁,賽克特還在文章中強調:「依本人來看,在長江流域重要據點設置炮台及魚雷,以封鎖敵艦通航和侵襲,為刻不容緩的急務,如此才能保障國家政治及軍事中心的安全(這裡指的就是首都南京)。」
蔣介石對於賽克特的建議極為讚揚(個人覺得老蔣最欣賞的,大概就是讓自身大權在握的建議了),在依依不捨的目送老將軍回國後,他迫不及待的對手下說:「我們國家要建軍,建軍是不容易的事,主持建軍的人要具有很高的學識經驗與品德,賽克特將軍正是這樣一個勝任的人!」
接下來蔣介石展開對賽克特瘋狂的「追求」,首先在賽克特還在歸國旅程中,蔣介石就寫信給他,大致內容可以簡略為:「賽老將軍身體好不好呀?我好想你呀,我對你可是覺得相見恨晚呀!你的建議我都開始照做了,然後順便想跟你反應一下,那個魏澤爾也不是說他能力不行,但他還是有許多缺憾,然後你真的好優秀,你覺得我可以怎麼辦?」(說真的,我把老蔣的公文做好以上整理後,現在一整個覺得肉麻到起雞皮疙瘩。)
之後蔣介石又對德國放話:「你不讓賽克特將軍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我索性找法國的貝當元帥組新的顧問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岔題一下,蔣介石口中的貝當(法語:Henri Philippe Pétain),是法國一戰的民族英雄。在1916年,德軍進攻法國重鎮─凡爾登(這地號稱「巴黎鑰匙」,是通往法國首都─巴黎的交通要道;此外,凡爾登也是法國高盧民族的發源地),貝當發下「不准敵人通過」的誓言,最終粉碎德軍的進攻,成功拱衛首都,可說是法國防守悍將的最強代表。
蔣介石這個放話的意思,我想就是:「我就要最好的外國顧問!你們德國如果不派最好的,我就找法國組隊!」
這可讓德國政府坐不住了,畢竟德國從中國市場收穫不少利潤,還可以獲得中國的特產─稀土,好發展高科技及軍事工業,更重要的是:要是中國轉跟死對頭法國合作,那對德國無異是巨大的損失。
所以德國政府同意賽克特擔任新任顧問團團長,剛回到母國不久的賽克特,於是又要長途跋涉去中國就任了。但在臨行前,他決定先給魏澤爾發個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即將在1934年3月前往中國,接替你的顧問團長職務,不知將軍是否願意留在中國和我一起共事?」
接到老上司訊息的魏澤爾,起先雙手不住地顫抖,接下來就是一聲爆喝:「這簡直是無恥的勒索!」
接下來魏澤爾對著代為轉達的德國軍官一陣劈頭痛罵(我覺得那軍官真衰):「當初是我建議蔣介石讓賽克特來華訪問,我本來希望以前的老上司為顧問團增加聲勢,方便開展顧問團工作,結果賽克特竟然搶我工作,還要我留下來一起共事?這是過河拆橋!簡直是無恥的勒索!」接下來魏澤爾對蔣介石放話:「中國政府敢再跟賽克特有所聯繫,我就立馬走人!」
聽聞此言的蔣介石只覺得好氣又好笑:「娘希匹,本來就要你這普魯士頑固走人呀。」
於是1934年3月,賽克特將軍二度來華,成為新一任的顧問團團長。與此同時,魏澤爾忿忿不平的打包走人,臨走前他還做了一件事,各位要不要猜猜看他做了麼?
魏澤爾在臨走前,寫了兩份「整理部隊建議書」,首先他先總結目前部隊狀況:「華北戰事足以證明,顧問團在中央軍所施用的訓練及戰鬥原則完全適當。其顯著的進步,在於這四年來中央軍校的新式軍官訓練。中國人民確能練成良好陸軍,在先前基礎上繼續建設陸軍及發展,自然能建造出強大的國軍。」接下來,他從武器、練兵方式、軍事組織設計、軍事部門改革、面對日本未來侵略應採取戰略,全部都提出改進的建議。
蔣介石細讀了魏澤爾的臨別之言,然後告訴屬下:「我覺得魏澤爾的意見很正確,是陸軍進步的關鍵,將全書抄錄給相關單位實施,並且要回報給我結果。」
寫到這,我想評價魏澤爾:「真是一位實在的人物,克盡職責到最後一刻,並且能提出對手都認為中肯的建議。雖然退場的並不完美,但在中德合作史上已經留下扎實且深刻的功績。」
而隨著賽克特的到來,中德合作的格局將再發生巨大的變化。
圖片為:漢斯‧馮‧賽克特上將
興 登 堡 元帥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澄清唬爆米花分享:骨灰級遊戲解放軍之怒】#福編
最近經濟學人報導台灣可能成為戰火中心。不過在戰棋遊戲中非常出名,但已被併購的SSI公司(裝甲元帥系列出品者)在1999年時就已依照當時的「最壞狀況推演」,出版過虛擬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遊戲「People's General」,臺譯「解放軍之怒」,陸譯「人民將軍」。在該版本的設定背景,是:
(一)俄羅斯內憂外患持續惡化
(二)2002台灣走向獨立,中共開始準備干預並封鎖,同時在南海和越南發生衝突
(三)美國因財政困難與縮減赤字削減軍力
(四)2005時中共入侵宣布獨立的臺灣本島,美國第七艦隊介入,中共以擊沉林肯號航母作為回應。美國總統遂聯合西方盟國正式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宣戰。
㊣主要戰場:
一、東方戰役:戰役設定在中共為進行全面戰爭,決定直接掠奪衰弱、連核彈頭都無法繼續保存的俄羅斯國土豐富的工礦資源。玩家從伯力(出擊)、庫頁島(奪天然氣)、海參崴(徹底消除俄羅斯遠東力量)、烏蘭烏德(準備進攻西伯利亞)、伊爾庫次克(水電工礦)、阿拉木圖(擊敗當時相對親俄的哈薩克)、葉卡捷琳堡(烏拉工礦區)、喀山(工業中心)、阿斯特拉罕(控制裏海)、伏爾格勒(即史達林格勒,伏爾加河中心地帶)等戰役後迫使俄羅斯選擇與中國合作並中立。接下來共軍繼續橫掃越南、泰國、新馬,最後攻入南韓,在釜山一戰徹底消除西方介入的立足點後,迫使西方只能在談和與使用核武互相毀滅世界抉擇,玩家也成為最偉大的人民元帥。
二、西方戰役:戰役設定在東方最後一戰的釜山戰役,中共並沒有成功把西方掃入海,雙方均損失慘重後,玩家開始自釜山開始反攻,收復大田、漢城後,轉往歐陸,攻入伏爾格勒以鼓勵俄羅斯重新投入戰爭,在收復歐俄地區後,趁中共重兵回防烏拉山區之際轉往東南亞戰場。在河內獲勝後,又再度轉往烏拉與西伯利亞,奪回工礦資源以終結中共的戰爭潛力,最後伯力一戰順利擊敗共軍,迫使中共談和,接受臺灣完全獨立以換取西方不進攻中國本土,玩家則成為艾森豪與史瓦茲柯夫後再一位的偉大司令。
三、潛在戰場(台北):其實是北部戰場,設定在伯力戰役並不順利,中共繼續戰爭而沒有談和,美軍在宜蘭登陸,向台灣北部核心地區反攻。
※備註
一、武器:當時遊戲預設許多處於原型設備或計畫中的武器,所以與今日現實世界之後的發展有些許不同。
二、東方優勢:步兵單位以15為加成起跳,反應的其實是1990年代,中共有大量的可回役兵(1980-1990的對越十年輪戰使中共擁有最豐富的具戰役經驗人員)
三、西方優勢:頂級武器雖昂貴但明顯優於東方,且部隊能力額外加成一項是30資源(東方是50資源),反應西方軍武科技成熟並擴產快。
當然時至今日,這些條件已然改變,多數參加過中越十一年戰爭的人都已經當爺爺了,啤酒肚也取代六塊肌,反而是西方可迅速回役兵較多。但軍工生產也剛好相反,中共的一般軍工產品(如倍力橋組件、補給品生產)生產快且成本低,反而是西方的各類一般軍工產品生產慢且成本高(所以附加能力成本剛好反過來)。
四、中文版錯誤:中文版加了愛國單位「特種部隊」,只是把英軍的廓爾喀傭兵部隊兩項數值個加減一下,在英文原版並沒有這單位。戰役中所有可「採購」的部隊,都要有充足來源。英軍的廓爾喀部隊之所以可以戰時擴編,是因為在歐洲各富豪家與廓爾喀的鄉村,還有許多人可以回役。另,中文版許多戰場,除了台北戰場是原遊戲所設,其他都是中文版自行添加,幾乎都很明顯地過於偏袒臺方。
五、單位不被殲滅很重要:一個單位盡量不要被殲滅,反應的是一個單位只要不被軍事意義上的殲滅,能成一定建制保存,對戰力恢復很重要。沒被殲滅的隊伍,過場後自動復原,反應的是傷兵自醫院返回,還有新兵被老兵帶很快進入狀況。
額外一提,理想上部隊人員減損1/3就該退出戰鬥,是因為老兵2:1帶新人,是實務快速進入狀況的下限。
感想:
(一)很多人玩過後都覺得空軍角色怎麼相對不重要,這其實是來自2000年前後「噴射戰鬥機過度昂貴到發揮不了決定性作用」的論述。當時認為噴射戰鬥機面對越來越刁鑽的防空與越來越昂貴的造價,在不對稱的戰爭(如美國-伊拉克或美國-塞爾維亞)戰場尚有顯著作用,但在大國對戰,極易因對耗且難以快速補充而在實際主戰場沒有充分角色。
(二)遊戲明顯地存在大砲兵主義,但這符合中美雙方建軍的現實。從1999到現在,中美雙方其實都在增強遠程陸軍投射火力,遊戲中中共的WS(衛士)與美國的Crusader、Himars都是變態的遠程火力。只不過現實世界中共航天集團的衛士系列輸給兵器工業集團的AR系列(即現在的PHL-03、PHL-16),Crusader被取消,但Himars活下來。大國對戰時,有防空火力保護的遠程陸軍長程火箭衛星導引火力才是真正的輸出主力。
(三)解放軍之怒被很多玩家自創改成中東戰場、印巴戰場,某種程度可稱歷久不衰。
(四)當初俄羅斯在普丁執政前,完全被西方「看沒有」。
(五)這款游戲也算「邪典」(小眾經典)的原因是對後波灣全面戰爭型態有不錯的模擬。
(六)但時至今日,最大的落差還是無人機角色吃重沒有反應出來,不過遊戲當初假設是2005,當時無人機確實作用有限。
(七)當時(1998-1999)俄羅斯衰弱但政治立場還頗親西方,但今日的俄羅斯與西方的對立卻持續加深。俄羅斯雖不會和共軍同盟,卻不會切斷貿易,更不會站西方立場。
至於相關攻略網上搜尋都有,也有人利用qemu做出可模擬 windows 98環境,讓這款骨灰級遊戲可以運作。
祝大家周末愉快
重要的縮網址(有興趣玩戰棋殺的可以點看看)
https://reurl.cc/kVA21K
興 登 堡 元帥 在 晋升为陆军元帅#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兴登堡#战争电影#精彩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世界大战3 坦能 堡 战役, 兴登堡 一战成名,晋升为陆军 元帅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兴登堡 #战争电影 #精彩片段. ... <看更多>
興 登 堡 元帥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34年8月2日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逝世... 的推薦與評價
一戰爆發後,在東線坦能 堡 會戰中擊敗俄國軍隊後晉升為陸軍 元帥 。 1925年起擔任德國總統。 興登堡 在軍事生涯初期是一個出色的軍人,但是他最為著名的成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