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牙齒親餵怎麼辦
≡※≡※≡※≡※≡※≡※≡※≡※≡※≡※≡※≡※≡※≡※≡※≡※≡※≡
我從以前到現在關於全親餵這件事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那他長牙齒怎麼辦?」
以及
「會不會咬到你?」
跟「會不會痛?」
其實我在還沒生米寶之前也有一模一樣的問題😂😂😂 我懷孕的時候也問過很多媽媽一樣的問題🤣
沒辦法,沒經歷過就是沒經驗,沒經驗就是各種不懂啊,隔行如隔山的概念
寶寶在喝奶的時候是用上顎跟舌頭吸奶的,用上顎頂住、用舌頭彈上去的動作把奶推近乳頭、並用喝奶的力氣把奶吸出來,所以喝奶這個動作其實對他們的口腔發育很好,不僅練習舌頭的敏捷度,吸吮這個動作也是寶寶與生俱來就會的安撫自己的動作
寶寶在喝奶的這個動作是用不到牙齒的,如同我們拿吸管喝飲料一樣,是用不到牙齒的,如果用牙齒咬,前幾次可能是不小心的,之後如果還咬的話我聽幾個媽媽說是故意的😅
米寶在長牙的時候有不小心咬過我幾次,因為他不知道他有牙齒了,他只是覺得牙齦癢癢的不舒服、想找個什麼東西咬,我的乳頭又那麼不湊巧在他嘴裡,他就咬下去了
痛不痛?當然很痛
我幾次都差點從他的頭扒下去,但我只有很兇的跟他說「這樣很痛!不可以咬媽媽!」
每一次他被罵都秒哭,那種他也不是故意的、就牙牙很不舒服、人家是不小心咬下去的臉,一副很冤枉很委屈的樣子
然後他就會幾個小時抗拒喝奶,因為他怕又咬到我,這幾個小時奇歡無比,因為沒有內內安撫、牙齒痛的也睡不好、各種固齒器輪過一回合,只有磨牙米餅能暫時紓解他的不適
我被咬過的次數不多,他的門牙都長齊了以後也就再也沒有不小心咬到我了
#有牙齒吸奶不會痛
#比較痛的是買了很貴的配方他不喝
≡※≡※≡※≡※≡※≡※≡※≡※≡※≡※≡※≡※≡※≡※≡※≡※≡
#媽媽視角 #育兒日記 #育兒日常 #育兒生活 #ベビー #米寶成長日記 #抓餅寶寶 #米寶8個月#國際哺乳週 #wbw2021 #worldbreastfeedingweek #親餵
舌頭癢怎麼辦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寶寶吐泡泡
傳說是要下雨了? 還是生病了呢? 🤔
這是一位兩個多月大寶寶來做健檢,
全程笑咪咪,活動力強手舞足蹈,
檢查完後沒什麼問題,
準備離開前爸爸回頭問了一句:
"對了 他這幾天一直吐泡泡,這樣正常嗎❓"
===========================
寶寶嘴巴吐泡泡也是常見問題呀~
跟下雨關聯性的部分
因為牽扯到某些無法理解的神秘力量🙏🧙♂
這邊就不討論了
我們來看寶寶吐泡泡在凡間常見的原因,
⚠ #其中第四點要特別注意
1⃣ 寶寶口水太多🤤 但寶寶不說
大約兩個月到四個月大開始,
唾液腺會逐漸發育,口水就會越來越多,
但因為還不太會吞,所以就會有滿嘴的口水,
那該怎麼辦呢?
就只好用舌頭頂出來~ 變成滿嘴泡泡囉~
2⃣ 寶寶開始長乳牙了🦷 但寶寶也不說
準備長牙的時候,牙齦會很癢不舒服,
也同時會刺激唾液腺分泌,
會一下子口水大增,
吞嚥技巧還不好的寶寶
就會跟上面一樣通通用舌頭頂出來,
滿嘴泡泡
3⃣ 寶寶覺得好玩🥸 但寶寶還是不說
隨著寶寶長大,他會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
從吃手、吃腳、挖自己的耳朵、打頭等等,
吐口水也是一種探索方式,
有時high起來還會一邊笑一邊噗噗噗的噴口水~ 🤩
4⃣ #寶寶生病了 😷但寶寶依然不說
當寶寶感冒生病甚至得肺炎的時候,
鼻腔、口腔或氣管分泌物也會大增,
所以也會有像吐泡泡的症狀,
但泡泡顏色可能會有一點混濁或偏黃綠,
也常會伴隨寶寶活力差、胃口差、呼吸急促
或是明顯鼻塞、咳嗽症狀出現
如果有出現就要盡快就醫囉!!
尤其是小於兩個月大唾腺還沒發育的寶寶開始吐泡泡要特別小心!!
=========
👨⚕阿庄酥酥小提醒:
寶寶吐口水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造成"口水疹"
口水裡有消化酵素,長時間接觸皮膚會造成角質分解、乾裂,
之後再被摩擦或是接觸到細菌黴菌就容易發疹和感染囉!
所以要常常準備"濕"的紗布巾,
把臉上和脖子的夾縫裡的口水輕輕的壓乾,
也可以塗上一些油性護膚品隔離口水,
例如: 保濕霜、羊脂膏或木瓜霜減少刺激~
#如果有反覆無法控制或快速擴大的口水疹建議就診治療~
最後回到剛剛的寶寶
雖然才兩個多月大就一直吐泡泡,
但是精神活動沒問題,
聽診和身體檢查也沒有異常,
所以就是1⃣寶寶口水太多
正常狀況囉~
舌頭癢怎麼辦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開心看到政府買到的41萬劑今已經到貨~
目前累計了526萬劑~希望施打速度可以加速
政府開放年齡的速度也可以加速~因為還是很多長輩在猶豫,希望可以開放速度快一點讓有意願的民眾先施打增加覆蓋率🙏🏻🙏🏻🙏🏻
7/3-5台中市診所會開打莫德納疫苗~
所以這次先來介紹一下莫德納的部分:
👉🏻莫德納疫苗有可能的副作用?
✔️注射部位疼痛: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
✔️發燒: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
✔️疲倦
✔️頭痛
✔️肌肉痠痛
✔️關節痛
✔️畏寒
⚠️莫德納疫苗不良反應:
1️⃣#有可能有立即性過敏反應!在美國文獻中(VAERS)打了400多萬第一劑有10人有立即性過敏反應! 多半在半小時內出現,有可能有先前的過敏史!
2️⃣#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多見於
🔹青春期男性或16歲以上年輕成人。
🔹第二劑比第一劑容易發生。
🔹通常發生在接種後幾天。
(機率1.5/100000)但幾乎都症狀輕微,治療及時皆已復原)
3️⃣#腋下腫脹/疼痛(機率:約1/100)
4️⃣#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常見(機率:約有1/100 ),可能接種後7至8天手臂才開始腫脹,又腫又熱,又痛又癢,被稱為「延遲型大型局部反應」,也被形容成「#新冠手臂」,大部分人在4天會消退,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mRNA疫苗的賦形劑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過敏有關,反應以女性為主約85%至90%。
5️⃣#顏面神經麻痺(Bell’s palsy)、臉部腫脹:罕見,多發生在注射後數週後(機率:1/100-1/1000)。
⚠️怎樣的人不適合施打呢?
1️⃣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如:🔺對含釓(Gadolinium)#MRI顯影劑嚴重過敏過。
🔺對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嚴重過敏過。(此兩項台灣CDC沒有明說,但參考國外資料建議民眾可以避開~)
2️⃣ 目前正在發高燒、急性感染發病的患者,暫緩接種。
🙋🏻♀️其他大家擔心的洗腎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病人可不可以打呢?
👩🏻⚕️就像AZ疫苗一樣,有慢性病的病人更需要疫苗提供保護力~但是
🔸正在打化療的或剛骨髓移植的病人不建議。
🔸風免科的病人有些藥物需要調整,請跟主治醫師討論!
🔸骨鬆患者接受注射的有些藥物也需避開,請跟主治醫師討論!
🔸和其他疫苗間隔兩週。
🙋🏻♀️疫苗副作用產生怎麼辦?
👩🏻⚕️輕微到中度的發燒或痠痛,可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冰敷疼痛部位。若症狀持續或惡化,請儘速就醫。
‼️胸痛、心跳加速、心律不整、呼吸急促等症狀,都是心肌炎徵兆,若發生症狀請儘速就醫!
‼️如果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血壓急速下降,擔心是立即性過敏反應,須立刻注射腎上腺素!
🔔很多人擔心長輩很虛弱,如果打完又發生不幸事件怎麼辦呢?
👩🏻⚕️基本上文獻顯示疫苗直接造成死亡的案例是沒有的~資料可以看到,#65歲以上染疫的重症率是4成以上~#死亡率是1至2成~遠遠大於目前台灣注射完疫苗後通報死亡率0.02% ,如果家人討論長輩過於虛弱不想注射,或長輩擔心拒絕施打疫苗,就建議多待在家,疫苗留給需要的人也很好~
📣7/3-5診所協助施打莫德納疫苗,目前可能有28個名額(我們只有7/3週六一天喔)
歡迎 ✨75歲以上民眾✨電話預約喔~
‼️但是市政府一直滾動式修正,有可能疫苗無法如期供應😓
‼️市政府沒有公布殘劑的分配方式,如果有明確指示會進一步公布喔~
#佳鴻診所(04)2473-9868請來電預約喔~
參考資料:
1.ᴀʟʟᴇʀɢɪᴄ ʀᴇᴀᴄᴛɪᴏɴs ɪɴᴄʟᴜᴅɪɴɢ ᴀɴᴀᴘʜʏʟᴀxɪs ᴀғᴛᴇʀ ʀᴇᴄᴇɪᴘᴛ ᴏғ ᴛʜᴇ ғɪʀsᴛ ᴅᴏsᴇ ᴏғ ᴍᴏᴅᴇʀɴᴀ ᴄᴏᴠɪᴅ-𝟷𝟿 ᴠᴀᴄᴄɪɴᴇ — ᴜɴɪᴛᴇᴅ sᴛᴀᴛᴇs, ᴅᴇᴄᴇᴍʙᴇʀ 𝟸𝟷, 𝟸𝟶𝟸𝟶–ᴊᴀɴᴜᴀʀʏ 𝟷𝟶, 𝟸𝟶𝟸𝟷
2.ғᴀᴄᴛ sʜᴇᴇᴛ ғᴏʀ ʜᴇᴀʟᴛʜᴄᴀʀᴇ ᴘʀᴏᴠɪᴅᴇʀs ᴀᴅᴍɪɴɪsᴛᴇʀɪɴɢ ᴠᴀᴄᴄɪɴᴇ (ᴠᴀᴄᴄɪɴᴀᴛɪᴏɴ ᴘʀᴏᴠɪᴅᴇʀs) ᴇᴍᴇʀɢᴇɴᴄʏ ᴜsᴇ ᴀᴜᴛʜᴏʀɪᴢᴀᴛɪᴏɴ (ᴇᴜᴀ) ᴏғ ᴛʜᴇ ᴍᴏᴅᴇʀɴᴀ ᴄᴏᴠɪᴅ-𝟷𝟿 ᴠᴀᴄᴄɪɴᴇ ᴛᴏ ᴘʀᴇᴠᴇɴᴛ ᴄᴏʀᴏɴᴀᴠɪʀᴜs ᴅɪsᴇᴀsᴇ 𝟸𝟶𝟷𝟿 (ᴄᴏᴠɪᴅ-𝟷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