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是我衝浪認識的朋友們,
真的很善良,
也常不吝嗇教我很多衝浪觀念,
光是今年他們已經救了兩次人了。
我要變強!
有天需要我的時候,
我也要可以游到外海拖人回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舢舨漁船 在 宏裕行食品有限公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日手作花枝丸DIY之師傅等級的小朋友在這啦👉👉👉👉圖三是超級漂亮的花枝丸👍
就連老闆本人看了也都嚇了一跳👀
宏裕行花枝丸館就是好吃好玩好好逛🤘
#澎湖花枝丸領導品牌 #宏裕行花枝丸館 #花枝蝦排第一品牌
✅巨型花枝模型
✅呷飽沒命運押寶盤
✅海底扭蛋機
✅全自動化花枝丸生產線
✅澎湖大目舢舨漁船
✅花枝丸DIY & 繪繪帆船DIY
舢舨漁船 在 呂孫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維護台灣海洋資源 共創漁業永續經營】
日前我接獲淡水區50多位舢舨漁船漁民的聯名陳情,希望為了海洋資源維護與漁業永續經營發展,要求主管機關能公告禁止在沿海3浬內使用流刺網,減少海底覆網的狀況,所以今天我邀集了漁業署、海委會、海巡署及漁民代表,就等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因為當地許多漁民都是以「一隻釣」的方式作業,對於魚群及環境破壞較小的作業方式,確保當地漁業資源的再生能力,以免對於海洋環境造成永久性破壞。今天與會的漁民代表表示,如果以不當的作業方式大小魚都一網打盡,將造成漁業資源枯竭,而拖網和底刺網的作業更容易破壞海床和人工魚礁,對該區海洋生態更是一大打擊。
漁業署為了確保漁業利用,對海洋漁業捕撈管理研訂包括禁漁區、禁漁期、漁具漁法限制、漁獲體長限制、漁獲量限制及漁獲回報等管理措施,在北台灣海岸也針對拖網、刺網、燈火、魩鱙、鯖鰺等漁業進行管制,目的就是希望對於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最少的影響。
尤其農委會自2016年已宣布沿海3浬內禁用流刺網的政策目標,目前在北台灣幾個臨海縣市(如新竹市、桃園市、基隆市、宜蘭縣),皆針對刺網作業予以限制;反觀新北市的五個漁會中,已在金山、萬里、瑞芳及貢寮四區的沿岸3浬內劃設有刺網作業限制區,並全面實施「刺網實名制」,強化刺網作業船隻對網具的管理責任,但是淡水區卻沒有相關規範。
除了管制措施之外,漁業署也積極輔導現行的刺網漁船能夠轉型,2017年1月5日修訂限制刺網漁業僅得為主漁業,不得再新增登記為兼營,原已核准兼營者,得兼營至漁船滅失或漁業人變更為止;另與各地方政府與漁會配合輔導,針對主營刺網漁船筏每艘補助20萬元、兼營刺網漁船筏補助15萬元方式,只要確認漁業人拆除所有漁船筏上刺網漁具設備及完成註銷漁業執照所登載刺網漁業資格後,即核發轉型輔導金,在2017年共輔導830艘,2018年585艘,今年519艘,三年共計編列3億9878萬的經費。
我們的期待,是為了保護海洋生態,讓漁業永續發展。所以,我在今天的會中決議,為維護台灣整體海洋資源,促進漁業永續發展,請漁業署參考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宜蘭縣以及新北市現行依據漁業法第44條針對沿近海刺網作業之限制,於兩個月內就淡水漁區有關刺網作業規範乙事與新北市政府進行溝通,以維護附近海域之漁業資源。
舢舨漁船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舢舨漁船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追尋台北市發展軌跡絕對不能錯過位在基隆河聯外渠道的三腳渡。當年在全盛時期,有兩三百艘的漁船航行補魚,不過自從河川受到汙染之後,這樣的情形就不再出現了。如今,只能透過一些舊文物,來回顧當年的水岸文化。
看到照片中的自己有點害羞,一眨眼就七、八十歲了,從10幾歲開始就在士林三腳渡討生活,捕魚、抓蛤蠣。
以前基隆河水質好、水產豐富,周老先生回憶起,當年一出海捕魚,就能載回滿滿一艘的漁貨,河水受到污染後,不只魚類短少,連蛤蠣都難以生存,只能改撈俗稱土蛆的紅蟲,提供給鰻魚養殖者當做飼料。
三腳渡全盛時期,基隆河上曾經出現兩、三百艘舢舨、小漁船,身為國寶級的龍舟師傅劉清正,當年也製作漁船,製作一艘舢舨至少得花上10天,但每天從早做到半夜,還是供不應求。
三腳渡的繁榮光景不在,受污染的基隆河與人們的距離越來越遠,當年漁民使用的舢舨漁船、捕撈魚貨的器具,老相片都在士林公民會館展出,希望能喚起社會對三腳渡水岸文化的重視,一同找回那段親水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