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與公務人員都要保護
#媒體大幅報導引發關注
#漁船航行安全很重要
昨日在澎湖縣議會舉行的人民請願案,我在會上已說明違規事項的輔導合法化的過程很不容易,這幾個月來我尋遍相關法令跟航港局討論合法改善空間。
但近海漁業協會 王淳永理事長大動作四處陳情、經媒體大篇幅報導後,航港局各航務中心已針對 #漁船改建是否需要船舶傾斜穩度計算(這項目至少要讓漁民多花費3萬)、還有防火塗料等有關於航行安全的討論一一浮現,增加更多問題需要協調解決。
今天召集航港局主任秘書前來討論漁船檢丈相關問題的適法性,我要求航港局,檢查期限再寬限半年,先讓漁船能如期出海,各項問題必須在依法行政、確保航行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進行解決,才能減輕漁民的負擔,為漁民找活路!
#全國各地都有漁船增建的現象
#全國一致性處理
船舶穩度 在 楊曜Yangya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民眾黨蔡璧如委員表態加入協助漁民的行列
#違規事實存在
#依法行政是公務員的責任
#在法律許可範圍內尋求解套
#我只能做不能說
昨日向各位說明輔導漁船違規變成合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今日有新聞報導近海漁業協會理事長跨海尋求台灣民眾黨協助,楊曜歡迎全國各政黨及民意代表共同關心,因為這次航港局全國一致性的漁船檢丈專案是針對全國各漁港的漁船,而非澎湖。
漁民朋友船體的違規類型多樣,負責任的民意代表不會以敲鑼打鼓方式要求將違規直接變合法,是必須與行政單位協商,尋求在法規的各項解釋下,能為漁民朋友找到一條輔導合法化的道路。這幾個月來,我與其他漁業選區立委同事合作下,透過多場協調會議,航港局已有初步便民、節省的方案共識。
#目前協調進度
1、以舊有船圖為基礎,自行繪製增建部分,標示尺寸,無需造船技師簽證,讓漁民節省成本。
2、航港局將輔導漁民向漁業署申請改建程序,只要經過漁業署核准,即可完成。
3、有關增建船員休息室,不只是違建,更有增加船舶總噸數的問題,也是合法化討論最困難的部分。楊曜與各區立委持續與航港局協商,目前建議航港局可以參考漁業署有將船員休息室「免計入漁業汰建噸數」的規定,建請航港局研擬比照漁業署,針對船員休息室「免計入船舶總噸數」。
輔導合法化的過程需要以紮實的法規研究為基礎,逐項與行政機關討論各種可能性,這過程絕對不是喊喊口號、做新聞宣傳就可以成功!
也許是各漁業區立委都很沈穩低調的進行合法化協調工作,導致有漁民朋友誤以為選區立委沒有為漁民做事,其實這幾年, #提高休漁獎勵金_阻止政府取消漁業用油補貼、 #協助小船免上架檢查、 #各漁港疏浚改善經費、 #移除海底沈網維護棲地生態等,都是楊曜為了漁民朋友的生活所努力的成果。絕非新聞所稱長久以來無法幫忙漁民解決問題!
➡️媒體報導必將讓協調過程更艱難
➡️如果檢調介入就成了一盤死棋
船舶穩度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海上風力發電”本土化”與”人力資源”之對撞(一)
台灣的海員,正騎在三八制的法規<三班制>與海事工程之行業傳統<兩班制>做垂死掙扎戰.問題是:能撐多久?
台灣在沿海的風力發電,加上國輪優先的政策,使得懸掛國旗的船數激增,這些”國輪”在台灣的領海中工作,所依循的法規,天經地義是依照”中華民國”的法律;再加上絕大多數船員均由商船<三班制>轉業而來,因此<日行三八制的三班制>就成了牢不可破的”聖經”,如果各級船員都能”充分的掌握該職務所需的技術”,全船都用台灣船員,則是天下太平一團融洽.
問題在於”海上風力發電”在台灣是屬於新興行業,由商船轉業而來的船員,進入海上風電船,在”技術上來說”各級船員均屬”改行”,從船長的”雙俥船”操縱,各項任務(project)的工法工序之安全性要求,大副對於各項船上重裝備之原理,程序與參數,換句話說,就是在原有商船航行當值之外,船舶的重心,穩定性,貨重的文職工作之外,要加上”藍領工頭”所需要的”應用力學”,強度計算,施工之安全法規,在任務中與租方專業英語之溝通….輪機方面則在商船之維修保養之外加上了英語環境的”重機械電腦操作”….即便是大廚,在”無豬肉’,無稱手廚房器具的環境下,還剩幾成菜單?及每日”四餐兩點”的24小時供餐要求….因此在技術未能完全掌握的環境下,就需要外籍船員的參與及協助(注意:他們的行規是<兩班12小時制>)
在工作的技術與質量均有賴外籍船員指導的情況下,當值時數與輪班規則是誰遷就誰?換句話說,學員是日學8小時,教練是日教12小時.如何開班混成排班?
在目前市場行情下,外籍水手長(教練)依工作需要24小時負責甲板作業,月薪台幣四萬,三八制的台灣AB/水手(學員)工作8小時,月薪8/9萬.語言之障礙,工具與作業環境之勞累(24小時趕工),重機械之危險與短約所造成的”學習不連貫”. 政府所推出良善美意的”本土化”,就在格格不入的法規,限期完工之時間壓力,船東人力成本學費,船員之”定性不足”…等一波波的浪潮衝擊之下苟延殘喘,這是目前海上風電”人力結構”的最底層所面臨之現況.
在過去的10多年內,中小企業的人員數量結構都呈現“三角形”,如下圖:
隨著員工個體人力資源成本的增加,基層員工整體成本大幅度增大,成為企業重要成本之一。隨著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的轉變,人員結構模型逐步向圖二、圖三轉變,如下:
圖二、圖三,都呈現一個共同特點:基層員工的比例在逐步減少,中層員工的比重不斷增加。在這樣的態勢下,很多企業老闆或人力資源從業者會提出兩個問題:1、中層員工增加後,成本增加怎麼辦? 2、基層員工的減少對應的工作量怎麼辦?(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