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網頁搞1000套我最喜愛的電影投票選舉,我選的25套共有21套上榜,也算是和大眾影迷相近吧。而沒有上榜的四套之中,《誘心人》肯定是被低估了;《無主之作》看過的人可能不多所以不意外;《薄荷糖》近年有修復版,過多數年的投票應該榜上有名吧;《二十四隻眼睛》無份最為可惜。
另,榜上三十大都看過(除了Come and See),《花樣年華》能躋身第8實在過譽;12、13兩套也排得太高了吧。
https://www.theyshootpictures.com/2021poll.htm?fbclid=IwAR3HuZnFUEBM__sKsQLqcndLRkUUDxIQyizprlDuXWWLJK9TbwmqRAludUY
1.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dir: Stanley Kubrick)
14. 《盜亦有道》Goodfellas (1990, dir: Martin Scorsese)
23. 《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 (2011, dir: Terrence Malick)
=23. 《萬里狂沙萬里仇》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dir: Sergio Leone)
33. 《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 (1960, dir: Billy Wilder)
41. 《日出》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1927, dir: F. W. Murnau)
50.《無痛失戀》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dir: Michel Gondry)
53. 《莫負少年頭》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dir: Frank Capra)
76. 《留芳頌》Ikiru (1952, dir: Akira Kurosawa)
84. 《腦作大業》Synecdoche, New York (2008, dir: Charlie Kaufman)
129. 《偷情記》Brief Encounter (1945, dir: David Lean)
=129. 《殺夫報》Double Indemnity (1944, dir: Billy Wilder)
340. 《白頭偕老》Make Way for Tomorrow (1937, dir: Leo McCarey)
345. 《舞廳》Cabaret (1972, dir: Bob Fosse)
421. 《春風吹又生》Life, and Nothing More... (1992, dir: Abbas Kiarostami)
422.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 (1940, dir: Charles Chaplin)
546. 《亂雲》Scattered Clouds (1967, dir: Mikio Naruse)
570. 《鋼琴戰曲》The Pianist (2002, dir: Roman Polanski)
627. 《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1965, dir: Robert Wise)
688. 《柔道龍虎榜》Throw Down (2004, dir: Johnnie To)
735. 《蘇俄艷使》Ninotchka (1939, dir: Ernst Lubitsch)
無上榜. 《誘心人》Closer (2004, dir: Mike Nichols)
無上榜. 《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2018, dir: 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無上榜. 《薄荷糖》Peppermint Candy (1999, dir: Lee Chang Dong)
無上榜. 《二十四隻眼睛》Twenty-Four Eyes (1954, dir: Keisuke Kinoshit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花樣年華2001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史最偉大結局:101部完整片單】
.
美國紐約雜誌旗下網站《Vulture》近期集結了12位電影記者、影評人,選出了影史101部最佳電影結局。在評選之中,他們考量了作品的多元性,確保不過度集中於特定導演之作,也在類型、題材與產地進行分配(不過最後依然是以英語片為最大宗)。至於「結局」的定義,可能是最後一個鏡頭,也可能是最後一個片尾段落。
.
華語片在這份名單也有所斬獲,排名由後至前分別是李安《色,戒》(38名)、陳可辛《甜蜜蜜》(34名)、王家衛《花樣年華》(22名)。亞洲電影名次最前的則是奉俊昊的《非常母親》。也有多部2020年的新片獲得青睞,包括《醉好的時光》(93名)、《女畫家與偷畫賊》(89名)、《教父III》導演剪輯版(24名)。
.
每部被選入的電影都有專文介紹說明入選原因,在《色,戒》的部分,影評人安潔莉卡.潔德.巴斯汀(Angelica Jade Bastién)提到《斷背山》原本也獲得討論,但《色,戒》片末易先生的那顆鏡頭(未免暴雷,就不透露),實在對她而言更具力道。
.
若欲知詳情,可至《Vulture》官網參考詳情:
https://www.vulture.com/article/the-101-best-movie-endings-of-all-time-ranked.html
.
.
完整名單如下:
▅▅▅▅▅▅▅▅▅▅▅▅▅▅▅▅▅▅▅
(101)《楊朵 Yentle》(1983)
(100)《灰熊人 Grizzly Man》(2005)
(99)《沙漠之心 Desert Hearts》(1985)
(98)《我們 Us》(2019)
(97)《大幻影 The Grand Illusion》(1937)
(96)《閃亮的馬鞍 Blazing Saddles》(1974)
(95)《麥基與尼基 Mikey and Nicky》(1976)
(94)《姐妹情仇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1962)
(93)《醉好的時光 Another Round》(2020)
(92)《巴西 Brazil》(1985)
(91)《愛戀風塵 High Tide》(1987)
(90)《榮耀之役 Lagaan》(2001)
●
●
(89)《女畫家與偷畫賊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2020)
(88)《懸崖上的野餐 Picnic at Hanging Rock》(1975)
(87)《媽媽咪呀!回來了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2018)
(86)《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1948)
(85)《牧師的最後誘惑 First Reformed》(2018)
(84)《怪胎 Freaks》(1932)
(83)《刑與愛的邊緣 Clemency》(2019)
(82)《仲夏夜玫瑰 Eve’s Bayou》(1997)
(81)《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
●
(80)《著魔 Possession》(1981)
(79)《贗品 F for Fake》(1973)
(78)《最後迪斯可 The Last Days of Disco》(1998)
(77)《迷失之地 Losing Ground》(1982)
(76)《傾聽我的聲音 Sound of My Voice》(2011)
(75)《發暈 Moonstruck》(1987)
(74)《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2009)
(73)《螢火蟲之墓 Grave of the Fireflies》(1988)
(72)《搭便車的人 The Hitch-Hiker》(1953)
(71)《隱藏攝影機 Caché》(2005)
●
●
(70)《美國風情畫 American Graffiti》(1973)
(69)《無知時刻 A Moment of Innocence》(1996)
(68)《深入絕地 The Descent》(2005)
(67)《變調搖滾樂 Gimme Shelter》(1970)
(66)《蘭花賊 Adaptation》(2002)
(65)《視差 The Parallax View》(1974)
(64)《鋼琴師與他的情人 The Piano》(1993)
(63)《異教徒 The Wicker Man》(1975)
(62)《顛父人生 Toni Erdmann》(2016)
(61)《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2010)
●
●
(60)《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2008)
(59)《頂尖對決 The Prestige》(2006)
(58)《北非諜影 Casablanca》(1943)
(57)《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1951)
(56)《厄夜叢林 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
(55)《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1991)
(54)《捉神弄鬼 Death Becomes Her》(1992)
(53)《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1983)
(52)《天國與地獄 High and Low》(1963)
(51)《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Moonlight》(2016)
●
●
(50)《撫養亞利桑那 Raising Arizona》(1987)
(49)《神秘失蹤 The Vanishing》(1988)
(48)《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The Florida Project》(2017)
(47)《活死人之夜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46)《不羈夜 Boogie Nights》(1997)
(45)《性昏迷 Bad Timing》(1980)
(44)《無為而治 Being There》(1979)
(43)《千金小姐 The Heiress》(1949)
(42)《美好的星期五 The Long Good Friday》(1980)
(41)《大樹之歌The World of Apu》(1959)
●
●
(40)《萬世魔星 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1979)
(39)《大淘金 The Italian Job》(1969)
(38)《色,戒 Lust, Caution》(2007)
(37)《驚悚末日 Melancholia》(2011)
(36)《天涯芳蹤 Morvern Callar》(2002)
(35)《地方英雄 Local Hero》(1983)
(34)《甜蜜蜜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1996)
(33)《焦點新聞 Z》(1969)
(32)《法櫃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31)《城市之光 City Lights》(1931)
●
●
(30)《正義難伸The Thin Blue Line》(1988)
(29)《納許維爾 Nashville》(1975)
(28)《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1950)
(27)《鳥 The Birds》(1963)
(26)《搜索者 The Searchers》(1956)
(25)《25小時 25th Hour》(2002)
(24)《馬里奧普佐的教父,尾聲:麥克柯里昂之死 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2020)
(23)《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1945)
(22)《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21)《揚帆 Now, Voyager》(1942)
●
●
(20)《基督的最後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98)
(19)《新娘不是我 My Best Friend’s Wedding》(1997)
(18)《驚爆點 Point Break》(1991)
(17)《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2004)
(16)《烈火悍將 Heat》(1995)
(15)《珍妮德爾曼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1975)
(14)《橄欖樹下的情人 Through the Olive Trees》(1994)
(13)《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2012)
(12)《突變第三型 The Thing》(1982)
(11)《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2001)
●
●
(10)《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2019)
(9)《孤獨地方 In a Lonely Place》(1950)
(8)《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1999)
(7)《八又二分之一 8 1/2》(1963)
(6)《回不去的時光 Phoenix》(2014)
(5)《熱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1959)
(4)《狂宴 Big Night》(1996)
(3)《非常母親 Mother》(2009)
(2)《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1949)
(1)《軍中禁戀 Beau Travail》(1999)
▅▅▅▅▅▅▅▅▅▅▅▅▅▅▅▅▅▅▅
.
.
(附圖來自《Vulture》,插畫家為James Clapham。)
花樣年華2001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在讀賈樟柯的早期著作,其中包括早期他為《南方周末》寫的一些電影專文。結果被下面這篇震撼了,內容談到他在2000年與2001年間,對楊德昌《一一》、王家衛《花樣年華》與李安《臥虎藏龍》三部2000年出品之作的感想,其反思現在看來依然擲地有聲。
.
這篇文章刊出於2001年,當時賈樟柯的太太仍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朱炯,不過兩人聚少離多。他在文中也透露了自己陪著趙濤看電影的過程,還爆料她最愛的電影是《獅子王》,兩人的關係似乎也頗值得玩味。
.
附上賈樟柯全文,已進行繁體化,並將內容改為台灣習慣使用的譯名,並搭配英文原名與年份。僅供學術交流分享,如果涉及版權問題,隨時下架。推薦大家網購《賈想1996—2008:賈樟柯電影手記》,內容相當精彩。
.
標題:〈誰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
.
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結束後,我和《站台》(2000)的女主角趙濤一起輾轉法國,準備去多倫多影展做宣傳。在巴黎逗留時,我從《解放報》上看到了楊德昌新片《一一》(2000)公映的廣告,畫面上是一個小孩兒的背影,他正在拾階而上,攀登紅色的高高樓梯。
.
單從廣告上看,我以為楊導又在重覆以前電影中的毛病。他從前的作品不太敢恭維,即使是最出色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也多意氣而少控制。楊導喜歡弄理念,我不喜歡這種氣味。
.
趙濤聽說是華語片便想去看,我陪她坐地鐵一路擁擠去龐畢度藝術中心附近的影院買票。沒想到電影院外排著長隊,細雨中等待入場的觀眾極其安靜。我被這種觀影氣氛感動,頓時覺得電影聖潔,有歐.亨利(O. Henry)小說中流浪漢路過教堂時聽到風琴聲的意境。
.
但我還是暗自在笑。小趙曾經說過,她最喜歡的電影是《獅子王 The Lion King》(1994),便想她肯定無法接受老楊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分鐘的「哲學電影」。想想自己也不是楊迷,便有了中途退場的心理準備。
.
但電影開演後,我一下跌進了楊德昌細心安排的世俗生活中。這是一部關於家庭、關於中年人、關於人類處境的電影。故事從吳念真飾演的中產階級擴展開去,展示了一個「幸福」的華人標準家庭背後的真相。我無法將這部電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為整部影片彌漫著的「幸福」真相讓人緊張而心碎。結尾小孩一句「我才七歲,但我覺得我老了」更讓我黯然神傷。楊德昌的這部傑作平實地寫出了生之壓力,甚至讓我感覺到了疲憊的喘息。我無法將《一一》與他從前的電影相聯繫,因為楊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貴的生命經驗終於沒有被喧賓奪主的理念打斷,在緩慢而痛苦的剝落中,裸露了五十歲的真情。而我自己也在巴黎這個落雨的下午看到了2000年最精彩的電影。
.
影院的燈亮以後,我發現趙濤眼圈微紅。我沒想到像她這樣喜歡卡通片的女孩會看完這麽長的電影,也沒想到滿場的法國觀眾幾乎無一人退場。大家鼓起了掌。面對銀幕,面對剛剛消逝的影像,我們都看到了自己。做舞蹈教師的趙濤問我大陸為什麽看不到這樣的電影,我無法回答。我們的電影不尋找真相,幸福就可以了,幸福沒有真相。
.
轉眼到了9月,《站台》要在釜山影展做亞洲首映,我和攝影師余力為前往參加。《花樣年華》是這次影展的閉幕電影,余力為也是《花樣年華》(2000)的第二攝影,但還沒有看過成片,等待閉幕的時候一睹為快。
.
在酒店碰到王家衛,墨鏡後一臉壞笑,說要去北京一起喝酒。談下去才知道他非常得意,《花樣年華》在大陸已經獲准通過,我知道這是他真心的喜悅,想想自己的電影公映遙遙無期,多少有點惆悵。釜山到處彌漫著「花樣年華」的氣氛,年輕人手裡握著一個紙筒,十有八九是《花樣年華》的海報。我沒有參加閉幕式便回國。據說閉幕那天突然降溫,《花樣年華》露天放映,幾千個觀眾在寒風中享受流行。
.
流行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中午一到北京,下午便買到了《花樣年華》的VCD。當王家衛的敘事中斷,張曼玉和梁朝偉在高速攝影和音樂的雙重作用下舞蹈般行走時,我突然想起了古代章回小說中承接上下篇的詩歌。原來王導演熟諳古代流行,一張一弛都露出國學底子。不能說是旗袍和偷情故事吸引了中年觀眾,但王家衛拍出了一種氣息,這種氣息使中年觀眾也接受流行。
.
再次回到巴黎已經到了10月底,巴黎地鐵站都換上了《臥虎藏龍》(2000)的海報。市政廳的廣場上立著一面電視牆,電視裡周潤發和章子怡在竹林中飛來飛去,看呆了過路的行人。我猜他們正在回憶自己的力學知識,琢磨著中國人怎麽會擺脫地心引力。這是《臥虎藏龍》的電影廣告,精明的法國片商將片名精簡為了「龍和虎」。我從初二開始看港台武打片,這些意境早在胡金銓的《空山靈雨》(1979)和《俠女》(1971)中有所見識,但神秘的東方色彩還是迷住了觀眾。因為美國還沒有上片,便有紐約的朋友來電話,讓我寄去盜版「龍和虎」。
.
幾天後在倫敦見到李安,全球的成功讓他疲憊不堪。大家在一家掛滿安迪.沃荷(Andy Warhol)作品的酒吧聊天,我懷疑空調都會把他吹倒。談到《臥虎藏龍》時他說了一句:不要想觀眾愛看什麽,要想他們沒看過什麽。我把這句話看做李安的生意經,並記在了心中。
.
楊德昌、王家衛、李安的電影正好代表了三種創作方向:楊德昌描繪生命經驗,王家衛制造時尚流行,李安生產大眾消費。而這三種不同的創作方向,顯現了華語電影在不同模式的生產中都蘊藏著巨大的創作能量,呈現了良好的電影生態和結構。今天我們已經無需再描述這三部電影所獲得的成功,在法國,《一一》的觀眾超過了三十萬人次,《花樣年華》超過了六十萬人次,而《臥虎藏龍》更高達一百八十萬人次。了解電影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基本上是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使華語電影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日漸低落的華語電影聲譽被他們挽回。我自己也在得益於他們三位開拓的局面,《站台》賣得不錯,也就是說會有觀眾緣。
.
然而我們會發現,這三位導演兩位來自台灣,一位來自香港。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廣闊的大陸似乎已經沉沒,而拯救華語電影的英雄卻都來自潮濕的小島。從9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的國產電影就失去了創作活力和國際市場信譽。那些國際大導演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幾乎沒有了國際發行,靠著媒體炒作裝點門面。而那些以為自己有觀眾的導演也只能操著京腔模仿阿Q。巨大的影像空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看?我們能看什麽?
.
我們看到楊德昌、王家衛、李安三個導演在開創華語電影的新世紀,而其中大陸導演的缺失似乎並未引起從業人員的不安。他們的這種「從容」,讓我確信一個新的時代必須馬上開始。
.
《南方周末》(200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