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寫點別的 #關於某些很少提及的
大學課餘的實習單位在暗房,每年都有一次攝影展,基本上暗房助理都得參加。有一年我以「茶室」為題,選這種題目無非是一種贏在起跑點的企圖,況且還是現成資源,不用可惜。茶室老闆就是我媽,我從小離異的生母,她在茶室的花名叫做佳佳,每個在裡面工作的小姐都有一個花名,像是小芳、娃娃、雙雙,因此最後的作品名稱叫做《茶室女人:花》。
我其實很少探究「茶室」一詞的定義,因為它就在我的生活裡,就好像北投是北投、石牌是石牌,你沒事不會去想那兩個字代表什麼。 「茶室」可能給許多人無限遐想,例如萬華的阿公店、林森北路的酒店,但對我來說茶室就是茶室,是佳佳工作的地方。我承認可能在某個年幼時期,覺得這件事難以啟齒,不過更難以啟齒的部分可能是,一個以當時觀念來說是破碎的單親家庭,而不是茶室本身。隨著年齡增長,漸漸覺得開茶室好像蠻酷的,每次去,卡拉OK的聲音都震耳欲聾,越多人唱歌,表示今天的生意越好,生意越好表示賺更多的錢。當年景氣好,茶室經常高朋滿座,隔音很爛的木板包廂根本擋不住別人歡唱的音量,反正沒有人真正在乎歌藝,男人來這裡是為了喝酒、喝茶、揉女人,來排解孤獨。
忘了是什麼原因,好像是平時坐櫃檯的舅媽受傷無法上班吧,那個暑假我去代了幾次班。坐櫃檯的工作很單純(也可能只是給我最單純的任務),小姐會告訴你幾桌加點什麼東西,只要在對應的菜單上記一筆。「開番」有基本的開番費,有點像計程車有起跳價,或吃港式飲茶基本先點一壺茶那樣,剩下就看人客要點瓜子、花生、餅乾,或者吩咐廚房煎一片魚、炒個青菜之類,沒有人會特別過問價格,來這裡問價格太沒氣概。或許因為我是老闆的兒子吧,而且難得有學生來坐櫃檯,每次去都得到很多小費,有時一晚可以拿到五、六千。佳佳會把某某阿伯帶來櫃檯,或者直接叫我進去房間,通常只要開口叫阿伯或叔叔(有時是乾爹)打個招呼就能拿到小費,這時佳佳會順便誇我幾句:「我兒子很會唸書喔,政大的耶,念廣告設計系。」我如果稍有興致,會解釋說:「不是廣告設計啦,就是廣告。」雖然一點都不重要。
坐在櫃檯還有另一個任務,就是負責廣播「轉檯」,有時候生意很好,小姐要這間房間換過另一個房間,我就必需接線生那樣幫忙轉達,標準台詞是:「娃娃二番轉檯」,意思是「娃娃,二號間有人在呼喚妳了,快點過去。」起初對於廣播這件事有點害羞,因為聲音突然被放大在空間裡,後來漸漸習慣以後,竟覺得自己像小老闆一樣,可以合理地使喚那些小姐。除了佳佳、舅媽、乾媽,我不太認識其他小姐,更何況她們的來歷。據說有些是從別的茶室跑來的,可能是那邊生意不好賺不到錢,也有些是外籍的小姐,通常是大陸仔,一開口就知道。小姐們普遍海派熱情,而且穿得很辣,可是這裡不是標榜年輕辣妹的店,這裡的辣不是非常肉體的辣,或許更接近薑是老的辣的辣。有些小姐沒事就叼著一根菸,講話聲音很宏亮,喝醉時候又加倍宏亮。她們的酒量未必都極佳,但酒膽絕對不差,此外也要有閃酒的本事。人客來到茶室,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如果一直跟著喝,不醉倒才怪。事實上,佳佳就好幾次醉著被攙扶回家,三更半夜的,想想真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偷爆個料,她醉了會切換成日文模式,在句尾加上ですよ。(姐姐補充:還有玩無止境的九九乘法表)
每一個小房間都有一個編號,每一扇門上都有一個方形的小洞,我猜目的是讓空間並非真正密閉,讓隱私不那麼隱私,這樣就能避免人客亂來。我們做的是清茶,但清茶也有越線的時候,為了討人客開心,而且也搞不好是真的人來瘋吧,小姐們有時會坐在人客的大腿上唱歌,給人客環抱甚至偷吃豆腐。我儘量視而不見,但還是好幾次撞見佳佳和人客親密的畫面,老實說蠻衝擊的,但那就是她的生活,和我的少見多怪。
大學的攝影展就是以這個為背景,一個茶室老闆的兒子去拍老媽開的茶室、她的小姐們、那些花。今晚和朋友無意聊到,翻起舊照,發現當時展出的照片,和現在重新挑選的完全不同了。年紀不同、心境不同、關注的角度不同,因此發現好幾張當初遺漏的很棒的照片,使用很陽春的數位相機,因為ISO調很高的關係,顆粒感很重,很多畫面依然糊掉,卻有它的特殊味道,就好像瀰漫在室內的菸味,離開那個場域,依然沾在身上一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
花生 舅 魚 在 杰希嘉巴黎通訊Paris is Paris is Pari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終於坐在館子裡吃頓飯了!】
七個多月了!七個多月以來,Billy Boy、皮爺和我終於可以真正的走進餐館裡坐下來吃頓飯了!今天晚上,沒有選擇高檔的法國餐廳或是熱鬧的美式餐館,而是挑了這家向來是我們仨兒在一塊才會上門的中國自助火鍋小館子,沒有響叮噹名聲,在業界毫不起眼,但食材新鮮豐富、湯頭多樣,老闆是內場主廚,老闆娘在外場招呼客人,還是中學生的孩子下了課會懂事的到店裡來幫忙,典型的家庭小生意,老闆一家人待客很親切,非常照顧我們。封城期間,每次經過鐵門拉下毫無動靜的館子門口,我們都很擔心,不知道他們一家人可好?今天中午打電話到館子,手機那端傳來老闆娘熟悉的聲音,心中的大石頭頓時卸了下來,當場決定餐廳內用座位區解封後的第一餐要貢獻給他們!六點一到我們準時出現在店門口,老闆和老闆娘還在忙著將各式火鍋料擺放在自助枱上:「休息了七個多月,一下子居然想不起來以前這些東西是怎麼擺的⋯⋯!」他們夫妻笑著說。我立刻自告奮勇:「我記得,我記得!魚蝦類在最左邊、青菜類在最上面那層、最右邊是南瓜、豬血旁邊是金針菇、豬血的前面是豆腐、豆腐旁邊是凍豆腐⋯⋯」來這兒吃飯就像到自己阿姨或舅舅家一樣自在,皮爺一看到小菜類有花生米,立刻忍不住點了一杯威士忌配著喝,喝完一杯再來一杯。Billy Boy在開了冷氣的館子舒服的趴著,面前擺著老闆端來的清水和碎肉邊,也不忘時不時去抱抱老闆和老闆娘大腿撒嬌。我們到得早,還沒有別的客人上門,慢悠悠的吃著火鍋和老闆夫妻聊天,聊著聊著連老闆丈母娘也加入了,關心我們打了疫苗沒?關心Billy Boy,也關心台灣的疫情;老闆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廚房掌灶,一旦分析起國際現勢與兩岸關係卻頭頭是道、鞭辟入裡;今天胃口很好,心情很愉快,連自己平常從來都不碰的龜苓膏和不知道品牌的冰淇淋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在館子裡待到九點多,結帳時老闆娘還送我們附有照明燈的掏耳棒!我們散步走到前兩個地鐵站才搭車,現在太陽下山的晚,落日餘暉中被皮爺抱在懷裏的Billy Boy看起來開心滿足到了傲嬌的程度。
花生 舅 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完 #火神的眼淚
現在從善如流開始追 #我是遺物管理師
目前看四哭二😂😂😂
追劇不配點東西好像怪怪的⋯
‼️來啦~溫刀最愛的零食不藏私!
🦑虎阿魷の手撕大魷魚
🐷炙燒美味開運豬肉條
🥚手作爆料蛋捲
㊙️彤主播真愛零食團獨家優惠🔜 https://www.allbest-shop.com/005g
🔺No.1 #虎阿魷の手撕大魷魚
我是真的不太愛吃零食,而這真的是少數會讓我停不下來的!尤其跟冰涼18天根本絕配!我能瞬間嗑掉一包!😂
‼️怎麼會有這麼juicy又軟的魷魚啊~~~
▪來自阿根延的深海大魷魚
❌未添加任何防腐劑
▪一包就可以吃到三種口味🔜內附芥末粉和辣椒粉
1️⃣ 魷魚原味 🦑
2️⃣ 川味麻辣🌶
3️⃣ 哇沙咪芥末 🌶
之前每次開團都有人後悔買太少⋯最近因為疫情影響也是大缺貨!還好我是五月中就先請廠商預留量給我😂
‼️吃的當然也要超前部署!
‼️之後不知何時才能再開~請大家要補好補滿🙏
🔺No.2 #炙燒美味開運豬肉條
之前開團我把這當滿額禮送給大家,結果一堆人來問能不能團這個?因為太好吃了🤣!
‼️美寶甚至將其封為「生平吃過最好吃的豬肉乾」!
㊙️重點是它用料健康:
▪精選後腿豬肉🔜使用健康的海藻糖烘烤
肉厚多汁,蜜汁飄香,有原味/黑胡椒/蒜味 三種口味,超好吃~
▪️每條單獨包裝:保鮮之外,吃起來也方便不沾手!
🔺No.3 #手作爆料蛋捲
大家都知道我對蛋捲:超!級!挑!剔!
這家蛋捲真的很好吃!是 #我唯一覺得好吃的包料蛋捲!
▪️獨特 #加厚蛋捲餅皮:
我喜歡厚實口感!它就是這種!
▪️飽滿內餡:有花生/芝麻/肉鬆 三種口味,我超級愛肉鬆!瓜超愛花生!我婆婆三種都超愛!上回送我婆婆、和先生的舅舅、姥姥三種口味各一盒,三位挑嘴的老人家都讚不絕口!😂
▪️獨立包裝不沾手:吃起來方便!而且保證一根就能獲得滿足!(真的很飽😂)
🉐滿額贈:單筆訂單消費滿3000 加贈一瓶抗菌防護噴液!
📌團購網址:https://www.allbest-shop.com/005g (至2021/06/13 截止)
🚚預計出貨:完成訂單後,2個工作天寄出
🚚運費:免運
花生 舅 魚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Y1KtLoYV3U/hqdefault.jpg)
花生 舅 魚 在 To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oNick 在年頭派上新歌《春節大禁忌》,用強勁音樂編曲,營造新年氣氛,祝願香港人真心關愛身邊人和事,趕走禁忌,皆大歡喜。
香港人笑吓啦,做咩啫你!
ToNick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onickrock
ToNick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onick_official/
春節大禁忌
作曲:ToNick
填詞:恆仔@ToNick 薑檸樂
編曲:ToNick
監製:Adam Diaz
Mixing & Mastering: Brian McTernan.
無見咁耐有冇拍拖
無見咁耐拿拿臨講講
薪水如何
有無孝順兩老更多
有無買棟物業投資咗
姑姐阿姨叔公舅父一輪咀爆破
人人圍住我 審犯咁審我
團年圍著坐 其實應該最Raw
就咁講句 大吉利
點解猛咁發問唔留餘地
初一氣氛衰得貼晒地
做咩啫你地 做咩啫
點解每次拜年人人如做戲
感覺沒趣味
有個細侄唔覺意發咗
有個世伯炒股票燶咗
花生一籮籮
咪再掛住八卦太多
咪再掛住吟沉和囉唆
忠告各位新春只需
恭祝每一個
埋來圍著我 唔洗講咁多
就咁講句 大吉利
洗乜猛咁發問無從逃避
初三赤口不必發老脾
做咩啫你地 做咩啫
洗乜每次拜年人人如做戲
春節大禁忌
收到封硬野也興奮愉快
幾歹祝福佢來日發得更大
他朝搵到再派錢無人怪
新一年衝刺全力去Try
幾可親戚會咁好到齊曬
SAY SAY HOW ARE YOU?然後說聲托賴
打翻幾圈 再買魚買埋蟹
清清地減碳齊食下齋
就祝福你 大吉利
今年個個發達個個會飛
單身拍拖 夫妻會有喜
唏呀唏呀唏 唏呀唏
香港無晒禁忌 無晒TSA
皆大歡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RZ_lLsX1U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