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四面環海,水產資源豐饒,漁業發展蓬勃,各式海鮮食材更因料鮮味美而廣受歡迎。海味富含優質蛋白質,具低膽固醇(海鮮內臟除外)且蘊藏各種營養元素之特性,對於健康有諸多貢獻。此次,就與你分享「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❶鮮蝦-鎂元素
蝦類中含有豐富的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保護心血管系統,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且蝦還具有通乳作用,很適合產後孕婦食用。就中醫論述,吃蝦入肝經和腎經,因此可滋陰補陽。對於男性更有增強機能之作用
❷蛤蜊-鐵元素
蛤蜊又稱為花蛤、文蛤、蚶仔、西施舌。蛤蜊含有比牛肝多7.4倍的鐵質。一天6~7顆,就可攝取到一日所需的一半鐵質。並亦含鳥胺酸,兩者皆有助於強化肝臟功能,以改善睡眠品質。此外,亦含有具造血作用的維生素B12及預防骨質疏鬆的鈣質
❸牡蠣-鋅元素
鮮蚵是牡蠣在台灣的俗稱,與西方人常吃的生蠔,僅在品種上略有不同,雖然蚵仔一般體型較小,但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養殖時間的長短所致,其含有豐富的鋅,可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和生育力。每日攝取15毫克的鋅,能有效降低66%的攝護腺癌風險。對女性而言,則可促進荷爾蒙分泌,有助於緩解生理痛、月經不順等症狀。此外,亦具促進皮膚和毛髮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及增加免疫之功能
❹花枝-牛磺酸
花枝又名烏賊,含豐富維生素B群,每100公克含蛋白質約12公克,脂肪僅0.5公克。且富含牛磺酸,有助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以促進脂肪的代謝,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皆有助益。此外,亦有利腦部及眼睛視網膜之發育,對於老年痴呆症以及眼睛黃斑部退化之修護也有貢獻
❺午魚-蛋白質
又稱午筍魚或馬友魚,正式學名為四指馬鮁。是產自台灣海峽的特有魚種,因其肉質細膩鮮美。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脂肪構成都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該脂肪酸能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補充人體的營養所需,另含豐富且易被人吸收的DHA,有腦黃金的稱號,對孩童大腦發育具良好作用,可促進大腦發育,提高記憶力和思考力
🦐海鮮品種
⏩大蝦
➤劍蝦
產於台灣東北部及西部海域,以基隆為主要產地,產季為農曆11月到隔年五月。體型小,剝殼時感受殼比較硬,肉質軟嫩,入口有濃郁鮮香
➤蘆蝦
也稱猿蝦,身體淺灰色,有小小的黑芝麻般的斑點,以3-4月為盛產期,厚蝦殼肉質甜,多以鮮蝦或冷凍出售,在日本是做成蝦乾和蝦餅的重要原料
➤草蝦
生鮮蝦體的顏色偏墨綠色至深褐色,尾部具黃棕色及黑褐色橫紋。養殖以宜蘭與西部沿海居多,生長時間約4∼6個月。蝦肉口感緊實,因為體型大所以賣相佳,是喜慶宴客料理中很受歡迎的蝦種
➤白蝦
白蝦是台灣目前養殖蝦類的最大宗,一年四季都可生產,有全海水、半淡水及淡水養殖方式,不僅蝦子的滋味有差,樣貌、品質與價格也有不同。體型較大,蝦體偏綠色半透明、外表有墨綠色針點、肌肉紋理透明且殼硬,口感爽脆鮮甜
➤斑節蝦(明蝦)
以野生捕撈居多,人工養殖次之;野生明蝦盛產於中秋節後,身形肥大且長,主要特色是從頭胸到腹部都有褐色橫紋分布,尾扇開展則可見到如彩虹般的鮮豔色澤。蝦肉飽滿多汁,在料理上無論是中式、日式或是西式料理,都非常受歡迎,可說是蝦類中的明星
⏩蛤蜊
➤文蛤
是市面上最常看到的貝類,大小多為2.5公分,外殼是渾圓的三角形。殼面平滑,顏色從白色、深褐色到米色都有,上頭有許多斑紋等,一般較常見的是自殼頂延伸出扇形的紋路。料理方式有煮湯、熱炒、燒烤都很美味
➤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種雙殼貝,殼長大約3~4公分,薄薄的殼有各種顏色及花紋,從白色、灰色到棕色。生活在潮間帶礫石區,這種地方漁網無法作業,完全要用人工採集,肉較肥厚鮮甜,適合蒸煮或是熱炒
➤臺灣蜆
蜆仔體型約是指頭的大小,形狀為扇形,最大的特色是外殼有一條條的凸起橫紋;顏色大多為土黃色,水質清澈、少污染時,殼色較淡。因為生長於淡水中,所以吐沙時要泡清水,不可以泡鹽水。料理方式可蒸煮、醃漬
⏩頭足類海鮮
舉凡透抽、小卷、烏賊及花枝,因形態相似,容易混淆,以下簡述其特徵
➤花枝
又稱烏賊、墨魚,體型圓短,下半部收尖,體型通常比軟絲大
➤軟絲
身體尾端橢圓形,肉身透亮,口感較脆,台灣沿海產量少,多由東南亞國家進口
➤透抽
細長,尾端收尖,身體下半段有一對較長形的鰭,食獵物幾乎用吞的,體內常有完整獵物
➤小卷
鎖管的幼型,俗稱小管,體型細長,通常漁夫們將小卷捕獲後,就會立刻以滾水燙過,以避免發臭變質
⏩午魚
臺灣目前發現的午仔魚種共有三屬七種,包含最常見的四指馬鮁及多鱗四指馬鮁,還有小口多指馬鮁、五絲多指馬鮁、六指多指馬鮁、六絲多指馬鮁、西氏絲指馬鮁。除了西氏絲指馬鮁僅於臺灣東部捕獲,其餘午仔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海域
➤野生
主要棲息在水深2-20公尺的沙泥底質環境,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的海域,都有其蹤跡,近岸時通常會在浪腳附近攝食、休息
➤養殖
於西南沿海的養殖品種主要為四指馬鮁,其抗寒能力較差,如果遇到連日寒流,或是水溫過低,就會增加凍死的風險。因此以屏東枋寮、佳冬為午仔主要養殖區域,避免寒害造成損失
⏩牡蠣
又稱蚵仔,許多人常常會與生蠔混淆,在英文上雖然都稱Oyster,但兩者是同屬不同種的兄弟。台灣氣候較熱,牡蠣成熟期短,因此個頭較小,相同的品種在溫帶海域需兩至四倍的時間才能成熟,生長時間拉長,體型自然也會長得比較大。而牡蠣能否生食,則取決於採收、運輸、保鮮過程中的溫度及濕度,只要生菌數達生食安全標準即可生食,但腸胃系統較弱時,則以熟食為宜
➤生蠔
有「海中牛奶」的美譽,個頭比普通牡蠣要大,通常生長或養殖在河海交匯的內灣淺海,因為受到生長條件限制,使得數量較普通牡蠣少,價格也高出很多。產地分佈法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日本等
❤️海鮮停看聽
⚠️海鮮因富含鋅、蛋白質等營養素,對於男女性具滋補強身作用。但因海鮮通常普林含量不低,特別是內臟部分,若為痛風患者,應淺嚐即止
⚠️生鮮海產及魚貝類應避免生食,待充分加熱煮熟再食用為宜!因海產易受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污染。腸炎弧菌是一種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目前腸炎弧菌造成的食品中毒發生率在台灣排名第一。而諾羅病毒則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因此建議熟食為保健上策
⚠️若對海鮮過敏者,常見是因對海鮮中「原肌球蛋白」成份過敏,這種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蝦、蟹等食材之中。因此,過敏體質者即便吃最新鮮的活蝦、活蟹,仍會出現過敏反應。此外,有些過敏反應則與海鮮的養殖與貯存方式有關,可能為魚貝類的藥物殘留或使用增豔劑所致,也可能會誘發不明的過敏現象
且因魚、蝦、蟹、貝類等海鮮本身都存在許多胺類物質,當海鮮食材死亡後,若存放不當,就會受到細菌污染而腐敗,胺類物質也會代謝產生大量的組織胺。這些不新鮮的海鮮食材即使經過烹煮,高溫僅能殺死細菌,卻無法分解組織胺,吃入體內就會造成組織胺中毒而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等與過敏雷同的症狀。建議發現身體出現異狀,請務必儘就醫治療
⚠️挑選與存放方式
➟鮮蝦
以顏色潤澤透明,蝦殼堅硬,蝦體具彈性,頭部完整為宜。若變軟變白、掉頭或有異味,就不新鮮了。存放時,先剪掉蝦鬚,用清水去腸泥並洗淨,即可放冷凍
➟午魚
挑選時,以魚眼清澈不混濁,並無腥臭味 ; 鱗片帶光澤且整齊不脫落為原則。可再輕壓魚肉,回彈即代表新鮮。待去除內臟洗淨後,即可放冷凍存放,但建議購買後,即料理實用為宜
➟花枝
可見其眼睛明亮度、表皮完整性、光澤和透明感做依據。摸其背部的骨板是否完整,檢查觸角吸盤是否有黏性,黏性越強代表越新鮮,切不應散發腥臭味。可準備保鮮盒加水,水位能淹過花枝,再放進冷凍庫保存,亦有助提升口感
➟牡蠣
可觀察蚵葉顏色夠黑,蚵體色澤明亮、略呈鮮灰色,且飽滿有彈性等做為依據;如見到蚵體有發綠情形,或因為泡水過久使顏色轉白,則表示不新鮮。存放方式可先清水沖洗,加入乾淨飲水即可放冷藏,但泡過水後不耐放,應盡早點加熱後食用
➟蛤蜊
取蛤蜊互敲,新鮮時有紮實清脆聲響,而腐敗的則為空心感。蛤蜊不耐高溫,在攝氏4~8度間,蛤蜊會進入冬眠的狀態,這個溫度區間,剛好是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存放方法可將蛤蜊放入塑膠袋中,盡量將袋中空氣全部擠出,製造出真空的狀態,放入冰箱冷藏。夏天建議在2~3天內烹調食用完畢,冬天則可保存約5天;泡水吐沙過的蛤蜊能保存的時間較短
#凱鈞有食力
#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
花腳蟹學名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星球歷險:走進星兒的宇宙〉
#第一次報名大學生社服團#
之前就很想參加一些社會服務,看到四川的朋友分享參與的陪伴長者活動,問她來路,終於在她牽線之下同世新大學的社服團集體出行。這一次,我們要陪伴的是「星兒」,我們要一起去臺北劍譚的宇宙天文館。
什麼是星兒?學名解釋是有自閉傾向的孩童。我們的解釋是:住在另一顆星球上的孩子。他們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的不一樣。
不是隨便策劃的。很認真的。總召們於出發前請了專業的社工老師來為我們做行前培訓,科普星兒的由內而外,告訴我們常識和突發事件實際應用策略。整整兩小時,我們做了很多筆記,問了很多可能發生的狀況。
#對星兒的第一印象#
終於到了這一天。我們提前到達,在劍潭捷運站等待。社團發各組吊牌和小筆記本,其中有一條小抄,上面寫了星兒的性格和興趣愛好。這些簡單形容能幫助我初步認識星兒。我就叫他小宇好了。和我一起帶小宇的,還有一位臺灣學姊。
「喜愛動物、昆蟲、不懼怕口語表達。不喜歡吃青菜。」,這是對他的初步印象。好期待他的到來。
第一個到達的是小紅,他狀態不太好,手臂上有撓出來的水泡,一直滲水。小宇也到了,媽媽做一些交待後就離開了。
#對家長的救贖#
社工老師說活動除了對孩子們有幫助,對家長們也是一種救贖,他們終於有時間從帶孩子中抽離,得以片刻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宇跟我弟弟差不多。我看到很多團員都喜歡彎腰、放低音量、睜著溫柔大眼睛跟星兒們說話,其實我不喜歡這樣。學姊問「小宇你幾歲了?」小宇不回答。
我們這樣可能有點硬邦邦,換一種方式比較好。我先講自己的事,「我叫小花,小花姐姐,大學二年級。」他在我說到最後一句時終於看過來,「我也二年級。」啊,開口了。順勢問:「二年級,所以是⋯」我在數幾歲。他說「8歲」,喔,和我差了十幾歲,所以要如何跟這個年紀的小孩好好對話呢?
我弟九歲。我和我弟差很大,成長環境不一樣,他記事以後我都不在他身邊,跟他沒到打架互嗆之熟絡,但也不生分。我腦中回憶和弟弟說話互動的方式:不刻意遷就,尊重,不放低身段,也不把對方只當小屁孩。
用這種「和自家弟弟」講話的不誇張、不刻意溫柔的方式反而更快和小宇打好關係。他開始主動跟我聊很多事,嗯就像紙條上寫著:口語表達好。
在等公車,我說曬,站過來一點。他說:「我喜歡太陽,這樣下課可以出去玩。」他會親近陽光,太好了。
我更喜歡下雨,下雨在家很舒服,雨在花瓣上很可愛。他說他知道,他喜歡「蜘蛛網上的露珠」。我被這七個字震撼到了,好具體,好有畫面感。他開始跟我講一次他觀察蜘蛛捕食的全過程,事無巨細⋯
如果非要形容他的語言,那便是「解膩」。聽人說話很累的,但聽他說話會讓我有動力和勇氣繼續聽其他人說肥膩的話。讓我覺得那些疲憊和煩惱都煙消雲散。這是他特有的治癒力。
我們一行人上公車,難免是一陣騷動,我們人多,而且特別的孩子,多。
小宇站在我對面,問我有沒有去過潮間帶,我說啊?什麼帶?他給我簡單介紹。他說最喜歡的動物是獨角仙。圓翅邱型蟲排第二。什麼蟲??
#小宇腦中有小宇宙#
到達天文館。周遭很多新奇事物,小宇則容易被這應接不暇所吸引,一個聲音,一束光,一個小朋友書包後面的圖案。他會脫離隊伍跑過去。我們要攔下他,用「同儕壓力」策略,說「你看,大家都在排隊喔。」
他打開書包,玩自己的玩偶,是一隻灰色海洋生物,他說是鯨魚,我怎麼看都像海豚。我說你可以給他取一個名字。
「石頭。」!!!
完全bingo!比起鯨魚,它真的明明更像石頭,一坨軟呼呼的石頭。我被小宇的聯想力和靈氣閃到了。
預防星兒做出不可控行為的一個方法是:提前告知。我們在進入穹頂放映廳的時候告訴他:「現在會慢慢走進黑暗喔。」我沒拉他的手,而是抓住他書包頂端的手提袋,和我弟上街我也這樣。
我們在160度的躺椅上舒服躺下。影片很好看,立體的。最後所有燈光熄滅,整個巨大空間內出現滿天投影的繁星,講解員告訴我們北斗七星,還有尋找各星座的方式。
影片中出現了恐龍,他只看廓形就知道「三角龍」、「異特龍」、「霸王龍」,下樓的時候,小宇看到地上的3d爪子,說「恐龍腳印」,明明在我看來就是普通爪印!
持續放映了30分鐘,其中,有星兒尖叫、拍手、劇烈翻身、說要回家,小宇都沒有。小宇出來以後第一句話:「我有一個望遠鏡,用來看月亮。」
#服務與被服務#
進入展廳。小藍很喜歡導覽員,整個熊抱他。導覽員說「你有其他朋友啊!」
我想,小藍是不是已經來過天文館很多次了?我不由自主哀傷:我們可能只把「天文館服務」作為個人生命體驗,一次就夠了。而星兒小藍的「天文館被服務」,卻不知道何時到頭,同一個地方,他要去多少次。
那兩個小時,我們一起看颱風的行程,用手感受模擬閃電,一起手舞足蹈遊戲,一起循著稱在不同星球上自己的體重⋯除了腦力,帶小朋友出遊還真的是體力活。
他告訴我好多好多動物界的新聞和知識,例如他說1980年科學家做了一隻模擬鋼鐵鯨魚,讓人類看看魚類因為人們缺乏環保意識破壞生態而吃進去多少海洋垃圾。
「那鯨魚肚子裡還有24隻海豚、2隻帝王蟹、3條鮭魚⋯」細節帝,他太有意思了。
我問他:「你不喜歡青菜嗎?」小宇說是。「那白菜呢?不是青色的。」「茄子呢?」「玉米呢?」逼到他改口:「我不喜歡蔬菜啦!」
——————
午休的時候我突然被報告纏身,一個小時內他說要跟我玩,我卻沒辦法,直接了當告訴他:「姊姊現在有要緊事喔。」還好團內大家都好喜歡他,因為他太「正常」了,太好玩了!
小宇其實是有一點過動。很適合我,我躁鬱症,有用不完的精力,所以我和他簡直有點不謀而合。
——————
星兒一號:大塊頭小紅,小紅很大隻,會突然跑掉,用大家的話來說就是「失控」。我很不喜歡這樣講。他中途突然抓著我書包很用力扯。我只是安靜地跟在他身邊,避免大動作。專業社工老師來幫我們處理。
星兒二號:馬甲小藍,瘦,眼睛美,只是不看人。他整個樹熊一樣掛在導覽員身上。他腦子裡有一臺計算機,很快說出24小時有多少秒。
星兒三號:嘻哈小黃,全程帶耳機聽嘻哈。會突然「嗷」一聲叫出來,受他的影響,我都「嗷」起來了,張大嘴發出烏啊的聲音,必須簡短有力。對了他會突然掉線,大家笑說他是不是在通靈...
星兒四號⋯我想不起來了。突發狀況真的很多。有很多時候旁邊正雞飛狗跳排山倒海,我卻只能告訴自己目空一切,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小宇身上,有些忙,不該插手,越幫越亂。
#星兒也可以照顧人#
上午去穹頂放映室的時候,越走越黑,我越發感覺毛毛的。跟小宇說:「欸,你帶我一下⋯」他說好。
吃午飯是西式麵包餐盒。我選了蛋奶素,每一顆麵包都很甜,學姐問小宇:「你要不要換一個鹹的給小花姐姐。」他說好,是我說不用,你吃。
我們去戶外撿樹葉,要做拓印。我快瘋了,撿樹葉的小公園無任何遮蔽物!三點的臺北日頭能把人曬到發白,分分鐘中暑。小宇不想撿樹葉,他說他不想做拓印。
我用拜託拜託啦的語氣說:「小宇你可以幫我嗎,我想做拓印。可是我好累我不想動了⋯」
我們打著傘扇著風跟在他後面,領隊看到了嚇一跳,意思是你們在幹嘛!你們是來「服務」的,我笑嘻嘻說:「小宇會照顧我們,我們是小公主⋯」
對嘛!星兒也可以有一點男子漢的擔當啊!學著照顧他人也很好啊!後來我直接耍賴,坐在地上看他們撿。
#不要限制自己#
天文館四樓有一個小軌道車,但需要經歷黑暗的過道和密閉的空間。大家都覺得太冒險,星兒們的狀況和承受能力我們無法估量。我看著小藍一直爬樓梯要上四樓乘坐的樣子,覺得好酸楚,這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隨時隨地可以做的事,他們卻需要重重把關。
小宇主動抓住了我的手。我的心一下子軟了。我知道...我知道啊。他想試試看。對啊,為什麼不讓他試一下呢。我說好,姐姐跟你說,進去以後...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提前告知,讓他用腦袋瓜衡量是否能夠接受。
後來因人數和團體活動,我沒能和他一起乘坐軌道車,所幸同組的學姐後來帶他去坐了。太好了。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和瘋子一線之隔。現代人越來越不正常了,很多出生正常的人,越長大越白癡越分裂越抑鬱,我也是其中一個。
而星兒,多特別啊,他們從出生就被科學判定認為非常類,可是他們明明也是造物主之藝術品,那麼天然,那麼純粹,那麼有機。和他們在一起真的毫無壓力。
但也許也只是因為我們「只相處一天」而已。如果要日日面對,承擔對她的撫養和教育重擔,其父母之辛苦勞累,得以想見。
一位過動兒媽媽說:只要帶過過動兒並成功走過來,就會變師姐,看起來慈眉善目可容納百川...
#離開#
小宇很會畫畫,他畫了一隻獨角仙。旁邊是一隻小花。我是小花。我們離開公園的路上,小宇走在前頭,他突然停下來,回頭跟我們說:蚯蚓,不要踩!
到時間了,媽媽來接他。給我們兩個小姐姐一人送了一包公仔面,幾百大卡,我依然毫不猶豫吃進去了。
#服務他人的幸福#
曾經聽一位原住民社工講:「從很小時候開始,我就覺得幫助他人的時候,內心有一種莫名的巨大喜樂。」是了,就是「喜樂」這個詞。
臺灣有非常多的社工服務社,每個學校都有社團,民間也有很多自發的非盈利組織。我想,正因為有這樣一群對社會服務和公共事業有興趣與熱誠的人,使得臺灣社會美而溫暖。
真的很感激世新社團裏面的每一位老師和成員給我這個機會,讓我獲得這樣可愛的社會實踐經歷!
希望大家多關注身邊的社工社團,去接觸不同的人群,去懷抱社會服務大眾。就當作是「跳脫」圈子,體味世間百態。要看看萬事萬物,才能滿懷信念,才能心生慈悲。
多闖入他人的花花世界,自省自問自覺自性,繼而回歸,用心打點經營自己的草草人生。
花腳蟹學名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1-14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花腳蟹學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有些海產,不管看幾次懶人包你都認不出…….
傳統市場魚販口中的海產名稱,讓你聽到霧煞煞?
海產的俗名、學名、中文、台語、日文樣樣有,又該如何區分?
吃過魚,但沒看過魚走路,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帶你從「命名」開始看起
◎特邀新生代生態畫家林哲緯以水彩插畫精細繪製台灣海產的細節與風貌
*花枝和烏賊,有什麼不同?
*除了源自日文的TAKO,章魚的台語還能怎麼說?
*鯛魚名稱不下十數種,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童謠〈西北雨〉中的「鮕呆(鮘)」又是哪位?
*常吃的「四破魚」到底在破什麼?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從海魚吃到淡水魚,由軟體動物花枝家族吃到甲殼動物螃蟹親屬。除了吃不完的海味,更常發生的是弄不清的名稱。九孔等同鮑魚嗎?為何許多魚都被歸在鯛科?香魚的氣味真的很香?鯖魚為何叫花飛?這些名稱的背後,蘊藏的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
這是一本兼具歷史與科普的海洋文化讀物。作者曹銘宗先生,查證無數史料文獻,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更上網徵求各界高手的見解,宛如帶領讀者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嘗遍」台灣海味的前世今生。他還以台灣魚類資料庫交叉比對各項資料,透過這本用語言文化切入,兼具論文水準和散文筆調的著作,讀者將可以輕鬆卻深入地展開一場海洋文化巡禮:
●一場百年的海洋文化考察之旅,從名稱推敲身分
命名,有時來自於人的誤解,但有時卻比起學術用語更容易分辨物種的差異。例如在中文裡,許多螃蟹都叫蟹,例如大閘蟹、花蟹、三點蟹,但如果對應台語便可以分辨其間差異。毛蟹是陸生的螃蟹,蟳和蠘則指海生螃蟹,所以最後一對腳是游泳足。而蠘的螯比蟳來得尖細,帶有鋸齒狀,這點從「虫+截」這個字便可推測得出。而經常被視為同一物種的花枝與烏賊,為何有不同名稱,從史料中可以看見古人早早就知道他們不同,應當區別。
●長相決定人生,產地決定名稱
台灣人常吃的午魚,如果回歸史料,可以看見名稱是來自中國產季在端午節的緣故。而以往過年會吃的鯛魚,又名嘉鱲,也是與產期在臘月相關。至於鯖魚之所以被叫花飛,則來自魚身的斑紋以及用閩南語形容這個斑紋的諧音。從此可知,命名沒有對錯,而是來自物種外觀或反映地方特性。
●海洋文化中的古人智慧: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
海鮮的保存反映古人的智慧,魚乾、魚露、魚漿應此而生。和魚有關的傳說,鄭成功的國姓魚、鯊魚變身梅花鹿,透過考證你會知道「謠言原來是這麼來的」。當然不能錯過傳統的好魚、壞魚排行榜,「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讓你享受美食沒有漏網之魚,「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帶你認識在捕魚、潛水時應該避開的危險魚類。
語言文化的考證,看見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各路語源也豐富了我們對海鮮的認識。下次要吃花枝前,你應當能分辨牠是花枝還是烏賊!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花腳蟹學名 在 萬里蟹介紹Part I 這是”三點蟹”,學名紅星梭子蟹因蟹殼上有 ...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 王椰米, profile picture. 王椰米. 讚. 9 yrs ; 林婉瑜, profile picture. 林婉瑜. 花腳蟹比他棒多了. 9 yrs ; 胡燕倫, profile picture. 胡燕倫. 花蟹好吃,三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