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生命線協會今(29)日上午於太平洋公園海洋劇場舉辦「43周年慶祝大會」,縣長徐榛蔚特到場表達對志工拯救生命、無私奉獻的感謝,並祝福協會活動順利。
縣長徐榛蔚表示,在近兩年來疫情嚴峻的衝擊下,生活陷入困頓的人數大幅上升,生命線的志工們對個案進行情緒安撫與輔導並協助走出困境,讓大家了解生命的可貴,不讓一時的不順造成終生的憾事。徐縣長對花蓮縣生命線協會表達高度的敬重與感謝。
理事長江躍辰表示,生命線屹立在花蓮43週年,如同一盞明燈長期照亮社會的每個角落,以「千里一線牽,幫助在耳邊」,發揮生命線的光與熱,在本屆的努力下,目前協會已擁有專任志工155名,會員近六百名,109年接案面談總數超過6515人次。至今協談工作幫助了12萬人次情緒或生活陷入困擾的民眾走出困境。
花蓮縣生命線協會於1978年8月27日成立,藉由大量有熱忱的志工人力投入,提供二十四小時電話機旁的協談輔導,並致力於自殺防治工作,以促進花蓮鄉親全人發展與心理衛生。生命線服務量逐年增加,期望招募到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志工行列,成為人們在生死一線緊要關頭的希望泉源。
花蓮海上救生協會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保安林書市集 #慢讀生活
#湖畔美麗市集與美好閱讀
地點:鯉魚潭潭南遊憩區草坪
時間:
2020/11/28(六) 9:30-18:00
2020/11/29(日) 10:00-17:00
一人+南方+逗點和獨立出版聯盟都會參加喔!!!!
#出版人終於可以自電腦前出走看見陽光親近大自然
#我們過的是有多黑暗啊啊啊啊
🎆🎆來看看南方的選書:
👉南方選書:環境、生態、植物相關主題:
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本以藝術思維去拯救生態環境的書
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對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安靜地在台灣西南沿海低地重建人與環境的關係。
啟動循環經濟:自然與經濟的共存之道→一個更公平、更有助於社群共生、更具創造力、更穩定、並且更尊重環境的經濟體系。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以現代詩喚回各種消逝的瞬間、失去的點滴
阿瑪杜.庫巴的非洲寓言→一本記載著非洲大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寓言故事。
絨毛兔→因為被愛,所以存在。
👉其它選品:
#和花蓮同樣面對太平洋島的詩作《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獲台灣文學獎蓓蕾獎《日光綿羊》
#入圍「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好書-生活類」的《貓的痴情辭典》
#12月新書《這裡的電亮那裡的光》,以詩書寫在南美洲、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北非、巴爾幹半島等不同文化的異地視角。
👉南方個性選物:
貓印章 貓咪派對紙膠帶 非洲寓言明信片 南方書封徽章 南方大使鑰匙圈
相關活動見FB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orestBookFair/
IG 頻道:https://www.instagram.com/forest_bookfair/
花蓮海上救生協會 在 雲林縣議員林岳璋(小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雲林水上救難大隊成立21周年 長期救災救難各界表達感佩 裝備器材汰舊換新 仍需各界鼎力協助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雲林水上救難大隊成立21周年,雲林縣特種搜救協會成立1周年,隊員長期犧牲奉獻、救災救難,頗受各界肯定與好評。2月22日在斗六市來福城餐廳慶祝創立21周年隊慶,縣長張麗善等人到場祝賀,表達感謝與敬佩,現場冠蓋雲集,頒獎表揚及授證,氣氛熱絡。
到場來賓包括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縣府消防局長林文山、社會處長林文志、縣議員賴明源、顏忠義、黃美蘭等、斗六市長林聖爵、台塑六輕協理黃耀南、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順聯境執行長陳富城、斗六新興宮主委賴建文等人;雲林知名藝人蔡義德等人也到場獻唱感恩。
大隊長兼協會理事長林岳璋議員表示,由衷感謝到場參與的長官及貴賓,更要感謝全隊弟兄們長期無怨無悔的付出,救難大隊有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肯定,就是持續發揮「正能量」的最大動力。
林岳璋說,1年前再成立雲林縣特種搜救協會,主要原因是一個團體只能在消防局登入一種認證(水域或陸域),因避免救難人員因認證問題無法進入災區搶救,因此另成立雲林縣特種搜救協會。
雲林水上救難大隊自民國88年成立至今,投入救災及訓練工作21年,期間參與國內外水災、風災及地震等救援工作,包括桃芝風災、納莉風災、台中東勢七二水災、高雄八八風災、大陸汶川大地震、中南美洲海地大地震、復興空難打撈任務、台南及花蓮大地震等,都順利完成救災任務。
林岳璋指出,該大隊成員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熱心志工,主動參加嚴格救災訓練,取得合格證照後自願加入救難隊。近年來因天災不斷、氣候異常變化,大自然山林因過度開發遭受破壞,救災任務變得繁重、多樣化且極具挑戰性,救災環境也更加複雜險峻。
其中2018年2月花蓮大地震共造成17人不幸罹難,令國人同悲。該大隊曾立即出動支援並完成所有救援任務,過程中隊員們放下平日工作,隨即趕往後山投入救災義舉令各界肯定,但也凸顯救難人員缺乏、救災裝備不足、車輛老舊等問題。
林岳璋表示,在欠缺足夠救難裝備窘況下,如何能在黃金救援時間搶救生命,是現今救難大隊的一大考驗,在過去多次救災任務中,經常得涉水越過淹水及泥濘地形,才能深入災區救援,隊員們冒險犯難可見一斑。
雲林水上救難大隊目前裝備器具汰舊換新,仍需各界鼎力協助,相信未來在各界不斷支持和鼓勵下,會有更多愛心志士參與訓練,並加入救難大隊及搜救協會行列,民眾隨時都應居安思危,歡迎共同投入救災救難行動,奉獻專長,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