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又有一位消防員弟兄離開我們了。
一位嘉義縣消防局新港分隊的隊員,在今日進行潛水複訓時不幸溺水,經搶救仍不幸身亡。
願死者安息之餘,我要呼應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搶救消防員的聲明,請內政部消防署和地方政府,除了妥善協助家屬處理後續相關事宜,給予相應的撫卹之外,也能比照消防法27-1條,#召開災害事故調查會,釐清本案始末並提出檢討與改善建議事項。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從高雄氣爆、新屋違章保齡球館火災、國道警察被追撞殉職、敬鵬工業大火、以及台中違章工廠火災到近日的彰化喬友大樓火災,這10年以來,已經有43警消或義警義消人員殉職。
如果進一步限縮類型,近7年來,消防人員的海訓或潛水訓練,已經至少已發生3起事故,奪走4條消防弟兄的生命。
2014年,苗栗縣消防局在苗栗竹南海域,進行實施年度常訓,疑似風浪過大,有多艘橡皮艇被打翻,釀成2人溺斃的不幸意外。
2016年,花蓮港務消防隊員,於港內12號碼頭實施防溺演練潛水複訓時,因不明原因陷入昏迷,後經院方宣判腦死,家屬忍痛放棄急救並同意捐贈器官遺愛人間。
顯然,這不是偶發個案。但如果依照現行《消防法》第27條之1第一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調查消防及義勇消防人員因災害搶救致發生死亡或重傷事故之原因,應聘請相關機關(構)、團體代表、學者專家及基層消防團體代表,組成災害事故調查會(以下簡稱調查會)」。
我們擔心,內政部會不會說,因為「訓練」不是「災害搶救」,所以就不用依法召開事故調查會來調查事故原因及提出改善建議事項。
因此,我在此公開呼籲內政部和消防署,請主管機關回想起當初消防法「生命三權」修法中,「調查權」修法的初衷。
在第九屆的立法院,即便連續經歷新屋和敬鵬的煉獄,殉職者的家屬、基層的消防員同仁和團體,為了不要再「今天公祭,明天忘記」,為了改變「殉職是人禍」的結構問題,提出劃時代的修法草案。
其中,「調查權」原本的設計精神,不是發生了嚴重死傷,才來調查原因。而是希望,納入基層參與的真相調查機制,#不要錯過死者留下的訊息。
讓未來要進火場的生者,讓致死的結構性原因,能夠被釐清、改善、避免,讓殉職從對死者的哀悼追思,#轉化成結構性問題的改革,以及對同仁的保障。
也正因為如此,我希望內政部能針對這次的訓練意外,也比照消防法27-1條召開災害事故調查會,釐清原因並提出結構性地改善建議,讓死者的訊息,能夠守護往後的消防同仁。
身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委員,除了公開呼籲,我也會透過接下來會期的質詢和預算,追蹤內政部及消防署,讓相關主管機關,針對消防人力工時、整體消防訓練的環境安全、以及整體公務人員職安制度的改善,提出相應的政策討論與必要的法規修正,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圖片來源:https://bit.ly/3EgS8Tk
花蓮港碼頭意外 在 傅崐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600輛城際列車 將服務東臺灣!】
今早至花蓮港8號碼頭,迎接「#台鐵新型EMU3000列車」抵達,也為宜花東三縣鄉親請命,呼籲中央重視東部交通。
台鐵購車 10年計畫共編列997億購買520輛通勤列車、600輛城際列車,而在東部鐵路壅擠無法改善情況下,即便將EMU3000列車投入東線也僅能改善14%的運量,請交通部不要再將車輛拉到西線去跑。台鐵管理系統必須再提升,做為一個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不論是智慧型列車或是沿線的感測器,都能做到在遠端即刻發現落石、異物入侵軌道,而非以人工觀測的方式來剎車;且車輛應搭載全線路網,於行車時顯示什麼彎度應如何配速,如果都有做到就不會發生宜蘭與花蓮太魯閣慘案。
台鐵現階段規劃25處邊坡告警系統,花蓮段(北迴線)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建置好,實在緩不濟急,這段期間倘若發生意外,誰能負責?交通部及台鐵行政團隊應提升效率、馬上執行,不要再拖到明年下半年。
鐵路高架是城市的縫合,過去林佳龍部長全力支持且承諾宜花東1個縣市15公里的鐵路高架,但由於東部縣市財政困窘,要地方自籌超過25%有其困難,仍需要中央全力支持。
國道六號延伸花蓮段一案,目前立法院已正式通過決議進行可行性評估,應儘快執行;而蘇花改二期(蘇花安)要花十年才能完工,必須再簡化行政流程、縮短期程,才能有效增加東部運量。
盼交通部儘早給宜花東鄉親一個安全且快速的回家的路。
花蓮港碼頭意外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根據經濟部礦務局統計,2010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砂石需求量為7394萬餘公噸,因自產砂石供應能力不足,需自海外進口砂石1217萬餘公噸,占年總供應量的16.44%。
我國砂石自產自銷要如何在砂石貨源穩定及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也至關重要。我國砂石進口來源主要以大陸為主,惟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至3月砂石進口量較前3年同期減少122萬餘公噸,並因北部地區砂石供需失衡,預估每個月有40萬至45萬公噸的供應缺口。
另依礦務局提出所需砂石評估報告,預估至2024年底前,平均每年砂石需求量將提高400萬公噸。正因上述原因,造成今年前3月「砂」單價較近3年同期上漲5.85%至6.73%;「石」交貨單價每公噸,上漲4.18%至4.95%的狀況發生。
為提高我國砂石自產自銷的能力,工程會積極推動東砂北運的政策,然依據「公共建設督導會報」109年度第8次委員會議紀錄顯示,我國針對河川疏濬、礦區、土石採取區等砂石量、各料源所需開採期程、交通運輸、碼頭規劃(含和平港、蘇澳港、花蓮港等碼頭增建、擴建相關程序及配套措施等)等議題都尚無掌握,若要推動礦產自產自銷的能力,上述議題需要請有關單位積極研擬。
另截至109年8月,工程會列管前瞻基礎建設公共建設類計畫第二期執行情形預算執行情形統計表及工程會列管一般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分別有部分執行率、達成率不佳的狀況,如一般公共建設財政部、國發會、法務部、衛福部等年計畫經費達成率皆低於20%,教育部、衛福部特別預算執行率都低於60%,工程會應督導相關部會盡速完成。
國內目前缺工嚴重而探究其原因,勞動環境及付出成本與報酬不符合,去年重大職災死亡達316人中,營造業就多達168人,占總數逾一半,平均2.17天,就有1人因職災死亡,創下近5年來新高,而各級政府公共工程重大職災達39件、41人罹災,未通報的黑數還不算在其中。
而因前瞻大型公共工程及台商返台增加,卻使得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人數也跟著增加,為了趕工達成進度,職業安全、職安訓練則敷衍了事,出了意外大包推小包,層層轉包淡化雇主關係,該如何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約束承包廠商的安全意識與風險控管至關重要。
國內缺工缺人的問題相當嚴重,承包也力不從心,近期調降開放外籍移工門檻雖然對工程會是及時雨,但對於整體營造產業發展是大問題,表示政府無力解決國內的缺工問題,突然間建設增多,開始面臨缺工、建設計畫也標不出去,但可預見當工程、營造業大幅增加外籍人力後,但完工後,又開始回到原狀,政府卻至今沒專門單位去調節人力,這是政府在推動大型建設時,始終沒看見的盲點。
而開放營造業引進移工,衝擊最大的仍是勞動市場相對弱勢的勞工,尤其是原住民勞工。根據原民會統計,原住民勞動力人數有27萬3372人,原住民就業者從事營建工程業,比率14.89%。男性以從事「營建工程業」的比率最高,占比高達24.63%。
而原住民從事非典型工作人口占總原住民就業人口之17.09%,明顯高於同期全體就業者從事非典型工作人口比率7.13%,因「季節性或臨時性的工作結束」導致原住民失業人數之比率達22.29%,明顯高於全體民眾之13.06%,如何保障原民朋友的工作權益不會被移工取代,要請工程會和相關部會妥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