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 你看的是統計數據?還是公關行銷?
近日因為我們注意到西雅圖與食力的新聞紛爭,近而注意到食力這個獨立媒體背後的爭議,因此有讀者來訊告訴我們,食力與花蓮縣政府的奇妙關連。
最近食力針對食農教育做了一系列的報導,報導內容為評鑑全國22縣市的食農教育,而最有趣的就是報導的結論:
「《食力》發起台灣第一次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最終拿下「食育力五星城市」桂冠的是花蓮縣、宜蘭縣、台東縣、嘉義縣、嘉義市,而六都無論是主觀或客觀評比成績都落到中後段班」
若根據食力的報導,『奪下「食育力五星城市」冠軍的花蓮縣,在「農業與環境」、「健康與營養」分項也是第一。檢視花蓮縣的五力指標,僅「教育與文化」拿下4分,「農業與環境、健康與營養、食安與衛生、食育推廣滿意度」等都達到滿級分5分。』
看起來,花蓮真是一個五星級的城市啊!食農教育五顆星!
那麼所謂的「食育力」究竟是怎麼評的呢?食力在報導中所訂定的評鑑指標是否具備統計意義?
報導中稱:
「花蓮有機驗證面積達2424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分之1,有機驗證面積、農戶數均排名全國第一。在農業委員會提供的食農資源運用上,無論是「上傳至食農教育平台上的教案比例」及「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選拔獲獎比例」指標表現都擠入前5名,顯現花蓮縣位居食育推廣前線的教師、營養師,態度主動積極,成果也相當豐碩。而在花蓮縣民的健康營養表現也很不錯,「成人每日攝取三蔬二果的人口百分比」是第五名,「國中及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是倒數第五,表示肥胖比例並不高,可見飲食行為也影響了體位表現」
但我們回到農委會官方的「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來爬梳資料,發現因為食農教育計畫提案的單位是各級學校,若要評鑑食農教育計畫的好壞,涉及了教案的品質、數量、人數、成效、師生比等方方面的因素,又因各縣市的農業型態大不同,官方其實並沒有公佈評鑑的KPI指標。若爬梳網站有公佈的教案數量,所公開142個教案,上傳最多教案的單位其實是農委會輔導處、農糧署、企劃處、四健會、台南市政府學習網等等,跟花蓮相關的只有一個花蓮農改場的教案,從以上公開資料看起來,花蓮縣政府並不像報導所稱的上傳教案數量前幾名。最後評鑑出來卻是食農教育第一名?
而教案數量只是其中一個評鑑指標,回頭來看,花蓮有機驗證面積第一名,除了花蓮好山好水,環境純淨,容易進行有機農法,驗證也容易過關,農糧署及花改場確實很努力推廣有機驗證面積,但這個指標跟食農教育有關嗎?
至於花蓮的小朋友「肥胖比例」全國倒數第五,能作為食農教育好壞的指標嗎?因為肥胖的因子很多,需要劃分各種變因的貢獻度,我們是否也能說,小朋友的體型與「體育活動多寡」、「速食店密度」等因素也有關呢?花蓮的小朋友可能放學後趴趴造的空間比都市的小朋友還多,所以體型比較健康?「花蓮人每天吃蔬果的人口百分比」是第五名,我們可以說花蓮人確實吃得比較健康,但飲食型態的變因也很多,否能歸因於食農教育?
這樣看來,此統計研究方法就很令人傷腦筋了,回頭去看這個「食育力大調查」,「客觀指標佔60 %,主觀指標佔40%」,採用的客觀指標本身就未必跟食農教育有正相關,主觀指標則是由食力針對22縣市民發送三千多份網路問卷,再與「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國家長會長聯盟」合作,詢問這三大團體對於該居住或執業縣市的食育推廣滿意度。
我們其實不知道問卷所稱34項食農教育指標為何,但就網路上的公開資料查詢,實在很難驗證花蓮的食農教育棒不棒,或許以三千多份問卷的主觀感受,以及三大團體背書,結論就是花蓮好棒棒。
有趣的是,若查詢政府公開採購網,花蓮縣政府近年給註冊食力商標的公司「厚策思維」的標案就有八百多萬,這些標案當然未必跟食力報導花蓮好棒棒有相關。但巧合的是,食力的總編童儀展,剛好也是「灃食基金會」的執行長,而該基金會也剛好承接了花蓮縣政府的校廚培訓課程。只能說食力與花蓮縣政府的合作實在很緊密。
我們寫這篇文章只是因為發現,原來看似一本正經的統計調查,可能並不是真的具備統計意義,質化研究時的問卷設計本就容易產生偏誤或誘導,引用的客觀指標也未必跟觀測的變因有正相關(研究方法的設計本身經常就讓人傷透腦筋)這樣讀者就會很難分辨,報導到底是真的,還是一本正經的胡謅?
或許食力不用給我們八百萬,只要給我們八萬,我們也可以發問卷,引用各種客觀指標,來證明食力是一個五星級的獨立媒體喔。
資料來源:
1. 農委會食農教育資源平台:https://fae.coa.gov.tw/
2. 食育力大調查報導: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5098595920
3. 政府公開採購網相關標案:https://bit.ly/3gVkfMI https://bit.ly/3vLvbSD
4. 花蓮縣政府與灃食基金會合辦校廚培訓課程 https://bit.ly/3j7F1e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退輔會早年為了安置許多在台灣的榮民,實施了一些政策及土地運用方式,例如安置措施及農場就業機會。現在時空環境很不一樣,未來我們要善加利用國家資產,一方面確實照顧榮民,另方面在資產運用上又對國家最有效益,這是我們在整體改革和規劃上應該思考的問題。 ▶花蓮縣有兩個比較大的案例,一個是壽豐自費...
花蓮農改場統編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口頭質詢─
▶退輔會早年為了安置許多在台灣的榮民,實施了一些政策及土地運用方式,例如安置措施及農場就業機會。現在時空環境很不一樣,未來我們要善加利用國家資產,一方面確實照顧榮民,另方面在資產運用上又對國家最有效益,這是我們在整體改革和規劃上應該思考的問題。
▶花蓮縣有兩個比較大的案例,一個是壽豐自費安養中心,早期有很多榮民以自費在那裡居住,直到近年才移出。主要是人數減少,花錢改善舊設施,已不符經濟效益。你們是主張繼續放在退輔會底下去活化?還是要交回國產署去進行整體國家資產的活化運用?
趙處長秋瀛:我們希望無償釋出給國家國產署使用。退輔會長年的政策就是如果國家需要,我們願意把這塊地交給國產署,透過國產署召集會議進行三方或四方現況點交,不過此案花蓮縣政府的意願和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他們認為東華大學城有幾塊特定地有活用,所以目前暫時沒有進度。我們甚至主動把台東太平分部釋出給台東縣政府的案子轉給花蓮縣政府參考。
▶這塊地閒置在那裡也不是辦法,在資源的配置上應該開放,讓非榮民的民眾也可以自費或是透過社會處安置,來妥善運用這個空間。同時台灣還有許多弱勢團體在尋求完整的社福用地,例如門諾醫院就計畫成立自閉症兒童照顧中心,東部地區也的確適合作為特殊需求的安置或療養的環境。要如何妥善運用應該不是退輔會一個單位的問題,也不是地方政府意願的問題,還涉及到衛福部及國家資產活化的政策問題。本席希望能交由跨部會作些專案,必要時引進民間資源作BOT、ROT等等各種不同的方案,儘快有一些進度。再者,我希望這塊地維持社福或弱勢照顧的用途,不要輕易轉換成商業或旅遊用途,維持它的原始用途及土地的完整性,希望退輔會在處理過程能特別注意。
▶關於農場的土地運用,退輔會和台糖在花蓮是除了國防部以外的最大地主,你們身為大地主,對於土地運用應該配合國家整體政策。目前花蓮是全台有機耕作面積最大的縣市,占全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我們還有空間和機會讓它做得更大更好,因為花蓮擁有獨特的天然條件環境,包括獨立的水源、相對不受污染的灌溉空間及土地運用模式。退輔會的土地面積夠大,所以更適合作有機耕作,因為比起小面積農地切割處理,任何一塊農地都有可能被隔壁農地所污染。長良有機專區對外放租,就做得很成功,但本席更期待的是我推動多年的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它可以推動有機施肥、有機天然災害的防治、東部地區原生種植物尤其是原住民傳統植物的研究和推廣。前任主委董主委也承諾要配合國家政策,往這個方向做努力,但是在他卸任前,這個案子就中斷了。原來已經跟農委會談妥由花蓮農改場設置有機農業研究中心,預算也編列了,要如何延續這樣具有多重價值、對地方農業有助益,甚至還可輔導原住民就業的案子,尤其花蓮職業軍人中原住民的比例特別高,如果他們能有在地就業的機會,收入有適度的保障,我相信這應該是讓更多原住民願意進入軍隊體系的極佳誘因,不只保障他們日後的生活,而且能夠回到原鄉,所從事的農業也符合傳統及文化的傳承,因此政府應盡力來協助與配合。
楊處長駕人:基於公務需求和地方需求,我們是非常贊成這個案子。農改場和我們有兩次會勘,我們也希望將來4到9年的退伍軍人能優先去受訓,取得有機認證和技術,對當地農產品經濟作物或是將來就業環境的提升都有助益。因此我們是很積極和農改場合作,這個案子我們希望很快就撥用,已經確定要給他們完完整整的一塊9.28公頃,且農改場會設一個隔離帶,以保障有機示範園區的空氣和水的品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LVIF6VJBlU/hqdefault.jpg)
花蓮農改場統編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機農業的發展重在土地與水源,壽豐鄉許多正朝有機發展的農地,並沒有納入農田水利灌溉區內。實際上,花蓮有約六千公頃的良田沒有納入。去年已有針對該灌溉區外的土地納入灌溉區內的問題進行提案,今天的貴會專案報告,在105年度公共建設中也明確編列農田水利灌溉的建設,請問農委會目前規劃的方向、進度為何?
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灌溉區以外的灌溉問題,農委會目前積極在清理。農業部成立後,農村及農田水利署會破除現有的農田水利灌排系統。未來灌區外的部分不會視而不見。
▶本席認為還是須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部分區塊應有優先順序。例如花蓮壽豐鄉的有機農業區塊,現在的水門都是農林異己清淤、維護。未來,這個區塊是否可以列為優先重劃對象?
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關於這問題,農田水利處與水保局都積極在辦理重劃區塊的規劃。也需要地方政府與農委會一起努力、整合。
農水處張敬昌:有關木瓜溪農業區塊,首先,灌區外的區塊,中央的部分由經濟部主管,地方則歸為縣市政府。農業部成立後,灌區外的54萬公頃將納入為農業部的業務
▶灌區外的部分,根據農委會農田水利組織的相關辦法,農委會是可以進行重新劃定的工作。本席要求農委會需積極與經濟部協調、會商,盡快將壽豐鄉有機農區納入。
陳處長:將與委員聯絡,實地勘查。
▶為擴大有機農業發展的相關工作,請農委會評估本席今日提案,提撥預算協助花蓮農改場成立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利用花蓮的環境優勢,來提升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研究之工作。
副主委:我們認同這個理念,願做領頭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ox9aAphVLU/hqdefault.jpg)
花蓮農改場統編 在 原鋒工程實業有限公司/統編55945474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原鋒工程實業有限公司/統編55945474 updated their profile picture. ... Album 花蓮吉安鄉 · 原鋒工程實業有限公司/統編55945474, ... 花蓮農改場基礎施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