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機一輛接著一輛,接力出發,車隊綿延好幾公里。因為這一刻,重機車友等了好久,終於迎來蘇花改開放。上百台重機集結蘇澳,提前相約聚集,時間一到依序上路,更有車友特別請假,要來搶頭香。
重機車友說:「因為長期以來我們重車要到花蓮、台東玩,都是要從蘇花公路,所以現在能夠開放,當然等很久了,很開心這次能夠參加歷史性的一刻,所以特別帶我太太,請假帶我太太來走一趟。」
也有重機車友說:「我想要走安全回家的路,走蘇花真的太可怕了 ,太多不可避免的東西,有一些落石或什麼,那太危險,所以想說今天開放,就向公司請特休來跑這裡。」
同時也有19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觀音吊橋 #人止關 #春陽部落 #雲龍橋 #廬山溫泉 #廬山老街 #廬山吊橋 #南投景點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Jordan到處走」】Instagram ...
「花蓮 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站在這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花蓮市觀光指南:歷史篇(一)史前至清末- 看板Hualien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花蓮藝文漫遊- 《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花蓮 歷史 在 花蓮歷史建築-曙光橋 - YouTube 的評價
花蓮 歷史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的四月七日,我到花蓮參加太魯閣號罹難者的頭七法會時,第一次體驗了蘇花改,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在實際走了一趟之後,我才瞭解到了這條歷時八年工程,所謂「#安全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舒適、多好開。
-
在當時,我才知道這條「回家的路」雖然是條省道,#並沒有開放給大型重機、普通重機行駛,所以從法會回來後,我便開始關心為何遲遲不開放給機車行駛的議題,期間找了各路專家一同討論,也請火花羅上我的直播跟我分享一些歷史的脈絡與正確的概念。
-
這一年多來,我不斷利用各種機會,例如委員會質詢、協調會、公聽會等手段 #向各級機關強調交通安全與車種平權的重要,中華民國每年交通事故超過四十萬件,#死亡人數就逼近三千人,車禍新聞幾乎每天都佔據著新聞版面,這是遠比疫情還要來得恐怖的國民殺手。
-
我一向認為,#交通安全的3E缺一不可,教育、工程、執法都非常重要,可是目前政府處理交通事故的手段粗糙,且不願面對缺失的部分,導致長年以來只懂得用執法解決問題,最根本的交通安全教育、道路工程設計 #幾乎都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水準。
-
這次我除了替各位車友爭取了早日通車之外,更在今天主持完司法法制委員會公聽會之後驅車趕往蘇澳與眾車友們會合,聽聽這些路權鬥士努力幾十年來的辛酸與開花結果的感動。
-
唯有親自體驗過一次,我才瞭解到重機其實沒有大家想像地那麼危險,這次的實際體驗,讓我用了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觀察到東海岸的美景。
-
#危險並不專屬於某一種交通工具,會發生車禍,百分之八十均肇因於不當的駕駛行為,如同我在這週質詢王國材部長時所說的:沒有車種是沒有問題的,但 #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所在,而不是將這些問題當作藉口來搪塞。
-
事實上,我並沒有特別偏袒摩托車,而是認為不該對車種有差別待遇甚至歧視,該給人的路權要給人家,不該分流的地方應該檢討改進,所有的訴求,都是希望能夠改善這個一年造成三千死亡的臺灣交通環境。
-
今天特地跑了這一趟,感受良多,也很感謝許多車友熱情對我的支持與鼓勵,交通安全改革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我在任內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在能力所及之範圍全力衝刺!
-
#但是倒車我就算盡全力也扶不起來🤣
#今天全部的過程都有拍影片敬請期待
#火花羅騎車技術很好喔
花蓮 歷史 在 站在這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洄瀾 之四 斗宅 |
後面幾個篇幅都要來介紹花蓮店家。
那日從縱谷回到花蓮市,
原本還想著去逛東大門夜市,
但被中午的義大利麵套餐填得太飽,完全沒有食慾,
只想找個地方坐坐。
於是我們來到 [ 咖逼小売所〡斗宅。揀茶舍],
就開在縣定古蹟,有 80 餘年歷史的日治時期檢察長宿舍。
熱情的經營者是雪兒舊識,
他們把這日式房舍整理維護相當完善,
並加入了對應風格的陳設。
而比老屋更吸睛的,
是有兩隻柴柴駐店,
黑柴是男生斗財,黃柴是女生囍妹,
牠們不怕人,但經常也不太理人,
感覺就是覺得這屋裡他們最大,
斗財不時巡邏四周或坐在大門口鎮守,
囍妹則是一臉慵懶厭世的四處趴坐。
囍妹身形比斗財大許多,
但不能說她胖,她會生氣 (笑)
[斗宅] 的商標和品牌形象也完全以這兩隻柴柴為主,
店裡還蒐集了大大小小的柴犬公仔,
他們也自己設計柴柴商品販售,
就連餐點也都是~~
中秋還推出了柴柴鳳梨酥!
喜歡柴犬的朋友來到這裡真的會瘋狂 ˏ₍⸜̠̇⸝̠̇₎ˎ ̀⁽⸌̠̇⸍̠̇⁾ ́ˏ₍⸜̠̇⸝̠̇₎ˎ ̀⁽⸌̠̇⸍̠̇⁾ ́
這的咖啡和蛋糕甜點也都不錯,
喝了黑糖拿鐵(那天的第三杯,完全為了斗財棉花糖才點哈哈
還有少見的紅絲絨蛋糕。
可可可麗露也好吃~
環境舒適,加上朋友與柴柴坐陪。
我們賴著好久才甘願離開 ⑅︎◡̈︎*
花蓮 歷史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觀音吊橋 #人止關 #春陽部落 #雲龍橋 #廬山溫泉 #廬山老街 #廬山吊橋 #南投景點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Jordan到處走」】Instagram https://bit.ly/3la5mWY
--- 交通資訊 ---
※ 開車:Google Map
輸入 https://goo.gl/maps/r8r9ZKy3CiP8vUme6 ,可導航至觀音吊橋
輸入 https://goo.gl/maps/cYfFTCh9G28ahXXq9 ,可導航至人止關
輸入 https://goo.gl/maps/K8gjnU9Jd48REtTU8 ,可導航至春陽部落
輸入 https://goo.gl/maps/8LkLS91CiN5GP5fR6 ,可導航至雲龍橋
輸入 https://goo.gl/maps/a1kwEAE3T6aa9Qji9 ,可導航至廬山老街
--- Traffic Information ---
※ Driving :
Use the Google Map link
https://goo.gl/maps/YzhD3BeKeohGYUrWA to Guanyindiao Bridge, Puli Township
https://goo.gl/maps/3VUD15UbNUoBiPEe9 to JENCHIHKUAN
https://goo.gl/maps/kXz8SZ1zCGGVT6XG7 to Chunyang Village
https://goo.gl/maps/akKzCDaPAiwrQNhF9 to Yunlong Bridge
https://goo.gl/maps/q5b8t25zSwaJeYMd9 to Lushan Old Street
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花蓮 歷史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旅遊日期:2021/05/08
-
太魯閣經典款:斷崖上的「錐麓古道」
這條堪稱台灣最美的步道,站在超過 500 公尺落差的斷崖上,等同於站在與台北101同高的峽谷上,和雲一起散步。立霧溪經年累月的沖洗,切割出壯麗斷崖和峽谷,是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居高臨下的震撼,是太魯閣必去的景點!
人文歷史
古道背後更隱含著前人血淚交織的悲愴歷史,時間回到1910年日本佔領時期,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了獲取山區資源、壓制原住民勢力,採取五年理蕃計畫,一邊摸頭、一邊討伐。
1914年即爆發「太魯閣戰爭」,兩萬日軍對戰太魯閣蕃社,三千族人即使奮勇抵抗,最後還是敗於彈盡援絕。戰後,日人為有效控管太魯閣,需要有一條更節省時間且安全的道路,於是派梅澤柾警部帶隊,開闢一條橫斷錐麓大斷崖的警備道路,就是如今的錐麓古道。
地質地形
錐麓斷崖和福磯斷崖,全是由大理石岩塊構成,由於地勢不斷隆起,加上立霧溪侵蝕下切作用強盛,切穿了三角錐山東南稜而大理岩不易崩落,才形成陡峻的斷崖。
錐麓古道是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一部分,太管處將錐麓古道精華路段整修後開放。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上,海拔約750公尺,距離立霧溪谷垂直落差約500公尺,而斷崖路段的步道寬度僅約1公尺,地勢險峻、有潛在落石危險、且路程較長、氣候變化大,屬於登山型步道,並且實施承載量管制,平日開放96人、假日開放156人進入。太管處特別提醒民眾,申請進入錐麓古道請考量自身體能狀況,體弱、有心血管疾病、懼高症者及孕婦不宜進入。
參考資料:
https://www.taroko.gov.tw/AttractionTrailContent.aspx?n=5511&sms=11272&s=13
_________
百岳開箱:
►玉山
【百岳開箱|玉山】東埔山莊好豪華!人生首座百岳玉山前哨戰(上集)
https://youtu.be/MN1uTxhmBvI
【百岳開箱|玉山】登頂東北亞第一高峰!一生一定要完成(下集)
https://youtu.be/xkgzWLiGTn0
►合歡山
【百岳開箱|合歡山主峰】母親節帶媽媽登百岳看杜鵑 ep.1
https://youtu.be/CxdRnmYi9eU
【百岳開箱|合歡山東峰】玉山杜鵑花季,漫步花海好浪漫 ep.2
https://youtu.be/k0BBGRbMJzw
【百岳開箱|合歡山北峰】挑戰合歡山最高峰,最適合新手的百岳! ep.3
https://youtu.be/u91PmQ43m3k
_________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花蓮 歷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四集
日軍性暴力的山洞 日軍慰安所
~高金素梅2021.09.13
花蓮縣秀林鄉水源村的部落外圍,日據時期有日軍的軍營駐地,這個大山洞就是婦援會所說的慰安所,也就是日軍性暴力罪行的地點。
看待歷史,要看是從什麼位置看歷史?從「殖民者」的角度看歷史是一種,從「被殖民者」的角度看歷史又是一種;不同角度看歷史,結果當然不同。
2016年政黨輪替,我跟當時的行政院長林全有過一次對慰安婦史觀的對話……。
延伸閱讀: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三集
殖民神話:莎韻之鐘、高砂義勇隊忠魂碑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4350079655035242/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二集
你們篳路藍縷 我們顛沛流離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4320285921347949/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1822357066/posts/4313779055331969/
《在斯卡羅開播之後……》
迷失在官方史觀中的細膩史詩
https://reurl.cc/bXMqOX
請訂閱
《高金素梅 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user/abohome
花蓮 歷史 在 花蓮藝文漫遊- 《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也是一塊土地的故事。花蓮曾有過許許多多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卻未必獲得妥善的保存。近年來許多文史工作者, ... ... <看更多>
花蓮 歷史 在 花蓮歷史建築-曙光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花蓮歷史 建築-曙光橋. 124 views124 views. Oct 1, 2021. 3. 0. Share. Save. 3 / 0 ... ... <看更多>
花蓮 歷史 在 花蓮市觀光指南:歷史篇(一)史前至清末- 看板Hualien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一)史前至清末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069517
前言
花蓮市是花蓮縣治所在地,人口約10萬,雖然比臺東市稍少,但加上緊鄰花蓮市的吉安鄉
與新城鄉(尤其吉安鄉部分市區早已與花蓮市融為一體)的衛星都市人口後已達20萬,是台
灣東部最大的都會區,也成為行政院東部辦公室的所在地。
去年7月10月我發表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首篇歷史篇,當時是以張家菁的《一個城
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為架構寫成的,但隨者日後編寫觀光景點介紹與參考
資料的大幅增加,使得原有的歷史篇已經明顯缺漏不足,有大幅增加與修訂篇幅的必要。
重新修訂的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將分為史前到清末、日治前期、日治後期、戰
後初期、現代五篇,但先強調的是,這些是為了配合之前歷史人文觀光指南而寫的內容,
因此不能當作花蓮市的通史。張家菁的書雖然仍是花蓮市歷史的權威著作,如今早已有修
訂的必要,但花蓮市官方至今並沒有出版自己的志書,這是令人遺憾之處,期待有關單位
重視。
花蓮市地名的起源
「花蓮」如今已是花蓮市與花蓮縣的地名稱呼,但該稱呼是從何而來?花蓮古代的地名包
含利澳特愛魯(Rio Dunero)、哆囉滿(Turumaon)、奇萊、沙奇萊亞(Saquiraya)、洄瀾
(Huelien)等,其中比較多人熟悉者為奇萊與洄瀾。利澳特愛魯與哆囉滿是海權時代歐美
人謠傳花蓮產金的稱呼,奇萊與沙奇萊亞而源自於花蓮市的原住民撒奇萊雅族(Sakiraya)
,至於「洄瀾」據說是早期漢人移民乘船至花蓮溪口(吉安鄉與壽豐鄉鄉界海邊)時,看到
溪水與海浪衝擊成迴旋狀時,脫口而出「洄瀾」這稱呼,之後以河洛話的發音將「洄瀾」
改成「花蓮」,此為花蓮地名的由來。
由此可見「花蓮」這地名來自於花蓮市以外的花蓮溪口,而花蓮市的地名實際上來自於日
治初期遷移過後的「花蓮港街」。清代時「花蓮港」位於花蓮溪的出海口,今日的花蓮市
的海邊則被稱為「新港街」,但由於出海口附近易遭海浪侵襲,日治初期的1900年將花蓮
港的行政中心移至「新港街」。1909年花蓮獨立設廳後將「新港街」稱為「花蓮港街」,
1940年升格為「花蓮港市」,戰後改制成「花蓮市」至今。如今花蓮港主要以貨物與國際
旅客運輸業務為主,其餘出入花蓮大都依賴公路與鐵路,但由花蓮市地名的沿革,可以了
解歷史上花蓮市與花蓮港密不可分的關係。
史前
臺灣的考古學研究大約在日治時期開始發展,戰後國民政府統治後持續至今。花蓮市的考
古遺址主要是在今天花崗山周邊的花崗山遺址,日治時期的1930年宮本延人首先發現考古
遺跡,近年當地周圍進行許多建築工程,隨者開挖過程中發現豐富的古物,因此辦理相當
多的遺址調查。花崗山遺址目前挖掘所發現的考古文物已涵蓋5000年的歷史,包含新石器
時代、金石並用時代、日治時期與現代等,出土文物包含石器、陶器、墓葬等。
依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的研究,花蓮縣北部的舊石器文化屬於長濱文化系統,存在時間大
約在西元前5萬年至6300年,新石器文化早期、中期與晚期分別屬於大坌坑文化、繩紋紅
陶文化與花崗山文化,存在時間大約在西元前5500年至2500年,之後的金石器並用時代以
十三行文化、靜浦文化的分支為主。目前史前文化與下述的原住民的連結,目前仍有許多
不明的地方,尚待持續的研究了解。
在上述的文化中,花崗山文化因為以花崗山遺址的出土文物最為豐富,因此得名,由出土
的文物可以發現該當時人類善於河海捕撈,使用帶紅的褐色繩紋陶罐,並擅長製作玉器。
該文化與花蓮縣中南部的麒麟文化、卑南文化不同,代表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複雜化的過
程。
花蓮市的早期原住民分布
在臺灣由世界各國角逐的海權時代,處於後山的花蓮相對平靜,除了耳聞花蓮產金而前來
調查(而且該產金傳聞也是道聽塗說),並留下一些調查記錄外,荷蘭與西班牙等西方國家
的統治上尚難及於花蓮,推翻荷蘭的鄭氏政權也是。1683年清朝打敗鄭氏政權,臺灣納入
清國版圖,但清朝並未重視經營臺灣,因此後山就索性被當成「化外之地」來處理,並禁
止漢人前往開墾。由於歐美與漢人政權尚未對能對花蓮有效統治,原住民在此有十足的自
主性,直到1873年牡丹社事件後才有重大改變。
在東部有相當多的原住民種族,其中居住在今日花蓮市中最大的種族為撒奇萊雅族
(Sakiraya)。該族的語言、文化與附近的太魯閣族、阿美族等均不同,是獨立的種族,卻
因後述的加禮宛事件受到迫害之下隱匿身分,直到近年向政府申請正名成功。目前花蓮市
內最重要的撒奇萊雅族部落在中山路北端的國福社區,又稱撒固兒部落(Sokol),該部落
有廣場,每年豐年祭與火神祭都在此舉行。
撒奇萊雅族何時開始在今花蓮市居住目前仍不詳,目前所知最早的紀錄是1630年代西班牙
人到此探金時所留下的記載,但除此之外資料一切均無,直到近代才有學者考證該族的風
俗與祭典。據近年長老的田野調查,該族早期在花蓮市境內共有10個部落,其中達固部灣
(Takubuan)是最大的部落,位於今慈濟醫院到四維高中一帶。由於花蓮周邊部族眾多,為
了防禦入侵,該部落四周會以刺竹包圍,成為重要的屏障,出入口只有前後各一個,且後
方平時不開放,入口築有眺望台,上方有人觀察部落四周動靜。
撒奇萊雅族有年齡階級制度,目前是每8年晉級一次。據日治時期學者的田野調查成果,
撒奇萊雅族每5年晉級一次,從嬰兒到15歲稱為幼年級,15到23歲為青年級的預備階級,
必須開始住在青年集會所裡,服從上面階級的命令與指揮,並且接受訓練,其中包含要在
山中學會獨立生活,一切食物全靠自己在野外取得,在一定時間內才將受訓者召回部落。
每次形成新的年齡階級時由頭目、長老及青年幹部開會討論決定,然後向神祭祀後完成。
撒奇萊雅以小米為重要作物,按照小米生長時節,分為播栗祭、豐年祭與收藏祭,顧名思
義播栗祭是小米播種的祭典,共要舉辦7天,豐年祭是收割小米前預祝豐收的祭典,收藏
祭則是將收成小米收藏的儀式。除此之外現在的撒奇萊雅族還有為了紀念加禮宛事件而舉
行的火神祭,該祭典具有紀念部落重生的歷史意義,因此也是目前最重要的祭典之一。
在今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等所處的花蓮平原與其周邊,除了撒奇萊雅族以外,還有許
多原住民部族散布,北部有以加禮宛社(Kalyawan)為主的噶瑪蘭族,更北邊為居住在今
太魯閣周邊的太魯閣族,南邊則是阿美族的地盤,其最大部落為今吉安里福興村的七腳川
社。這些部族彼此也並不和睦,撒奇萊雅族與太魯閣族便有彼此攻擊獵頭的習俗,這樣的
狀態也讓後來的清朝與日本政府時有藉此分化各族互相攻擊的機會。
在上述這些部族中,加禮宛社本來是居住在今宜蘭一帶的噶瑪蘭族,由於嘉慶年間宜蘭
已經逐漸落入移墾漢人的手中,這些噶瑪蘭族後裔因此遷徙到花蓮,其中最大的加禮宛
社在今新城鄉嘉里村。撒奇萊雅族對於身為後來者的加禮宛社本來也有衝突,但後來形成
同盟的友好關係,下述的加禮宛事件也共同反抗清兵,而遭受幾乎滅族的命運。
清末的開山撫番與加禮宛事件
清朝本來對於後山當成「化外之地」處理,在歐美列強眼中,清朝僅控制大半的臺灣而已
,而這態勢卻在1874年日本侵入臺灣的「牡丹社事件」為之一變。日本試圖入侵也被清朝
當成「化外之地」的恆春一帶,想藉此獲得臺灣的實質利益,甚至在入侵恆春的同時,已
經派遣日人成富清風航船前往花蓮平原,並接觸加禮宛社與七腳川社,已經有打算將花東
作為日本勢力範圍的意圖。雖然日本的侵略後來隨者雙方訂約、撤兵臺灣而沒有成果,但
該事件也讓清朝認識臺灣後山等地如疏於經營,可能落入日本與歐美列強的危險,這也是
「開山撫番」政策的形成背景。
開山撫番政策是由福建巡撫沈葆楨開始,共分為北中南三路,其中後山北路首先由夏獻綸
在蘇澳為起點,後來由羅大春接手後,向南一路開山至花蓮平原,但途中一路受到原住民
襲擊,死傷眾多,即使後來停留在花蓮平原駐軍後,依然不斷受到太魯閣族的攻擊。由於
清朝當時財政困難,難以支持龐大軍力,因此便有攏絡撒奇萊雅族與加禮宛社的構想,該
兩族一開始也與清兵保持合作關係,但後來也不滿統治而反抗,而形成1878年的加禮宛事
件。
目前加禮宛事件爆發的主要原因,被認為是清兵因糧食不足,與當地居民購買時欺壓族人
,與經常欺負當地婦女造成加禮宛社不滿,社人至清兵營理論時竟然遭到殺戮,而使族人
決定反抗。由於撒奇萊雅族與加禮宛社是同盟關係,因此一起舉兵攻擊清兵。清兵由吳光
亮與孫開華等領兵,總共投入約4,500名以上兵力參戰,為了孤立加禮宛社,因此首先攻
打撒奇萊雅族的最大部落達固湖灣。
據撒奇萊雅族長老訪談,達固湖灣依撒奇萊雅族的習俗,外圍種有非常茂密的箭竹林,清
兵無法順利進攻之下採取火攻,將該部落燒成一片火海,後來頭目開會決定由大頭目古穆
.巴力克夫婦出面投降後,被清兵在今慈濟醫院附近的茄苳樹凌遲致死。清兵在攻下達固
湖灣後便進攻加禮宛社,太魯閣族也加入攻擊行列,該社不敵之下投降。
加禮宛事件對清末的花蓮平原有許多影響。首先是當地原住民紛紛震攝清兵的威力而順服
,使得直到日本統治前當地保持一定的和平。其次撒奇萊雅族與加禮宛社受此事件大幅衰
弱,七腳川社與太魯閣族趁機崛起成為平原的兩大勢力,也就是後來日本政府統治花蓮的
最大對手。但耐人尋味的是,受到清朝的財政困難影響,使得花蓮平原的清兵逐漸減少,
代表清朝在花蓮的經營始終都未上軌道,直到日本統治後,花蓮市的開發才有突破性的進
展。
加禮宛事件的另一重大影響,便是撒奇萊雅族與加禮宛社在年輕人口大量戰死下,幾乎受
到滅族之禍,為了害怕政府的迫害而四處遷移到花蓮各處,其中撒奇萊雅族隱藏在阿美族
的部落中,以至於日本時期研究者甚至未發現該族的存在,直到2007年才在族人努力之下
正名成功。自正名成功後每年舉辦的「火神祭」,便是撒奇萊雅族紀念加禮宛事件而舉辦
的祭典,如今已是該族每年最重要的活動。
漢人的開墾與聚落形成
清朝從臺灣收入版圖後,為了減少漢人與原住民衝突,訂定禁止入山開墾的命令,但漢人
進入原住民地區開墾依然層出不窮,乾隆年間漢人在吳沙帶領之下開始進入宜蘭,不久宜
蘭平原也成為漢人的移墾區,也使原住民噶瑪蘭人部分被迫移居花蓮,形成上述的加禮
宛社,而漢人也踏上了移入花東的腳步。
據說最早前來花蓮平原開墾的漢人,為1812年的李享、莊找等人,他們從宜蘭越嶺而來,
向當地原住民購買土地,其範圍包含今日吉安鄉全部,與花蓮市與壽豐鄉的一部,隨後也
陸續有漢人前來,例如1851年臺北劍潭人黃阿鳳,曾招集16人出資,募集2千多人前來花
蓮平原開墾。今天位於花蓮市區西北部的「十六股」便是黃阿鳳帶領所移墾的村落之一,
不過由於與原住民產生衝突,經過數次攻擊之後墾民被迫敗走,田園也歸於荒蕪。
1875年清朝正式廢止漢人入山禁令,加上「開山撫番」後有清兵進駐後山,漢人移墾風險
大為降低,因此吸引更多漢人前來。1876年林倉安從宜蘭招募墾民前來花蓮,在黃阿鳳原
本經營的十六股舊地重新開墾,不久就恢復繁榮。為了避免原住民襲擊,該地曾築有城牆
,長寬500餘公尺,高23公尺,四周建有城門。由於位置適中,十六股也成為與原住民交
易的市場,後來也成為官方撫墾局的據點,成為清末漢人的最大聚落。今天位於十六股的
延平王廟,是花蓮市境內最早的漢人廟宇,也是清末花蓮漢人移墾的象徵。
除了十六股外,今天位於吉安鄉的花蓮溪口附近由於也是原住民的交易市場與港口,有不
少漢人居住,也有清兵在此駐營,該地在清末稱「花蓮港街」,但與日治時期的「花蓮港
街」有別。1878年為了交通方便起見,曾將市街地往北遷移到「新港街」,也就是日治時
期的「花蓮港街」與今天的花蓮市,但不久因遭到原住民襲擊,又再遷回花蓮溪口附近的
舊花蓮港街。今天的花蓮市區直到清末仍是一片荒蕪,直到日本統治後的1900年將市街遷
至此地後,花蓮市都市發展的齒輪才終於開始轉動。
(下篇待續)
本篇參考書籍文獻
花蓮縣文化局主辦,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執行,《花崗山老人館興建工程搶救發掘計畫
成果報告》(花蓮縣:花蓮縣文化局,2017年)。
康培德、陳俊男、李宜憲,《加禮宛事件》(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2015年)。
張家菁,《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花蓮縣: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1996年)。
潘文富等撰述,施添福總編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名辭書,卷二,
花蓮縣》(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年)。
謝深山監修,《續修花蓮縣志:卷四歷史篇》(花蓮縣:花蓮縣政府,2006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4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ualien/M.1613209839.A.6F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