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魚民族橫渡大海好開心任我行
陳奕迅從來都只係負責唱歌嘅表演者,而唱出香港精神之重擔之所以一直落喺佢身上,相當大部分原因在於林夕真係畀咗好出色嘅歌詞佢。世人成日都話香港粵語流行曲詞大於曲,著重歌詞,輕視旋律,呢點固然係合理觀察,但亦正因為呢個現象,香港嘅歌至會同香港文化如此密不可分,成為民族資產。呢篇寫〈任我行〉同〈我的快樂時代〉同香港人嘅關係,係希望寫文化會容易啲令香港民族理解到自己有關獨立嘅思考從來都存在,而林夕只係將集體意識寫成作品,既係代工,亦係分工。
香港民族最熱愛自由,因為有自由至可以盡情享受生活,而任我行即自由,自然反映香港民族嘅真正渴望。林夕選用頑童定義歌者,首先奠定香港民族之可愛本質,觀察可謂準確無誤。因為貪玩,頑童會試探神仙魚嘅生命力,因為貪玩,頑童會獨自冒險半夜上山,真正逍遙從來都係香港民族嘅理想人生。無奈嘅係,頑童雖然有信心做自己,但「爭拗中隊友不想撐下去」,頑童最後都係得返自己一個。自己行山,其實頑童自有樂趣,「不要緊/山野都有霧燈」就係證明,但係獨樂樂始終不如眾樂樂,頑童喺呢次樂極生悲嘅經歷之中學識咗「學乖不敢太勇敢」,而且停留喺呢種恐懼之中。「世上有多少個繽紛樂園/任你行」係頑童最想追尋嘅冒險樂園,因為佢最想就係日日都可以開開心心咁過,但人始終都係需要群體,所以孤單嘅感覺自然亦令佢開始自我質疑。陷入迷惘,頑童唔敢再諗獨立,所謂世故一面取而代之,成為頑童嘅新形象。
收斂自己之後,頑童無法面對自己,於是就有「從何時你也學會不要離群/從何時發覺沒有同伴不行」一句。頑童由一開始就係同同路人一齊我行我素,喺以英國主導嘅世界秩序之中開創新世界,突然發現同伴心態已經改變,唔再想繼續冒險犯難,自然相當失落。佢自己一直知道,所謂桃花源只係想像之地,有邊界就等於會受困,榮景只係迷惑蝴蝶留低嘅幻象,入局就會失去真正自由,所以「從何時惋惜蝴蝶困於那桃源/飛多遠有誰會對牠操心」所指嘅就係因為眼前快樂而放棄自由並非頑童所想嘅生活。中國粉飾太平,砌出歡樂天地,香港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最後就令曾經關心自己嘅其他國家都對於佢嘅前景唔再操心,結果,香港喺九七主權移交之後開始迷失方向,唔再冒險,但亦唔再安居於快樂時代。然而,頑童耽於逸樂,一覺瞓醒就發現其他人一直進步而自己一直倒退,「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滿街趕路人/無人理睬如何求生」之念自然浮現。當初一心追求快樂,以為快樂即自由,後來發現有自由方可確保快樂,又已經錯過獨立時機。劇情發展至此,向來聰明嘅頑童繼續以「沒那麼笨」自我開解,勸自己接受「聚腳於康莊旅途然後同沐浴溫泉」嘅安逸,一如香港嘗試接受中國招安,努力迎合華夏食人族文化。
但江山易改,民族性永遠難移,頑童又再次萌生「漫遊到獨家村」嘅念頭,因為世界之大,「這麼多好去處」,無拘無束嘅旅行係頑童由細到大都想要嘅生活方式。頑童清楚知道,重新開闢自由之路,踏上尋夢之旅,係佢應該行嘅路,因此佢亦唔介意「站出點吸引讚許」,無奈嘅係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受困於華夏食人族領域之內動彈不得嘅人只有佢自己。中央送大禮,背靠祖國賺錢,大家都是中國人,桃花源令好逸惡勞嘅香港人不能自拔,糖衣毒藥每日服食,物質財富開始麻痹香港曾經敏感嘅神經。結果,香港人開始主張搵錢至上,因為大家都已經半隻腳踩返入華夏食人族領域,誤以為只有搵錢至可以確保快樂。「逛夠幾個睡房到達教堂/仿似一路飛奔七八十歲」正係香港人努力完成人生任務嘅寫照,但庸碌生活已經令到佢地唔再識得好似細個咁享受生活,感受最純粹嘅快樂。頑童洗濕咗個頭,又已經有家累,於是就衍生出「既然沿著情路走到這裡/盡量不要後退」嘅講法,表面上係腳踏實地做人,實際上係逃避殘酷現實——要搵返快樂,就要再受一次香港民族先民曾經受過嘅苦,同華夏食人族正面交鋒,頑童抵受唔住壓力,都係決定自欺欺人。「闖遍所有路燈/還是令大家開心要緊」一句,寫出頑童已經放棄掙扎,沉默大多數成為佢不思進取嘅藉口,但「抱住兩廳雙套天空海闊」並非真正自由,心靈空虛嘅佢,又再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已經成為籠中鳥嘅事實。
只知追求快樂,最後就會得不償失,因為想要play hard,首先必要work hard。頑童再次迷失,於是開始反省點解不論係冒險半夜上山定係跟大隊隨波逐流都係「感到沒趣」,無法獲得快樂。終於,佢唔再理紅燈綠燈,發現做返自己至係最重要,「還是讓自己瘋一下要緊」就係回復本我,而天真如初嘅佢,又再從「馬路戲院商店天空海闊/任你行」之中感受到自由嘅快樂。我即係你,你即係我,成首歌都係自己同自己嘅對話,自我檢討相當理性。頑童再次感受到快樂,不禁質問自己,「從何時開始忌諱空山無人/從何時開始怕遙望星塵」,而的確,佢童年一直都係好獨立而且唔怕孤獨嘅小朋友。終於,佢諗明咗當年神仙魚歸天並唔係因為「神仙魚橫渡大海會斷魂」,而係「聽不到世人愛聽的福音」,亦即係話神仙魚並唔係死於游出大海,而係世人同自己嘅想像唔一樣,而且總係只想聽自己想聽嘅好消息,唔想面對逆境。
呢道要講返神仙魚嘅習性,因為林夕明顯真係有經過深思熟慮,先至用神仙魚去比喻香港民族。神仙魚其實係既可以生活於淡水,亦可以生活於鹹水,特色係顏色多變,善於適應唔同水質,而同到大多數魚類都相處融洽呢一點自然不在話下。神仙魚係熱帶魚類,偏好自然配對,而配對成功就往往會脫離原屬群體,然後成雙入對咁開展新生活,因此養魚人一向會同時選購六至十條,製造配對機會。擺返落首歌去睇,大家自然可以理解神仙魚嘅真正死因。起初,歌者以為自己害死神仙魚係因為自己天真,但又有邊個話過佢所飼養嘅係淡水品種?而如果係鹹水品種,又點會無法「沙灘裡戲水」?旁人認定神仙魚「橫渡大海會斷魂」,只係因為佢地先入為主,以為神仙魚係無法適應大海,但其實神仙魚之死,只不過係因為缺乏同伴同佢結成一對,接觸大海並非天馬行空。因此,神仙魚即頑童,頑童即香港民族,三者之所以未能任意遨遊,並唔係佢地無力自立,亦唔係因為佢地接受穿花蝴蝶嘅悲慘命運,而係在於未建立自己嘅共同體,喺時機成熟嘅時候突圍而出,離群而去。只要世人都意識到神仙魚團結一心就可以創造奇蹟,福音自然會出現,而天大地下任我行嘅尋夢之旅就會搵到命運早有指引嘅方向。
〈任我行〉中嘅頑童一度安於平凡,要解釋呢個選擇,林夕寫於一九九八年嘅〈我的快樂時代〉則亦不得不提。香港民族從來都「沒那麼笨」,但又正因為「沒那麼笨」,一直缺乏耐性,亦發展出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係逃避嘅傾向。一九九八年嘅香港人,正正就係處於最唔穩定嘅低氣壓之中,當時大眾無法消化九七主權移交已成事實,內心焦躁不安而又無法排解,於是就遁入空想,直至出生於九十年代嘅一代人開始成長,逃避傾向至因為佢地嘅勇氣而逐漸淡化。「讓我有個美滿旅程/讓我記著有多高興」就係未準備好挑戰中共嘅香港人心聲,而以升職加薪同兩梯雙套轉移注意力,亦係百變神仙魚嘅本能反應。
當時嘅香港人極之悲觀,但又軟弱無力,於是唔介意「沒有結局」,即興短視,更會講出「難堪的不想/只想痛快事情/時間尚早/別張開眼睛」呢啲缺乏志氣嘅晦氣說話。佢地無法再「對這世界好奇」,亦無法「信自己的真理」,只想「有個永遠假期」,甚至「渴睡也可嬉戲」,無意長遠經營之心,表露無遺。佢地已屆不惑之年,自然消極到「沉迷或放棄亦無可不可」,因為佢地內心「唯求在某次盡情歡樂過」,但係,佢地嘅小朋友要思考嘅係大好青春如何揮霍,輕易認命,絕對唔係以勇者自居嘅佢地嘅會揀嘅死路。雖然佢地由細睇到大嘅日本卡通片往往以美國為假想敵,以中國為原型之角色多數不值一提,但憑藉精神力量就一定可以獲得勝利嘅信念,已經深深植根於佢地心裡面。雖然日本已經吸收咗單憑精神力量無法同美國抗衡嘅教訓,但由於香港民族初生代所欠嘅正係日本最強嘅精神力量,習成之後,應付唯物主義之華夏食人族絕對綽綽有餘,所以,佢地以年長嘅家人為前車之鑑,以共同成長嘅同輩為可靠戰友,決心修正「時針偏偏出了錯」嘅問題。佢地嘅價值觀雖然難免繼承前人享樂主義思維,但正因為享樂至上嘅後果已經擺喺佢地眼前,佢地誓要橫渡大海,發揮神仙魚如水靈動之應有本色,領受天命交托於自己一代人身上嘅重量。上一代人「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寧願讓樂極忘形的我/離時代遠遠/沒人間煙火/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嘅感慨,已經為佢地引發幸福想像,當偶然已成必然,佢地自然會成為一批不惜付出代價都要追求真正自由,確保永遠快樂嘅人——更有靈力去感受人生嘅香港民族初生代,因而茁莊成長,發光發熱。
人群同羊群同樣係群體,最大分別就係前者有想像力同意志力,而後者只係識得跟住大隊行。只要每個個體有意識去加入群體,為群體付出,民族就會因為個體之積極聚合而形成,如此人群就會發揮出超人力量。香港民族嘅靈活,軟弱之時會演變成逃避責任,但健康之時就會成長為擁抱自由——有秩序方有自由,有自由方有快樂,當香港民族終於領悟到快樂必須等價交換,自由一定要靠精進自身同分工合作去達成,建國之後,下一代就會因為前人辛勤種樹,而擁有專屬於香港人嘅一片海闊天空。
gnimmm.com/2020/04/26/yam_ngo_hang/
花蝴蝶死因 在 LoveSong松哥的走跳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打筆戰、不對號入座》
基本上男人都很色,女人也是,此篇不討論女人,色又分隱性跟顯性還有年齡的差別~
隱性的屬於悶燒類型,平時不太會跟女生互動,個性比較害羞,抑或是表現出正人君子的樣貌,實際上會默默關注美女,私下收藏很多迷片,但嘴巴都說不要類型~
顯性就是善於花言巧語,幽默,把女生逗得開開心心飛上天,好像她是他唯一的公主,其實他只是想跟妳ooxx ,最後因為沒有新鮮感就默默冷淡,女生覺得自己被騙,遇人不淑,大罵負心漢,這類的故事情節常在你我身邊發生~
隱性的人適合當老公,但要注意,他如果沒有在香香國打滾過,是非常容易沉船的,一旦沉船是很難救的!
顯性的人也不會不好,除非妳是他的剋星,抓的住他,否則花蝴蝶的個性是很難改變的,愛他的幽默浪漫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他老了,男人過了一定的年紀沒運動,年輕時吹虛的風花雪月,真的也只剩那張嘴了,倦鳥總是會歸巢!
不過總結就是,為什麼打美女牌總是有用,show girl永遠不死,因為男人就是色,是一種天性,別阻止你的老公看美女迷片,只要想著他也無法幹嘛心裏就舒坦多了不是😆
----松哥不負責講評----
花蝴蝶死因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者之死
這輩子我見過最多的工作人是創作者,他們的個性各式各樣,大部份的時間跟所有人一樣,隨著寫作時間越長,付出的心血越多,而有了一些差異,我把他們分為幾類:
一、花蝴蝶:口才佳,社交力強,愛熱鬧宴飲,鋒頭健,優越感強。
二、權謀家︰口才有強有弱,社交力強、善謀略,熱衷權勢,常有官職或掌權。
三、人師:口才有強有弱,社交力有強有弱,常有學生跟隨,有影響力,能帶動風氣。
四、厭世者:口才有強有弱,社交力弱,常把想死掛在嘴上,有些有攻擊性、作品也常寫到厭世與死亡。
五、情趣家:口才有強有弱,社交力較強,懂得生活也懂享受,從享樂主義到生活藝術家、美學家,寫作只是生活中的小部份。
六、神秘客:口才較弱,幾無社交或無社群網站,非常低調,很少人知道他們在幹什麼,但他們會以假身份潛水觀看他人。
七、逃世者:口才有強有弱,幾無社交,反抗文明與社會的隱逸者,創作與行動一致。
八、修行者:口才有強有弱,少社交,把寫作當修行,或者本身就是修行者。
九、混合型;大多數人屬於這型,但前兩者與後五者較少重疊。
如川端康成是算是第三與第四的混合型;葉慈是第一與第二、第三,第三的混合型;豐子愷是第三與第八混合;魯迅是第二、第三混合;沈從文是第三、第四混合;張愛玲是第四、第六混合。
寫作者因社交能力較差或不喜社交,因而喜好孤獨,在孤獨中自得其樂的所在多有;但在過份孤獨中而傾向反社會與厭世者更多,他們不是朋友很少,就是與朋有鮮少聯繫,碰到打擊或挫折時會選擇死亡大多是這群人。我在想,前三者選擇死亡的較少,是因為朋友多嗎?好像也不是。
想像力豐富的人小時候特別怕死人、怕鬼、怕黑、怕一切可怕之物,外向的人找尋人群以逃避無所不在的恐懼,內向的人因害羞而逃避人群,寫作需要的長期孤獨,常常面對自己的極限,只要生活上稍一刺激就會走向極端,而失眠、憂鬱、躁鬱或恐慌、藥物癮只是外顯的癥兆。
前兩種人易有妄想與躁症,後五種人易有鬱症、恐慌,只要求醫可以控制,偏偏作家都不愛求醫。求醫也不按時吃藥。
像CC原是第一種,作為同志,他長得美,愛社交,人緣好,加上中文與社會系雙修,感性與知性兼具,原是極受眾人喜愛的寫作人,他的才氣不算高,但積極求進,也有一點小成績。當兵後在兵營中摔到腦傷,開刀後已變成另一個人,有妄想症與攻擊性,他不是一直不好,而是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很正常,這時已變成第四與第七的混合型。一般人自然無法理解他,因而受到排斥,而至找不到指導老師(他認為老師欺騙他),無法完成自己最重要的研究,這激發他想以死明志的想法,早在碩士修課結束後就寫好遺書並找好執行人,跳了三次樓沒成,第四次結束生命,死前愛美的他,還為自己拍了美美的照片。
如果是我可能也是束手無策,最多押他吃藥看醫生,求醫絕對有幫助。我最傷心的是他死後遭到的冷處理與切割,他自然是造成許多人困擾,可是死後有必要再補刀嗎?給他一點溫暖很難嗎?需要團結一致對外攻擊嗎?
這輩子我碰到的寫作人,老師是氣死的;田啟元是病死的;學生是跳死的,有一面之緣的三毛是自殺死的;才剛見過面猝死的是林燿德;欣賞的後輩黃國峻與袁哲生自殺……,作家的職災不是最大,風險也不小。
作家的死沒有比較偉大或有什麼啟示性,應該討論的它的連動性,與造成對同為寫作者的震撼,它可能挑起寫作人隱藏的厭世因子。
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川端康成很受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後17個月,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
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引發其他創作者的厭世心理,老師過世後,每到忌日前後都想死,這情況延續許多年;學生去世後,我與學生們也陷入憂鬱中,久久難以自拔,所以面對這樣的事情請勿冷血以對。
研究作家自殺的學者鮑維娜認為:作家的自殺並非只是由於客觀外在因素,為生活貧困、事業失敗、社會迫害、疾病、愛情等原因,更重要的是作家的心理因素在起決定作用。她說「心理因素往往是自殺作家付諸行動最根本的原因」。注意,最重要的是心理原因,一定有個非死不可的心理原因。
自殺的時間點往往接近成功點,或成功點之後的空虛感最強烈時,再也沒有奮鬥目標或再也沒力氣走下去,這許是原因之一。覺得不被瞭解與錯待,而又說不清時也可能是原因;病了而不醫,也是原因,但它較接近結果……
「自殺是一長串前後相扣的事件之鏈的最後一環。」要具體分析他們的成長歷史(特別是童年的精 神創傷)、環境氛圍、心理因素等主客觀原因。這需要細緻的微觀分析:
冬季壟罩在暗井上,
我背對天空,
探看黑暗中是否有某物動靜,
或微微閃亮,或眨眼睛:
或者,從井底向上望,我看見
天空是白的,我的眼瞳──
與所有失落的、發光的事物同在──
我與死者共度之冬:
一口裝著真實、意象、文字的井。
在獵戶星的低空
我凝視冬至穹窿變成梯階,
群星高升。
(傑‧麥佛森,〈井〉)
作家在意識之井中以細弱之繩不斷往深處探索,而至無人知曉之孤絕處,如再遇到外來的衝擊很容易放掉手中繩索,從無人知曉的點掉落,要探尋死因,太複雜也太隱微了。
花蝴蝶死因 在 美麗的花蝴蝶- 張洪量【高音質|動態歌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美麗的 花蝴蝶 張洪量《蛻變》專輯1990年作詞:張洪量作曲:張洪量編曲:張洪量滾石唱片此視頻備有動態歌詞(dynamic rolling lyrics)歌詞:忽隱又忽現 ... ... <看更多>
花蝴蝶死因 在 「花蝴蝶」大姐頭喬事耍流氓毆打恐嚇樣樣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344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東森新聞: 「 花蝴蝶 」大姐頭喬事耍流氓毆打恐嚇樣樣來#蛋黃解 ... 【HotNews】五億高中生4大 死因 疑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