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精氣鬼是這樣吸你精氣,直至你死爲止
這種鬼,每隔幾天就得吸食一次人的精,他們常常跟隨有擼管習慣的人,每隔幾天就吸食一次他們的精,假如這個人想戒除擼管習慣,他們就會千方百計破壞。
《楞嚴經》中有"啖精氣之鬼"一說,此鬼常居於何所呢?自己思惟之,此鬼居所為世間"邪淫屋"中。何謂"邪淫屋"呢?依自己之想,即人的腎室。邪淫者的腎室便是"啖精氣之鬼"的居所,邪淫者因其淫念故,有鬼近身,淫念起時,腎室精氣將欲外泄,鬼得其便,樂而住於此腎室中。
此鬼平常好睡覺,邪淫者只要對世間美色起一絲毫的心念,它便立刻興奮的躍起,取出身上的"餐刀",同時張開其大口,只等著飲食矣!若一人的精氣食完,人命歸陰,啖精氣之鬼便重新尋求其新家!
食人精氣鬼的人多半是容易邪淫,手淫,夢遺的人,會感召啖精氣鬼,這種人將可能淪為啖精氣鬼的傀儡,為其所擺布。啖精氣鬼最喜歡邪淫,思想不正的人,他依附著這些人,吞噬著他們的精氣來生存。他可以引導這類人的思想走向邪淫,幾天沒有吸納精氣,他就會無精打采,快死了一樣。
如果你戰勝他幾次,他會離開你,但是當你再次邪淫的時候,又有一些啖精氣鬼依附過來。你白天保持住了,他知道你定力根本不夠,僅僅是勉強做到,所以會在晚上用春夢來勾引你,讓你在沒有準備的時候輸掉。佛在經中說:如果人都守五戒十善,這種鬼就要餓死,就不是威脅依附人了,而是來求有道德有修行的人給他一點血氣來救命了。
啖精氣鬼誘人擼管的方法
一,他們會通過鬼的法力來迷惑人的思想—讓他們忍不住去想那些不良的畫面信息等,意志力弱的人就會忍不住去擼管了,這樣他們又有吃的了。
二、然而意志力強的人,第一招沒有用就會用第二種方法—在夢中化作美女來引誘,讓人在夢遺,意志力強的人在夢中意志力也變薄弱了,這招效果很好。
三、如果第二招還不揍效,他們就會使用第三種方法—消磨人的意志。假如你有些不如意得事情,他們就會用扇風點火,讓你更加失落,頹廢,同時在讓你腦子不停的想不良的畫面,來轉移壓力。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又不停的浮想那男女之事的畫面,那你就會忍不住去擼管了,啖精氣鬼可是狡猾的很。如果你天生是一個意志堅強,充滿正氣的,而且又是個樂天派,那他們就奈何不了你,只能乖乖的離開了。
《正法念處經》中的種鬼:“一,鑊身餓鬼。二,針口餓鬼。三,食吐鬼,四,食糞鬼。五,無食鬼。六,食氣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發鬼。十二,食血鬼。十三,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鬼。十九,熾燃鬼。二十,伺嬰兒便鬼。二十一,欲色鬼。二十二,住海渚鬼。二十三,使執杖鬼。即閻魔王也。二十四,食小兒鬼。二十五,食人精氣鬼。二十六,羅剎鬼。二十七。火爐燒食鬼。二十八,住不淨巷陌鬼。二十九,食風鬼。三十,食火炭鬼。三十一,食毒鬼。三十二,曠野鬼。三十三,住冢間食熱灰土鬼。三十四,樹中住鬼。三十五,住四交道鬼。三十六,殺身餓鬼。”
如何斷除?
多唸觀世音菩薩名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衆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萨,便得離痴。
每次產生邪淫的念頭,就喊一聲:「斷」。
若多嗔恚 在 開運大師級 余月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恭【#觀世音菩薩聖誕】迎🎊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
觀世音菩薩,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
據《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記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今日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日,#作何善惡成千萬倍。
請大家行持吃素放生﹑供燈﹑誦經﹑念佛﹑行善等善法、善行,並發心念誦觀音菩薩心咒:#嗡嘛呢唄咪吽!
#回向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早證菩提。祈願世界和平安寧!祈願家人、朋友平安吉祥!!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 一.)#戒定真香贊: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三稱>
📿( 二.)< #稱聖號 >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
📿( 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三遍
📿( 四.)< #大悲咒 > 七遍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鉢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 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嘇·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捨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 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 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 五.)< #心經 > 三遍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帝揭帝 波羅揭帝 波羅僧揭帝 菩提薩婆訶
📿( 六.) #觀音贊
菩薩號圓通,降生七寶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宮,楊柳枝頭甘露灑,普滋法界熏蒙,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
📿( 七.)#觀音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
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x盡力持誦 )
(觀音菩薩 x盡力持誦 )
( 八.)拜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南無阿彌陀佛(三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十二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拜)
( 九.)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合南聖眾。
📿 祝聖儀規畢 🙏
【📿#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第二:常居南海願 泛海救迷度有情,善念南海觀世音。
第三:尋聲救苦願 為人諸病臥高床,誠念大士得安康。
第四:能除危險願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第五:甘露灑心願 觀音慈把甘露灑,煩惱於是化成蓮。
第六:常行平等願 彌陀加持常有念,隨似觀音平等心。
第七:誓滅三塗願 觀音菩薩救苦聲,願度三塗除諸障。
第八:枷鎖解脫願 志心持念觀自在,枷鎖苦痛得解脫。
第九:度盡眾生願 有情眾生誓願度,曠劫精勤慈悲海。
第十:接引西方願 虛空之中引淨土,至心誠念觀世音。
第十一:彌陀受記願 觀音精勤宏願力,彌陀受記下世佛。
第十二:果修十二願 十二大願弘誓深,有情共證無上道。
卍 嗡 嘛 呢 唄 美 吽 卍
卍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卍
🙏
轉發臉書Ven. Hai Tao
若多嗔恚 在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若多 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瞋的起因有【三】:【一是順理瞋】:因無辜受害,或他人無理取鬧,故意中傷破壞自己 ... ... <看更多>
若多嗔恚 在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四十五、若多瞋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四十五、 若多 瞋恚. 101 views101 views. Apr 20, 2020. 7. Dislike. Share. Save. 台灣普陀山普濟禪寺. ... <看更多>
若多嗔恚 在 [法語] 嗔心淺探- 精華區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嗔 心 淺 探
釋聖醒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對嗔心之名義、種類及其行相乃至過患、對治方法等作一膚淺
的探討。首先簡單地探討嗔心之名義、種類及其行相,即對嗔心的大體形象、特徵作一簡
單的介紹;其次探討嗔心的過患及其苦報,以揭示嗔心對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帶來的困擾
與重大危害。說明嗔心生起時,不僅會令吾人自損損他,並且也會摧毀吾人之一切善法功
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壞德、破壞名聞等亦無不由此而致。其不僅會給吾人的現生之修行帶
來極大的違緣,更障礙吾人之究竟解脫,果報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著探討對治
嗔心之方法,揭示我執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除嗔病之根,必須先要修
無我觀以淡化私我之執,令嗔心不生。又說明修學慈忍是對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習之不
僅是吾人處世之妙方,也可成辦吾人出世之事業,對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脫皆具有重
大意義。
佛法是智慧之學,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至尊至善的教育。他教導吾人如何斷除煩惱而更
有質量、更有價值地實踐我們的人生乃至究竟解脫。因此吾人學佛的最高目的就是成佛,
跳出三界,永脫輪回。而嗔心在佛教裡,雖然僅屬於欲界的煩惱,色、無色界皆無,但此
也意味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是吾人如果不依法斷除此心,就連欲界都跳不出去,更何談
三界?故佛教諸多經論中都非常重視嗔心的調服,因其對眾生的危害是最為猛烈的,如《
菩提道次第略論釋》中有云:“如是以所得勝劣及緣自他義利等之意樂差別。復於猛緩、
久暫諸門,應當了知。於惡行中。亦以煩惱猛利恒長者力大,然彼中尤以嗔恚力為尤大。
”何以故?“因單具貪心,尚不致摧毀善根,而嗔心則可燒善根使盡。”因此可以說嗔心
就是導致吾人無始劫輪回受苦的根本原因之一,對此,《增一阿含經》中也有明示:“諸
佛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鑒於嗔心對吾人修行乃至解脫之危害如此之大。所
以本人認為有必要對嗔心行相、過患、對治方法等作一膚淺的探討,以免自己在以後的修
學過程中遭受嗔毒的禍亂,更望對嗔心繁重者有所啟發。
一 、嗔之名義、種類及其行相
要對治嗔心,首先要對嗔心之名義、種類、行相有所認知,如抓賊,先需了解其大體
形象、特徵。嗔在《百法明門論》中為六根本煩惱之一。嗔即嗔恚義,如《成唯識論》中
有云:“云何為嗔,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隱性,惡行所依為業。謂嗔必
令身心熱惱,起諸惡業,不善性故。”此中所謂的苦即是三苦苦苦、壞苦、行苦,苦
具是造成三苦之因。嗔就是對於此三苦之苦果,及造成三苦之因的苦具生起恚恨之心,能
使人身心熱惱,繼而遷怒於他人乃至一切眾生,輕則詬罵,重則損害他命,甚至於伐城伐
國,喋血千里,莫不由嗔心而起。因此嗔心是於苦境,欲解而愈困,不得超脫,而造成的
一種破壞無忍心理。
此嗔心所之生起可分三類,即:(一)非理嗔:沒有外來惱亂,而自己憎恨,如我們
有時在看到某一個人時,會無端地生起憎恨之心,不論對方做什麽,總是不對自己口味,
厭惡之極;(二)順理嗔:受其他事物之惱亂,而生之憎恨,如他人對自己或自己喜愛的
人不滿,或因他稱贊自己的怨家等等,總之是“惹我”了,所以死死地抱住“我”,我愛
的你不可以害,我恨的你不可以愛而生起憎恨之心;(三)諍論嗔:即由爭論是非,而起
之憎恨。我的是對的,他的是不對的,於我為是,於他為非。為穩守“我的”一定要和“
非我的”幹到底。從以上對嗔心的三種分類中我們可以發現,每一種都與我執有關,因此
說我執就是嗔心生起的根本,而嗔心又是最能滋養增長我執的,不是嗎?嗔心一起,我執
立馬膨脹,所有慧門,也立刻為之閉塞。
關於嗔的形相,一般可表現為心口剛強,面色不和,多忿喜諍等。所以小隨煩惱中的
忿恨、惱、害、嫉等,皆有嗔之體性;再者,當我們遭遇各種不適意境界,而有怨恨或委
屈感受時,嗔恨心就已生起了。嗔心具體的相狀在《瑜伽師地論》中抉擇為五相,即:憎
惡心、不堪耐心、怨恨心、謀略心、覆蔽心,此五相具足即稱為圓滿嗔恚惡業,總之,嗔
心就是由我執而產生的一種損害惡業。
二、嗔心之過患及惡報
眾所周知,嗔在佛法裡被列為三毒之一,又是三毒之中最惡毒者。如《大智度論》中
所言:“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
難治。”又有語云“寧起貪見如須彌山,不起嗔恚如芥子許。”可見其對我們進取佛道成
就無上菩提無疑會帶來巨大的破壞成份,故對其過患我們不得不熟知。那麽嗔心生起之後
,究竟會形成那些過患即惡報呢?對此我們將從以下的幾個重要方面進行論述:
(一)自他皆損
如上文所云,嗔心是三毒最毒的,可以說是“毒之根”。因為發嗔心不但會傷害自己
,也會傷害到別人,是雙重的罪惡,過失甚重,正如《成實論》中所云:“又嗔為兩惱,
我自燒惱而後燒人。又嗔定為地獄,以從嗔起業多墮地獄故。”發過嗔火的人都可以有此
體驗,當嗔心大發時,內心是難以平靜的,如同在烈火中燒烤一般,有著難以忍受的焦灼
與痛苦。正如《本師傳》中所說:“生嗔心的人,臉一剎那變得非常的醜陋,縱然外表穿
戴最好的飾物,也顯不出絲毫莊嚴;他的寶床最舒適也睡不安寧,輾轉反側,如處荊棘。
”因此,心懷嗔惱之人,其一切安樂皆被摧毀,立即陷入“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的
狀態,真是苦不堪言。
並且嗔心生起時,不僅會使自己的內心失去平靜,還會破壞人際關係、身心健康等等
。靜觀喜發嗔火者,大都喜說一些尖酸刻薄之語遷怒於他人。正如《方等三昧行法序》中
所云:“或見毒蛇遍地吐毒向人,當知即是嗔恚相現。”俗話也說“罵人沒好話”,對方
若非寬宏大度者,自然也不會容忍,必當反唇相譏。於是,由於彼此皆不相容忍,而導致
人我雙方之微小的矛盾不斷升級,什麽佛菩薩的教導乃至一切威儀道德,都拋之九霄雲外
去了。更有甚者是自己躲起來生悶氣,不吃不喝,別人好言來相勸,還惡言冷語相加。甚
至有時雖時過境遷,內心中還是粘著嗔境不放,一直處於憤懣之中;在言行裡,也經常體
現出煩躁狂亂的情緒,惱害、報復等心橫生,不僅由此滋生了諸多惡業,而且也給自己的
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醫學上也認為:經常受到嗔恚情緒刺激的人,大都會產生高
血壓、心臟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又《翻譯名義集》中亦云:“貪欲致
老,嗔恚致病,愚癡致死。”故嗔恚對我們的人際關係、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綜上可見,嗔心生起時,首當其沖成為受害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此,當嗔火
燃心之時,吾人應首先反省自己,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修學忍辱等加以對治,否則以自
我為中心,就認為我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又不能傾聽他人忠告,我行我素,嗔惱與他
,如此則成不明事理,不講情面,藐視因果,自暴自棄,喪失善心,喪失風度等自損損
他之大惡,行者可不慎之!
(二)劫功德財
嗔恚之害,不僅會造成我們人際關係的破裂,影響自己身心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
它能摧毀我們長久以來所積集的善法功德,令我們煩惱增盛,破壞吾人現在未來之可愛善
果,所謂“—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吾人在修行過程中辛辛苦苦所積累的功德法財
,由於一念無名火起,即可燒個精光。何以故?因佛教裡所說的功德與福德不同,功德即
是定慧,一發脾氣,定必退失,並且在吾人在心頭存有嗔恨惱怒之時,自性之智慧光明自
然也就不得以顯現,如此定慧皆失,故說火燒功德林。所以宗喀巴大師在《入行論》中也
曾說過:“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又:“由起剎那嗔恚
意樂,能摧百劫修習施戒波羅蜜所集諸善。”佛在《遺教經》中就也曾諄諄教導我們:“
嗔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嗔恚。”可見嗔心實為摧毀劫取我
們功德法財之一大怨賊啊!雖然平素所修的福德不會失去,但是由於經常發脾氣的緣故,
也會招人討厭,不喜與之來往,正如《諸經要集》中所云:“復多嗔恚,面貌醜陋,人所
憎惡。”
因此,吾人必須時刻警惕之。尤其我們是修學大乘法門者,更應了知諸法如夢如幻之
理,凡事不動無名火,不生煩惱魔。此嗔火不僅燒不到我們,而且會轉化成智慧之光,吾
人修學解脫才有望。否則任憑怨賊在心,自盜家珍,即使吾人再精進修學也難以進步,因
此吾人必須時刻預防之、調服之。
(三)失菩薩戒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志求佛道的大乘行者,發菩提心,上求下化,必須以接引眾生為
第一要務,因此就要求行者不論什麽時候與眾生來往都應以親切之感,和顏悅色地與眾生
相處,如果常對眾生生嗔心,則必與自己所受之菩薩戒相乖,與道相違,與眾生及佛道皆
相遠離,所以其罪亦是很重。故《瑜伽菩薩戒》中就有規定,如果菩薩長養自己的嗔恨之
心,於行為上,對人惡言相向甚至使用暴力傷害;於情緒上,內懷猛利忿恨意樂,且對方
道歉時還耿耿於懷,不接受其悔過,不能忍辱,不願捨棄自己的冤氣,不願化干戈為玉帛
,即犯重罪,失菩薩戒。天台《菩薩戒疏》中亦云:“第九嗔心不受懺謝戒。夫為菩薩忍
辱為懷,而反嗔毒蘊積內心傷慈損道。劫功德賊無過嗔恚,今生微恨當為大怨故制重罪。
”
因此,對我們修學佛法者而言,不可不慎也。如若依然慣以世智辯聰、意識思維來為
人處事,即以自我意識為中心,我行我素,忽視他人的存在,常常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
於人,別人不順從,便起嗔心,如此修行,不僅自己難以解脫,還常與眾生結怨,甚至遷
怒與他人,而導致其毀謗三寶,斷其法身慧命,更是可憎可惡,亦為自己當來下墮之因緣
。
綜上可知,嗔恚使吾人之內心無法感受到寂靜調柔的快樂,只能給吾人帶來寢食不安
、內心狂亂等諸多煩惱,並且也會因此導致我們親友遠離,人不喜見。如《遺教經》云:
“若人不能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則破
諸善法,壞好名聞,今生後世,人不喜見。”
所以智者大師有云:“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
,種種惡口之府藏。”對於欲出離生死的修行人而言,如若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體察對治此
煩惱心所,勤修慈悲、忍辱等,則一生的修行都可能付之一炬,更何談解脫?而且尚有墮
落三途之嫌,豈能不戒除之!
(四)嗔心之惡報
由上文可見,嗔恚對行者之修行解脫過患極大,就現生來說,可導致吾人心煩氣躁,
寢食不安以及身心疾病等過患;並且還可以導致親友生厭、遠離等人際關系的破裂。此就
一般眾生而言,若對菩薩生嗔,過失更重。如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即曾說過
:對同梵行者生嗔,比對常人為重,而對菩薩生嗔又比對同梵行者為重。《三昧王經》中
也說:“若一於一作害心,持戒聞法不能救,靜慮及住阿蘭若,施與供佛不能救。”《入
行論》也有偈言:“如此勝子施主所,設若有發暴惡心,能仁說如惡心數,當住地獄經爾
劫。”此中勝子即是菩薩,對菩薩生嗔心必感地獄果報。所以宗喀巴大師在《入生信力印
經》中說:較以忿心將十方一切有情逼入黑暗獄中,罪尤重大,而無可數量。又於菩薩生
嗔害心,出不雅言,較將盡恒河沙數諸宰堵坡(塔)毀壞焚燒,所生之罪,如上所說。
總之,懷嗔心者,現生是難以安樂生活的。同時,還能“壞自名聞,今世後世,人不
喜見”。至墮落地獄受無量苦,故嗔恚在《十善業道經》中被列為十惡業之一,其果報更
是令人毛骨悚然。具體來說,嗔心之異熟果:上墮地獄,中墮餓鬼,下墮畜生。等流果:
感恒生恐怖,世亂身危,災多障重。又《地持論》中也說:嗔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為一切求其長短;二者常為眾人之所惱害。何故嗔惱墮
於地獄?緣此嗔恚惱害苦物,受地獄苦。何故嗔惱出為畜生?緣此嗔惱不能仁恕,所以出
獄受畜生身。何故嗔惱複為餓鬼?緣此嗔惱從慳心起,慳心罪故復為餓鬼。何故嗔惱常為
一切求其長短?緣此嗔惱不能含容,故為一切求其長短。何故嗔惱常為眾人之所惱害?緣
此嗔惱惱害於人,人亦惱害。
此即應了佛門的一句話:“如是因,如是果”,善惡唯業,苦樂自招,業果的鐵律是
誰也躲避不了的。放縱嗔恨,承受更多苦果的還是自己。
由上可見,嗔心之過患及果報,皆有損於吾人現前乃至當來之安樂果報,其給吾人今
生乃至後世皆可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吾人必須要對治之、斷除之。
三、嗔心之對治
由上可知嗔心是吾人遇到違背自己意願之事物時所產生的一種嗔恚、憎惡心理。通常
表現為忿、恨、惱、嫉、害等種種形式,又為三毒之一,實為吾人修行中之最大障礙,也
是最難對治的。如上文《大智度論》中就有說到:“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
;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因此吾人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必須
依法斷除之。俗話說:“治病須尋根,斷根方可治病。”所以,吾人要除己嗔心大病,還
須追尋此病生起之根源,再以法藥除之。
(一)修無我觀 我執嗔之本,觀幻除此根
1.幻身無我
探索嗔心發起之根源,不難發現,吾人之所以愛起嗔心、耍小性子,都是因為太在乎
自己的聲譽、面子以及得失之心了。所以即使是為了雞毛蒜皮點的小事,為了自己這個顏
面,也要和人爭個你我高低,其實無非是自己強烈的我執在作怪罷了!即是把自己這個色
身當成是實有、不容侵犯的。所謂順我者喜之,逆我者嗔之,由此給自己的人生招致了極
多的違緣,為自己修行都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其實就吾人現在之色身而言,只不過是由四大五蘊等諸法假合而成,其中包含者諸多
色法、心法。離開這些精神與物質,覓我實不可得。又從時間上看,我們這個身體從生至
死,中間要經過幼、少、青、壯、晚、老等階段,而每分每秒都在新陳代謝,一生當中人
體細胞不知換過多少次,所以經歷幾十年的風霜,少年時自己光滑細膩的臉到老便變成雞
皮了。由此可知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非明日之我;少年之我非青年之我,壯年
之我非晚年之我……吾人之色身時刻都在生滅變化之中,虛幻不實,哪有一個永恒不變的
“我”可得?那我們又為誰而嗔呢?
如是觀察,當我們在遇違緣,與他人發生不快而心裡剛要失衡時,就要馬上反問一下
自己:是誰在生氣、生氣的是我嗎?是誰在惹我、惹我之人是實在的嗎?如此層層觀照,
因為自己心念不再執著煩惱,所以嗔火自然也就不再生起。
2.虛名無我
名字,可以說是導致吾人喜歡生嗔的另一個因緣,雖然我們都了知自己的名字是父母
所起,只不過是一個方便人我交流的代號而已,但還是死死的執著不放,認為就是我、我
所。如果聽到有人對我們這個代號加以非議、誹謗的話,我們立刻就會感到不舒服,產生
不良的情緒,甚至會火冒三丈。百法之中早就告訴過我們,名字之中是找不到“我”的,
他只不過也是個緣起法,他可以隨著因緣隨時隨地更換,比如自己在家時小名、學名就有
好幾個,出家了又換了法名法號。所以,一個人是可以有多個代號的,而我人只有一個,
故名字也是虛幻的,是無我的。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為自己這個虛幻不實的代號而起嗔
心呢?
因此,當我們再聽到有人非議我時,可以作如上的觀察,我們的生命是由五蘊組合而
成的“假我”,而非議我的人及其所非議的語言亦都是虛幻不實的,只是在此時、此地、
此因緣之下,他非議了吾人這個假我色身幻化的虛名而已。如果吾人不再執著這個假我、
我所,不起嗔心去受取,此非議與我又有何干?他又如何能傷害到我?如此吾人之嗔心自
然就不會生起了。
(二)修慈悲忍辱觀心若無嗔慈成就,勤修忍辱入賢堂《華嚴經》修慈分中有云
:
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
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癡人,以嗔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決定毗尼經》中也說:“寧起百千貪心,不起一嗔恚,以違害大慈莫過此故。”因
此,吾人志求大乘,還應以慈忍對治自己的嗔心。
1.修慈忍成就大悲心
慈悲忍辱可謂對治嗔心的最佳良方,如《法句經》中有云:“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
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也就是告訴我們要以因果觀、慈悲觀去修忍辱,以對治
自己的嗔心。即從三世因果來看待別人無緣無故對自己的毀辱以及迫害等,再以償報業緣
和慈悲心來對待之。也就是從觀念上相信是因果的關係,觀察自己之所以遇此因緣,可能
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我不需要還報,他造的因,我還報給他,他痛苦我也更痛苦
,何苦來哉!如果是果,我應該要接受,不需要再還報,還報時又變成了雙重的受害,重
重無盡。如是因果循環,“冤冤相報何時了”!並且制造迫害的人已經造了惡業,將來必
食苦果,非常可憐,吾人應悲愍之,為作福業,正如《萬善同歸集》卷下所言:“慈雲既
潤,嗔火潛消。”更要懺悔自己的業障,將自己所作一切功德回向給他,願與其解怨釋結
,願其早日蠲除罪業,早成佛道。如此修學,吾人即可將逆緣轉為道用,自他了脫有望。
如果吾人能深明因果,以因果觀及慈悲心對待一切逆境,那麽吾人在遇緣對境之時即
能以包容之心去諒解他人,嗔恨心也就不會生起了。而且會甘心情願地接受之,而生起“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一種智慧,擴大自己的心量,遠離私我的愛憎。乃至於自艾自憐的
心態,也能做到以大局為重,換得他人及團體的成就。所以,對境無嗔而能慈悲忍辱,不
但能降服心中的嗔怒,更能成就吾人真正之大慈悲心,利樂有情,拔苦無量。
2.圓融處世之良方
俗話說,人有敬怕的,沒有嚇怕的,因此如果當境界現前時,吾人要以慈悲心去容忍
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懂得理解和包容,以寬廣的愛心去化解所有的冤結。所謂“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我們不喜歡別人對己無禮,推己及人,別人自然也如此。所以懷慈忍之心
、懷歡喜布施之心,處處先為他人著想,則退一步海闊天空,即給自己以及他人充分的時
間去調整反省,如此也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為做出不該做的事而悔恨了。正如雪公老人
告誡嗔怒之人:“對己著想,我是菩薩,應起覺照,當行忍辱;對他著想,爾乃癡漢,應
起悲心與以原諒。再急用一句洪名,當作金盾,綿綿念去,壓住嗔心。不然他癡我嗔,一
同墮落。”因此認識到嗔心的禍患,而修慈忍以對治之,不僅能成就自己寬闊的胸懷、豁
達個性,而且還會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解冤釋結,廣結善緣。
所以,就世間法而言,我們熄滅嗔心,善修慈忍,即可逐漸地圓滿自己人格、和諧人
際關係。正如《憨山大師醒世歌》云:“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
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吾人生活於天地之間,不可能不受境界浪花裡的是非曲直迷惑
、影響,唯有以一顆慈悲忍辱的心腸,隨緣盡分地對待周遭的人、事、物,才是最巧妙的
處世之方。
3.成辦出世之事業
蕅益大師有云:“世出世事,莫不成於慈忍,敗於忿躁。”無嗔確實是生活上很重要
的格律,只有把嗔毒放下,才可能讓自心凈化,清醒地待人接物。因此,對於修行人來說
,離嗔恚修慈忍實為吾人轉凡成聖之關鍵所在。因為修行,所要修正的就是自己的心念及
行為,而我們在生活當中之所以不能忍受種種塵境所帶來的考驗,也正是由於吾人對於六
塵境界乃至自己的身心沒有正確的認知,不知宇宙人生之間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和合所
生,是苦空無常的。因此在當中起種種分別、執著,因而造作惡業,種下生死輪回之因,
在六道中流轉不已,枉受苦報。現在知道內心外境的真相,就要慈忍之心不動,安然面對
。所以無嗔以修慈忍,隨緣消業,隨緣度生,既能成就我們的定力,又能圓滿我們的戒行
、智慧及福德資糧,成就我們的菩提事業。正如《大智度論》所云:“行生忍故,一切眾
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諸法無明,得無量智慧。”蕅益
大師也說:“克除習氣,莫若三業行慈。三業行慈,則無十過。十過既除,十善斯在,而
五乘之本立矣!”
真所謂“心若無嗔慈成就,勤修忍辱入賢堂”。吾人只要把修行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切
外來橫逆之境都視為空谷回聲,沒有實體可得,權當是吾人修行道路上的增上緣,就不會
因患得患失而起嗔造業了。順境固然可以成就我們,而逆境同樣也可以幫助我們,幫助我
們考驗自己修行究竟達到什麽程度了。因此,吾人於修學過程中絕不要只求在順境裡一帆
風順,志求佛道者更應該經得起狂風暴雨的侵襲,應該抵得住一切魔障的攻擊與破害。如
此吾人才不愧為佛陀的弟子一個大乘修行者。也只有如此,吾人才能荷擔起如來家業
,成聖成賢亦指日可待。
綜上所述,嗔心其過患無窮,對吾人之修行障礙極大,不僅會給吾人現生造成極大的
損惱、違緣,更障礙吾人之究竟解脫,它是吞噬吾人善根、慈悲心的毒蛇。因此作為一名
佛子,於自己的修學道路上應當勤力防護之,常以智慧莊嚴自己的內心,無論遇到什麽逆
緣違境,不管別人為自己製造了什麽樣的挫折與傷害,都應以無我、慈悲、忍辱來對治之
,絕不要讓自己的嗔恨心產生。正如寂天菩薩所云:“遭遇任何事,莫擾歡喜心;憂惱不
濟事,反失諸善行。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而是要勇敢
地面對一切違緣,把逆境作為自己修行解脫的動力,使自己於菩薩道上勇往直前。但願人
人修慈忍,個個除嗔心,日日生歡喜,同證凈法身。
https://www.nanputuo.com/nptxy/html/201103/041522107349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29.2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