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睇過一篇報道訪問藝人陳豪,當年他開始鑽研咖啡學問,更飛去咖啡種植場親身學習更多,訪問中有句說話令我很深刻:「其實越認識更多咖啡的知識,越覺得自己懂得太少!」
當然人要進步,就應不斷學習,但不得不承認,當了媽媽之後,跟仔女一起學習,從一花一草學起,讓我有更多機會重新認識自以為「已認識的事物」。
然後學得越多,就如陳豪所說一樣,才發現自己原來懂的很少。
就如仔仔幼稚園的專題研習,這期題目是認識社區,我們不是住在幼稚園那個區,正好有機會好好認識一下。
西營盤給我印象一直只是住宅舊區,上一次認識西營盤是上年到學校交入學申請書,帶仔仔去 #藝里坊壁畫 打卡,重溫: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3220236654675422/?d=n
今次重新認識西營盤,原來這裡有很多歷史建築物,就好似 #贊育醫院,是我懷有Timtam仔時經常出入的地方,原來贊育醫院在1922年創立,招收第一批華人助產士學護,紅石牆那座就是贊育醫院的原址,直到1955年才搬往醫院道現址。
以往懷孕時來贊育做檢查總是來去匆匆,感覺對面就只是一個普通公園,現在才知道公園已經有85年歷史,是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公園建於1936年,適逢同年1月英國國王佐治五世(佐治五世)駕崩,便以其名命名香港新建的兩個公園(另一個是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公園的特色外牆由古老大麻石建成,加上有無數歷史久遠的細葉榕樹作構圖背景,成為文青熱門的打卡位,有機會要帶妹妹來一齊影靚相🥰 公園內有個遊樂場,打完卡可以上去玩玩。
以往只懂急著認識世界,原來我還沒有好好認識自己的地方,真的要親身感受這裡的一磚一瓦,把一草一木記入腦中,盡力把故事承傳下去。
#媽媽也學習
#認識社區認識香港
#打卡熱點
#中上環
#西營盤
#親子好去處
--------------------------------------------
👨👩👧👦 其他親子好去處:
⭐️小朋友必玩的藝術展覽(至到4月30日)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04251939607217/?d=n
⭐️上環井蓋展覽 (至到4月30日)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219122584786819/?d=n
⭐️科學館有新野玩🤩 機械人展覽:(機械人展覽至到5月16日)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153879571311121/?d=n
⭐️玩轉香港首個Legoland 探索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150795164952895/?d=n
⭐️鴨脷洲竟然有🌸櫻花睇?香港花卉展🌺|鴨脷洲 8大打卡景點|鴨脷洲美食 |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120484971317248/?d=n
⭐️堅尼地城海濱長廊 |日落夜景一樣靚|打卡好去處|小朋友放電好地方|狗狗公園 |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077851955580550/?d=n
⭐️【親子好去處 】🌈 玩轉8個挑戰 🌈 香港仔郊野公園 🌳 行山有野玩、有古蹟睇、仲有動物睇!
https://www.facebook.com/1524904844208620/posts/4046244692074610/?d=n
🔹🔹🔹🔹🔹🔹🔹🔹🔹🔹🔹🔹🔹🔹🔹
❤️Follow IG 及Youtube更快知道好玩的親子遊😍
IG: http://www.instagram.com/cheerfulchristy
Youtube: Timtam Family
https://youtube.com/c/TimtamFamily
FB: Timtam仔的成長日誌
https://m.facebook.com/timtamblog/
英國國王 命名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著卡住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而激發我閱讀的一本好書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開始,先帶著讀者想像,400年前的人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很多我們現在所習以為常的觀點,都是近200年甚至100年才形塑出來的。特別是關於“民族國家”或是“國家主權” ,更是在19世紀才成為全球人們看待世界的主要方式。有了這樣的認知去理解亞洲海洋近代史,才能夠明白當時的人為何會做出某些決策。而這些決策更是牽動了之後四百年的政治走向。
另一個很棒的觀點就是所謂“政治的海” 與 “經濟的海” 。現在我們對於各國海域全力鞏固的需要都習以為常,甚至也明白為什麼大國在海軍的實力上如此看重。但是在400年前的世界,世界主要的正全思考還是以“陸上帝國” 為主,不管是當時歐洲各個王權,或是印度和中東的眾帝國,以及中國的明朝時代,都是這樣的觀念。海上的世界在這段時間蓬勃發展,等也比較多是以貿易為思考出發點。政治的介入,是之後因著這些 “東印度公司” 們海上的拓展逐步發展出來的。一方面是為了歐洲各國搶奪貿易地區的資源而產生的殖民。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後來都自己需要建立軍隊,保護人員與貨品 (讓我想到中國古代的鏢局),一方面龐大的財務支出讓公司回去和帝國主權求救,另一方面這些帝國主權也不樂見於國內有勢力 (公司)可以與之抗衡。
作者是一位位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者,自然有更多著墨在日本的視角,但我認為他相當平衡的去分析,在亞洲海洋貿易受影響下的各地(印度,印尼,甚至是台灣)為何會對於歐洲政權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德川家康鎖國式的管理,讓日本早於其他地方建立其民族的意識。她的地理位置,也讓她相形之下更有強勢的談判權 (舉例來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東和印尼非常暴力強勢,但是在日本的長崎,幾乎是委屈求全的配合)。也在這一切的變化當中,特別是明朝到清朝這段時間,日本刻意切開過去中國朝貢式的世界秩序 (應該說是亞洲秩序),而形成以日本為主題的世界觀。
當中也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像是所謂的 “倭寇” 原來也是日本人歷史中的用詞,形容那些製造麻煩的海盜 ,其實是起源於日本的邊緣人們 (後來也有很多中國沿岸居民加入行列)。而在十七世紀,這些海上的貿易主要都是驅動於歐洲人們對於亞洲出產商品的強烈需求以及嚮往,包括胡椒,茶,與棉織品。這些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物品在當時都是極珍貴的上流社會象徵。當時亞洲人對於歐洲的東西反而沒有什麼太多的追求 (從當時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的回覆 “歡迎來朝貢,但你的東西我們不需要” ,就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
日本作者寫出來的書在字裡行間還是可以看出一種很特別的細膩。像是講道為什麼東印度公司們主要是運送綠茶,但後來英國卻已紅茶為主的分析,作者交叉比對了許多資訊,花了不少篇幅 (然後最後還是懸案😆)。還有雖然是翻譯成中文,但總是會讀到日本式的書寫方式,用問句來表達肯定之意 (“當時,公司應該是 ....思考的吧!”)
但這本書最後回來講到的是跨國公司如何影響世界史的發展。看似所有的劇情都在亞洲的海洋和亞洲諸多島國上發生,最後在這些跨國公司結束時帶來的影響卻是塑造我們所認識的“近代歐洲” 。其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各國的亞洲貿易公司,都要命名為“東印度公司” 呢? (葡萄牙,英國,荷蘭,以及後來的法國皆是如此)而中文版也附上了一個給台灣人的導讀,試著從亞洲海洋史的觀點,來思考台灣在歷史上的位置。
這幾年大型科技公司與國家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中國以及美國,都可以看到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張力日益高漲。美國現在有很多關於這些科技巨頭反壟斷的呼聲,但也可以明顯看見現行的壟斷法不見得適用於這些以資訊為本的科技巨頭們。因著這本書, 看到出版社有一系列的 “興亡的世界史” ,好想要整個包下來喔!
📚📚📚另外推薦的幾本延伸閱讀:
📗我 2017 Top10 之一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https://dushuyizhi.net/the-silk-roads/
📘我 2020 Top 10之一 “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 當時寫了三篇心得分享,第三天剛好提到歐洲興起的“法人” 和“公司” 如何影響歷史發展:
https://dushuyizhi.net/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3之3)/
📙“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另一名日本歷史學家地精彩著作:
https://dushuyizhi.net/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全文與相關書籍的連結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世界史 #羽田正 #興亡的世界史 #八旗文化
英國國王 命名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29日
地點:澳門
人物:查頓(渣甸)
事件:
身在廣東省城的威廉•查頓(William Jardine,1784-1843;又名「渣甸」,55歲)聽聞林則徐銜命南下的消息,急速返回英國。
他在自澳門返回英國的途中寫道:「一位特使已經上任,人們情願他推行查禁法令,他擁有完全獨立於兩廣總督的權力,後者聽到這個消息時大為驚慌,竟然昏厥了一個小時……為了組織一場熱烈的檢閱,總督和巡撫剛剛發佈了一道長篇通告。(註1)」
與此同時,查頓建議採取預防措施,把鴉片和部分貨物的運輸改道香港,再沿海岸北上。這表明香港島海域已有一些貿易往來(註2)。
解說:
早於1832年7月1日,威廉•查頓和詹姆士•馬地臣(James Matheson, 1796-1878)已於廣州創辦了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 Ltd.,1842年更名為「怡和洋行」),從事鴉片、茶葉等貿易。
早於1836年,給事中許球(生卒年不詳)便向道光帝上了一份主張嚴禁鴉片的奏摺,其中一段提到外國鴉片商人,點名顛地、查頓等九人,並建議採取的對策是:將此九人「查拿拘守」,勒令他們定期將泊於虎門口外的鴉片躉船開行回國,然後再帶信給英國國王。其主張促使道光皇帝責成廣東當局重新妥協籌議,並對於一切行賄、非法售賣鴉片、行兇以及違章行動等加以調查。
「許球的奏摺由道光帝下發兩廣總督鄧廷楨參照辦理。鄧廷楨變通辦法,並沒有去捉拿,而是於1836年10月28日宣佈驅逐此九人出境。但是,這些鴉片商人紛紛以商務未完為由要求推延。最後,經鄧廷楨核准,此九人應分別於道光十六年底至次年三月(1837年2月4日至5月4日)離開中國。鄧廷楨將此結果上報道光帝,稱已『取具該夷商等限狀,及洋商(指行商)等敢容留逾限情甘治罪切結』,並表示自己將加意查訪,『如到期盤踞不行』,『立即從嚴究辦』。事隔兩年之後,道光帝又查此事,鄧廷楨只得於1839年2月11日再次奏報結果,除一人並無其人外,只有四人離開中國,顛地等三人尚在澳門,又因商務未竣,仍不時赴廣州,而查頓乾脆連澳門都未去,依舊住在廣州!
1837年,道光帝兩次下旨讓鄧廷楨驅逐廣東虎門外的鴉片躉船。由於廣東水師根本不具備武力驅逐躉船的能力,且道光帝諭旨中所提辦法是由行商『轉諭該國坐地商人』勒令躉船『盡行回國』, 於是,鄧廷楨除讓行商轉諭外國商人外,另數次傳諭義律,讓躉船開行,最後一次還限期一個月。但外國鴉片商人對此根本不理,義律又稱未入口報關之船不在他的管轄範圍內,並將此事與他的建立官方直接公文往來的努力攪在一起。結果,此事還是不了了之。」(註3)
許球提出的禁煙措施後來多為林則徐所採用。所不同者,只是許主張拘九人,林關了所有外國人,許要求驅逐躉船,林要求呈繳鴉片。
因應林則徐的嚴厲禁煙措施,查頓一怒之下親自回國游說英國政府採取強硬回應,為了阻止林則徐,不惜發動戰爭,並草擬了詳細的戰爭計劃(又稱為「渣甸計劃」,Jardine Paper)。查頓的計畫中除了強調要完全補償林則徐沒收的兩萬多箱鴉片之外,還要求清廷開放更多貿易港口作為貿易據點,諸如福州、寧波和上海。查頓還建議有必要佔領廣州附近的一個島嶼或港口,香港由於擁有安全廣闊的港口,最為理想。他說:「你拿走了我的鴉片 - 我拿走你的島嶼作為報復 - 因此我們是對等的(You take my opium - I take your Islands in return - we are therefore Quits)。」後來查頓成功說服英國國會對清廷發動戰爭,鴉片戰爭爆發,渣甸洋行曾為侵華英軍提供協助和補給。最後戰爭以清廷戰敗並簽訂《南京條約》告終,而渣甸洋行從中亦獲得其被銷毁鴉片的賠款。此已是後話了。
今天,由查頓創立的怡和洋行在香港仍然相當活躍,是僅次於香港政府的最大僱主。香港的一些地標仍以怡和洋行及其創辦人命名:如渣甸山、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勿地臣街、怡和大廈和怡和午炮。
註1:威廉•查頓:《私人信函集》(William Jardine,Private Letter Book),1838年12月16日。
註2:同上。
註3: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 鴉片戰爭再研究》(修訂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第2章:驟然而至的戰爭〉。
#知史討論:
今時今日,香港市民們在路過查甸、怡和街、怡和洋行、怡和大廈等地方時,不知是否會記起這段歷史呢?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民族英雄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