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讓我們一起把情緒都沈澱。」
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到今天正好滿一個月,累計1萬0921人確診、349人死亡。疫情肆虐的腳步,至今仍未停歇。可能很多人心裡都有著這樣的疑惑:
「台灣怎麼會走到這一步?我們的疫苗取得策略又出了什麼問題?」
還記得前一次質詢疫苗進口的到貨率慘不忍睹,以及國產疫苗採購預算法源問題,引起廣大迴響。今天立法院委員會質詢,虹安也接續關心相關議題。
針對國產疫苗,蔡英文總統在5/31發表的談話提到:
「疫苗要打入人的身體,安全、有效是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我們絕對不會因為要爭取國產,就犧牲對於疫苗品質和安全性的要求,政府一定會依照國際科學標準,嚴格把關,請大家放心。」
蔡總統的這段聲明言猶在耳,但,檢視衛福部食藥署於6/10所頒布的「國內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真的能站在守護國人的立場,為我們嚴格把關嗎?
首先,食藥署於網站上宣稱是參考美國FDA發布的「COVID-19疫苗EUA授權指引」,但公布標準中除了安全考量外,卻少了美國FDA EUA標準規定需要的「保護力達50%的效力保證(Efficacy)」。
對此,陳時中部長答詢表示,會由相關審查委員就科學資料來判定。這讓虹安覺得疑惑,EUA標準不就是訂下考題的規則,而審查委員就像是批改閱卷的老師,如果考試就沒有說要考這一題,老師也批改不到。所以如果EUA標準沒有,委員又如何按照標準進行審查?如何確保有效性?
再來,食藥署的EUA標準中,以「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發給國產疫苗 EUA,虹安質疑,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全球首創,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先例。陳時中部長也坦承「確實現在還沒有這樣被通過的。」顯見食藥署的EUA標準,並未如蔡總統所交代的,依照國際科學標準,嚴格把關。因為,「免疫橋接」取代三期發給COVID-19疫苗 EUA的方式,世界各國都還沒跟上台灣的腳步。
保護力達50%的效力保證,是國際認證疫苗在取得美國FDA或WHO的EUA時,需出具的試驗數據。如果疫苗的保護力未經國際科學標準和試驗確保,施打到保護力不如預期的民眾群體,很可能像穿了「#國王的新衣」,於解封時造成疫情隱憂。
現在,最快即將在六月底申請食藥署這一份EUA標準的國產疫苗,政府已預採購一千萬劑(外加一千萬劑開口合約)。關於醫學界、科學界及社會大眾所提出對於EUA標準的這些疑慮,虹安也在質詢中,建議食藥署可參考美國FDA審查莫德納、輝瑞、嬌生等疫苗EUA時,採用線上會議直播方式,萬人同上、科學家也可線上提問,用公開透明方式,降低社會大眾對於國產疫苗EUA審查是否公允之疑慮。
陳時中部長則表示,大部分國家沒有這樣做,希望讓審查委員能不受外界壓力,公正完整地審查。但,不公開的審查會議,真的就代表公正完整的審查嗎?會不會引發社會大眾更多想像和疑慮?至此,虹安不禁聯想到先前「3+11」邊境管制放寬決策會議,也是因為沒有會議紀錄、決策過程和與會人士不明,造成許多民眾對指揮中心的不信任,請陳部長還是考量虹安的建議。
沒想到,陳部長似乎以為虹安提及3+11是要咎責,馬上動怒反擊表示「我已經說我負責了」、「若指揮中心每場會議都直播來辦,事情都不用辦」、「別污衊我們」等情緒性用語,也曲解我的質詢。如此表現,實在不是一個政務官、一個國家最高防疫中心的指揮官在國會議場應該表現出來的態度。更別說「負責」的定義是什麼,也隨之在網路論壇上引發熱議。
來到質詢的最後,也不免要關心我們國產疫苗採購預算的議題。
為什麼社會大眾在聽到國產疫苗一劑750-881元的時候,會如此譁然?各家國際疫苗的價格,網路上都查得到,和國產疫苗這樣的價格一攤開來看,可以說排名數一數二地貴,這當中當然有很多因素,其實部長可以好好在質詢台上說清楚。
我必須要再強調一次,疫苗採購重點並不是貴不貴的問題,只要「依照國際科學標準驗證,安全、有效」的就是好疫苗,能救大家脫離疫情的水深火熱,就是好疫苗。
但,沒做三期臨床試驗的國產疫苗,為什麼會比其他投入鉅額成本、三期臨床執行中的國際疫苗來得貴這麼多?如果是疫苗類型不同因此成本不同,那同樣以重組蛋白技術的Novavax,也是國產疫苗近一半的價格?
而陳部長在答詢時,竟然回出一句:
「不要忘記你們之前說再貴都要買。」
這句話完全是偷換概念、邏輯謬誤!陳時中部長,請搞清楚,之前大家說再貴都要買的是「#國際認證的疫苗」,是「已經打了十幾億劑、有做三期、保護力有科學數據佐證的國際疫苗」,而不是國產疫苗!
按您的意思,難道疾管署採購國產疫苗買貴了,是大家的責任嗎?這真的不是政務官答詢民意代表時應該有的態度。
疫苗取得和國產疫苗研發進度的議題,在立院和社會輿論已延燒多日。隨著疫情的持續,大家期盼能盡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而最重要的是依靠提升全國疫苗覆蓋率,因此全民都高度關心,希望早日人人都有機會把疫苗打好打滿,免於病毒侵襲、缺氧猝死的恐懼。
虹安會持續追蹤議題、努力監督,也希望政府在獲取疫苗力道上繼續加油,於國會殿堂正視問題、平心靜氣回應。放下政治,理性對話,才是回應社會疑慮最好的方式!
👉 質詢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J0g8t1T4Y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20的網紅Today is my 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2Roz2qd #宇宙人外信 全收錄:https://bit.ly/3wO4KwA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哈利梅根和Spotify、Netflix天價簽約發展內容,卻又因生小孩停擺,英文...
英文合約用語 在 跟隨Shelly 漫步英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的一年到來,你們今年的願望是什麼呢?希望再搭著飛機,來趟説走就走的旅行?在等待盼望這天到來之前,我們都務必要平安健康度過,雖然最近沒辦法隨意出國,但這階段反而很適合進修練習英文,到時出國不必擔心語言隔閡,還能講著充滿信心的英文,再闖遍世界每個地方。
我雖然長時間待在英國,但畢竟不是從小就接受英國教育,所以在語言方面,我依舊需要不間斷地學習,這次親身體驗TutorABC,課程的分級測驗總共規劃12級,在安排上課之前,都會因材施教的先進行程度分析。
測驗完之後,我測出的程度是第10級,老師評估我的英文程度已具備社交和工作所需的字彙能力,能以正確的語法和句型表達個人想法,但對於抽象的概念仍會詞窮,因此建議我透過大量口語練習,著重在運用各種較難的句型來表達概念。
這次我們討論練習的主題是商業英文用語,探討如何和客戶協商溝通企劃和合約,以及這次疫情對於產業的影響,我的工作從教育到服務業,再走到商業和銷售,雖然都能隨時使用英文溝通,但老實講我的詞彙似乎已停滯許久。
或許英文的學習要從零走到一不會太難,但想從一再進階提升到十,勢必會需要再更加努力,即使講英文的最終目標是能溝通,但我總還是會希望能再更進步,在這次的練習當中,我學到不少專業的詞彙和俚語,這樣將來和外國人在工作職場裡,
必定能更展現出信心和專業。
TutorABC的課程很適合「新鮮人、上班族和高階經理人」,目標是能讓每個人都能「勇敢開口説英文」,每堂課都是「量身訂製的專屬課程」,可以「向專業老師學習專業英文」。非常推薦想把英文學好學滿的粉絲們。
想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學習方式,這裡可以更準確找出合適的方法:https://lihi1.com/h4rwD
特別幫忙爭取到1堂課程,”跟隨Shelly 漫步英倫”粉絲獨享:https://lihi1.com/0unvm
#TutorABC因材施教符合需要
#AI打造量身定製課程
英文合約用語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唔想煮出黎變咗一碟鬼佬唐餐」
加拿大主流傳媒裡香港移民新聞工作者可以做的事
一年前的夏天,Lucy(化名)經常失眠,又或者驚醒於加拿大的凌晨,正好是香港下午,林鄭月娥宣佈撤回逃犯條例,她忍不住流下幾滴眼淚,數小時候Lucy就要起牀上班,到加拿大的英語主流傳媒工作。香港是她讀書成長的地方,她一直在心裡視自己為「香港人」,但幾經辛苦才能打入主流社會,成為少數加入主流英語傳媒的華人臉孔,在辦公室處理新聞資訊,一定要保持專業冷靜,以加拿大人的思考框架編採新聞。
「只有幾個熟悉的同事,知道那陣子我情緒掉進低谷。有些香港朋友,根本在示威裡面,變成了同事採訪的新聞原材料。對我來說,Hong Kong is not Just another story, It is personal.(香港不只是一個新聞題材,是一個我有感情的地方)」
派往香港採訪的,卻不是對香港情況瞭如指掌的Lucy。加拿大全國的大型新聞機構,內部結構複雜,分本地、全國層次,又分電視、電台、網上版,即使編採流程,亦遠比香港的新聞機構複雜。「香港的新聞機構緊密細小,有點像我們一個城市的本地新聞編採隊伍;在加拿大的大型機構,每個部門分工細緻,不是因為你有香港背景,就會派你去香港。」
後來,其中一位派往香港的同事,是位白人男性,他穿着雨衣,在濕滑的香港街道,目擊示威者跟警察對峙,警員開真槍示警。那位男記者在鏡頭前形容:「What a scary moment(很驚嚇的場面)。」
派誰去採訪,有規有矩。「公司有負責做風險評估的同事,香港那時刻已經被視為 conflict zone(衝突地區)。被派去的記者,要受過特別的危機和個人安全訓練,公司亦要替同事買相關保險,而我沒有受過這種訓練。」
加拿大重視員工權益,編制嚴謹,但從另一角度看,亦有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赴加國工作後,有感在加拿大做新聞,調動不夠靈活。
Lucy成年後移民到加拿大,曾於當地華人傳媒做記者,近年加入這間加拿大傳媒機構,有一定資歷。「到了決策層,加拿大主流傳媒裡,大部份是老年白人男性。」近日北美掀起種族歧視的討論,加國傳媒機構紛紛檢視這種情況。
過去一年,令Lucy對工作有嶄新體驗。「過去一年『香港』出現在我們機構重要新聞版面的次數,是我工作生涯多年來的總和,『香港』登上重要新聞的日子,最少十餘次。」相比起2014年雨傘運動,以前「香港」要登上加拿大新聞焦點,只有遇上六四事件周年、加拿大官員訪港,才偶爾有機會提及這個遠於一萬公里以外的地方。
而對一般加拿大讀者來說,「香港是甚麼」本身或許已經說不清。
另一位較年輕的香港移民記者Sally(化名),剛加入另一家加拿大主流傳媒,她承認,自己資歷不足,人微言輕。但Sally之前曾在一間「多元文化傳媒」裡工作了多年,明白要把少數族裔新聞打入主流之難。加拿大實施多元文化政策,政府會鼓勵一些頻道把廣播時間割成小塊,每日以不同語言提供資訊,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
Sally本身是香港移民,但成為後監制後,一個人負責多種語言的新聞編採工作,包括「廣東話」「國語/普通話」「旁遮普語」「他加祿語(菲律賓語)」和一些歐洲語言。
「對一般加拿大觀眾來說,香港就是一個比較自由一點的中國領土罷了。香港發生人權問題,跟在西藏發生人權問題,從加拿大人觀點來說,不就是一樣?情況又像一個說旁遮普語的人跟你說,『我們跟印度人是不一樣的』,香港人又會用心理解嗎?」Sally反問道。
Sally形容,在多元種族新聞機構裡,基於實際運作考慮,廣東話及普通話新聞編採工作,密不可分。「來自台灣的同事,會與來自中國內地的同事一起合作。究竟用繁體還是簡體字,用語是怎樣,每一件事都會在編輯室裡互相遷就。」Sally有時會把一段香港新聞,同時製作給廣東話和普通話頻道,「我會作出微調,畢竟受眾背景不同。」
Lucy工作上的同事,也有幾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加拿大人,平日大家會專業地合作,亦是好友,但去年她感到特別孤單:「即使編輯室裡有其他華人,雖然大家有交流,但他們或許是國內移民來,和我背景一樣的完全沒有,感受特別孤獨。」
但 Lucy把孤獨化為力量,在反修例最初,她在公司內部提供了很多補充資料給同事,希望同事能掌握事情脈絡,同事都樂於向她詢問資料,或找受訪者聯絡方法:「簡單如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所以有一百萬人出來遊行,那個比例反映了事情嚴重性,同事也未必知道。」她把香港歷史,一國兩制是甚麼,反修例運動重要日子如 721,831都給編輯室同事解釋一遍。
Sally 和Lucy同意,一些視覺衝擊的畫面很快能吸引到加拿大同事的眼球:「開催淚彈,水炮車呀,裝甲車在理大著火這些,同事會有即時反應。」至於流動的民情,則不一定掌握到。Lucy把「中港矛盾」等複雜的民間情緒,都嘗試解釋給同事知道。
Lucy一位常被派駐外地,富戰地採訪經驗的同事,亦有到香港實地採訪,雖然他也是白人男性,但較了解香港情況,除了拍攝衝突外,亦曾於一個街坊聚集場合,在鏡頭說了這番話:「這正是香港政府和警察要擔心的事,這場運動不只有示威者要求政府改變,一些社區的街坊也一樣。」
Lucy形容,這同事比較了解情況,而她亦在加拿大的編輯室向同事解釋:「除了示威者外,亦有一班和理非,這批和理非很重要,雖然在報導裡沒用上『和理非』這個字眼,但新聞處理上盡可能描述得更精準。是辦公室的白領出來唱歌?還是街坊聚集?不是所有出來的人行為都一樣。」
細緻到用語也值得斟酌,究竟統稱示威者為「Anti-Government(反政府)」還是「 Pro-democracy(爭取民主) ?」兩個用語在Lucy的公司也有交替使用。有時候看到街坊裝市民出來,她認為可以用到「 Some Civilians」(部份平民),會比只用Protestors這個字更精確。
Lucy的新聞機構,重視「中立客觀持平」,和香港傳統媒體一樣,也會做平衡。「除了黃之鋒、何韻詩;我們的節目亦會找葉劉淑儀、湯家驊,因為一定要嘗試做平衡。」她機構一方面有同事訪問了一位示威中被拘捕的加拿大籍港人,同時亦專訪了一個支持中國政府的加國華人,亦有同事邀請了一位香港警察的太太做訪問。
「我們有嚴謹的新聞倫理規定,有時我自己找了一個受訪者,也傾向先找另一位同事跟受訪者做初步訪問,多一個人幫手,可以減少我個人傾向影響了新聞故事。這是我們守則上要求的標準,我亦嘗試去做。」
加拿大地域差異,亦會影響一個報導能否出街。溫哥華的同事製作了一些頗細緻的報導,例如一個移民香港人家庭關係撕裂,老人家是藍絲,孫兒是黃絲;溫哥華人發起撐黃店運動。Lucy 形容,溫哥華的華人移民數目較多,會因受眾人口組成,令香港新聞較易成為題材。至於加西以外地區,同一題材可能只登上網絡新聞,不會上到電視層次。
Lucy和Sally異口同聲認同,香港新聞能否突圍而出,必須面對其他新聞題材的競爭,好像今年加拿大肺炎疫情嚴峻,加上美國的種族衝突,相比之下,香港新聞變得次要了。
例如有約50名香港示威者到加拿大尋求政治庇護,Sally向上司提出訪問計劃多次,由於畫面聲音未必吸引,並忽然爆出北美洲種族示威和警暴,這個訪問一直被擱置。「任何香港新聞,總要拉到加拿大和中國外交關係層次,孟晚舟的新聞在這裡很大,但只會分析加中關係,香港的角色較為次要。」Sally解釋道。
很多人把北美洲警暴,警員跪頸這畫面,聯想起香港拘捕場面。 Lucy和Sally同意,這個聯繫或能令香港新聞稍微「重出生天」,但執行起來不容易:「駐香港的記者已經全部離開了,我們最多使用通訊社稿件,把這個兩地警察的類比放在網絡版本上,提及一下。」Lucy說。
要派駐記者到香港,涉及龐大開支,一般逗留香港兩星期就會離開。或等事情再升溫才再派人,Sally目睹過:「中大一役,公司還未派人去香港,到了理大出事,派人坐飛機過來,到埗時已錯過了最重要時刻,唯有去商場拍攝唱歌。」
對於國際傳媒曝光能夠對香港事態產生甚麼影響,Sally較悲觀,她形容,提出香港採訪題目,常要面對上司挑戰:「關我們加拿大甚麼事?」「說到底,香港只有50個人找庇護,數目不多,加拿大政府不願意在政策上承諾甚麼,故事沒有推進。政府官員只會說,香港住了30多萬加拿大人,有甚麼事歡迎你們回家。」直至港版國安法推出,加國政府宣佈暫停引渡協議,停售敏感軍用物品,香港才登上加國新聞要聞一會兒。
「多一個香港人在國際傳媒裡,想講好香港故事,是美好目標,也是一種幻想,實行起來很多掣肘。就像我入到去,只是新聞機構裡的一粒螺絲。在一些加拿大人心目中,香港的新屋嶺發生甚麼事,和新疆發生甚麼事一樣遙遠。美國簽了香港人權民主法案,加拿大電視台最多用30秒報導,這邊的人會覺得,只是簽一份象徵式文件,無人有太大興趣,但香港人則會覺得很大件事。」Sally說時有點無奈,又有點洩氣。
Sally認為,繼續把聲音帶向國際傳媒是應做的事,但效果未必即時:「要了解不同地方的政治運作,不要太天真,你去國際上做遊說,或在傳媒受訪是好事,能把香港人聲音帶往西方主流平台,或許幫到一點,但不會立即有轉變。」
Lucy資歷比較深,有較實在的想法,「好希望把香港故事較全面帶出來,至少不會做到變咗『鬼佬唐餐』。」在外國招待非華人的中菜,一些菜色會為遷就外國人口味變得不地道。
其中一個文化落差,就是去年反修例運動時,解放軍在香港邊境集結。不少西方記者想像快將出現「解放軍入城」。Lucy形容:「我跟同事分析過,雖然我不是百分百肯定,但要出現解放軍立即衝進香港的機會不是太高,也提醒同事,小心別被利用作為某種宣傳。」
Lucy在機構裡已工作了長時間,同事較接納她的意見。「有時可能純粹做翻譯,例如香港警察的新聞稿,中文版比英文版資訊更詳盡,我會翻譯額外的資料給同事知道,即使在新聞裡用不着,也有多點背景資料參考。又像運動裡的細節,一般西方傳媒不會關注,721白衣人這些,我都會提供多點資訊給大家。」
一點一滴,聚沙成塔,香港故事就是這樣述說,無論甚樣,Lucy和 Sally異口同聲認為,「去年後,新聞機構的同事開始明白,華人之中,會有香港背景的,有中國大陸背景的,有台灣背景的,大家的思維未必一樣。」Sally記得,去年支持香港的集會在加拿大各城市舉行,同場出現揮舞國旗的愛國人士,雙方水火不容,需要加拿大警察介入,不少西方傳媒工作者首次見證這種「壁壘分明」。
Lucy解釋,香港新聞難登主流平台原因:「事實上,在北美洲傳媒裡,沒有足夠的香港背景的人在工作,沒有形成一種代表性,沒有足夠牙力去做香港新聞。全世界國際傳媒的決策層都是年老的白人。」
「基本上,國際傳媒也有他們的本地觀眾,BBC面對的是英國人,Washington Post的是美國人。你不能只講對香港人覺得重要的事,要令國際傳媒的本土觀眾覺得,香港的事關佢地事,讓受眾感受到和他們有切身關係。還有,機構有自己的財政考慮,要面對新聞競爭規率,為何香港新聞值得佢地投資落去報導?這是香港新聞難上頭條的原因。」
話雖如此,但Lucy卻明言,雖然自己肯定是一個加拿大人,但對香港仍然「用情很深」。
訪問最後,Lucy感觸地道:「去年好像是一趟哀悼的過程,由百萬人上街那天起,我已經覺得好唔妥,一路睇落去,和很多香港人一樣,我無辦法接受到『香港已死』。其實,作為一個移民,自從雨傘運動之後,我也不想再談及香港,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講,我是一個『逃兵』,任何人逃走來到加拿大都是一個『逃兵』。我覺得自己連評論香港的資格都沒有,因為我自己比太多人更幸福了。」
「我只能說,上年處理香港示威的報導,要完全獨立於感覺是沒可能。情緒最低落之時,我作為一個記者的直覺,香港人的直覺,心態上是,為了香港的朋友,我只希望把故事好好鋪陳。但做報導的時候,有種深切的悲哀,作為一個海外記者的無助,我擔心我唔可以把香港故事完整地述說出來。」
「但在一個主流傳媒工作,我必須要從『外國人的角度』去看香港新聞,因為我們機構也有新聞選取的過程,不能只用香港人的角度去看,那種矛盾,我自己香港人那部份,只能收在很私密的地方。」
今年夏天,Lucy工作的新聞機構製作的香港反修例運動報導,拿了一個新聞獎,巧合約在運動開始一周年。她知道,加拿大一般國民,很少人會記得這日子。
港版國安法登場,Lucy的公司卻因報導香港而拿了個新聞獎:「悲哀到一個地步,完全無能為力。我在這機構工作了這麼多年,遇上去年的事件,好像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但過程是卻很痛苦,很無奈。那個關於香港報導的獎項,我寧願不要那個獎,我寧願一切沒有發生過,寧願失去這些拿獎的機會……這是作為一個香港人的想法,不是作為一個加拿大人,或者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想法。」
英文合約用語 在 Today is my d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2Roz2qd
#宇宙人外信 全收錄:https://bit.ly/3wO4KwA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哈利梅根和Spotify、Netflix天價簽約發展內容,卻又因生小孩停擺,英文報導用了哪些單字和說法?合約、預告、育嬰假、產假,英日韓文一次學
00:23 truffle 松露
03:58 contract 合約
04:38 deal 合約
05:01 契約 Keiyaku
05:18 계약 gyeyag
06:29 trailer 預告
07:43 teaser 廣告前的下段預告
07:47 tease 嘲弄、撥弄
08:55 予告編 Yokokuhen
09:09 예고 yego
11:16 content is king 內容為王
12:48 content 內容
13:07 content 滿意、滿足
13:43 eat to your heart’s content 吃到你滿意為主
14:05 content creator 內容創作者
15:24 コンテンツ Kontentsu
15:33 콘텐츠 kontencheu
16:51 parent 家長
17:12 personal leave 事假
17:20 parental leave 育嬰假
17:59 apply for 申請
18:09 apply for parental leave 請育嬰假
18:18 maternity leave 產假
19:06 育児休業 Ikuji kyuugyou
19:20 육아휴직 yug-a hyujig
19:28 육아 yug-a
20:42 contract 合約
20:57 契約 Keiyaku
21:01 계약 gyeyag
21:10 trailer 預告
21:18 teaser 廣告前的下段預告
21:24 予告編 Yokokuhen
21:30 예고 yego
21:39 content 內容
21:44 コンテンツ Kontentsu
21:50 콘텐츠 kontencheu
21:58 parental leave 育嬰假
22:02 育児休業 Ikuji kyuugyou
22:13 육아휴직 yug-a hyujig
中英日韓四聲道
🌍英文主播:Ethan &國際編譯:Ryan/隔壁老王
📺從時事新聞教你英日韓單字
🗣 閒話家常學微知識
💬讓你輕鬆掌握生活用語
想聲歷其境,來收聽高音質Podcast
搜尋訂閱★宇宙人外信
《Apple Podcast》: http://apple.co/3eSztCS
《Spotify》:http://spoti.fi/3cEwlrF
《SoundOn》:http://bit.ly/3bUeVYU
《KKBOX》:http://bit.ly/2OzeQ42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vUvBr1
#英國王室 #哈利梅根 #Podcast
英文合約用語 在 Chen Lil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chool A+ 更多菲律賓遊學資訊👉 https://schoolaplus.com/
✔️加入School A+ 官方LINE@諮詢👉https://line.me/R/ti/p/%40schoolaplus
✔️LINE @ ID @schoolaplus
Lily 體驗怡朗語言學校VLOG
https://youtu.be/sCacfXPuFZo
Ricky英語小蛋糕,菲律賓遊學體驗VLOG
怡朗語言學校:https://youtu.be/qkkOgNi03nE
宿霧語言學校:https://youtu.be/bHEGfcP3jkc
* School A+ 於學校合約准許範圍內提供買貴退差價保證
🌲想用英文自信聊天?
▸ Lily英文聊天術課程:https://speaking.cool
📚想準備出國留學?
▸ Lily新制托福課程:https://bit.ly/2GIs3mC
-
ღ 課程問題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ღ 合作邀約請聯絡:chenlilyofficial@gmail.com
ღ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ennlilyy/
ღ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ennlilyy/
-
我是Lily Chen.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語言教育碩士
我的頻道分享語言學習方法、實境生活英文,以及留學、托福相關資訊
希望能藉由應用語言學的知識,讓更多人成為自信的bilingual(雙語者)
英文合約用語 在 Chen Lil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chool A+ 更多菲律賓遊學資訊👉 https://schoolaplus.com/
✔️加入School A+ 官方LINE@諮詢👉https://line.me/R/ti/p/%40schoolaplus
✔️LINE @ ID @schoolaplus
今天推薦的學校(依照介紹順序)
#巴克羅語言學校
✔️OK English Academy https://schoolaplus.com/school-detail.asp?seq=74
#怡朗語言學校
✔️GITC: https://schoolaplus.com/school-detail.asp?seq=296
✔️Solomon: https://schoolaplus.com/school-detail.asp?seq=297
✔️MK: https://schoolaplus.com/school-detail.asp?seq=82
Ricky英語小蛋糕,菲律賓遊學體驗VLOG
怡朗語言學校:https://youtu.be/qkkOgNi03nE
宿霧語言學校:https://youtu.be/bHEGfcP3jkc
* School A+ 於學校合約准許範圍內提供買貴退差價保證
-
🌲想用英文自信聊天?
▸ Lily英文聊天術課程:https://speaking.cool
📚想準備出國留學?
▸ Lily新制托福課程:https://bit.ly/2GIs3mC
-
ღ 課程問題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ღ 合作邀約請聯絡:chenlilyofficial@gmail.com
ღ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hennlilyy/
ღ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ennlilyy/
-
我是Lily Chen.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語言教育碩士
我的頻道分享語言學習方法、實境生活英文,以及留學、托福相關資訊
希望能藉由應用語言學的知識,讓更多人成為自信的bilingual(雙語者)
英文合約用語 在 臺灣律師學院籌備處- 如何審閱修改及翻譯常見英文商業合約 ...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不論是中英文合約,撰擬的最高指導原則都一樣,那就是應該要:簡單(simple)、清楚(clear)且直接(direct)。根據歐美紐澳的法律學者們在近30年來所提倡的「撰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