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艾比露比外文書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This is 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NanaQ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心得] 讀了20多年英文的心得- 小說篇- 看板Eng-Class 的評價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學英文請讀這5本小說- 語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阿滴問與答#2 阿滴推薦什麼英文小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阿滴英文|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英文讀物(Eli系列讀本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英文版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小說讀后感。大學四級就能讀懂‼️#英語 的評價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百萬YouTuber HowHow 這樣讀英文小說,考出多益800 分 的評價
- 關於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英文小說推薦ptt loona - T-Lock 的評價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書有兩面,兩面都是拿來讀的
一面朝自己,讓你讀內容
一面朝別人,讓別人讀你
像白蓮花大飯店 (The White Lotus) 裡面兩個大學女孩半開玩笑說的:
No, they’re just props.
書只是我們的道具而已
We have a stylist choose our outfits and then we have a book stylist to pick out our books.
我們先請造型師挑好衣服,然後再讓書本造型師接著幫我們選好搭配的書
這兩位大學生 Olivia 和 Paula,捧著一本弗洛伊德、一本尼采,從經典裡她們讀了不少好用的詞彙,方便她們指控別人思想落後,挖苦家人時總是振振有詞
選書也能預告我們所不知道的自己。劇中另一對新婚夫婦 Shane 和 Rachel,他們挑的書呈現了各自的角色困境
老公 Shane 翻著一本 Malcolm Gladwell 的「決斷兩秒間」,這本書裡說了很多關於直覺與決策的觀察案例,但 Shane 自己最缺乏的就是深思的習慣,他的直覺,在兩秒間就毀掉了自己的蜜月旅行
Rachel 選的書是 Elena Ferrante 的小說 My Brilliant Friend,故事講的是兩個背景迥異的童年好友,在一段又親密又陌生的關係中的各種掙扎,恰好也預言了Rachel 在這趟看似完美的新婚假期中,即將重新認識自己下的決定:我到底為什麼挑了這樣的一個人?
The White Lotus 是 HBO 上的迷你劇集,短短六集,沈浸感十足,看完以後感覺很像自己也結束了一場荒唐的奢華假期,音樂和畫面設計得十分細緻,推薦給快壓不住旅遊魂的各位
圖片來源:Financial Times
#語言選物 #學英文 #影集 #白蓮花大飯店 #影集推薦 #catchplay #TheWhitLotus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艾比露比外文書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不推薦繪本,也不介紹課程,
今天跟大家推薦一個好頻道,好老師,以及閱讀與獨處的重要。
.
張曼娟老師我大學時期的明清古典小說課老師,
曼娟老師的頻道最近開始導讀一些國內外名著,很值得訂閱。
超愛老師這列影片,以前大學的時候,
每星期最期待的,是每週二下午的明清古典小說課,
每次聽完老師的導讀,就有把原著找來看的衝動,
大家叫得出來的明清小說,我大學時期全都看過,
而且曼娟老師的課,我一堂課都沒翹過(是自己捨不得翹)。
之後碩班的期刊論文研究,也以小說為主,
只是對象從中國古典小說,變成了台灣現代小說,以及女性主義小說。
.
也許我也該開個節目來導讀一些我很喜歡但冷門的英文繪本和小說,
讀過中國文史哲和台灣近代文學的人來看英文作品,也許觀點會不同。
沒想到二十年前影響我的老師,
二十年後還是影響著我。
.
大概好老師向來如此。
.
#張曼娟老師
#張曼娟的課外讀物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隔離 #卡謬
─────
瘟疫來襲,你被隔離了嗎?或者很宅又沒朋友(?)的你,其實已經「自我隔離」很久了呢?
你知道即使沒有瘟疫,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阿宅,其實也等於長期自我隔離嗎?
你知道世界文學史上眾多名著都是以「孤獨」為核心的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你聽過英國間諜小說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嗎?事實上,「間諜」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孤獨,最「隔離」的職業之一。
我們今天要讀的倒不是勒卡雷的小說,而是他的自傳《此生如鴿》(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
沒錯,勒卡雷自己就曾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柏林當過間諜。
當間諜都在幹嘛?每天都跟007電影一樣飛簷走壁、殺來殺去嗎?當然不是;這是完全錯誤的印象。伊格言這樣寫:
勒卡雷當然是位大師,你不會懷疑這件事──如果你看得下他的小說的話。這其實是種恭維,因為正是他的博學、精密、旁徵博引、拒絕簡化,遂令我們得以一窺一個隱遁於煙硝之外的,間諜的真實世界。是的,你以為間諜成天都在殺人或被殺嗎?當然不。幹嘛殺人呢?殺人多麻煩,屍體難以收拾,要是在他國領土殺人,還得去「按捺」別人的治安機關和情報組織;稍一不慎,還可能引爆外交危機或戰爭。對,非不得已,間諜當然不殺人──他們的大宗日常工作,也就是在蒐集情報、傳遞情報而已。
有道理吧?說穿了,驚險、血腥能免則免;我們對情報工作的誤解,其實來多數自於電影的誇大戲劇化效果。
真正的「間諜日常」,其實非常寂寞,近乎自我隔離,因為那幾乎都是一個人的資訊蒐集作業──
沒錯,當然是「近乎一個人」,難不成你還能酒後對好友吐露心事說你正在當間諜,蒐集情報很辛苦嗎?
所以間諜當然是孤獨的──情報員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勒卡雷的回憶錄《此生如鴿》英文題名原為「鴿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鴿子隧道是什麼?
那是蒙地卡羅賭場的娛樂設施。還是個青少年的勒卡雷有一次被他不成材的父親帶去賭場開眼界;那裡養了一群鴿子,配置了隧道。
鴿子們依序由隧道飛出,此生唯一目的是讓賭累了想活動筋骨的紳士們舉槍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權充娛樂。伊格言如此述寫:
你覺得鴿子很可憐是嗎?是的,勒卡雷說,許多他尚未定名的小說檔案,在電腦裡都先叫做「鴿子隧道」。為什麼呢?讀者們可以自己想想看:若有一日,大自然或上帝心血來潮,突然決定以病毒對人類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你覺得人類像什麼?
這是作家勒卡雷的悲觀;也幾乎是所有他小說的共同主題──愛國的疲憊,間諜的虛無。
為國熱血奉獻的情報員,在過了大半輩子提心吊膽的生活之後,也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起這一切是否值得吧?
問題是,人真能有選擇嗎?或者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像那些依序飛出隧道的鴿子一樣,徒勞且別無選擇呢?
講到這,伊格言說,我們也該來讀讀法國作家卡謬的名作《異鄉人》了。
對,此刻我們可能更容易聯想到他的另一本書《瘟疫》;但提到孤獨與隔離,最令人難以忘卻的卻是《異鄉人》。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殺人犯莫梭的故事。
對,莫梭沒什麼朋友,無疑是個孤獨的人;但我們要問的是,在日常中,你難道沒有「不太清楚為什麼」而做了一件錯事的經驗嗎?
比如,被老闆訓話時,突然覺得自己站在這裡聽訓似乎有點可笑;於是你福至心靈,笑了那麼一下──其實並沒有強烈對上司不敬的意思,但你卻因此被開除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This is 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希望1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於絕望。」
我唔期望改變任何人,但我願意一直改變自己,永遠堅持做一個更好既自己,感染身邊既人,成為更好既人,我可以,你地都可以!
如果可以我想將呢本書同呢齣電影,推薦比所有人,呢本書值得所有男女性睇,係值得好好思考同反思既一個話題,希望藉由呢條片你地都可以多多留意同關注呢個問題。
我相信堅持用心做正確既事,一定唔會錯。
願你我都能成為更好的人。
#LOVEFROMR #READWITHR #丞哥READWITHR #少年江流READWITHR
《82年生的金智英》關於這本書: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生於首爾。
她有著那世代女生的菜市場名,生長於平凡的公務員家庭,大學就讀人文科系,畢業後好不容易找到還算安穩的工作,31歲和大學學長結婚,婚後三年兩人有了女兒。
接著,在眾人「理所當然」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當起平凡的家庭主婦……
某天,金智英的講話和行動變得異常起來,與丈夫講話時,用的是自己母親的口吻,或者化身成已經過世的學姊,脫口而出驚人之語;到釜山婆家過節時,又有如自己母親上身般,以「親家母」的身分向婆婆吐露內心的不滿。
最後丈夫決定帶她接受心理諮商,就在與醫師的對話中,她慢慢揭露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作者:趙南柱
作者簡介:本書是作者目擊在2014年底發生的「媽蟲」事件後,感受到社會對女性、特別是有小孩的女性的暴力視線,她在受到衝擊之下動筆寫成這本小說。媽蟲是結合英文「mom」和「蟲」的韓文新造單字,用於貶低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母親。這個新興名詞雖然用於指稱部分管教無方的媽媽,但不分青紅皂白使用在大部分母親身上,卻造成了普遍的恐懼和傷痛。作者寫作當時是家庭主婦,女兒正就讀幼稚園。她對於網路上只憑一面之詞就貶低母親的態度感到疑慮,於是開始探究現代韓國女性的生活。
丞哥 YOUTUBE CHANNEL: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F-qvtlHQ3sxBbYf8pSUfQ
F O L L O W M E :
♥ Instagram - rosalina1114
♥ Youtube channel - This is R
♥ Facebook page - Rosalina 李熙媛 - This is R
Job contact?: janelao@weilamanner.com
#ReadwithR #82年生的金智英 #男性必睇 #女性最有共嗚#改變自己
#改變這個社會風氣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NanaQ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43 【極簡生活】
1.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 http://bit.ly/freed_up
2.簡單生活的選物提案 http://bit.ly/life_idea
3.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http://bit.ly/onedayonething
02:42 【健康減肥】
4.不減肥才能瘦 http://bit.ly/healthy_mind
03:16 【投資理財】
5. 6年存到300張股票 http://bit.ly/manage_finances
04:11 【社群行銷】
6. 小群效應 http://bit.ly/a_small_group
05:06 【心靈勵志】
7. 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 https://bit.ly/goodbye_to_u
—
👇【宅在家做什麼】 10 件不出門也不無聊的事
https://youtu.be/GuGK2SI7Z1Y
👇【極簡生活的迷思】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簡單越好|有意義的斷捨離
https://youtu.be/8dm8Oj7AFNY
👇【我一天吃什麼|Vlog】每餐吃飽飽也不會胖|戴口罩的日子
https://youtu.be/QZFQskaFeek
👇【提高生產力】10 個擺脫拖延症的方法|高效率付出更少獲得更多
https://youtu.be/qZ7bVtR10jY
👇【斷捨離難題】6個我捨不得丟的東西|極簡主義者碰到的困難
https://youtu.be/htaQibK5jAc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www.bensound.com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學英文請讀這5本小說- 語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嚴格來講,它算是繪本而非小說。但因為它老少咸宜。故事天真又打動人心,所以我私心地把它放進來。 等等,或許我之後可以寫一篇學英文的推薦繪本之類 ... ... <看更多>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阿滴問與答#2 阿滴推薦什麼英文小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RD】又來囉!#AskRayDu 問阿滴問題的時間。這次影片回答:英文聽不懂、英聽策略養成、中英思考邏輯、 推薦英文小說 等問題。訂閱阿滴英文▷ ... ... <看更多>
英文小說推薦大學 在 [心得] 讀了20多年英文的心得- 小說篇- 看板Eng-Class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大家的回應,我想即使號稱唸了二十多年,但比起許多枱面上許多一樣自學英
文的名人,我的英文應該算是差的,我很坦白說,這不是謙虛而是自知之明,原因很多,
在本文和接下來的文章,我都會慢慢說明為什麼,但即使如此,我覺得我的經驗其實有
另一面的參考之處,除此外,我沒唸過英文相關科系,家裏沒從小培養(國中才開始學),
除了國中底子打的很不錯外,此後直到23歲前就沒再什麼認真唸過英文,當年大學聯考
英文也只有低標,這樣的經歷應該跟大部份人比較相近.而且,所有大部份台灣人學英
文的錯誤觀念以及想要抄捷徑的想法,我全部都有,也全部都經歷過,沒人糾正過我,所
以我走了不少冤枉路,我只是比較幸運堅持了下來,最後勉強算是有點程度.
回頭來講小說,前文提到我的啟蒙老師,那位地球村的隔壁班老師,其實他有解釋了
一下為什麼要看小說,他的意思是,如果你看的是像空中英語雜誌的那種,每篇文章其
實主題都不同,句子時式的使用因為限於篇幅也不會多,你前一句前一段看不懂往往不
會太影響下一句下一段,不像小說,小說一看錯意思劇情很容易混淆,所以會有一點更強
的self-correction,另外,一篇雜誌文章用的一些生字,你學到了,到下一篇就用不著了,
但小說可就不一樣了,同一本主題的小說會重覆用同樣一些字,甚至作者會用反覆同一
種敍述手法,讓你的英文底子能夠打的更深.
不過我想補充一下我的看法,針對這點,如果英文能力是一個T字的話,唸小說比較像是
去打那個垂直的基礎,而多唸雜誌英文比較像是去擴展你的水平能力,初期當然是底子較
重要,而到一定英文能力後就應該要水平擴展.
舉個關於底子的例子說好了,大家都知道時式,什麼過去式未來式什麼的,拆開來考台
灣的學生都不會是問題,但真正在小說裏,作者為了要展現一些創作,往往是一下子在說
主角未來發生的事,一下子又回到過去,在講過去的事情時,又摻雜主角對未來的期待,
然後又拉回到現在,告訴你主角現在長大後當年對未來的期待都破滅了,就算生字不多,
除非你底子很好,不然就是沒辦法一看過去整個時間軸在腦袋裏一清二楚.
我有個朋友是加拿大人,曾經在聯發科上過課,他告訴我,他常常聽不懂他的學生在講
的是過去的事情還是現在的事情,是真的發生的還是只是假設,他都只能用猜的,你想,
聯發科的工程師應該當年英文聯考都至少高標才能進台清交成,但即使如此在實際應用
時,仍搞不清楚時式,原因很簡單,真正在應用時,不管是聽說讀寫,都要能"馬上"就能輸
入或輸出完畢才算合格,而讀小說其實就是能幫你達成這樣熟練度最好的方法之一.
舉個例子說,當年我在美國唸研究所時,直到要口試前我的教授才發現我沒"背"我口
試當天要講的東西,我的教授是大陸人,18歲就大學畢業的天才,在當時即使他己經在美
國待了至少超過我二倍以上的時間,他口說仍是很不順,他說他在博士班口試前他把他
要講的東西寫下來,唸了很多次,甚至背下一大部份,才順利通過口試那關,但我完全沒
這問題,口試當天我不但講的很順,而且其它教授提問時我也對答如流,他很驚訝.
其實仔細想一下就能知道為什麼,當你能做到看數百頁的小說,尤其是如果沒有生字
的情況下一看過去就懂,不管一下子跳什麼時式,一下子又假設不假設,然後又突然句子
後還有子句再子句,你都不用停下來分析文法,那代表這些文法能力己經根深蒂固在你
的英文能力裏了,產生了像 native speaker 一樣的語感,而當你需要使用英文時,不管
是讀或聽的input,或是說和寫的output時,你的處理速度都會夠快,停頓的較少.
不知道這樣夠不夠說服想要唸好英文的人,能夠把小說拿來當成學英文的主食,不過
在這我要強調一個重要的觀念,這個觀念也是造成我說的,唸了二十幾年我的英文仍不
夠好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我當年以為自己程度很好(其實只有國中的底子),所
以不是從淺入深,而是一開始就看深的,太多生字太多看不懂的,除了第一本第二本小說
還勉強算是台灣高中/大學生程度可以看的懂的,後面幾乎都是隨便找隨便看,但都是看
一般native speaker會看的小說,而不是特別給學生看的簡化版,什麼齊瓦哥醫生,簡愛,
湯姆瓊斯等,說實話我現在想起來都還是不可思議,怎麼會有辦法堅持的下去,因為實在
當年看的懂的內容很少,幾乎都動不動就卡在生字上,但即使查了生字也不見得看懂.
所以我真的建議有心想要唸好英文的人,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材料開始,是真的再重要
不過,有多重要,我估計如果我當初是真的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小說,由淺入深開始,我大
概可以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而達到一樣的程度,這樣長年亂唸一通而造成大腦混亂
的情況,說實話只有自己經歷過後才知道.
什麼小說最適合,坦白說,台灣大部份的學生都只能從英美的兒童文學開始,因為說實
話我們其實即使號稱唸了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一年共七年,實際上這樣最強也只能到
英美的小學程度就算不錯了,我女兒現在唸雙語小學4年級,學校的英文課分三級,她是
最高的那一級(mainstream),基本上課文內容就是美國同級的小學生學的,我常常和她
一起唸課文,我都會邊唸汗顏,如果回到大學時代自以為程度很好的我,叫我來唸這個小
學生課文,我應該會想找個洞躲起來,明明就一堆字和內容都看不懂,而且課文還無敵長,
怎麼敢說自己程度很好.
另一個例子是,女兒小學一年級(ESL,程度最低的那一級,她是一路跳級的)時有一課
叫 Lins Fish,課文中有一句 Fish fill up. 很簡單只有三個字,我居然不知道什麼意
思,直到有天看美劇時,我才知道是fill up是吃飽了的意思.
說了半天只是提醒大家,別以為英美兒童文學對台灣的學生而言一定超簡單,其實不
然,即使隨便拿幾本來叫大學生唸和翻譯裏面的意思,可能都會錯誤百出.所以我的建議
是,先看兒童文學,再去看青少年文學,最後真的到那個程度,才去看成年人看的.
例如,我現在給女兒看的 Cam Jansen 系列,平均一本就是50頁,但這還只能是算兒童
級的小說,不過我相信台灣大部份的大學生應該光是要持續一本接一本看完就有點難度
了.
到這裏可以回應到有些人問我看小說查單字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你需要一直頻繁的
查單字字不然看不下去,那代表你需要退至少一級去看簡單一點的,至於多頻繁算是頻繁
是個自由心證的問題.除了成人小說最算高級,青少年小說算次級,而兒童等級的小說就
分很多級了,很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分級,這個可以去敦煌書局看看.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我曾在旋元佑老師的一文中讀到,當年ESL教學百家爭鳴,最後經過
時間的考驗只有五派學說被證明對外國人而言學英文的效果最好,其中一派就是大量閱
讀法,我就是誤打誤撞採用大量閱讀法的,所以我對大量閱讀法的功用深信不移,我當年
除了唸過六十幾本小說外,其實我還長期訂閱了Time雜誌達八九年(一樣的笨問題,以為
自己程度很好,從難的開始看),當然沒厲害到每本都看完,每本都看懂,每個字都背下來,
可是這就是大量閱讀的精神,不求甚解,可是看到最後,除了一些專有名詞外,變的很少字
沒看過,就算不知道也猜的出意思.
下一篇再來講背單字的問題,感謝大家花這麼多時間看我寫的落落長的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23.1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580488129.A.E7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