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聿銘逝世與《英雄本色》】
享譽國際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於美國時間周四(16/5)深夜逝世,終年102歲。據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兒子貝仲禮指父親在他位於紐約曼克頓的家中與世長辭,貝聿銘的建築師事務所經已證實此消息。
貝聿銘於1917年在廣州出世,為蘇州名門望族之後,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亦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治鬥爭,遂舉家南遷至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至於貝聿銘則在香港度過童年,曾入讀西區半山名校聖保羅書院,至1927年再隨父親遷居往上海。
18歲,亦即1935年負笈美國,主修建築,並先後於1940年在麻省理工大學及1946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繼續於美國發展,1954年取得綠卡,1955年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I.M. Pei & Associates」,之後兩度更改名字,最後取名「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沿用至今。
貝氏於1967年完成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Atmospheric Research)是為其獲得外界普通認同的作品,不過此作品仍未體現他揚名於世的「讓光綫來決定設計」、「Its openness is the essence」的強烈個人風格,於1968年他有份參與美國波士頓的John Hancock Tower才逐漸成型。
1983年,貝聿銘成為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此後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玻璃是他最常用的建築材料。30年前,當時還在唸小學的我,總是從各方面聽過貝聿銘這個大名,還常常將「聿」誤讀為「律」,因為當年他有份設計的中環中銀大廈,以發巴黎羅浮宮擴建部份玻璃金字塔都差不多在這個時間竣工,不過還有一幢已消失世上的建築,都是由貝氏負責設計,那就是位於銅鑼灣希慎道10號的新寧大廈。
這幢建築物於1982年落成,2013年拆卸,今天已變成利園三期。新寧大廈由貝聿銘同美籍華裔本地建築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現任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陳丙驊設計,除了全幢採用玻璃幕牆外,另一特色是建築師刻意將建築物往後移,藉此騰出大量空間作為大堂廣場,提升建築物的磅礡氣勢,這種構想於吳宇森執導的港片經典《英雄本色》(1986)可謂完美呈現。
其中一場戲講到,飾演跟班的譚成(李子雄飾)在出賣宋子豪(狄龍飾)以及Mark哥(周潤發飾)之後,子豪自首後被捕入獄三年,譚成則逃回香港並取代豪成為新的黑幫老大,綽號「大哥成」,至於Mark哥則在「楓林閣槍戰」內為子豪報仇時中槍變成跛子,從此在幫會地位一落千丈,並且被通緝,回港後只能當洗車師傅,生活潦倒,有天他們相遇,地點就在新寧大廈,「大哥成」意氣風發地從新寧大廈正門走出來 —— 貝氏大概沒有想過當初的建築意念會成就吳宇森的經典電影符號 —— 「大哥成」見到洗車人正是「Mark哥」,於是將鈔票散在地上打賞他,隨後王晶於《精裝追女仔》(1987)翻拍這一幕,「大哥成」由李子雄變成曾志偉。
《英雄本色》英名戲名叫《A Better Tomorrow》,呼應一個時代 —— 香港進入前所未見的經濟蓬勃期,卻又因為《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從此決定香港人九七回歸的命運 —— 《A Better Tomorrow》正好帶出彼時同時活在經濟繁榮和政治不安之中的香港人,內心有多矛盾。新寧大廈的出現,如今回看,確實有種強烈的歷史意義,代表香港這夥「東方之珠」曾經璀燦過,如今新寧大廈已不在,而香港亦早已淪落為不再具有國際視野,被內地硬生生拉下來固步自封的二綫城市,正如狄龍在戲中最經典一句對白:「我冇做人大佬好耐喇!」這位「大佬」不就是那些年的香港嗎?因為今日世道,一街都是「大哥成」這種人呀!
(17052019 —— 寫於台灣宜蘭)
#貝聿銘 #貝聿銘逝世 記者關震海 (自我新聞導讀) 快樂的 做乜膠睇電視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 香港電影台 #英雄本色 #吳宇森 #周潤發 #李子雄 #狄龍 #新寧大廈 建築學人 中央聖學子 灣仔好日誌 gregory wong 王宗堯 陸駿光 Alan Luk
英雄本色 大哥成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古之達人]PP3十三年加四倍租,股價呢?
原來太古廣場寫字樓舊年加租26%, Wow。太古三期加到近百三蚊尺租。但,而家先百三蚊?我記得好似我走嘅年代(2014)都成舊水啦喎?定舊年加幅主要係一二期?定分期咁加三年五年一次咁?
應該睇我一系列嘅文都見我提起太古廣場三期。因為真係多可喜,亦多可悲。耆英證券當年嘅寫字樓。暫時仲係我做得最長嘅一份工,八年,eight fucking years,真係女都換咗幾條(尤幸:我同囡囡一齊超過八年,hurrah !).最開心嘅日子在嗰度,最恥辱嘅日子都在嗰度(唯一一次畀人炒嘛。拿,搞清楚,星展我唔係畀人炒或迫我走的)。我一生中最好精力嘅日子都奉勸咗嗰度。
回想當年入職見占士咖啡時,係2006年3月定4月。有趣係當時耆英仲未搬去太古三,仲在美利堅銀行中心。亦即係我見工時在佢地舊寫字樓,返工就去咗新寫字樓。亦即係我返嗰時個寫字樓係全新嘅,幾咁爽。更過癮係,蕉行都係在美利堅銀行中心(而家仲係,至少我早兩年去都仲在) — 就在耆英舊寫字樓樓上。所以當年見占士咖啡,我係就咁行落梯落去的。
講返,當初太古三嗰個位其實有啲隔涉(大佬,叔叔返工嘅年代邊會話做Research返小西灣返觀塘咁痴線)。嗰個區,而家你叫星街,或者叫太古廣場三期。但最初我地坐的士,的士司機未熟,而大家都知點叫;大佛口。講大佛口司機就明,至少四十歲以上嘅實明。
當其時係冇嗰條地底通道通去地鐵站的,甚至天橋駁去軍器廠街都係後來先開。但我入職冇耐就有通道通去地鐵站,而其實係太古自己比錢的(唔通地鐵比咩)。但除笨有精啦,一來吸咗你啲員工過返去太古一二期食飯(雖然我好少,灣仔大把好嘢食),二來三期租金又可以貴啲,三來太古本身嗰頭都一堆舊樓又升埋值,點會死錯人?原理同新鴻基起大欖隧度差不多,有基建啲樓盤咪方便咗,咪元朗都可以賣貴啲。
想當年,我記得我入職時,太古三開幕(2005)好似三十蚊尺,到我入耆英時好似四十蚊尺租,而我地又唔係咩anchor tenant(得嗰一層),照計冇特別優惠。而家呢?百三蚊。真係和味。但因為租客係仆街萬惡大企業,唔會有人話太古「瘋狂加租」,或者「趕絶乜乜」。不過你睇返啲出租率基本上係100%,根本就供不應求。
太古(19)股價呢?其實升得少,七十蚊升到而先九十蚊(計年頭先係七十咋,計我入職八十添),計埋派息都好,都係幾跑輸。人人話冇料到嘅恒生指數,萬五六點,升到而家兩萬八,派息仲肯定好過太古。
因乜?其中一個原因,就真係因…..因航。國泰嘅股價,當年十三四蚊,而家十二,息有派過下但唔多。基本上原地踏步。但你話因航垃圾?挑,SQ當年十三四蚊,而家十蚊都冇。根本做航空公司就係咁。
大贏家?聰明嘅你可能睇我講太古股價已估到,就係太古地產(1972)。太古2012年拆咗隻太古地產出嚟嘛,所以呢隻先係大贏家。你睇太古地產,2012年頭先17蚊,而家30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論如何,又係字幕交代發展嘅時間。我在耆英撈咗8年,2006玩到2014,始終在太古三期30樓,女換咗幾條,婚都結埋,樓買咗,職升過,部門調過,坐位都換過兩次(8年轉兩次位唔多啦下話,仲要掉過部門)。
耆英後來都搬走,因為實在太貴租,早兩年搬咗去利園三期,即係希慎道,新寧大廈。亦即係 《英雄本色》 大哥成行出嚟Mark哥(已跛)執錢嗰度,又即係 《天涯海角》 陳慧琳 返工嗰度(Btw,入面講佢係船公司太子女,嗰個寫字樓正係 馬士基船務,因為我上過去見工,朋友亦在嗰度返工)
想知我在耆英或太古三嘅前事,呢度係舊文:
到呢樣嘢發生在你身上,你職場就略有小成啦 (http://bit.ly/2FTIpr4)
荷蘭西門吹雪教曉我的道理 (http://bit.ly/2SmPH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