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是想繼續選新竹?沒人這樣想才奇怪,也很難幫他講話,畢竟歷史並非沒有循此模式者。不過他想不想,這不是我這篇重點,我想提的是升格這件事。
基本上我反對新竹升格,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人口基數不夠,依照內政部人口110年7月速報,竹竹苗人口如此
新竹縣573,385,新竹市452,807,苗栗縣540,312
幫忙加一下,大新竹會有1,026,192,竹竹苗1,566,504
直轄市門檻125萬,大新竹是甭想了,竹竹苗倒可以。
若為了新竹所謂的竹科生活圈,刻意切割苗栗,硬擠一個125萬人口出來,那此例一開後患無窮。為何?彰化縣就126萬人欸,人家符合資格的沒得升,然後新竹可以配合升,開玩笑嗎?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不適合,竹苗的丘陵地帶比例高,人口高度集中,其他六都升格後,已經出現偏鄉資源更加缺乏的狀況,新的大新竹市長,選票基礎會更偏向新竹市周邊,苗栗大概會比二等國民更下一等去。
這不是只有新竹,其他六都除了台北,現象只是嚴重與否。現實而言,選舉要依靠大票倉,除非我們徹底重改選制,不然此題無解。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根本上反對直轄市的結構,因為直轄市的行政區,區級首長官派,然後沒有區議會,這根本上違反地方自治的原理。我們只看到合併升格後,直轄市因為權力高度集中,大型計劃較易推動,地方反抗力量變小的優點,卻沒看到這就是缺點。
民主國家,民意要能夠反映,依靠的就是民意代表,立委人數減半後已經很清楚顯示其弊端。一者負責區域太大,難以兼顧立法與選民服務; 另一者,形同承認票票不等值,人口少的選區數千票一名立委,人口多的十萬票一名,兩者在國會的地位相等,實際上等於我們降低了人口密集度的選票價值。第三者,最嚴重的弊端,就是我們讓政治業相關人員,失去基層磨練的機會,人民漸漸放棄自己對選區在地的監督,全數交給較大的市議員、市長,這嚴重違背民主政治的真諦。
不過,透過大新竹市的概念,我倒認為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從林全院長開始,到賴清德院長兩任期間,一直都有私下探討國土重劃的合理性,只不過1124讓所有的規劃都成泡影。很多人不解,為何我老講2018,因為1124公投海嘯只是最表面的,許多具有長期性的議題,新產業的開發,全部隨著地方政權更迭,幾乎停擺殆盡,要是當初沒有被公投綁架,今天我們不會整天喊護國神山,而會有更多可以喊的新產業出現。
算了,講這講不完
我的意思是,國土重劃,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今天六都直轄市擁有1,600萬人口,但是極端欠缺中間議會組織,像板橋區擁有55萬人口,比苗栗、嘉義縣都還要多,唯一可以代表板橋人民發聲的民意代表,只有2名立委、9名議員,這合理嗎?
要做,就做得徹底,一條就是把全台組織扁平化,依照人口與地形地勢,切割成適合大小的市,好比說台灣2,300萬人口,就切成11塊,每塊200萬人上下,然後轄下每一區都民選區長,以及用里民數量規劃適當的區議員。
另一條,乾脆三級到底,台灣省廢掉,回到日本的五洲三廳概念,像是整個北北基區就合併為一個600萬人的直轄市,靠近桃園的三鶯跟林口就依照地理切割給桃園,桃園再去合併北新竹,變回古早的新竹州,或成為桃竹市都可。然後在這之下,基隆、台北港等依照港務需求,部分地區收歸中央,同樣舉辦區長跟區議員選舉。當然,博愛特區也可以擴大,整出一個首都特區。
換句話講,我不是無條件反對升格,也不是誰執政就挺誰,而是這種茲事體大的,應該是要好好坐下來談。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直轄市占了多數人口,然後直選民意代表基數超級大,根本亂七八糟,早該改一改了。
結論就是,單純升格這件事,我是很反對。
尾巴來罵幾句,進步派想選舉我沒意見,但自己去從里長、議員開始選可以嗎?2018威脅跟黃白聯合,不然要大家一起死,還想故技重施?我知道林智堅會急,市長連任又正處於衝刺的年紀,想要找新的舞台,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那些從後面出餿主意的,幻想可以藉此撈到提名權的,還是省省吧。
威脅的戲碼玩一次兩次會有用,但選民不見得會再次買單,別以為耍手段弄到黨內提名,就可以逼選民含淚投票。地方選舉可不是總統,吃這套的人沒那麼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1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政務次長林聰明有關各區規劃公、私立完全中學把直升當作免試,高直升比率嚴重排擠免試名額,明顯違背當初蔣部長在教文委員會的承諾。林佳龍委員表示,此舉簡直是猶如宣布12年國教死刑茲事體大,有可能讓12年國教延後實施,教改若走回頭路,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 林...
茲事體大茲意思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戰略模糊與神聖承諾: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近日連番發言?】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白宮記者會上把台灣和以色列並列,說美國對兩國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且總統拜登在ABC的專訪上面直接把台灣跟日本及韓國並列,表示美國會用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衛)的神聖承諾來回應外來侵略。接連兩天對台灣的地位發言,著實令人震驚。
在這邊我們來進一步分析這些發言的意義。
▍1、台灣與以色列
台灣和以色列有很多相似之處。最常被人提到的相似點包括都是面對強敵的小國,無論「強敵」是單數或複數。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在六日戰爭(1967年6月)後對以色列推崇備至,希望能用以色列經驗反攻大陸。
不過對美國而言最重要的相似處,就是這兩國都是「夥伴」(partner),也可以說是「非正式盟友」,即沒有軍事同盟的盟友。這使得美國對這兩國遭到入侵是否會直接出兵防禦,都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今天或許很少有人會懷疑美國會守護以色列的決心,但其實幾次中東戰爭下來,美國也沒有真正派兵救援。最危急的「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期間,美軍也只有發動「五分錢救援行動」(Operation Nickel Grass)為以色列運送物資,並以第六艦隊護航。這其實就很接近有些台海戰事想定中,美日聯軍對台灣的援助方式。
以美國和以色列之親近,就算北約盟國不希望以色列加入,美國也大可與以色列締結雙邊軍事同盟。當然,以色列歷年的戰績已證明其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今天的以色列不去打別人就很好了,或許還不必太擔心以色列被入侵到需要美國救援的情況。美國的以色列政策和對台灣的「戰略模糊」差不多,美國也會擔心和以色列正式同盟,會形成「尾巴搖狗」的窘境,讓美國被逼得要和中東週邊國家開戰。所以美國寧願提供大量美援、賣給以色列最先進的武器或進行技術轉移,也不在以色列駐軍,至多就是在以色列設置「供應盟軍戰爭儲備計畫」(War Reserve Stocks for Allies,WRSA-I)。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在美國的政策圈、或者是台灣一些相關的投書討論當中(例:李喜明總長和2049研究所的研究員Eric Lee在NBC的投書:https://reurl.cc/83Ee3j ),也都建議美國在台灣設置供應盟軍戰爭儲備計畫(WRSA-T)。
說到戰略模糊,以色列情境下的戰略模糊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以色列不承認也不否認是否持有核武,不過全世界都相信以色列可能有為數不少的核武庫。當年美國雖然不鼓勵,但是在一群曾經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猶太科學家幫助下,美國發現時也為時已晚了。據說艾森豪在卸任時留給甘迺迪的訊息中,就包括以色列疑似發展核武的情報。最晚大概在尼克森上任前,以色列就成功發展出核武了。這倒是以色列和台灣比較不同的,就是美國對以色列的核武計劃相當程度默許,但對兩蔣的「新竹計劃」和「桃園計劃」卻是強力阻擋 。
無論如何,台灣和以色列相提並論,這在美國官方的發言當中是相當罕見的情形。眾所皆知,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連結相當深,猶太裔的美國人在美國外交政策(和其他各領域)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台灣能夠和這樣子強大的盟友直接放在一起,對台灣來說實在是被提升了很多位階。或許我們也可以說,對台灣來說,以色列與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會是美國所投射的與台灣夥伴關係的最理想型態(ideal type),也就是說,我們在外交關係與國安政策上面可以努力的目標。
▍2、台灣與北約
拜登在ABC的發言應該是震驚了許多人,很多人會問說,那到底美國的一中政策和戰略模糊是否改變了呢?台灣真的變成一個北約等級的盟友嗎?
我們常常提,一中政策和戰略模糊是一個很大的框架,而且也從來沒有明講過到底邊界是什麼。我們認為,這樣的大框架短期內還是不會改變的,例如拜登雖然說到美國會根據公約第五條去「回應」針對日本、韓國、台灣的外來入侵,但還是沒有明講說是怎麼個回應法。因此,如果要講說美國終結戰略模糊,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們上一篇文章並未表示台灣因為拜登的言論而自動升級成為北約的一員,明顯的,拜登當時是提到南韓日本這些「非北約會員國」。令人驚訝的點是,這兩個國家皆與美國簽署軍事條約,卻將其與台灣並列,還提到集體自衛權回應台灣問題。儘管事後有資深官員出面澄清對台政策不變(其實早可以預料到),但他也未對總統發言一事多作解釋,白宮發言人方面則是把既有政策內容拿出來念了一遍,也沒有回應去評論總統(層級上也不合)。目前似乎僅有學者(如葛來儀)出面指出拜登是口誤。
我們認為,重點不在美國對台政策的「變」,而在「不變中的細微變化」。
我們並不認為拜登的回應是沒有意義、隨意講講的。正如先前討論一中政策的時候談到的,即使大框架沒有變,我們還是可以去看方向性。拜登在ABC的講話是有高度的政治意涵,表示風向的確是往那個方向走,而不能只從「不變」來解讀。
試想,主持人的問題是明確地去問台灣,那麼拜登沒事幹嘛提北約?正如同蘇利文在白宮的回答,記者也是明確問到台灣,蘇利文沒事幹嘛提及以色列?
當然兩者非同一事件。蘇利文發言並未被撤除,而拜登言論被以「政策未改變」來做澄清,前者是行政部門的決定,而後者就比較有可能是意外。但就算是再怎麼無心、再怎麼口誤,很難想像茲事體大的大西洋公約第五條的集體自衛權,會在美國完全沒討論的情況下主動講出。即便行政體系事後還是出來念一遍那些既定的政策言詞(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對台的承諾不變unchanged),這樣的「承諾」在短時間內,可能並不會牽涉到台灣的法理地位、也不會打破當前的戰略模糊與中美對峙的狀態。但可以看到整個風向和氛圍是在改變的。
或許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美國如此大動作、用最高層級來回應疑美論,到底是要講給誰聽的呢?
#應該很明顯講給某個亞洲強國聽的吧
從白宮國安會到拜登本人的回應,其實重點都一樣:阿富汗局勢不能拿來直接套用在台海,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很堅定的。
我們認為,與其在國內鼓吹失敗主義、講著會被遺棄,台灣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更加了解美國的國家利益是什麼、看清楚國際政治的發展、持續增強自己的實力,包括經貿實力,文化軟實力,當然還有自我防衛的能量和意識。蔡英文總統日前已講過:「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不是選項;仰賴沒有價值做基礎、而且對台灣不放棄用武力的人的一時善意或施捨(大家可以思考是在指誰),更不是選項。」
了解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以及大國的利益所在,我們更能夠知道該怎麼做政策上的調整。
*關於阿富汗情形和回應疑美論,請見我們前一篇〈台灣該如何看阿富汗事件〉
(https://reurl.cc/VE9loY。)
*拜登發言詳解(施鹽!),推薦閱讀 TaiwanWarmPower :https://reurl.cc/LbyVX9。
#好多人超愛講美國口惠實不至
#這是馬英九的名言耶
#台美關係有各種官方與非官方交流還有各項軍購
#別再說美國什麼都沒做了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茲事體大茲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剛寫完拒絕情緒勒索文,下午就被勒索。幹。
先做個前情提要:新家大樓有三位警衛,我給他們取了綽號:辮子小哥、鬍渣小哥、獄卒大叔。他們三人我都很喜歡。前些日子我下樓拿報紙,見到辮子小哥在培訓新人,以為他要離職了,心裡很難過。
結果離職的不是他,是高顏值鬍渣小哥。他一句話也沒留下,突然有天就沒來上班了。鄰居兩瓶酒小姐為此還私訊問我:「是不是妳的《華爾街日報》激勵了人家的投資魂?他上次告訴我他想成為虛擬貨幣專業操手。」
人往高處走,鬍渣小哥還那麼年輕,我也希望他能追求自己的理想,祝他一切安好。
在他離職的第六天,也就是今天。一女住戶突然在群組裡說,鬍渣小哥性騷擾她,真是幸好他走了。大家聞後都感到很意外,紛紛表示支持女住戶將此事說出來,給予她鼓勵。我也表明了態度:
「雖然我喜歡鬍渣小哥,他在我們的面前表現友善且溫和。但是如果妳說的此事為真,那麼他的離去也是好事,這類行為不應該。」
然後女住戶本人和其他幾位住戶就炸開了。
女住戶:「妳怎麼可以說他友善且溫和!這是二度傷害!」
住戶 A:「就是。什麼叫做如果此事為真,提如果兩個字就是在傷害當事人。」
住戶 B:「不尊重受害人。請妳道歉!我們要百分百支持受害人。」
C、D、E 跳出來表示認同。
我為各位翻譯一下:不可以提起鬍渣小哥任何一絲優點,就算講明了性騷擾行為母湯。必須無條件相信女住戶所言,連思考一秒鐘都不行。她說啥就是啥。
質疑受害方這種事情我是不會幹,畢竟鬍渣小哥之前是我們的警衛。女住戶在他離職之前不敢講出來是正常的,他知道她住哪一戶。但若連假設「此事為真」四個字都不行,沒有如果、沒有可是、不是 100% 就是 0%。這根本是霸道,也是情緒勒索。
妳的敘述方式我不喜歡聽,所以妳是二度傷害、妳要向我道歉。
喔,這麼容易被傷害,乾脆別出門得了。面對住戶 A B C D 還有 E 的各種跳腳,我給予回應:
「若我因表達了自己與鬍渣小哥的互動經驗而傷害了誰、令誰感到不被尊重,我很抱歉。但是當你們要求他人只能依照你的表達方式進行敘述,那麼你們也並沒有尊重他人啊。」
期間班長有出聲聲援我。真是難得,他通常只顧著悶頭開會工作。
接著女住戶哭訴了一下午的「我受傷」。住戶 F 說她沒有從我的文字裡看出傷害意圖,假設性語句本來就是可以的。住戶 G 和 H 詢問可否轉移話題,吵這個沒意思。女住戶轉向他們開砲,罵他們冷漠,繼續嚶嚶嚶。
晚餐時間,班長對我說:「妳別太意外。這樓住戶多數都是年輕菁英,左派當道。現在的普世價值是妳若不在第一時間跟著一起罵鬍渣小哥是賤人,妳就變賤人。」
我回應班長:「我和鬍渣小哥認識半年多,和女住戶只有在電梯照過面。你問我信誰,我覺得我需要思考一下。性騷擾行為茲事體大,不能因為私交就站鬍渣小哥的隊,需要思考。如果連思考和假設都不行,那我沒辦法接受。
反正我是不會活在別人給我設下的規範裡,他們是我的誰?我以前是左派成員的時候也沒這麼偏激啊。哪天我要是戴著川粉帽在樓裡晃來晃去,他們豈不是要跳腳?」
「那今天這一役,妳有沒有被踢出群組?」
自上回我在大學同學群組裡大戰左派份子被踢又封鎖後,我領悟到權力要握在自己手上。今天開戰的住戶群組,本宮是群主。我是不會踢人,又不是小學生,我也不愛一言堂。
要戰就來,反正我是不可能甘願被勒索的。我阿槿不怕鬥,越鬥越精神。
茲事體大茲意思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1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政務次長林聰明有關各區規劃公、私立完全中學把直升當作免試,高直升比率嚴重排擠免試名額,明顯違背當初蔣部長在教文委員會的承諾。林佳龍委員表示,此舉簡直是猶如宣布12年國教死刑茲事體大,有可能讓12年國教延後實施,教改若走回頭路,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
林佳龍委員在3月7日在教育委員會第一次質詢蔣偉寧部長時曾就教育部當時草擬的「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中規定公立高中的附設國中應屆畢業生有35%畢業生可以直升高中,私立高中招生名額70%得來自其附設國中部直升,致使實施12年國教不但沒有解除升學壓力,反而讓學生為了上某個高中必須要先上某個國中,反而把升學壓力向下延伸。林佳龍立委當場要求蔣部長應該回歸「就近入學」既簡單又公平的政策原則,降低直升入學的這種形同走偏門的怪現象,私立高中接受國家補助得免收學費,卻把名額留給自家附設國中,教育部應該杜絕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
在那一場教文委員會的答詢上,教育部長蔣偉寧答覆林佳龍委員說道:「原則上這是有一點違背的,所以我也希望未來在這部分的相關規範上應該要做一些處理...這樣的趨勢當然是不理想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讓這樣的情形減到最少」。結果七天後公告的「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的確拿掉了直升的比率,但是近日卻傳出各區規劃私立、完全中學仍維持高直升比率75%。林佳龍委員質詢林次長,當地方把方案送到教育部審查,難道部內沒有把關?還是文官扭曲了部長的意思?或是部長政策跳票?林佳龍委員表示,外界質疑這恐怕是為某些學校量身訂做的遊戲規則,例如某個完全中學國中部403人,高中部500人,70%得來自其附設國中部直升,就等於「買國中送高中」,私校將來會變成超級明星學校,簡直是猶如宣布12年國教死刑。
林佳龍委員數度質問林聰明次長,各區規劃私立中學、完全中學直升的比率到底是否已成定案?還有沒有更改的空間?林次長最後回答,還沒做最後定案。林佳龍委員要求林次長回去徵詢部長的意見,茲事體大,有可能讓12年國教延後實施,教改若又走回頭路,絕對過不了他這一關。
註:「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備查原則」
3月14日核定版
(四)名額核實原則 各主管機關優先提供該免試就學區足夠之免試入學名額,且免試就學區內免試入學名額占總核定招生名額之比率至少達75%以上,並由本部會商直轄市政府教育局、縣(市)政府訂定區內各高中高職提供免試入學名額之最低比率及區內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列附設國民中學部直升入學名額比率。
3月7日以前草案
(四)名額核實原則 1. 各主管機關優先提供該免試就學區足夠之免試入學名額,且免試就學區內免試入學名額占總核定招生名額之比率至少達75%以上,並訂定區內各高中高職提供免試入學名額之最低比率。 2. 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列附設國民中學部直升入學名額,不得高於國民中學部應屆畢業學生人數之百分之三十五;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提列附設國民中學部直升入學名額,不得高於總核定招生名額之百分之七十。但學校有前三年招生皆未額滿或其他特殊情形,提經學校所在地之免試就學區高中高職入學推動工作小組討論通過者,不在此限。
茲事體大茲意思 在 只彈性放假.不補班? 今年多達六個可彈性放假的連續假期藍委喊 ... 的推薦與評價
不補班? 今年多達六個可彈性放假的連續假期藍委喊823砲戰.情人節列"國定假" 林右昌: 茲事體大 │記者馬郁雯李維庭│【台灣要聞】20230302│三立iN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