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直擊!瀕危隱藏古蹟:茶果嶺篇】
研究員Stewart 喺港台最後一集《The Pulse》 帶大家去即將清拆嘅茶果嶺村睇政府遺忘咗嘅隱藏古蹟同故事,從個案深入探討25年前古蹟辦做嘅建築物調查有咩重大缺陷,令呢啲珍貴嘅回憶岌岌可危。裡面既有《全港8803項歷史建築名單》中未被評級嘅遺漏個案,亦有不被視作建築嘅修路碑銘。
再次鳴謝《The Pulse》節目製作團隊預留最後一集嘅檔期討論古蹟保育政策,日後本研社會繼續深度剖析各項政策問題。
延伸閱讀:
全港8803項歷史建築名單 現正原汁解封!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osts/3932764996819544/
#ThePulse #RTHK #尾班車
#古蹟 #保育 #古蹟辦 #8803 #茶果嶺 #瓷坭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抗爭迄今已逾半年,黃大仙居民一路走來逐漸覺醒,上月區議會選舉更成功以選票踢走所有建制派,民主派全取25個議席,黃大仙的「黃」可謂實至名歸。竹園,又名竹園鄉或竹園村,原本是黃大仙區域的地名,然而現今世人眼中的竹園鄉,彷彿只有排檔及士多,卻不知這狹小的一隅,仍有幾十戶人家聚居,發展巨輪在此停滯,這一帶仍...
茶果嶺村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跪求公屋「剋星」......
#樓市點睇 #麗港城 #公屋 #茶果嶺 #經濟一週 #ED_H
茶果嶺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媽媽出post...🤣因為聽日係最後一日有d唔捨得....
10· 𝗖𝗵𝗮 𝗞𝘄𝗼 𝗟𝗶𝗻𝗴 𝗩𝗶𝗹𝗹𝗮𝗴𝗲 茶果嶺村, 2021
Acrylic on canvas
61 by 53.3 cm
&
𝗖𝗵𝗮 𝗞𝘄𝗼 𝗟𝗶𝗻𝗴 𝗩𝗶𝗹𝗹𝗮𝗴𝗲, 2021
Watercolor on paper
57 by 38 cm
𝗖𝗵𝗮 𝗞𝘄𝗼 𝗟𝗶𝗻𝗴 𝗩𝗶𝗹𝗹𝗮𝗴𝗲 - Living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nowadays, where everything is so well-developed, I often wondered how was our collective living like before the new public housing and apartment come into play? Is there any alternative way of living, and how will it affect our identity? It was interesting to sketch the 𝗖𝗵𝗮 𝗞𝘄𝗼 𝗟𝗶𝗻𝗴 𝗩𝗶𝗹𝗹𝗮𝗴𝗲 and makes me imagine the lifestyle away from the standard way of urban living.
#BeforeMemoriesExpire
#記憶若有限期
@ Hong Kong
茶果嶺村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抗爭迄今已逾半年,黃大仙居民一路走來逐漸覺醒,上月區議會選舉更成功以選票踢走所有建制派,民主派全取25個議席,黃大仙的「黃」可謂實至名歸。竹園,又名竹園鄉或竹園村,原本是黃大仙區域的地名,然而現今世人眼中的竹園鄉,彷彿只有排檔及士多,卻不知這狹小的一隅,仍有幾十戶人家聚居,發展巨輪在此停滯,這一帶仍保留着歷史中香港木屋區的模樣。
這個地方,名叫「竹園鄉」,亦叫「竹園聯合村」,村落在清朝已有記載,範圍曾遍及現今天馬苑、竹園北邨、竹園南邨、黃大仙下邨及鳳凰新邨一帶,有數百戶人聚居。黃大仙的舊稱「竹園」,正由此而來。自1957年起的多次拆遷及建樓,村落默默成就黃大仙的興旺發展,然而剩下這一小塊,卻被大眾遺忘。一直到早前的黃大仙警民衝突,催淚彈與汽油彈誤中竹園鄉,加上新公佈的施政報告計劃收回市區三大寮屋區——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及竹園鄉的私人土地,才令這條村落再次被大眾看見。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黃大仙 #公屋 #竹園古村 #寮屋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茶果嶺村 在 myCOOK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行多膳】今次我哋遊茶果嶺探喵星人,仲可以幫襯懷舊冰室!
詳情:http://bit.ly/2m1MwG7
請多多了解我們: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COOKe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ycookey/
烹飪班資訊: http://buy.mycookey.com/
茶果嶺村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九華徑Kau Wa Kang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原名為狗爬徑,因舊時山路極爲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而得名,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九華徑長坑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和荔欣苑。南面的呈祥道為深水埗區及葵青區的分界,所以該區屬於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是屬於深水埗區。據報載,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藝人曾華倩也出生在九華徑村。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村內有三座祠堂,其中饒公祠(地址:九華徑舊村26號A)建於1905年前,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屋,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先祖在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香港,並扎根於此。村民享有新界原居民權利,以姓曾為主,曾氏跟陳氏和鄧氏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村內有三座祠堂,仍然保留點燈傳統。九華徑村曾經有個小街市,就在「養正學校」對下一個大水井旁,村子有豬肉檔、菜檔、魚檔、粥麵腸粉檔、可訂火水石油氣的糧油雜貨舖、文具店等等,十分興旺,卻在九十年代初逐漸消失。今天入村,觸目所見盡是閉鎖的店舖鐵閘、剩下一根石柱的藥行,較諸薄扶林村和茶果嶺村更顯荒涼,那唯一的茶檔,現已變成村子唯一的士多,舊村與新村之間的農田變成燒烤場。客家人本以耕田捕魚維生,六十年代的九華徑仍見漫山農田,據《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記載,香港二十年代曾大量招聘中國人上蒸汽船當船員,先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招人,後來不招人了,村民便轉赴荷蘭及英國等地的輪船工作,有些甚至當了海軍。航海生活讓村民見過世面,小部份人在異鄉落地生根,大部份海員都會回鄉,把多年積蓄用來修建西洋平房,以示衣錦還鄉,變相把當時西方國家最先進事物帶回舊村,令村民大開眼界。這批海員亦為教育出力,清末民初舊村有家卜卜齋名「養正家塾」,屬家族學堂,教授四書五經,1921年,養正家塾改名「養正學校」,便是由海員支援辦學的,並招收海員子弟讀書,1922年成為首批教授英語的津校,至七十年代學生漸多故興建新校舍,至1992年被殺校。在抗日期間,著名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指揮官曾生,曾在養正任教,所以不難明白,何解舊村村民組成的游擊隊,大部份都是接受過西方文化洗禮的海員。
荔園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並增設「宋城」景點。海洋公園於1977年落成後,荔園入場人數下跌。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