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坪林茶鄉,發現台灣包種茶背後的故事〉
我們一行人清晨九點多到達坪林,陰雨罩不住好心情,山間白霧飄蕩,只覺神清氣爽。
停車不遠處,國小操場中央幾座鷺鷥雕塑,形態優雅,或坐或立,不對,把雕塑架在操場中央,小朋友怎麼踢球?牠們是真的!
#初識坪林--山水間的茶鄉秘境
包含坪林在內的大文山堡區域都屬包種茶產地,為保護當地生態,坪林限制蓋娛樂場所,拒絕工廠,這裡沒有商業快餐的烏煙瘴氣,只有雲霧繚繞中一望無垠的茶樹梯田。環境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宜人,丘陵地勢利於排水,生物多樣滋養沃土,使得坪林包種茶香氣獨特、質量特優。
「一般人聽說坪林,都會說坪林我知道啊,在大坪林捷運站嘛!」導覽員阿德把我們逗得哈哈笑。
阿德七年前決定返鄉創業,如今已是老街上頗有名氣的文創餐飲「坪感覺」的老闆,還迎娶了賢惠俊俏的坪林姑娘。
「坪」是一條溪的兩岸,阿德開玩笑說:「北勢溪翡翠水庫是台北的備用水庫,所以我們坪林人都講:喝不完的水,留給台北都市人喝!」坪林茶固然好,得山溪水加持的坪林茶,更好。
「林」是山林,坪林依山傍水,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天看山櫻杜鵑百花爭鳴鳥語花香,夏日騎腳踏車觀賞螢火蟲,秋天登山露營賞秋葉,冬日萬物蟄伏萬籟俱寂,朝拜雲深不知處的天佛禪寺,別有一番意境。
從前遊人行經北宜公路,一定會在坪林落腳小憩,但現在,「交通改變了坪林生態,雪隧建立後,坪林就被大家錯過了。」
「坪林曾有一萬多的人口登記,現在只剩六千多人,實際居住只有3000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帶來產業沒落凋零,坪林成為台北都市和宜蘭「後花園」之間,一個「不山不市」的地方。
#茶青回流在地創生,坪林的再生和希望
老一輩阿公阿嬤總嘆氣:「唉,坪林沒有希望了。」但提起坪林茶葉時,他們又是那麼精神振奮,拍拍胸脯道:坪林茶是最好的!
「開發一個地方,不是看這裡缺什麼,而是看這裡有什麼,發揮到極致。」阿德神情堅定地說。
是啊,雖然人變少了,但相對的,污染也少了。對於茶葉生長,倒是天時地利的好條件!
自然生態韜光養晦的同時,一群漂泊的年輕人陸續回流,在外打拼多年,他們體會到背井離鄉或許能帶來物質溫飽,但茶才是身為坪林人的使命,才是讓心真正安定的羈絆。
因此,他們放棄待遇不錯的工作,毅然回鄉深耕,學制茶,成為茶二代、茶三代、茶四代...幫助年長的茶農,運用現代社群媒體和網路行銷,為坪林茶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烏龍茶發酵後融入食材中,可以很迷人。」百年老茶店「滴滴香」店內,新一代繼承人偉毅拿出一款茶味爆米花供我們品嘗。
偉毅是回鄉茶青之一,就讀觀光系的他在日本看展,見抹茶做得豐富多樣,便發下狠勁:為什麼我們的茶葉不可以呢?
#訪茶廠——瞭解茶葉製作的前世今生
老街旁的茶廠,展現了茶的前世今生。「茶的所有部位都能用,茶葉泡茶,茶籽榨油,茶花釀蜜!」茶農阿伯的聲音鏗鏘有力。
茶葉出籠,有六個萃取步驟。第一步,採摘茶菁,上午茶有露水,下午茶水汽回流,中午茶(10點到3點)最好。「狀況好的話,坪林茶一年能採五次。」
坪林有兩種採茶方式,人工或機器採摘接近成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茶芽。
阿伯笑著說:「歌里唱採茶女唱得很好聽吼,但坪林採茶姑娘平均六十五歲,你們如果來採茶,就是最年輕的採茶姑娘!」大家哈哈笑。
第二步、第三步是日光葳凋和室內葳凋,日光葳凋指利用太陽光能去除茶菁水分,室內葳凋指靜置十小時以上。別看這簡單的步驟,卻忙壞了茶農,產季時分,茶農眼睛都泛紅帶血絲。
第四步炒菁,以高溫破壞茶菁中的酵素活性,第五步揉捻,將茶菁揉捻成條索狀,破壞表面細胞層,衝泡才清香。
最後一步乾燥,只留精華。坪林人寵茶,阿伯說:「我們都吹冷氣,但冷氣不是在房間,而是在茶房。」
步步講究,是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
成就了坪林茶的有口皆碑。
老伯邊介紹,邊請我們吃茶,「泡茶第一道叫醒茶,記得對它說醒來了醒來了!我要泡你了!」
#做茶包,福建茶師和茶郊媽祖的淵源
「古人求吉利,琴棋書畫、筆墨紙硯、衣食住行,總少不得封上好意頭好意趣,茶也不例外!」
包種茶諧音「包中茶」,老伯去學校制茶,正是為了祝當地學子金榜題名。茶葉開枝散葉,婚禮上常有茶,則旨在多子多孫多福氣。
圖個吉祥,我們跟老伯學做「茶包」,即裝著茶葉的媽祖御守,「啊我們坪林在山邊,又不是在海邊!為什麼有媽祖?」對啊,為什麼呀?
老伯的祖輩們,曾請福建的品茶師傅漂洋過海來教大家吃茶,途經黑水溝,為保平安,出海的人便在船上供一尊媽祖。
以前賣茶的叫茶郊,賣鹽的叫鹽郊,港口有很多茶郊,下船後把媽祖挪放在茶商工會茶郊,久而久之,茶郊媽祖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跟坪林冠軍茶師父學品茶!
十幾分鐘蜿蜒山路車程將我們送至最後一站--茶園。三位冠軍茶師父已排排坐於茶几前了,他們親自泡茶,教我們最專業的品茶知識。其中一位師父的茶竟賣得五萬台幣一公斤。
下午,我們喝了三道、約莫十多味茶。一道是由輕到重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顏色從淡黃到褐紅,第二道是四款包種茶,第三道冠軍茶,由茶青們特別招待遠道而來的我們。
我們一伙人邊喝茶邊談天,請教茶學問,聽茶青的故事,窗外是高低起伏的山巒和綠油油的茶樹田,除了一直跑廁所,這樣的午後時光真讓人享受。
行程到這兒就結束了,當天晚上睡覺前,抿抿嘴,鼻腔似乎仍盈滿茶的香氣,清甜回甘。
#坪林鄰里大家庭
廣東人的生活里,茶是家庭會議、招待客人最必不可少的角兒,尤記得多少次跟爸爸掏心窩子的談話,都是在一杯涼了又添上、涼了又添上的茶湯里凝結而成的。
慚愧的是,來坪林遊覽,卻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對茶的凝視與深究。
我問茶青們這一行的門檻高嗎?他們說只是每個步驟都有很多「每每嘎嘎」,就看你願不願意跟大家交流。
下午準備離開時,一位茶青問另外的幾位:「餵!等會有事嗎?沒事泡一輪再下山!」
坪林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坪林茶招牌和口碑背後,茶鄉人的互助和互愛。
坪林冠軍茶師父層出不窮,都說「一山不容二虎」,這兒的人們卻從崇尚共學共贏的風氣。
他們是彼此尊敬的對手,也是對方的良師益友。偉毅農閒時也會和其他茶青鬥茶,「我們會想為什麼他的茶葉香氣會是這樣子,彼此研究。」
坪林老街的各家各戶一樣相親相愛,隔壁攤的阿嬤跟我們湊熱鬧,孩子似的,來這邊攤位拿糖吃。
表演採茶相褒歌的雜貨店老闆娘月娥姐不說自己家茶好,而是說:「我們坪林茶都一樣好!」
就連坪林人拜的宮廟,都有一個象徵鄰里情的故事。保坪宮本是偉毅家的家廟,一百多年前他們全家遷居坪林,把神明玄天上帝也一起請了過來。
老街上的人們需要精神依託,偉毅的祖先便敞開大門歡迎大家,久而久之,保坪宮從私人家廟,變成了老街最古老、香火最鼎盛的公共宮廟。
沒有惡性競爭和嫉妒是非,坪林一代代茶農,用互助互愛,守護上天賜予他們的福澤和恩典。家和方能萬事興,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天同覆、地同載,和諧共榮的土地定能和氣生財,詩意裊裊,生機盎然。這是坪林,也是茶教會我的事。
2020.12.1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家餐廳能屹立近半個世紀絕不簡單,尤其在香港這個來去容易的社會。 集蘭冰室是長長青山道的其中一家店,60年代初便以辦館立足於520號地下,創辦人胡楚周夫婦70年代初見附近工廠打工仔多,轉型為冰室,兩人秉承潮州人慳儉勤勞傳統,凌晨才能睡覺清晨就得醒來,拉扯養大5個子女成材,冰室今亦交到二兒子胡榮光手...
茶青回流在地創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家餐廳能屹立近半個世紀絕不簡單,尤其在香港這個來去容易的社會。
集蘭冰室是長長青山道的其中一家店,60年代初便以辦館立足於520號地下,創辦人胡楚周夫婦70年代初見附近工廠打工仔多,轉型為冰室,兩人秉承潮州人慳儉勤勞傳統,凌晨才能睡覺清晨就得醒來,拉扯養大5個子女成材,冰室今亦交到二兒子胡榮光手中,小女兒一同幫忙。
胡榮光本來不想接手的。他中學畢業便隨大哥步伐到加拿大讀大學,後來在當地找到保險經紀工作,公司只有他一個華人,同事易相處又早放工,生活悠閒,加上當時全家已移民過來,冰室交由親戚打理,更無繼承家族老店之意。只是後來爸爸聽說冰室在別人手中愈來愈不濟,即使在加拿大生活無憂仍堅持回流,日日夜夜勸說子女接手卻無人願意,胡媽媽鄭麗清憶述,辛苦供書教學到子女大學畢業,當然不忍他們辛苦做回自己老本行,但又不捨一生心血付諸流水,有一晚,叫胡榮光到房間,說道:「你不用擔心,你接手後媽媽一定幫你做,你慢慢來也不要緊。」胡榮光終答應父母,1996年打算一起回來重整家業,爸爸卻在兒子答應後幾個月遽然逝世,胡榮光由本來不願接手,到今不能放手。
「剛開始時好辛苦,甚麼都不懂。」胡榮光從前只是幫忙落過單,其他冰室工作都得從頭學起,幸得媽媽在旁,把他介紹給供應商與茶客,手把手教他經營冰室之道。胡媽媽是個精明能幹的83歲婆婆,走路腰板挺直中氣十足,現在仍天天回來跟茶客聊天,聊天時一眼關七,有甚麼動靜立即吩咐兒女員工去做,收錢時心算極快,能幹利落得令人佩服。她感恩於年少有機會讀書之故,因而堅持「慳死自己都要供子女讀書」:「讀到書就是自己的資本。」在子女求學時期,她即使由早上七時沒停手做到凌晨一時,仍抽出50分鐘檢查子女功課,家庭、家庭生意全都管理妥貼,殊不簡單。
香港的餐廳來去如雲似水,留得低絕不簡單。誰家像集蘭冰室般,媽媽天天坐鎮老店,兒子獨當一面管理,女兒幫忙打理日常?屹立半世紀不過是因這是家之所在,不是說走就走。
集蘭冰室
地址:九龍荔枝角青山道520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6am-7pm;假期及星期六6am-6pm
電話:2741 1187/ 2741 7680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茶青回流在地創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家餐廳能屹立近半個世紀絕不簡單,尤其在香港這個來去容易的社會。
集蘭冰室是長長青山道的其中一家店,60年代初便以辦館立足於520號地下,創辦人胡楚周夫婦70年代初見附近工廠打工仔多,轉型為冰室,兩人秉承潮州人慳儉勤勞傳統,凌晨才能睡覺清晨就得醒來,拉扯養大5個子女成材,冰室今亦交到二兒子胡榮光手中,小女兒一同幫忙。
胡榮光本來不想接手的。他中學畢業便隨大哥步伐到加拿大讀大學,後來在當地找到保險經紀工作,公司只有他一個華人,同事易相處又早放工,生活悠閒,加上當時全家已移民過來,冰室交由親戚打理,更無繼承家族老店之意。只是後來爸爸聽說冰室在別人手中愈來愈不濟,即使在加拿大生活無憂仍堅持回流,日日夜夜勸說子女接手卻無人願意,胡媽媽鄭麗清憶述,辛苦供書教學到子女大學畢業,當然不忍他們辛苦做回自己老本行,但又不捨一生心血付諸流水,有一晚,叫胡榮光到房間,說道:「你不用擔心,你接手後媽媽一定幫你做,你慢慢來也不要緊。」胡榮光終答應父母,1996年打算一起回來重整家業,爸爸卻在兒子答應後幾個月遽然逝世,胡榮光由本來不願接手,到今不能放手。
「剛開始時好辛苦,甚麼都不懂。」胡榮光從前只是幫忙落過單,其他冰室工作都得從頭學起,幸得媽媽在旁,把他介紹給供應商與茶客,手把手教他經營冰室之道。胡媽媽是個精明能幹的83歲婆婆,走路腰板挺直中氣十足,現在仍天天回來跟茶客聊天,聊天時一眼關七,有甚麼動靜立即吩咐兒女員工去做,收錢時心算極快,能幹利落得令人佩服。她感恩於年少有機會讀書之故,因而堅持「慳死自己都要供子女讀書」:「讀到書就是自己的資本。」在子女求學時期,她即使由早上七時沒停手做到凌晨一時,仍抽出50分鐘檢查子女功課,家庭、家庭生意全都管理妥貼,殊不簡單。
香港的餐廳來去如雲似水,留得低絕不簡單。誰家像集蘭冰室般,媽媽天天坐鎮老店,兒子獨當一面管理,女兒幫忙打理日常?屹立半世紀不過是因這是家之所在,不是說走就走。
集蘭冰室
地址:九龍荔枝角青山道520號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6am-7pm;假期及星期六6am-6pm
電話:2741 1187/ 2741 7680
========================================
飲食男女App大革新!立即開App寫食評,下一個食神可能就係你!✍
?iOS App 下載:http://goo.gl/ZNVWFd
?Android App 下載:http://goo.gl/MrW6YE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