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撒哈拉(阿拉伯語的意思是沙漠)
什麼是「撒赫爾」(110學測社會科第57題的選項A)
撒赫爾又翻譯:薩赫爾(Sahel)
#非洲大陸 #北部非洲 #自然景觀 #氣候變遷
氣候乾熱,年平均氣溫約27℃左右,年降水量從南部的600毫米遞減至北部沙漠邊緣地區200毫米,乾濕季變化明顯。
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蘇丹草原地區之間的一條總長超過5,400公里、最寬可達1,000公里的地帶,從非洲以西的大西洋伸延到東部的衣索比亞高原,橫跨 #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馬利、#布吉納法索、#阿爾及利亞 南端、#尼日、#奈及利亞、#查德、#蘇丹共和國、#南蘇丹、#厄利垂亞、#喀麥隆、#中非共和國 北端與 #衣索比亞 北端等至少14個國家。
薩赫爾地區是超過6000萬人的家園,並且已經成為了「乾旱」的代名詞,僅在過去100年間,這一地區就經歷了3 次毀滅性的乾旱。第一次從1910年持續到1916年;第二次從1941到1945年;1968-1973年期間,這個地帶發生了嚴重的氣候乾旱,雨量大幅度減少。大旱觸發了嚴重的荒漠化,大片牧場植被遭受破壞,原來被植被固定的沙丘普遍活動,形成地表風蝕斑塊或流動沙丘。
當地人口卻在激增,人口與可耕地的比重日益失衡。再加上政局不穩、大範圍傳染病頻發等因素,使得本來就靠天吃飯的薩赫爾地區變得更加窮困與弱勢。
#非洲綠色長城(Great Green Wall)為沿著撒哈拉沙漠南緣的 #薩赫爾地區 種植跨越非洲大陸的樹牆,是一項防止沙漠化的計畫。這項計畫由非洲聯盟主導,概念起自於綠色前線、中國的三北防護林等大型綠色工程計畫,以解決撒赫爾和撒哈拉地區在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後所導致的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
荒漠化沙漠化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中國的糧食問題(一)中國耕地其實增加】
福編又來在晚上講吃的了!但這一次比較像上課不是故意讓大家晚上肚子餓...
自從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說「儘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並稱中國的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開始大力推動「光盤行動」。一下子Ptt、三立、關鍵時刻、壹電視、蘋果日報、大紀元...突然出現一大堆糧食與農業經濟專家,大談中國「糧荒」、「打仗就餓死」、「崩潰在即」。
但福編要直說,這些「分析」就是譁眾取寵、以訛傳訛,毫無合理根據,除了滿足希望大陸崩潰的「天然獨」網民其病態心理,只能繼續加深大陸民眾對台灣越來越高的敵意和鄙視。
中國大陸根本沒有糧食危機,水患對大陸糧食安全也沒有具意義的影響。中國的實際糧食自給率根本大於100%。但中國大陸進口大量糧食的原因:
(一)需要大豆豆粕養豬等家畜。
(二)需要大量高粱釀白酒、大麥釀啤酒
(三)中國大陸居世界第一的水產養殖、山羊養殖、鴨養殖也需要大量穀物粉。等於大陸不少進口糧食為的是肉品與水產出口
真正該擔憂的是習近平是否正因美中關係緊張,甚至是為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爭而進行「備戰備荒」的前置工作。因為戰爭若真的爆發,國際糧食進口被切斷或受限,大陸糧食自然得更有效運用
#肉與酒供應必然減少
#甚至要挪地種菸草
#擔保軍人與體力工的肉酒菸是戰略性任務
(當年納粹德國在開戰前也有進行的糧食宏觀調控,中蘇交惡後中共也曾推動儲糧備戰)
不過,這個糧食問題要好好算帳的話,一篇寫不完,所以我分3篇(希望啦)。今天先講耕地,前述唱衰媒體很喜歡說中國耕地因被工廠城市占用,所以耕地減少,但這根本是假議題,因為 #大陸耕地長期是增加的
◎大陸耕地變化主要特徵
(一)耕地並未減少反而增加
(二)平原農地重心由江淮、河北持續向東北移動
(三)新增耕地主要為各地丘陵梯田、海塗地與高原地
(四)中國大陸耕地統計早期為一筆爛帳
(五)大陸農地仍要繳農地稅,故鼓勵開發階段常不列入新農地但在大清理時才列入
㊣大陸耕地數量變化情形
1949年耕地14.7億畝;
1957年耕地增長到16.8億畝;(當時推動大墾荒)
1978年耕地下降到14.85億畝;(沙漠化與城市佔地,)←大陸實際耕地最低點
1983年帳上耕地下降到14.7億畝;
1994年帳上耕地下降到14.25億畝(帳上記錄最小值)
1996年第一次全大陸耕地大清理,突然增加到19.5億畝。一下增加耕地面積5.26億畝←改革開放後東北因排水工程改善,許多低窪地成為良田,但先前沒有被統計。許多四川西部、雲南西部的經濟作物田(如藥材田、木耳田)也到這一次才被清理入。
2000年耕地下降到19.24億畝;
2002年耕地下降到18.89億畝;
2004年耕地下降到18.37億畝;
2006年耕地下降到18.27億畝;
2008年耕地下降到18.26億畝;
2009年耕地原下降到18.22億畝,但資料突然變20.37億畝←當年進行第二次土地大清理,海塗地大量被清理入。
2013年大陸耕地為20.3億畝
2019年大陸耕地為20.23億畝
2020年中共有利用衛星進行初步清理,估算實際耕地推算約22億畝,但是在下一次大清理之前,新耕地都不會被列入。
※中國大陸耕地變化歷來原因
(一)中共建政後因發動大量墾荒,1957年達到第一次耕地巔峰,但之後因土地轉為工廠、城市與不當開墾導致的荒漠化,在1978年前降到近代實際耕地最低值(恰巧是改革開放前夕)
(二)改革開放後因土地持續轉為工廠、住宅而使 #原耕地繼續緩慢下降。但東北低窪地排水改善增加耕地,同時因改革開放後部分 #都市周邊丘陵地也開始大量開發時鮮(專供都市的菜、果、魚)園。但在1995~1996全國性耕地調查清理前,耕地統計只統計「原耕地」,並未加入改革開放後的新增農地。
(三)1996第一次大陸全國土地清理調查後,改革開放後的新增農地被大量列冊,故耕地一次性增加5.26億畝。
(四)都市化與工商開發持續佔用原耕地,導致2002起開始實施「耕地佔補平衡制度」:除了三大直轄市(不含重慶市),省級單位就必須維持其境內耕地佔補。亦即被佔用的耕地量,必須有對應的耕地補充。影響所及就是東南各省的丘陵梯田耕地大量獲得扶持補助(要開發就得有新田)。
(五)2009第二次大清理時,海塗(海岸新生地與低窪鹽鹼地)因品種科技改善(俗稱的海水作物,不是指用海水灌溉,而是抗高鹽鹼,包括抗鹽棉花、抗鹽稻、抗鹽大麥)而能種植的新耕地被大量列入,於是一次性又增加2.15億畝。江蘇、山東、新疆、遼寧在第二次大清理都有許多耕地增加。
(六)依據衛星資料初估,大陸實際耕地超過22億畝,但許多新增耕地位在中印交界的邊區,中共為鼓勵移民實邊與開墾就養,在4000公尺以上的高原區種植新品種高寒作物與蔬菜、或在3000公尺以下的山地補助開闢梯田,以方便解放軍與邊防警就地採買,並增加對峙或戰事爆發時,「支前」的糧、菜量,但這些土地都未列入耕地。
說白了,就是 #還在政策鼓勵階段時不列入農地不課稅。
整體而言,大陸早期耕地確實消失中,但耕地仍在增加,靠得是
#土木工程能量上升大量開梯田
#品種改善讓許多土地開始種植
下一篇,我會來算水患損失與大陸整體糧食帳
荒漠化沙漠化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編愛尬聊 #Cheers時事報乎你知
土地沙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症」,隨著日趨嚴重的全球暖化、乾旱等自然因素,國際社會也更加重視此問題。自1995年起,聯合國訂定6月17日為「防治沙漠化和乾旱世界日」。
或許對於我們而言,台灣這個雨量豐沛的海島國家跟荒漠化擦不上邊,其實在其他國家,沙漠化正悄悄發生。地球只有一個,若我們不好好保護它,將來也有可能面臨乾旱的威脅。
歪個樓,大家有沒有覺得今年的5月特別熱!!
#今年的亡國感真的好重
#自己的地球自己守護!
#每周三中午 #一起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