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天正式上映之前,先寫了一篇文章,無雷,無劇透,是關於《#沙丘》電影的前世與今生,因為它不只劇情本身吸引人,就連改編歷程都充滿著戲劇性,當然也希望能夠讓大家在進場觀賞電影時,能對相關背景有著更多理解。
⠀⠀⠀⠀⠀
⠀⠀⠀⠀⠀
究竟改編法蘭克赫伯特這部多數台灣讀者並不熟悉的科幻鉅著門檻有多高?我們或許很難理解。然而,從它導致《聖山》智利名導 Alejandro Jodorowsky 的滿腔熱情被狠狠澆熄;《神鬼戰士》英國名導 Ridley Scott 潛心鑽研七個月後選擇退出,轉而專心籌備另一部影史經典《銀翼殺手》;縱使《穆荷蘭大道》美國名導 David Lynch 完成拍攝,卻成為其評價、票房皆失利的一次慘痛經驗,應該足以略知一二。
⠀⠀⠀⠀⠀
若《沙丘》電影早於《星際大戰》問世,那我們當今的世界可能會有著天壤之別。國外學者認為,它理應具備等同《魔戒》、《星際大戰》在大眾文化中的影響力,但這是後話了。
⠀⠀⠀⠀⠀
時至今日,許多人談及邪典電影代表人物 Alejandro Jodorowsky 的改編計畫胎死腹中時,失落之情溢於言表。2013 年紀錄片《曠世奇片之死》便精彩見證了此場華麗的殞落。從 1971 年開始,Jodorowsky 超越時代的目光早已落在此部博大精深的科幻聖經上,憑著一股創作熱忱,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不辭千里往返於美、英、法三地尋找自己的團隊,猶如挑選前往偉大航道的船員。
⠀⠀⠀⠀⠀
「我想拍攝出一部電影,給人像是服用迷幻藥般的幻覺,卻不是幻覺。人們無須真的服用迷幻藥,我想創造出類似藥物的效果,這部電影就是為了改變大眾的既有觀念。」
⠀⠀⠀⠀⠀
網羅英國傳奇樂團 Pink Floyd、法國前衛搖滾樂團 Magma 負責配樂;順利請到英國藝術家 Chris Foss、法國漫畫家 Jean Giraud 以及日後因《異形》奪下視覺特效金獎的 H. R. Giger 擔任美術設計,至於會接觸 H. R. Giger 則是因為 ——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 Salvador Dalí 的推薦,達利認為《沙丘》裡的哈肯能家族相當適合歌德風格。然而,一開始達利根本無意參演,在其謬思女神 Amanda Lear 遊說下決定開出當年好萊塢最高片酬的要求:一小時十萬美金,這讓 Jodorowsky 相當為難,偏偏達利正是他心中完美的皇帝人選。他們想出一個折衷辦法:盡可能調整劇本,將皇帝的出場時間降至最低,約莫三到五分鐘,因此這部分終於塵埃落定。
⠀⠀⠀⠀⠀
但需要協調的演員不只達利,還包括飾演哈肯能男爵這位重達兩百公斤、嗜吃如命的漂浮大胖子,Jodorowsky 認為非《大國民》的天才導演 Orson Welles 莫屬。於是,趁他在巴黎時,找出他正在用膳的餐廳,開了一瓶他最愛的紅酒,慎重邀請他演出這個角色,可想而知,Orson Welles 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於是,尤杜洛斯基端出一個無法輕言拒絕的提議:不但演出酬勞任他開價,還會聘請這間餐廳的廚師,拍片期間可以天天享用如此佳餚美饌。
⠀⠀⠀⠀⠀
一切看似水到渠成,摩拳擦掌準備開拍此部成本高昂、長達十至十四小時的電影,然而,卻遍尋不著電影公司願意出資。幾乎所有回覆都是:團隊非常理想,但他們不信任這位風格詭異、特立獨行的導演,整個空前絕後的龐大計畫出師未捷身先死。
⠀⠀⠀⠀⠀
⠀⠀⠀⠀⠀
直至八〇年代,《沙丘》的影像化之路依舊命運多舛。當 David Lynch 在 1981 年決定接下《#沙丘魔堡》的導演與編劇一職時,同時還有《星際大戰》與《紅龍》的邀約,且他甚至對《沙丘》原著小說一無所知,不清楚劇情走向,對科幻題材也興致缺缺,但所有朋友都告訴他:那是科幻小說史上的第一名。於是他開始深入研究這部小說,成為一場啟蒙的追尋,一個命中注定的世界。
⠀⠀⠀⠀⠀
兩年過去,劇組抱著 135 頁的第六版劇本在墨西哥進行拍攝,投入四千萬美元的巨額成本,展開相當浩大,也樂趣無窮的拍攝工程。噩夢卻在洛杉磯剪接影片的過程降臨 ── 初剪版本長達四小時,林區有意將之製作成三個鐘頭左右的長度,但投資方與電影公司認為標準的 120 分鐘左右才是最理想的。林區不得不妥協,將電影剪為兩小時十七分鐘,因為如果一部電影超過兩小時二十七分,戲院便會縮減場次。
⠀⠀⠀⠀⠀
「那實在很可怕,非常可怕。把這部電影片長剪成兩小時十七分鐘,就是一場惡夢。電影被截肢,又加入耳語般的旁白,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觀眾會看不懂發生了什麼事。某些畫外音根本不該出現,而許多重要的場景卻被消失,可怕極了。」
⠀⠀⠀⠀⠀
在各種事與願違下,《沙丘魔堡》仍如期誕生,雖然林區一直沒有最終定剪的決定權,他也沒有去讀任何一篇影評。許多人口耳相傳的導演版並不存在,後來分成上下兩段釋出的 186 分鐘的電視版本,以及各種東拼西湊的加長版都與林區無關。雖然日後電影公司曾再度詢問林區製作真正導演版的意願,但他早已鐵了心回絕所有《沙丘魔堡》的相關邀約,從此不願公開討論這部令他心痛的失敗作品,更表示自己對 Denis Villeneuve 的新作毫無興趣。
⠀⠀⠀⠀⠀
眾所周知,《沙丘魔堡》在評價與票房表現是壯烈成仁,皆論其結構鬆散,敘事混亂,美術令人反感,劇中人物多為瘋子,且充斥囈語般的獨白,毫無娛樂性可言,甚至還被形容為極度恐同之作,導致原定發展的續集計畫再度胎死腹中。林區也毅然決然在拍攝續集之前將執導「沙丘」的權利賣掉。
⠀⠀⠀⠀⠀
「就像你努力畫了一幅畫。然後有人過來把它切成碎塊,然後把幾塊扔掉,那不再是你的畫了。《沙丘魔堡》也不是我的電影。」
⠀⠀⠀⠀⠀
⠀⠀⠀⠀⠀
⠀⠀⠀⠀⠀
🗡️ 完整全文寫於 釀電影 :
⠀⠀⠀⠀⠀
夭折、毀壞與重生:《沙丘》電影版的前世今生
https://bit.ly/397OTPs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
荷蘭三大畫家 在 Célia的葡萄酒之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釀酒日記沒有打,因爲不小心睡著了,天氣預報下週大雨,週末加班採收,一行人忙得團轉,但為了謝謝大家照顧,我今天還是做了一桌台灣家鄉菜給大家吃,而且是九人份!(都可以辦桌了)。
#給歪果仁吃吃看什麼是真豆腐
我雖然不是廚師,但做點家常菜還是可以的,簡單燒了獅子頭、紅燒板豆腐、蝦仁炒蛋,為了跟他們分享不同豆腐的口感差異,我還特地用嫩豆腐做了份麻婆豆腐,想給他們吃吃看什麼叫做「真的豆腐」!
不然我實在受不了法國版本的豆腐,有一次在有機食品店找到豆腐,仔細一看,居然是「青醬豆腐」,整塊是綠色的,究竟是蝦米碗糕?! 旁白還有賣整塊是紅色的「蕃茄豆腐」...。
除此之外我還在法國買到過「保久豆腐」,整塊硬邦邦像刮腳皮的磨砂板,根據食用教學,要泡水後吃,我想說買來試試,吃起來真的很像在嚼蠟,我用醬油煮很久都不會軟...。
總而言之,我的兩道豆腐都大受好評,大家瞬間清空,醬汁一滴不剩,所有人都大讚美味。誠摯建議正在看文章的大家,如果想用一道菜擄獲歪果仁芳心,做一道好吃的豆腐,他們就會覺得你廚藝精湛,殊不知,其實是歐洲超市的豆腐太恐怖。
除了豆腐,我還應觀眾之邀,做了水餃。
#出國必備技藝
我其實是來法國才自己學會做水餃皮,在台灣實在太方便,但人在南法鄉村不得不成為小當家,開始學會揉麵團。
幾次做水餃成功後,我的人緣突然變得超級好,大家不斷邀約,我也開始我的水餃巡迴演出,而且做水餃的參與度很高,大家都很樂意嘗試,水餃如果沒包好爆炸,基於餃子是自己包的,大家都還是會開心吃完😂
我跟酒莊同事:瑞士釀酒師Oscar,跟莊主姪子(荷蘭人)一起包水餃,我們三個同年,都喜歡葡萄酒,但個性不同,包出來的水餃模樣都不一樣,大家可以👀照片猜猜哪個是誰包的。
#畫家梵谷的後代
之前一直沒有跟大家分享,莊主姪子的姓氏,居然是梵谷Van Gogh !!
我剛開始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身分證拿出來,還真的是Van Gogh,他媽媽還在旁邊作證說:「我真的嫁給一個Van Gogh。」聽起來實在太不可思議,這個姓氏實在太酷炫了。
大家如果好奇他長什麼樣子,就是照片中黑色上衣這位。
結論是,在酒莊的台灣之夜很成功,我不只做菜,連搭餐的酒也都一起挑好,看到大家很捧場把所有酒菜吃光,這個成就感太高,成品沒完成照,因為大家瞬間掃盤,也沒來得及拍影片Vlog,我沒有攝影師哭哭,所以只有幾張照片跟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對日常在家餐酒搭配有興趣,想了解更多,或是想看其他人怎麼搭餐(不限定西餐),可以加入Celia產地小餐桌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eliastable
大家現在的開箱搭餐分享越來越精彩,我自己都被激勵了!!!
#明天早上七點繼續酒窖工作
#昨天全身痠痛覺得要瘦了
荷蘭三大畫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荷蘭大學
畢業禮有咩特別?
(更多歐洲/荷蘭生活資訊,立即到https://www.patreon.com/allyblahblah)
話說琴日,筆者「又」畢業喇!呢個已經係喺荷蘭讀第二個碩士嘅畢業禮。
今次就想一講一講,荷蘭大學嘅畢業禮有乜嘢咁特別。
講吓服飾先。傳統嘅荷蘭大學,行畢業禮嘅時候唔會特別加畢業袍或者四方帽,只要畢業生着返formal 就OK。但近呢幾年,多咗一啲個別院校,因為國際生比較多,所以特登搞咗好似美國畢業禮咁,整多個四方帽同披肩(shawl),多少少儀式感。
然後講吓規模。早幾年喺薄扶林大學畢業,由於係文學院本身人數眾多,加上每個學生都可以帶兩個來賓,當年足足前後搞咗三場畢業禮。基本上每個人由上台鞠躬到落台,前後有唔夠1分鐘嘅時間。無論係英國定係美國,除咗服飾外,同香港行畢業禮都差唔多。
荷蘭嘅大學就好唔一樣。四個字形容,就係「以人為本」。佢哋搞嘅畢業禮相對規模比較細,好少會幾百人甚至乎過千人一齊出席。反而會刻意將啲學生分組。一般會根據返佢哋畢業論文寫嘅題目或者導師開分組;如果本身個課程比較少人,就會一次過舉行。
呢一種規模同荷蘭畢業禮嘅特色好有關係。點解要咁樣分開呢?原因係荷蘭嘅畢業禮有一個好重要嘅環節:就係畢業論文嘅導師會根據每個學生嘅論文或者個人情況,「講幾句」(例如閑閑哋三至五分鐘左右啦)。
一般情況下,導師會由成績最好嘅學生講起先。好多時候,個導師會好快地概括一下篇論文嘅內容同有咩結論,同事亦都會講吓個學生一直以來有咩進步、有咩值得表揚、有啲乜嘢比較印象深刻等等。簡單啲來講,呢一個畢業禮嘅呢一個Moment,係真正屬於莘莘學子,絕對唔係鞠個躬做吓樣就算。
有啲學校更會安排學生上台,當住所有來賓面前係畢業證書上邊簽名,先至叫做真正畢業。完咗呢部份,有啲課程會安排成績最好嘅同學(Valedictorian)演講幾分鐘。
成個典禮完咗之後,有一啲老牌大學咁會有啲獨特嘅傳統。例如有成四、五百年歷史嘅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就會安排學生到最出名嘅 Sweat Room (het zweetkamertje)簽名。呢間房原本係開會用嘅,但據聞有18世紀開始,啲學生會喺間房度等畢業成績,然後有人開始喺間房度「塗鴉」或者簽自己個名。久而久之,變成左畢業一定要過嚟簽名嘅傳統。
冇人知道邊個係第一個塗鴉嘅人,但係所有喺萊頓畢業嘅學生都根據返傳統簽名,包括幾位皇室成員 Queen Beatrix King 同Willem-Alexander ,仲有其他榮譽院士嘅接受人,包括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 同曼德拉(Nelson Mandela)!
喺超過一個世紀之前,著名荷蘭畫家Louis Raemaekers 係間房畫咗幅畫,然後用拉丁文寫咗句 Hic Sudavit Sed Non-Frustra (No one sweat here in pain),大概就係提醒所有畢業生,別教今天的「汗」白流。
又:學海無涯回頭是岸,準備讀書之前,大家要諗清諗楚,真係好多血與汗!
荷蘭三大畫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荷蘭三大畫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周末好去處|梵高愛叫雞?另類梵高展用花膠做安全套雕塑 透視大師人性一面
荷蘭名畫家文生﹒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或譯梵谷)在他10年的藝術生涯中畫超過2,000張畫作,在有生之年賣出的作品數量不多,過身後卻聲名大噪,畫作多年來成為了各大拍賣會的焦點,最高價格的作品《嘉舍醫師的畫像》(The Portrait of Doctor Gachet)繪於1890年,1990年的成交價為8,250萬美元。這位曾割下耳朵、入住精神病院、37歲時開槍自殺的藝術家,令「瘋狂」、「神經質」、「潦倒落魄」、「死後才成名」等形容詞成為了很多人對藝術家的基礎印象。4位香港藝術家林兆榮(榮仔)、陳偉傑(Hector)、李曉華(了牙)、陳文俊(阿真)以揶揄梵高為名,創作為實,於深水埗大南街合舍舉辦了《如果「梵高」…》藝術作品展覽。回應社會定型,同時希望可以拉近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4位藝術家是浸大視覺藝術院的畢業生,老友鬼鬼,坐在一起便互相說笑。策展人Hector負責構思展覽理念,他直言,找另外3位朋友來參與展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夠麻甩」和「騎呢」:「為人『騎呢』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展覽要突破城牆,梵高就是處女膜,要夠大膽才打得爛!」Hector以處女膜比喻梵高藝術大師的形象,在他眼中,藝術家如梵高往往被神化,事實上,他們也只不過是具七情六慾的平凡人,奈何大眾往往只抽取畫家生平中最具話題性的情節放大。「靚女會不會痾屎?梵高會不會叫雞?經常,他是一條超級『雞蟲』。」梵高1882年患上淋病,1885年患上梅毒,30多歲時出現過不舉的問題,「病歷相當豐富」。這個展覽的目的,是要打破大眾對藝術家的既定印象,將梵高背後的生活,蒲、玩、劈等庸俗而又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展現。世人對梵高的了解,除了來自其畫作之外,更多是從他所寫的902封書信中略為窺探,4位藝術家參考梵高的書信和文獻,各自改編其生平,再扮演梵高的角色去創作。展覽模仿博物館,藝術家的作品如同文物般在展示。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10/5R4UU5T7D5CTPAUVHSBIQFT3S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梵高 #深水埗 #藝術家 #大南街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荷蘭三大畫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