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的福斯電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於1930年2月15日(農曆正月17日)在臺灣臺南拍攝的有聲新聞影片,攝影師為 Eric Mayell,忠實紀錄了日治時期的臺灣廟宇慶典活動,包括大觀音亭興濟宮恭送天師爺並列位尊神回鑾遶境,以及開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270年祭典活動。在這段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穿著日本傳統服飾在路旁圍觀的孩童、參與慶典遊行的人力車與轎子,以及北管陣等珍貴畫面。
大觀音亭興濟宮恭送天師並列位尊神路關表 開山神社祭典參加行列:
昭和五年二月十五日(舊曆正月十七日)午前十時本廟神輿出發,十一時開山神社著,正午開山神社二百七十年祭典參加行列遶境順序如下:(○記號表示有送佛)
本廟起行→蕃薯崎→竹仔行→打銀街→上橫街→天公埕○→三界壇○→清水寺→萬川前→府城隍○→戲臺後→岳帝廟→大人廟→車埕→大埔→送火王○→開仙王→郡役所→新路→壽町→停車場→ 本廟口 →五全境→打銀街→三四境○→竹仔街→武廟口駐駕五分間→內宮後→城邊→內新街→開仙宮→西轅門→末廣町→至運河→新町→北頭→南頭→保安宮→三條巷→良皇宮→出大路→法院前→神社→檨仔林→五帝廟→上橫街→大上帝→測候所→至壽像→孔子廟→大路→至開仙王→仁厚境→岳帝廟○→元會境→清水寺→馬公廟→廟邊→柱仔行→永華宮○→出大路→孔子廟→菜市埔→法院前→入下太子○→出下太子→良皇宮→經管埕→總趕宮→東西轅門→下橫街→武廟街→廟邊→赤崁樓○→縣口尾○→縣城隍○→溝墘→小媽祖○→米街○→小公園→大舞臺→牛塭堀→大廠口→草寮後→媽祖樓→試經口→普濟殿後→磚仔埕→粗崎糠→普濟殿○→蔡厝巷→仁和街→杉行街→水仙宮○→北勢街→藥王廟→海安宮→西羅殿○→南勢街→內外宮後→關帝港→大天后宮→武廟前→范進士→三元巷→小上帝→五全境→本廟中午→起行→安祿境→總爺街○→鎮東門→玉皇宮→本廟邊→出大路→陰陽公→福隆宮○→停車場→大路→入廟→平安大吉
1930年(昭和5年),日本政府為紀念荷蘭人在臺灣建城300年(由建立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算起),特於10月26日至11月4日一連10天在臺南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展出臺灣從原住民自由部落開始,歷經荷蘭、明鄭、清領到當代(日治時期)的文化史料與產業展;除了靜態展覽外,還有煙火秀、音樂會、戲劇、電影、詩人大會、主題講座、全島野球(棒球)大賽等琳瑯滿目的慶祝活動。與臺南息息相關的開山神社(主祭鄭成功,今延平郡王祠)也是此次紀念會的重頭戲,10月30日當天舉辦盛大的臨時祭典,還特地將延平郡王鄭成功請出來遶境市區,宛如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會,盛況空前。
1930年10月26日的《臺灣新民報》之相關報導如下: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
為紀念荷蘭人興建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300年,由臺南市役所(市政府)主辦,舉行了規模宏大的「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活動項目,多采多姿,有煙火、競馬、划龍船、音樂、戲劇、電影、雜技等康樂活動,並有史料、教育、衛生、產業、花卉等展覽會。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聘有10名顧問,連雅堂為唯一的臺灣人。紀念活動最有意義,當為展覽會與演講會,展覽會從1930年今日開始,至11月4日,歷時10天。陳列的文史資料多達好幾千件。
演講會主講學者專家有幣原坦(臺北帝國大學總長)、村上直次郎(臺北帝大文政學部南洋史教授)、粟原俊一(臺灣總督府建築技師)、山中樵(臺灣總督府臺北圖書館館長)、尾崎秀真(臺灣史專家),以及連雅堂等人。
連雅堂於11月1日,在臺南「公會堂」主講「鄭氏時代之文化」,由於「聽者未能詳細飫聞,意猶未盡」,三六九小報社「爰應鄉人之請」,另主辦「臺灣三百年史講演會」,於20日起至29日,每晚七時至九時,在臺南武廟佛祖廳,由連雅堂「開講」臺灣三百年史,從荷蘭人竊臺,以至乙未割日,探原究委,巨細靡遺。
關於福斯影音新聞:
1927年,福斯電影公司便已取得有聲電影的製作專利,其運用李德福瑞斯特(Lee De Forest)於1923年發明的「Phonofilms」系統(在底片上製造音軌然後用攝影的方式記錄聲音)所攝製的「福斯影音新聞」(Fox Movietone News),是新聞界最早出現的有聲新聞影片,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段1930年拍攝的臺南廟宇慶典活動影片(Formosan New Years Procession / Parade)正是這些「福斯影音新聞」之一。
近年,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將昔日所拍攝的眾多「福斯影音新聞」影片捐贈給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並將之分享於網路上,而讓我們有機會得以享受這段珍貴的影音紀錄。
1934年12月28日成立的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乃「新藝綜合體」(原名CinemaScope,即一種使用弧形寬銀幕與立體音響發聲的電影)之領導者,該公司由約瑟夫賢克(Joseph Schenck)在1932年創立的二十世紀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和威廉福斯(William Fox)於1915年創立的福斯電影公司合組而成。
1953年,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改編羅意德.道格拉斯(Lloyd C. Douglas)的暢銷書,推出「新藝綜合體」影片《聖袍千秋》(The Robe,1953),該影片在寬度約為高度二倍半的弧形銀幕上呈現,從此電影邁入寬銀幕的新紀元;其後有《國王與我》(King and I,1956)、《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1958)和《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1965)等電影相繼問世,皆叫好又叫座。
影片來源:http://mirc.sc.edu/islandora/object/usc%3A209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末日沒來,結果她決定….. 「我正在倒數著死亡的日子,從決定當藝術家的那一天開始,身邊的人都跟我說當藝術家作品要等藝術家死亡之後才會值錢,所以在我死之前的每一天,我都要用一張拍立得自拍來記錄自己,直到生命的盡頭。」-郭品君 2011年,全球都在談論馬雅預言,說2012年12月21日即將是世界...
荷蘭 神明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說只有1爻人愛研究】
還記得剛開始學習Human Design人類圖的時候,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經常聚在一起討論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和生活事。每當聽到友人跟我說「你2爻人就是天生好手呀,真的太幸福了,隨便弄弄就會,不像我們1爻人」,或者說「你這2爻人幹嘛在研究,你這是非自己呀」,我不禁納悶起來。
說我天生好手是在暗示我後天沒努力過嗎?我也很用功的好不好?為甚麼我不能研究?為甚麼只有1爻人會研究?身為2/4人生角色的我,明明就很喜歡到處看東看西的,那怎麼會只有1爻人愛研究?是Human Design人類圖不準嗎?還是我們的理解有所錯誤?
我腦海中不禁浮現一個又一個的疑問。
自小就很喜歡認識歷史的我,大概是受到兒時電腦遊戲《大航海時代》的影響,對這段歷史特別感興趣。尤其生活在香港這樣一個航海與殖民時代的產物,不期然變得更好奇。這種好奇心引發我很想知道海上航線如何走,沿途有哪些重要港口市鎮,對「加勒比海盜」一類主題電影超感興趣,去旅行時也特別愛拜訪殖民地小鎮(瓜地馬拉/危地馬拉、古巴)。
然而,越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我內心便越感不妥。在學校上課諗歷史,永遠談到歐洲歷史,提及到古希臘羅馬時代結束後,總會輕描淡寫簡單提及一下中世紀是個黑暗時代,然後就直接跳到15世紀末的航海大發現和文藝復興,彷彿那1000年的歷史完全不重要。至於,後來稱霸全球的西葡英法荷是如何從羅馬的廢墟崛起的,彷彿絲毫不重要。
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中,很想理解,很想找出答案。於是,在過去這一年,我就為自己安排了一趟歐洲探索之旅。跟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回應,我看了一本又一本的歷史書。
從9世紀的「維京時代」開始,到「十字軍」再到「威尼斯時代」,最後到15世紀末以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等殖民帝國陸續堀起,這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歷史碎片,竟然形成了一條鮮明的歷史主軸。這個才是歐洲形成的歷史。
聽過「維京人」這名號的人,大概都會有一種既定概念,覺得他們就是一群沒文化、沒水準、侵略性極高的北歐水上蠻族,有點像中國歷史上經常南下侵略的北方遊牧民族。然而,你能想像,原來英國王室是維京人後裔嗎?你知道英語中的星期二到五,都是分別以不同的維京神明(Týr 提爾、Odin眾神之父奧丁、Thor雷神索爾、Freya/Frigg弗雷亞/弗麗嘉)所名命嗎?維京對歐洲的影響其實比我們所認知的多得很。
沒有真正了解「維京人」的真實面貌,你就無法真正明白為甚麼歐洲會𧗠生出騎士精神和殖民主義,為甚麼英法兩國直至19世紀仍互相敵視對方。更無法理解,「十字軍」為甚麼能夠有這麼強大的動員力,難道真的只靠宗教熱情號召嗎?
沒有「十字軍」的東征,「威尼斯」大概就無法從前者𧗠生出來的大規模商貿利益中獲益而堀起,建立起以「威尼斯」為首的海洋時代。而沒有威尼斯的堀起,或許大航海時代就無法在15世紀末於歐洲出現。
威尼斯為後來的大航海時代奠定了眾多重要的基礎,包括西歐對東方世界商品(包括奴隸)的需求、航海事業的發展、金融業的發展、為海運融資的有限責任合夥制度(colleganza)、從航海業與金融業衍生出來的複式簿記(double-entry bookkeeping)、為了記帳的需要以阿拉伯數字取代羅馬數字等等⋯⋯
威尼斯為歐洲帶來了需求與發展,卻也同時壟斷了利潤豐厚的東方香料貿易,因此促成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大發現,繼而開展了往後的大航海時代。西葡的反壟斷讓威尼斯衰落,卻又因此促成了低地國(荷蘭)與英國的堀起,進一步向海外擴張,成為了真正的環球霸權,為全球歷史打開了新一頁。
(歷史大概已經說了太多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滑到最下面找書單)
這一年來的閱讀,讓我認識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讓我感到非常的滿足和興奮,卻也同時讓我更清楚了解到,對自己來說,研究是甚麼一回事,跟1爻的研究又有甚麼不一樣。
我研究歷史,只是單純因為我對這段歷史很感興趣,渴望知道更多。無論看書也好,打電動也好,我的行為大多源自於一份偏執、偏好、偏愛,這就是2爻真正的特質。這份熱情總會讓我走進一種痴迷與瘋狂的狀態。
2爻所謂的「天生好手」其實源自於同一份偏執。因為很喜歡,所以整個人沉浸在其中,其餘一切皆不管不顧。一個星期躲起來不見人,然後下次再見面,我就突然懂了,在他人眼中就認定我是個「天才」(或者怪咖)。其實我們並沒有比誰天生就會,只是大家沒有看見我們背後的「苦功」而已(說苦功也有一點不恰當,因為對我們來說根本一點都不苦)。
雖然同樣會研究,2爻跟1爻的研究有著巨大的差異。#2爻人 的研究往往比較點到即止,因為我們只想看見自己想看見的,證實自己所假設的。在我國中諗歷史的時候,就常常被老師駡我說,怎麼寫篇考試論文,竟然連一個準確的年份和名字都沒寫(我只寫了「於19世紀末當時的中國皇帝」下了一個甚麼甚麼決定)。到了現在也是如此,很多細節我都會自行跳過。當然這跟閘門特性也有關,但2爻的天性也真的傾向只要找到結論就可,有否無懈可擊的論證我不在乎,反正我信了。
相反,#1爻人 的研究往往並非由興趣所驅動,更多時候是源於不安感。因為擔心疫情,所以花時間去研究病毒跟疫苗。因為擔心旅遊中會遇上危機,所以預先上網多看資料。縱使在他人眼中,總覺得1爻人知道得很多,但他們總覺得不夠。1爻人甚至不覺得這是研究,他們只是在找資料,只是想多了解一點,好讓自己安心而已。
同樣道理,3到6爻也同樣會做研究,但是背後的動機自然也不一樣。
#3爻人 做的,與其叫研究,稱作實驗倒更貼切。對他們來說,沒有誰的話一定可信,唯有透過自己實驗看看,他們才會願意相信。
#4爻人 往往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而且唯有當他遇上識貨之人,他才願意把自己研究所得分享給對方聽;相反,就乾脆不讓對方知道自己懂。
#5爻人 投入研究與否,全看這事情的務實面。如果研究是可以帶來實際用途的話,他就作研究;如果分享研究可以帶來實際用途的話,他就作分享。
而對 #6爻人 來說,他只疑惑到研究這些重要嗎?知道這些有用嗎?即使明明在他人眼中是研究,6爻人大概只會覺得他們沒有,他們只是在看看你們在幹甚麼而已,甚至說一句「這些不是大家都應該懂的嗎?那用研究甚麼?」
不同的爻最終都能夠殊途同歸,作出相類近的行為,只是底層的意圖不同而已。但意圖不同,呈現出來的行為樣貌,細看之下,還是會有所不同。
所以要真正理解Human Design人類圖,更需要放下咬文㬭字的習慣,好好去心領神會底層的脈絡,好好去感受裡面想跟你說的是甚麼。否則,Human Design人類圖最終只會變成另一個教條,成為把你二度制約的枷鎖。
-----
📔📔 歷史書單推介📔📔
#宏觀歷史
西洋中古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9005
航海、財富與帝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476
#維京時代
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810
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494
#十字軍
十字軍聖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4114
聖殿騎士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358
#威尼斯與其海洋霸權
威尼斯共和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586
財富之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5092
#歐洲強權的堀起
法蘭西全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433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6783
最後的十字軍東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222
自由之城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319
決戰熱蘭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3335
風之帝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863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荷蘭 神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手藝 ◎多多
我寫青春淪落的詩
(寫不貞的詩)
寫在窄長的房間中
被詩人姦污
被咖啡館辭退街頭的詩
我那冷漠的
再無怨恨的詩
(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我那沒有人讀的詩
正如一個故事的歷史
我那失去驕傲
失去愛情的
(我那貴族的詩)
她,終會被農民娶走
她,就是我荒廢的時日……
1973
-
◎作者簡介
多多,中國詩人,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於北京。1972年開始寫詩,1989年前往荷蘭旅居,曾任倫敦大學漢語教師、荷蘭萊頓大學駐校作家,2004年回到中國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多多是朦朧派主要的代表詩人,著有詩集《行禮:詩38首》、《里程:多多詩選1973—1988》、《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等。曾獲首屆今天詩歌獎(1988年)、首屆安高詩歌獎(2000年)。
-
◎小編柄富賞析
多多1972年開始寫詩,與芒克、根子、林莽等人同為下放到白洋澱一地的知青,組成了當時頗具規模的「白洋澱詩歌群落」,是整個中國「地下詩歌」時期中最有成績的一批詩人。多多也常被認為是「地下時代」最重要的書寫者之一。2000年他獲得首屆安高詩歌獎,頒獎的主辦方是這麼形容他的,他的詩「由細膩的情感和冷靜又成熟的觀察提煉出對生活、生命,和時間更深層的屬性」。
另一詩人宋海泉則說多多的文學是「用荒誕的詩句表達他對錯位現實的控訴與抗爭,不是以受難而是以淪落,不是以虔誠而是對神明的褻瀆,不是以忠貞而是以背叛,不是以十字架而是以童貞的喪失為代價來實現的」。多多的作品讀起來犀利,往往也正是這種原因,他總以銳利的諷刺、荒誕的比喻在其詩中突出一種「相互對抗」的質地。在〈手藝〉這首詩中可以充分地看到,並且也具體呈現了多多的詩觀。
多多將詩比喻為手藝,顯示他對於自我詩歌的要求,是一種非機械式、質樸的,帶有原始而古老神秘的追求。在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特別注意到他透過「『我寫』青春淪落的詩;「『我那』冷漠的/再無怨恨的詩」;「『我那』貴族的詩」顯示了他作為詩歌寫作者的驕傲,以及詩人對於自身作品擁有的主體性。然而另一方面,他又寫自己的詩是「被詩人姦汙」、「被咖啡館辭退街頭」、「沒有人讀」、「失去驕傲的」這樣地站於被動地位的詩歌。在這兩種意指的碰撞下,〈手藝〉這首詩帶有一種強烈的諷刺甚至達於冷漠的性格。
它也意味著詩人不去討好多數讀者,而在某一個窄長的房間,某一個精神的靜處默默雕琢自己作品的執著與驕傲,即使它不被人讀、失去詩歌應該有的驕傲或者愛情,多多顯然仍是對自己的詩歌充滿驕傲的,他認知詩歌在一個新時代的處境下也許曾經高傲但已不合時宜,但已不合時宜又如何,詩人對於詩歌依舊執著,不在乎其幾乎異端,而孤單的追求,這些詩「冷漠」而「無怨恨」,但它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即使沒有人讀。
詩的最後兩行寫出了「手藝」的雙重性,詩最後始終會離開詩人,去往農民(大眾)的手中,讀者或者讀或者不讀,這些詩卻是詩人們「荒廢的時日」。令人想到後來台灣詩人廖啟余也有同樣意指的一個名句,「全部的我的技藝,就是虛空」。
參考資料:張桃洲《中國大陸先鋒詩歌簡史》,秀威經典,2019
-
圖片來源:林宇軒
美術編輯:林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地下詩歌 #多多 #手藝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07.html
荷蘭 神明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末日沒來,結果她決定…..
「我正在倒數著死亡的日子,從決定當藝術家的那一天開始,身邊的人都跟我說當藝術家作品要等藝術家死亡之後才會值錢,所以在我死之前的每一天,我都要用一張拍立得自拍來記錄自己,直到生命的盡頭。」-郭品君
2011年,全球都在談論馬雅預言,說2012年12月21日即將是世界末日,為了迎接末日來臨,郭品君決定開始從2012年1月1日開始,每天拍攝一張拍立得,直到世界末日的那天,然後,時間到了,末日並未來臨,於是她決定,那就繼續拍,拍到自己的末日那天。
在這個拍攝計畫『在世界末日來臨之前』中,她將自己設定為一個測量尺,記錄著周遭環境的變化,如今,六年多即將邁第七年,累計了兩千多張拍立得,從她的作品裡,有著不同時間地點的一個當下,有看板,有社會事件等等,場景也隨著她的想法而不停地改變。
今年初開始她在計畫中多了一項小小的元素,從星座、農民曆的資料中,看今天適合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往什麼樣的方向走,來決定去哪裡拍攝,聽從神明的指示,看這樣是否可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幸運。
小檔案
郭品君,專職藝術家,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創作碩士班,作品結合扮裝、攝影、行為,以互動式裝置呈現,並以鮮豔繽紛、自戀自溺為其創作特色。曾於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台北濕地展演空間進行多場互動式裝置與行為表演,作品也刊登於國際媒體平台VOGUE(@vougeinternational)、荷蘭VICE、台灣Milk X與中國neocha。
相關新聞: https://goo.gl/1sjE1u

荷蘭 神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金郎 (Frank Lin)
內容簡介:
日子在過,神明要認識!
歷時5年企劃、撰文、編輯,
跌破眼鏡神明冷八卦、古今中外超亮點神明圖像,
還給你用得到的拜拜小知識!
→1670年荷蘭人繪作的媽祖廟混搭希臘風格!
→玉皇上帝穿龍袍、戴帝冠,卻莫名其妙地像臣子那樣手拿奏牌?
→原來叫「媽祖娘娘」是叫錯了……
→日人小林松儒所繪的水墨臺北龍山寺超寫意……
→明朝時玄天上帝神像竟然撞臉明成祖永樂帝!!!
→女人是否真的不能看城隍爺出巡?
→三官大帝在臺灣的信仰集中處是在「客家地區」哦……
→陰冥事業者想「拜財神」可以找白無常──七爺謝將軍!!!
→日據時期臺灣人拿觀音當擋箭牌,偷偷拜祖先……
→要見臺灣最大神農像,那就到竹南五穀宮吧!
媽祖遶境是世界三大宗教盛事;選舉一到,政治人物就愛拜拜求當選;過年搶頭香求吉利,擠破頭也甘願;每逢考季到,父母免不了帶孩子求拜文昌帝君;電音三太子、陣頭表演不再只是地方特色,早就登上國際的舞臺……不論你信不信神明,這些就算沒拜過也至少一定聽過、看過的神尊,早已是臺灣歷史、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環。
臺灣人敬神、信神,不只民族文化使然,背後更有濃厚的歷史情感,開墾臺灣的艱辛、疾病災難的克服、豐收成功的喜悅……這些,神明都一一見證,與百姓相伴走過。因此,在臺灣,神明是精神的依託、是社區的象徵、是百姓的解惑者和教化者,還給了我們平安、療癒、幸福、成功的希望。身為臺灣人,怎麼可以不好好認識一下神明呢?
作者簡介:林金郎
歷任臺灣文學創作者協會理事長、經濟部榮譽指導員、《好命大百科》封面四大名師之一,曾任聯合報、自由電子報、世新大學臺灣立報……等專欄作家,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洪醒夫小說獎等,出版有《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找神!拜對正廟有緣神》、《學易經,沒有那麼難》、《渡僧》等著作三十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