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又是連續幾天的術科聯招大考,所幸這週氣候比較起往年不會那麼濕冷。在此衷心祝福各位考生順利圓滿 旗開得勝!
【術科考試的錦囊妙計:如何讓自己在凍寒天氣中仍能正常發揮其演奏(物理篇)】♩.♪
范姜毅 / 文
每年的二月首先會是所有高三生升大學音樂系的術科聯招,而緊接在後的又將是連續三天的臺北藝術大學術科獨招。每次考試期間都恰巧猶有魔咒般的遇上寒流,溫度驟降再加上綿綿不斷的雨水,濕冷的氣候讓所有的考生們叫苦連天。『冰男凍女』們手冷只能尋求暖暖包的慰藉,雙手插在羽絨衣口袋裡取暖,可是樂器冰到降溫影響到音準穩定度,也只好一併塞進大衣內側,避免上台考試時的樂器狀態不穩定。這時所有家長看了雖心急卻又對氣候無可奈何....
其實要先知道我們人是恆溫動物,環境溫度改變時,體溫仍必須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故人體會透過循環、自主神經、內分泌系統及新陳代謝等方式,調節體溫以禦寒,避免低溫對身體組織器官帶來的危害。
手腳冰冷是指末梢血管血液循環不良,引起手腳溫度下降而感到發冷的一種情況。當血糖及血壓太低,或處於情緒緊張時,血液循環也會不佳,就容易手腳冰冷了!
在此分享幾個物理上避免手指寒冷僵到動不了的小撇步,希望大家能找到各自的錦囊妙計,面對酷寒,面對考驗,邁向成功的音樂人生!
♪ 首先要瞭解手腳冰冷的主因有以下可能性:
*心臟無法正常運作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生病發燒、感冒等症狀都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導致手腳冰冷。
*體型太瘦小的女生: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生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因為這類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差,容易使體溫調節的機制紊亂,而手腳冰冷正是自律神經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所引起。而且腳趾、膝蓋、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屬於運動較多的關節區,因為脂肪、血管皆相對較少,熱度容易散失。
*血糖太低或低血壓時:食物是身體很重要的熱量來源,如果妳減肥過度、餓過了頭,讓血糖太低時,都會有手腳冰冷的現象。而低血壓時,血液循環也會不佳,疲勞、身體衰弱時,血壓容易降低,就會手腳冰冷囉!
*壓力過大時:因為工作緊繃的壓力或時間逼迫的壓力,都會讓手腳發冷發抖,這時反而該專注在心裡的音樂想像之中,壓力的專注力被轉移,相對的就有可能慢慢恢復溫暖。
*衣物不夠保暖:如果手腳冰冷,表示體溫的平均調配有問題,如果已經多穿了好幾件衣服,但手腳仍未恢復溫暖,就該注意啦!因為許多人體表的溫覺神經接受體的「涼點」,因為太過遲鈍而不能感受到冷。
*長時間待在氣溫冷的室外或是空調室房都會讓血流量減少、血行速度減緩讓手腳冰冷。
♪ 全方位解除冬天手腳冰冷
要全方位解除冬天手腳冰冷,必須從日常生活各方面來著手,快快開始運動、食療、吃藥膳、泡溫泉、按摩…
.攻略1:勤運動.勤甩手
冬天的早上固然容易賴床,但如果下定決心要擺脫手腳冰冷,建議不妨一早起來做做運動,健走是最佳選擇!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因為一早就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所以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喔!上下樓梯、做做伸展操等,每天至少運動10~20分鐘,有助於強化自身體溫調節的能力。
只要有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能力。久坐之後,最好站起來走一走、踏踏步,時而不時地動動手指、腳趾頭,皆可幫助血液循環。
.攻略2:多補充維他命E
維他命E可擴張末梢血管,對於末梢血液循環暢通很有幫助,但維他命E的效果較緩慢,須持續3個月才可見效,而且每天必須服用210-250IU才足夠。
.攻略3:多吃含菸鹼酸的食物
菸鹼酸對於穩定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很有幫助,也可改善神經緊張,更可擴張末梢血管,改善手腳冰冷。 (菸鹼酸在動物肝臟、蛋、牛奶、起士、糙米、全麥製品、芝麻、香菇、花生、綠豆、咖啡中,含量都很豐富。只是身為音樂家不建議演出前喝咖啡,因為在某些人身上會產生手微顫抖的副作用。 另外維他命B群可幫助合成菸鹼酸維生素 B1、B2、B6能幫助菸鹼酸的合成,想促進末梢血管擴張,每天可補充30-60mg的維他命B群。)
.攻略4:多吃堅果.胡蘿蔔
可藉由日常食補法,讓身體暖一暖,如堅果類的核桃仁、芝麻、松子等;蔬菜類的韭菜、胡蘿蔔、甘藍菜、菠菜等;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都是飲食最佳選擇,其他如牛肉、羊肉、海鮮類、四神、糯米、糙米、黃豆、豆腐、芝麻、紅糖…,都屬於溫熱性食物,是手腳冰冷的人應多選用的食材。
要特別提醒,容易手腳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即使夏天的天氣再熱,也要淺嘗輒止喔!
.攻略5:培養吃辛辣食物的習慣…等辛香料,可促進血液循環,利用平常飲食時,搭配食用。多吃辣椒大蒜、青蔥、胡椒、薑片、蒜頭、芥末、咖哩等辛香料可幫助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率。其中以咖哩中的薑黃素(Curcumin)效果最佳,研究發現,早在三千年前,古印 度醫療者就使用薑黃來增進人體防禦功能,且做為提高新陳代謝,改善血流順暢之用。而薑黃以品種又分為秋薑黃、春薑黃及紅薑黃,其中以紅薑黃含有的薑黃素含 量為所有品種之冠!是秋薑黃的7倍!春薑黃的74倍!其高抗氧化力,可快速促進新陳代謝為首選!
.攻略6:常吃溫補食物
如人參茶、薑母鴨、桂圓茶、黑芝麻、甜湯圓…等,冬天吃不僅讓身子可以達到補身的功效,手腳也能不再冰冷。中藥中有許多藥物可改善及預防冰冷,如人參、黨參、當歸、丹參、北耆、鹿茸、兔絲子、巴戟天、玉桂、肉蓯蓉、仙茅、玉桂子、桂枝、麻黃、乾薑、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不論是泡茶、熬煮、入菜,只要沒有體質過敏性反應都可食用就對啦!飲食習慣上,要特別提醒容易手腳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及冷飲(寒性食物如:香蕉、奇異果、梨子、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空心菜、竹筍、白蘿蔔等。),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淺嚐即止喔!另外,可多喝些蔘茶、桂圓茶或薑湯等,幫助暖和身體。
.抗手腳冰冷食補常見且方便攜帶的例如有:
*人參枸杞湯
*人參核桃飲
*紅棗龍眼飲
*薑茶
.攻略7:不要餓過頭
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
.攻略8:服用中藥
中醫也有固定的處方來治療手腳冰冷,如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理中湯、歸耆建中湯、附子理中湯、桂枝湯、葛根湯、麻黃湯、當歸四逆湯、腎氣丸、右歸丸…等。這些中藥通常較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如果沒把握,也可請中醫師開立藥方。
.攻略9:最一般般但也是實用的招式:『注意保暖』
別因為演奏愛美而穿輕薄的裙子或露肩衣(天!看了就覺得好冷 @@),或穿太多怕顯臃腫被旁人笑,而少穿禦寒衣物。各種保暖的措施,如外套、毛帽、手套、圍巾、口罩、衛生衣、發熱衣都應該斟酌穿著,最好是選擇穿脫方便又保暖的大衣或是能遮蓋到腿部的羽絨衣,以利於進入考場前脫衣時掌握時間。
菇兔君 衣服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7.12.25 觀點—《泰晤士報》Matt Ridley ※
被基督教轉化的 12 月 25 日冬至慶典
很多人覺得,現代聖誕節變得愈來愈像異教的慶典,其中很多的風俗習慣跟耶穌的誕生完全沒有關係——針葉樹、禮物、火雞、俗艷的毛衣、裝飾彩帶、拉炮(Christmas crackers)、知更鳥、馴鹿、燈、蠟燭、蛋糕。我收到的聖誕卡片,愈來愈少有基督教的含義。我們選唱的聖誕頌歌,也愈來愈少提到救主基督的誕生,歌詞講的反而是馴鹿鼻子的顏色、或者雪橇鈴噹發出的聲音。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會上教堂。
對我那些的虔誠基督教朋友來說,這是令人遺憾的現象,他們覺得他們的節日不但被商業惡俗化,還變成無神化。假如他們知道:這只是返回幾個世紀以前的傳統,是否會稍感安慰?在聖誕節慶祝,本來就是一個異教的傳統,只是被基督教加以詮釋轉化了。
確實有些跡象顯示,我們只是剥除了一些聖誕節的基督教含義,以揭露它所蘊含的古老傳統。比方說,聖誕樹是十七世紀的日爾曼發明,但在冬至時節把綠意帶進屋裡的習俗,肯定比基督教的聖誕節更加古老,這是北歐人耶魯節(Yule)的做法,但來源已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同樣地,在冬天最黑暗的時刻互贈禮物、點蠟蠋,都是為了希望光明早些返回大地。
至於飛過天空、駕著馴鹿、穿著紅白衣服的聖誕老人,我所鍾愛的理論是,這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習俗:當地人拿紅白色的毒蠅傘(fly agaric mushrooms,一種有毒的蘑菇)給馴鹿吃,再喝牠們的尿,以獲得神經亢奮的效果,但不會中毒。不幸的是,支持此一理論的證據薄弱。比方說,十九世紀大多數的時候,聖誕老人是穿著綠色的衣服——他應該不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廣告才變成紅衣老人,因為他在 1930 年代就身著紅衣了。
由於冬至日漸漸地提前——每年往前提早 27 秒——現在大約變成聖誕節的前四天。有證據顯示:古代的北歐民族有大舉慶祝太陽不再退縮、即將返回大地的習俗。歷史學者穆將・莫門(Moojan Momen)在《宗教現象》(The Phenomenon of Religion)一書裡寫道:「絕大多數環繞著聖誕節的習俗,是奠基於古老的異教節慶,例如羅馬的農神節(Saturnalia),以及斯堪地那維亞、條頓民族的耶魯節。」在沒有月曆的世界裡,知道寒冷開始消失、白日即將變長,家裡的存糧可以撐過冬季,一定讓古人備感欣慰。
在羅馬帝國時代,最大舉慶祝 12 月 25 日的,也許是信徒眾多的眾神教密特拉教(Mithraism),據說這一天是主神密斯拉的生日。但是這種說法可能只是訛傳,隱藏著的是更普遍的異教儀式。在羅馬帝國時代,這一天一向以「太陽誕生」的名義加以慶祝。德國學者克勞斯(Manfred Clauss)寫道:「12 月 25 日舉行的殊勝太陽誕生節(the festival of natalis invicti,因為太陽每天升起,不能被打敗,所以殊勝無敵),是普遍慶祝的太陽節,並不限於密斯拉教。」
此外,羅馬的農神節,本來慶祝作物豐收,眾人在此節慶酒池肉林、縱欲狂歡,也漸漸往後推延,變成與冬至日同一天。羅馬皇帝圖密善(Domitian,公元 81-96 年)下令把農神節定在 12 月 25 日。他還把此一節日從私人派對變成公共慶典——他下令舉行各種比賽。根據歷史學家索斯柏利(Matt Salusbury)的描寫:「比賽開幕式包括對群眾灑糖果、水果、堅果、釋放紅鶴飛過羅馬的天空。主秀包括侏儒打架,以及第一次出現的女性格拉底耶特(gladiators)殊死戰,一直進行到深夜。」
一開始,早期基督徒不理會這些異教徒在冬季中的尋歡作樂。他們大概是蠻不贊成的,理由可以回溯到猶太教以降的反對偶像崇拜傳統。比耶穌基督早 600 年的猶太先知耶利米(Jeremiah)曾感慨:「這些人的習俗一點價值都沒有:他們到森林裡砍一顆樹,然後再請木匠雕刻,接著他們再用金銀加以裝飾。」如果他看到今天的聖誕樹,大概會更加咬牙切齒。
一直到公元四世紀,基督徒才開始慶祝耶穌的誕生,也是到了那時候,它才成為冬日中旬的節日,特別是它挪用了殊勝太陽節。最先提到聖誕節的文獻,是公元 354 年的一份月曆。基督徒對耶穌誕生的形容與說詞,與羅馬崇拜太陽與冬至日崇拜的語言,有相似之處,例如降生小耶穌頭頂的光環。
基督教還把其他異教徒的儀式轉化挪為己用。例如復活節(現代再度變成慶祝兔子與小雞的節日,而不是耶穌釘十字架),本來是異教徒慶祝春天的節日。萬聖節(Halloween)被基督教轉化為慶祝所有聖人(All Hallows)的節日後,現在再度回到它的根源,變成慶祝妖魔鬼怪的日子。
清教徒很明白:聖誕節的慶祝,原本是偶像崇拜的異教慶典,一度想要禁止。歷史學家埃勒貝(Helen Ellerbe)在《基督教史的陰暗面》(The Dark Side of Christian History)寫道:「1647 年,英格蘭國會下令,全國停止慶祝聖誕節還有其他異教徒節日。在新英格蘭(美國),慶祝聖誕日被認為是一種罪行,一律不准,到十九世紀下半葉為止。慶祝聖誕節的人可被處以枷刑以及鞭刑。」不贊成聖誕日慶祝的習慣,一直在蘇格蘭維持,直到晚近為止。
但是,如果聖誕節僅僅只是把冬至慶祝的異教節日重新包裝,改頭換面,並不代表基督教或異教的聖誕節傳統哪一個比較優異或低劣。我們特別應該稱讚基督教對聖誕節的兩大貢獻:行善與美感。如果沒有聖保羅與君士坦丁大帝,我們也許依然以縱欲過度、紅鶴、女性的格拉底耶特來慶祝仲冬,不會在這個時節強調慈善、體貼、反思、照顧弱勢。也更不會在劍橋國王學院教堂裡,聽到男童以高音唱《Once in Royal David’s City》。
所以,(祝大家)冬至快樂,希望太陽聽到我們這些不信主人的心願,開始在本週返回大地。
耶誕頌歌《Once in a Royal David's Cit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C34N1TfCQ
https://www.thetimes.co.uk/…/a-merry-solstice-to-all-the-re…